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竖笛社团指法教学刍议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竖笛社团指法教学刍议 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竖笛社团指法教学刍议摘要:双减政策颁布后,小学竖笛社团依托课后延时服务开展起来。本文以指法为中心展开,主要包括巴洛克式竖笛的必要性、教学组织形式、指法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文艺工作者、社区服务志愿者、音乐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竖笛,指法,课后延时服务引言:笔者在求学期间学习了竖笛的演奏,毕业实习期间曾从事面向多年龄层次的竖笛教学,“双减”政策颁布后又参加了近一年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受本地乐器经销商进货渠道影响,多数学生在加入社团前能接触到的竖笛多为德式指法和六孔竖笛。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现有关于竖笛的文献,多数以竖笛进课堂的意义为
2、研究对象,基础的指法教学领域几乎为空白,甚至部分教师在研究六孔竖笛教学。本文将填补这一空白并提供一个可信、详细且有发展性的挑选竖笛、高效率指导多年段学生演奏巴洛克式竖笛的方法。一、小学竖笛社团教学现状1 .年龄跨度大与音乐课仅面向的单一年级和班级开设不同,竖笛社团吸收小学各年级的学生参加,这就导致了同一社团中学生存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教学实践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的人数明显多于高年级学生,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挑战。2 .教学时间长课后延时服务时长均在1小时左右,人数一般在1025人范围内,较普通教学班要少,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教学活动。同时低年级放学时间要比高年级学生早十分钟,如何利用这一时间
3、差,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考验。3 .学生流动性强“双减”政策颁布至今刚好满一年,社团教学活动也只开展过两个学期,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仍属于新鲜事物。多数家长抱有尝试心理,社团选择过程随机性较强,在有限的教学周期内拿出看得见的教学成果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二、课程思政与教学目标1 .课程思政课后延时服务作为义务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竖笛社团课程应当将思政内容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特别是练习曲和乐曲的作品选用上,要优先选用优
4、秀红色歌曲、儿歌和地方民歌中的优秀作品,彰显地方特色,弘扬家国情怀。2 .课程理念相较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独奏与合作演奏”一节对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表述,竖笛社团的课程理念还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竖笛社团围绕竖笛的教学活动展开,核心内容为竖笛演奏技能,故而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引导与保持学生对音乐、对竖笛的兴趣与热爱,鼓励高年级或进度较快的学生的学生尝试更高难度的作品,提高社团整体的演奏能力。三、竖笛的选择竖笛,又称直笛,笛身有八孔,是欧洲较为古老的木管乐器之一。本章将从材质、调性、指法三个角度对竖笛的选择作详细说明。1 .材质如今市售的竖笛,
5、按材质可分为木制和塑胶制两大类,其中木制竖笛多以梨木、黄杨木、檀木制作,音色较为温暖、表现力强,但价格昂贵且有开裂的隐患,而塑胶制竖笛价格实惠、易于维护且坚固耐用的特性使其成为竖笛社团的不二之选。2 .调性市售胶笛的音域可覆盖两个完整八度,常用有高音C调、中音F调、次中音C调、低音F调四个调性,另有超高音(F调)不常用,欧洲手工木笛制作家偶有制作其他调性。小学生手掌较小,故社团教学首选高音竖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于高年级学生也可按照中音、次中音、低音的顺序向下扩展,组成声部齐全的竖笛乐团。3 .指法巴洛克式和日耳曼式两种指法,笛身按孔的孔距与孔径有明显差别,不能通用。两种指法的差别在于小字一
6、组F、#F、小字二组F、#F、bA五个音上。巴洛克式指法中,这五个音都采用了难度相同、具有一定规律的交叉指法;日耳曼式指法为追求对初学者的友好度将小字一组F改为顺指法,由此导致余下四个音的指法复杂且无序,对给后续的学习增加许多困难。据笔者观察,市售主流品牌胶笛中,巴洛克指法于各系列各调性均有生产,而日耳曼式指法则仅存在于中低端价位高音、中音型号,木笛更为巴洛克指法独占。故巴洛克指法在专业性与可持续性方面均占优,宜为社团教学选用。部分学生准备的六孔竖笛,指法类似爱尔兰哨笛,为九十年代的臆造产品,受结构限制,泛音难以控制且漏气严重。市售产品仅国产品牌生产有高音笛,普遍质地粗劣,如同低档玩具,质量安
7、全无法保证,宜建议学生更换。四、竖笛的指法与教学目标设计的联系1 .指法与音域划分巴洛克式竖笛指法,以左手持笛身上半部分,大拇指控制背孔,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控制笛身正面上方三孔,小拇指空闲;右手大拇指起支撑作用,食指至小拇指控制正面下方四孔。结合演奏与教学实践,按照学习进度可以将竖笛音域内的自然音阶划分为三组:(1)可以单独用左手演奏的自然音阶:小字一组G到小字二组D。(2)无需气息训练可以双手演奏的自然音阶:小字一组D和E;小字二组E到G。(3)经气息训练后可以双手演奏的自然音阶:小字一组C和F;小字二组A到小字三组D。2 .指法教学目标设定指法教学的目标属于行为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
8、目标达成的基础,根据当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对各年段学生指法教学设定不同的目标:(1) 一年级学生,观察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纪律性有待培养,教学中应注重对于兴趣的培养。在一学期(14节)的课程后,至少掌握前述第一组自然音阶的指法。(2)二至四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纪律性显著提升。在一学期的课程后,至少掌握前述第一组和第二组自然音阶的指法。(3)五至六年级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力都进入新阶段。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后,至少掌握前述三组自然音阶的指法和部分变化音的指法。五、社团教学活动的开展1.作业检查环节乐器的演奏,是人操纵乐器发声的过程,在感知与反馈上具有间接性,小
9、学生对音准和音色的敏锐性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多人同时演奏的情况下难以分辨不协和音的来源,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教师除每学期开学第一次社团教学活动需要向新加入且无基础的新成员作竖笛的基本介绍和的示范与展示性演奏外,竖笛社团的教学多从作业检查环节开始。竖笛社团的作业属于实践活动作业,学生按照所布置的乐谱演奏,教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一环节宜采用个别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进行分组,每组24人为宜。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听力来分辨学生的演奏,并以目视观察做辅助,以发现学生的指法错误。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以演示法和练习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式予以解决。由于目前本地小学低年级比高年级提前
10、十分钟放学,教师可按照学生来到活动场地的先后顺序进行检查。2 .新课讲授环节新课讲授是竖笛社团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差异,竖笛学习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之间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故采用分组教学为宜。自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以来,竖笛社团活动多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之间距离比较分散,教师应当将前述三个年段的学生分别有序排列,在示范、讲授与练习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以期得到清晰而及时的反馈。新课讲授环节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教师作示范演奏。(2)教师给三个年段指定不同难度的练习曲或乐曲(同时作为本周的作业),由易到难开展教学。乐谱中的音按照小节或指法细分为多个组合,教学过程中应要求高
11、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一起学习演奏简单内容,并鼓励低年级学生尝试复杂或困难的内容,在保证学生演奏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发其潜力。(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练习,当堂练习可以灵活指定学生进行演奏,既可以按照年段指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指定,对教学重难点要尽可能覆盖,适当向低年级和演奏能力较弱的学生倾斜。3 .课后辅导环节任何乐器的学习都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竖笛社团活动的间隔较长,记忆偏差产生的错误累积较大,影响教学进度。当今网络技术发达,教师可以和学生与家长在微信群内直接交流,每次社团活动后教师可将作业内容录制视频发到群内作为示范,鼓励学生上传自己的演奏视频并给予点评。六、教学重难点及解决1 .气
12、息训练竖笛作为一种有固定吹孔的边棱气鸣乐器,有着“一吹就响”的特点,对初学者气息方面的要求较低,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均能以饱满的音色演奏前述第一、第二组音阶。第三组音阶中小字一组C作为最低音,部分学生不能演奏出饱满的音色;小字二组A到小字三组D需要强且稳定的气息,学生往往用力过猛吹出更高的泛音。这一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强调腹式呼吸的重要性,在演奏中不断调整呼吸,找到音色最饱满的位置。在新课讲授环节前亦可要求全体学生起立作数分钟的呼吸练习。2 .初学者指法基础的构建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初学者,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得到一支新的竖笛后,出于兴趣或新鲜感会进行各种尝试,然而经过数节课的教学后,仍
13、不能对左右手各个手指的位置形成清晰的认识。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对指法的解构,即按照前文所述三个阶段目标循序渐进。要求初学者在最初的几节课内仅使用左手进行演奏,教师可在演奏的准备过程中不断强调“左手执笛”口令,通过不断的声音信号刺激使学生产生条件反射;待左手音阶熟练后再依次加入右手手指。“左手执笛”的口令根据需要可出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以加深印象。3 .音准的提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管内空气柱长度来改变音高,音孔封堵不严必然导致漏气,漏气必然导致音准偏差。现代西洋管乐器大多具有复杂的按键系统与宽厚的皮垫,正常工作时无需考虑漏气问题,但竖笛例外,仅次中音与低音竖笛装有少量按键,高音与中音笛均需手指控制常
14、用的八个音孔。小学生手掌较小,肌腱有待拉伸,学习过程中漏气导致的跑音是多发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求教师有准确的音准概念和分辨能力,在学生跑音的时候能明确指出“谁跑音”与“为什么跑音”两个关键问题并予以纠正;其次,在教学中要依次引入“刮”和“敲”两个概念,“刮”为控制笛身正面音孔的手指由高音向低音依次弓起与伸展,指腹左右刮磨,同时吹响笛子,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静态指腹的最佳位置,而“敲”则是在“刮”的基础上,无需吹响,任意抬起一个手指叩击笛身,通过叩击声的音高来寻找动态环境下指腹的最佳位置,“刮”和“敲”应作为基本功,辅以二度音阶练习,不断夯实学生的演奏能力基础;最后,注重引导学生自发识别
15、自身与教师、与同学及其他同学之间的音准差距,将音准的校正由外因转化为内因,实现社团整体音准的提高,形成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4 .体态与手指灵活性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演奏速度普遍落后于教师,不同音之间的切换拖沓,特别是小字二组D、E的切换,参与的手指较多,部分学生甚至需要二至三秒才能完成。经观察发现主要有高抬指和反应速度慢两个原因导致。竖笛演奏时,理想的体态为上身直立、双肩舒展、肌肉放松、手掌与小臂成一条直线;理想的手指状态应当如同现代西洋管乐器的按键系统,手指微弓、除拇指与左手小指外七指基本平行搭在笛身、指腹与音孔的垂直距离控制在一厘米左右,方便迅速操作。而未经训练的学
16、生常把竖笛抱在胸前,手掌与小臂呈直角上翻,囿于肌腱限制,不可避免地进入高抬指状态,严重的还有使用手指中节封堵笛孔的情况。体态问题要求教师自身做出正确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反复纠正。竖笛社团教学中对反应速度影响最大的原因是注意力,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解决,初期的训练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由4-8个音组成的有规律的音组,教师按照一定的速度打出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指挥学生反复练习。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反应后,逐渐加快速度或更换稍高难度的音组乃至简单练习曲。对于学习时间较长或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由教师随机演奏音组、学生模仿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结论“双减”政策环境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的竖笛社团宜采用塑胶制巴洛克指法竖笛。这种指法具有科学的规律,按照规律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要素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生负担,对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形成有效补充,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王贝贝:竖笛进课堂辅助音乐教学之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5):34-37.2王阿红:也谈“竖笛进课堂”辅助音乐教学应对策略J.北方音乐,2019(013):17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