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心得体会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滋养,更加需要以时代精神康续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创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坚持守正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守正”就是要坚守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立场、道路、性质。要依托中华文脉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在“守正”的前提下更好创新中华优
2、秀传统文化,深化教育普及与理论阐释、传播方式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文化遗产保护等,使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彰显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与智慧支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并非仅仅指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指我们应有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而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则源自中华优秀传
3、统文化的滋养和传承。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廖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并谱写出新的时代华章,彰显了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
4、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盎然春意”,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与文相会,与史为友。唐诗宋词的不同风韵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文房四宝的雅致意趣蕴含着文人匠心。可以说,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身的生命
5、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惟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足音接续着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团结精神的构成部分,一脉相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烟远去,精神永存。中华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华儿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国精神”,英雄故事不绝于耳,民族风采举世瞩目。我们的民族文化“
6、可敬、可亲、可学、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学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传承好,借文化之力铸精神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文以“聚能”,发挥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的多样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与能量。文化包括服饰、习俗、饮食等多个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长骑马射箭,新疆人擅长载歌载舞,福建人擅长饮茶之道,不同节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纪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区鲜明的文化资源优势,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文化旅游业已然成为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风向标。将文化资源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能够充分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让文化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强动能,迸发出更
7、大的辐射能量,发展更多“小木耳”“小黄花”等特色产业,成为挑起“金扁担”、满载“幸福粮”的重要力量。同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发展之能。文以“载道”,丰富文化的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打造的是文化的亮丽”名片”。无论是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李子柒,还是经典咏流传里的歌咏诗篇,亦或是以唱演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国风美少年,活泼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实践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与听觉的声色交织,让传统文化更“火”的同时,也让其更“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意蕴深远,要以兼收并蓄的丰富实践形式,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说得细致,“老生常谈”而新意常在,声动华夏、道传四海,老树抽新枝,枝上结新花,让中国的文化之“道”与时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门”,走得更远。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