《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思考一、引言: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的讨论愈发热烈。一部分人认为“学校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孩子学习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另一部分人认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在行为举止、思想涵养上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应该在孩子放学后承担起监管作业完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才是实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二、家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
2、)学校教育家庭化学校教育家庭化,表现为家庭对学校教育的“依附”,即认为家庭只负责“养”的责任,而将“教”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致使学校不仅要负担校园教学职责,也要负担起家庭教育的部分责任。如存在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给学校和教师的现象:不少父母或将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或虽租赁房屋甚至搬家参与学生陪读,却从未真正做到“陪读,仅提供物质保障,但缺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家校教育的“校园全制化”,致使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单方面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教育效果不佳。(二)家庭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学校化,表现为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又重复地接受了学校形式的教育,如家长为孩子额外购买习题,进行大量地刷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学
3、科的课外辅导班等等。在国家大力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学校化带来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危害极大。第一,它严重地模糊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界限,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均衡性,导致亲子关系疏远,亲子教育缺失,造成了学生所受教育的“畸形化”,使学生在“学做人”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第二,它带来了严重的教育负效应:传授知识重复、超前或者错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第三,家庭教育学校化还造成了教育成本的提高,人力、物力的浪费,当家庭成为“第二学校”,它自身的功能也将被大大弱化。三、家校教育功能“错位”的成因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通过与学生、家长、同事的交流,曾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
4、能错位之成因产生一些思考,归纳如下:(一)家长认识存在误区家庭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责任,如向孩子传输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等,并促使其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这一职能在孩子入学后依然在继续。但目前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把家庭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智育,尤其在“应试教育”不良环境的影响下,这一认识更为强烈。(二)学校教育发展理念不当学校教育还普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率”的错误办学观念,导致教学重点强化智育,而无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学校不当的发展理念,导致家庭教育的“随波逐流”与畸形。为了在子女智育培养上与学校同步,配合学校抓好文化课成绩,不少家长甘当学校教
5、育的“配角”,为学生安排大量的课外学习内容,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身心俱疲。四、家校教育功能“复位”的办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错位”使得家庭教育愈发失去其“本色”,学校教育愈发“权威”,从而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进而两败俱伤。那么,要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回归到正常发展轨道,就必须使各自的功能得到“归位”。(一)健全和完善教育办法,明确教育责任分担一方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各自的任务和内容,相关责任主体必须做到“守土尽责”,争取在家长能力范围内承担一定“教”或“监”的职责;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家庭教育相关规定,让家庭教育真实、有效发挥作用。同时,针对切实存在的特殊问题,如单亲家
6、庭、家长无暇监管、监护人高龄化等,学校摸清情况,及时与监护人沟通,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二)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家校教育互补家庭与学校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实践中,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尽可能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如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情感的感染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早期性;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与专业性。只有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影响青少年成长中达到教育的协调。五、结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发挥着基础作用。学校教育有较为成熟的评价系统,又具有公信力,其教育成果较为明显,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往往更令人关注和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唯有家校教育并举,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担当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