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实践浅析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实践浅析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实践浅析摘要:中小学劳动教育与推进“双减”工作一脉相承,它们相互支撑、彼此促进,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经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关键词:“双减”;劳动教育;实践引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教育被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
2、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为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当前小学教育受到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导致对劳动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够,实施也不够科学,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对“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开展实践作以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3、相应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简单的分析探讨,可以为以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和参考。一、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分析最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千米经济”带来千年一叹报道的内容为:某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足不出户,生活用品网上购物,一日三餐送货上门,甚至领取包裹都通过网络付费,有同学“代劳”的现象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因为从宿舍到领取快递的地方大约一千米的距离,网上称为这种付费的大学生服务为“千米经济”。造成如今部分大学生如此劳动态度和行为,与小学劳动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忽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严重,存在的问题突出。1.在学校方面。有些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在开展劳
4、动教育时趋向形式化;还有部分学校片面地将劳动教育等同于班级每天做值日、在家做家务活等,把这些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学校的劳动教育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虽然有劳动教育课,但迫于社会、家长、学生对成绩和升学的强烈要求,以及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业界的考核要求,学校和教师往往赋予形式,没有把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2 .在家庭方面。受传统教学的应试教育影响,家长唯一要求的就是学生的优异成绩,其他一切日常生活都由家长包办。上学前帮着整理书包、放学帮着孩子背书包、做值日的典型事件就可见一斑。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舍得让孩子做任何学习以外的事情,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
5、、饭来张口”的懒惰行为,有些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完全没有自理生活能力。由于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适量的劳动实践机会,渗透劳动观念,导致孩子们没有劳动的意识和习惯。3 .在社会方面。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对劳动存在严重的偏见,认为劳动又脏又累,对其嗤之以鼻。不尊重、忽视、鄙视社会底层劳动群众的现象较为普遍。追捧短平快的赚钱方式,企图不劳而获的捷径,看不起诚实劳动的低收入群体。常常听见有人对孩子说这样一些话:“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去扫大街吧。考不上大学,以后就去工地搬砖”等等看似“激将法”,实际上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形成了错误的劳动观念。针对这样的劳动现状,我认为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
6、,乘借“双减”的东风,助力劳动教育的实践,促进学生成长。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1.转变育人观念,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双减”背景下,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将其作为具体的教育培养目标,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在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时,只依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充分挖掘班级劳动教育资源,借助各种劳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中形成初步的劳动意识,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还应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努力给学生提供各种劳动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
7、受、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也可利用班会课请一些家长到学校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在农忙时节到田间地头,周末假期去企业单位实地参观、听劳模报告、体验劳动等,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对劳动形成深刻的认识,最终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4 .将劳动课程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改变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现状迫在眉睫,各个学校必须努力构建完善的劳动课程体系,不断推进劳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规定: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要求: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
8、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必须转变观念,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全面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同时辅以适当的劳动教育实践,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劳动技能、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5 .多措并举开展劳动实践,强化劳动教育效果“双减”政策的落实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有了更多自主可控的时间,让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学校为学生创造劳动教育的机会,让孩子们由衷的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能够敬重劳动、崇尚劳动,从而珍惜劳动成果。依照地域实际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每周选一次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定
9、为农耕劳动教育时间。主要涉及的是农业、田园劳动内容。每个班级都分一块或大或小的自留地,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和花草等,老师指导学生去亲身研究,比如说认识农作物,了解农时,观察蔬菜、瓜果、花卉的生长规律、学会施肥的方法等。还有每天的卫生值日、每周五学校环境卫生区域大扫除劳动,春天种植,夏天除草,秋天扫落叶,这些常规的劳动教育形式等。让学生亲历劳动实践,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更有助于学生劳动品格的形成。(2)通过社团活动与各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以前获得的劳动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缺乏动手实践,我校的社团活动课,又增设了剪纸、泥塑、版画、缝制等手工项目,配
10、置了比较专业的老师进行细致的指导,加上其他课堂获得的书面知识,几个星期下来,一幅幅学生作品就悄然诞生了。科学课上的小制作,思品课上的叠衣服训练、择菜比赛,削土豆拼比都成了孩子们喜欢的项比课堂上热烈的场面代替了原来的死气沉沉。学生体验到劳有所乐,感受到劳动的魅力。(3)在家校双方的密切配合下,形成了劳动教育合力,使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劳动实践做到了有机融合。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要严格控制各科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量,并且充分利用假日节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适当的劳动作业,重点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思想双重教育,智力与技能的同步提升。“三八”妇女节,各班布置学生给妈妈洗脚,进行了一次感恩教
11、育;清明节布置跟随父母去扫墓,让孩子们懂得了孝亲敬长和生命的宝贵;春节期间,布置了一次采购年货任务,从筹划、采买、支付到提物、算账,让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不易等等。同时还可以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周末作业:低年级:收纳物品、整理房间、摆放碗筷;中年级:洗内衣和袜子、缝沙包、洗碗、扫地等;高年级: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学做一道简单的菜。学期末,学校组织开展一次学生技能大赛,设立多个奖项,更好地促进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花。(4)重视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选择性开发一些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志愿者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发相应的公益福利课程,如在低年级组
12、织开展:”我是小雷锋、垃圾分类我在行”,等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年级开展:“我给教室添美丽”“校园美容师”等环境创建活动;在高年级开展“防疫小卫士”、“我是社区志愿者”等服务性校内外活动来开展志愿劳动实践。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劳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能为他人和集体带来方便和快乐,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自己劳动成果欣赏的成就感,会对劳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形成我奉献、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劳动观念,崇尚劳动。6 .改革评价模式,突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
13、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因此,要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开设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多样的劳动实践,还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进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学校对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行动态等级评价制度,同时,编写劳动教育评价手册,根据年级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手册,进行家长、教师、学生自评三方评价。分为达标、良好、优秀三个等级。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评价,期末进行综合等级评价。同时积极开展“勤劳之星”“好帮手”“巧手小工匠”等评选活动,以此激励更多学生逐渐养成热爱劳动
14、的良好习惯。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学校教育也不同程度地有所改进,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趋向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技能,更快更好地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助推学生的全面成长。参考文献: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0L.(2021-3-26)3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0L,(2021-07-24)4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5陈刚。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学周刊-(2020T-25)6石双华。“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探索与实施路径-北京教育学院报-(2022-4-20)7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