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3247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篇)2023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来看,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

2、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历史经验表明,教育、科技、人才内在构成相互联系、互动互进的作用系统。由此可见,世界两大中心建设目标蕴含着中国要建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使命,这也是教育在“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有效应对挑战的重要选择,集中体现了坚持胸怀天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全面把握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现“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首先必须坚持党的全

3、面领导和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好“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要充分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在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中的政治与组织优势。要抓强抓实抓活各系统各领域党建工作,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同时,健全以党建协同引领创新发展协同、引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制度机制。其次,要坚持以辩证思维和全面系统观协同深化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领域的重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决破除“三位一

4、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及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和政策体系,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提供坚实保障。第三,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依靠

5、顽强斗争打开“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新天地。要大力营造热爱教育、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切实增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实干与担当、斗争和奋斗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新功、立伟业。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心得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

6、任,应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1、强化立德树人,推行“全人教育”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作为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主动布局、系统谋划,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转变。一是坚持“铸魂育人”导向,强化大思政课建设。高校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育教学中自始至终坚持“铸魂育人”导向,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等

7、价值观念贯彻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之中,将价值融入落实到第一课堂,将价值塑造内化到第二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全方位贯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在不断历练中成长。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不遗余力地把育人为本作为自身的战略选择,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要强化因材施教、分类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培养真正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三是实施“全人教育”模式,推动“五育”融合发展。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相互衔接、彼此支撑、交叉融合

8、、互促互进,形成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基、以美为尚、以劳为要的均衡发展格局。高校应做好“五育”融合顶层设计,进一步夯实“五育”的实施载体;以价值塑造为导向,引领“五育”改革创新;以分层分类为机制,构建“五育”协调发展和动态均衡体系;以交叉融合为手段,强化“五育”之间的关联衔接和互促互进,进而培养明德、达智、强体、尚美、崇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聚焦基础研究,探索“三个区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高校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聚集、基础研究深厚、交叉平台广布的优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

9、导向、以前沿科技发展为引领、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的有组织科研攻关。一是面向战略导向,建设体系化研究的“集中区域”。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大学助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最有效、最紧要的切入点。在“双一流”建设由“统筹推进”迈向“深入推进”的新阶段,高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瞄准“大科学”“大工程”中体系化的难题,开展“任务导向”的重大基础研究,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跃升和有组织基础研究的组织形式创新,致力于提出原创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开辟新赛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二是面向前沿导向,建设原始创新探索的“自由区域”。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是揭示自然奥秘、拓

10、展人类认知边界的重要途径。高校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凝练科学第一性问题,加快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自主布局能力与学科交叉,打造新型的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性成果,努力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面向市场导向,建设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融合区域”。“卡脖子”技术及问题,往往是从市场与产业发展中最先显现的。高校要更有组织、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共同设立产学研前沿探索基金等方式,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组织新范式,聚焦

11、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中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技术问题,推动中长期科研攻关,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3、抓好人才基础,培厚“近悦远来”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无论是探索性还是应用性基础研究,想要实现“从O到1”的原创性突破,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关键。支持优秀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强化一流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全面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一是打造高端基础研究平台,筑巢引凤聚人才。平台是人才干事创业的基础。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地布局和打造具有国际国内

12、影响力的高端基础研究平台,有助于吸引和汇聚全球高层次人才,形成建制化、有组织的战略科技力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搭建高端基础研究平台,探索科研组织模式的重构与职能优化,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能,为吸引全球人才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二是全面改良科技创新土壤,不拘一格用人才。与工程技术研究相比,基础领域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往往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坐冷板凳的科研环境至关重要。高校要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科学规律,针对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特点,构筑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和科研生态体系,选拔并长期支持一批优秀科学家“提出真问题

13、、真解决问题“,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长期稳定支持创新思维活跃的优秀人才团队,力争形成高水平、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成果。三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倾心倾力育人才。高校要把育人为本作为自身战略选择,着力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打通传统学科的边界,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要健全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政工作机制,致力于“让优秀人才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要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贯通培养模式,推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关口前移”。面向未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应坚持“四个面向”,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敢为人先,做好前瞻布局和体制机制改革,开源头活水,强创新之魂,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