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调查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地籍调查案例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县1:500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1.调查区概况(略)2.主要任务经XX省国土资源厅、XX县人民政府批准,XX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城主城区及乡期划区总面梯勺11评方公里,开展1:500城镇土地调查工作。2.1 四等GPS控制测量在已有的三整PS控制网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布设四黜S控制网。2. 2城镇土地调查在建制镇和乡集镇规划区总面积约11呼方公里范围内,开展1:500城镇土地调作。3. 3数据建库运用通过国家、省测评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据软件建立城镇土地数据库工作,软件由XX县国土局统一提供。4. 4专顼统计在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采集有关资料,进行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三务
2、用地、房地产用地、开辟园区等专项用地统计。3 .已有资料情况(略)4 .引用文件(略)5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1 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采用以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基础的XX地方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30,5.2 高程系统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 3图幅分幅及编号1:500城镇地籍图按50CmX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以图幅西南角坐标,Y坐标在前,X坐标在后,(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之间以短线连接,坐标值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点前2位,小数点后2位,如34.25-85.00;图名以图内主要地理名称或者单位名称取名,若图幅内无名可取时,可利用某一相邻图幅的图名加东、西、南、
3、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位命名,方位字加圆括号,如袁巷(东北),实在取不到名称的,可只注图号。5.4主要精度指标5.4.1 四等GPS网平面控制精度四等GpS网中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40000(1/45000);平均点距为L5K,相邻点最小点距应为平均点距的1/21/3,最大点距应为平均点距的23倍;固定误差(a)10mm;比例误差系数(b)W10(lX10-6);当边长小于20Onl时,边长-U中误差应小于20mm;闭合环或者附合路线的边数不超过IO条。5.4.2 二二级导线精度指标(略)5.4.3 界址点精度类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至邻近地
4、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ln)合用范围中误差CnI允许误差Cm51510)10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二7.51515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6.6.1城镇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工作准备1、人员组织2、技术设计3、资料采集4、仪器设备准备控制测量(四等)宣传发动、业务培训发送申请书和指界通知加密控制测量(一、二级平面控制,图根)收取并审查权源材料细部测量地籍图形编辑现场核实、确定界址界址边勘丈、现场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完善签字盖章调查资料整理与数据输入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及数据库7 .四等GPS测量7.1 四等GPS网的布设在已有的三、四等GPS网点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在各建制镇和乡集镇
5、规划区布设四等GPS网。县城区控制加密,先选取5个三等GPS点组成小的GPS网,对已有的三等GPS点进行检核,校对其基线向量和坐标是否有误。然后布设新的四等GPS网点,并联测部分已有的四等GPS网点,作为校核。XX镇部份拟布设约46个四等GPS控制点(包括联测的已有四等GPS控制点)。平均边长在1.5km摆布。整网起算点初步拟定为五个三等点。7.2 选点、埋石GPS点的选点、埋石工作应严格按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执行。GPS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实地填绘点之记。7.3 观测使用经检验合格的三台以上GPS接收机,接收机的标称精度应不低于IOnlnl+2ppm,外业采用静态模式
6、进行观测,观测时认真记录外业观测手簿。观测时的主要技术指标(略)-J-作业方法等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任一卫星有效观时间(min)平均设站次数时段长度(min)数据采集间隔几何图形强度因子静态四等2152421524510-60S快速静态21.621567.4数W居处理及平差(略)8 .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城镇范围相互衔接,不重不漏。8.1 调查工作流程地类调查成果预验收、验收&2调查单元调查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一个宗地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此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称为一个共用宗地。
7、大型单位用地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用地,或者被道路、河流等分割开的,设为一个宗地(应分别独立设宗)。8.3调查内容城镇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和地类等的调查。按照规程、细则和二次调查规程的要求,以宗地为单位,对调查区内的国有、集体土地现场调查、补充调查或者变更调查,核实每一宗土地的权利人、权属性质、主要用途和土地登记状况等基本信息,设立界址点标志,确定权属界线,勘丈界址间距,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根据城镇地籍权属调查成果和控制测量的成果,采用全野外解析法进行测图或者修补测,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其他地籍
8、要素、位置、形状等,采用内业数字化计算机辅助成图。计算面积,编制地籍图和宗地图8.4地籍编号8.4.1地籍编号编制原则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乡、镇)代码、宗地编号二级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乡、镇)代码、街坊编号、宗地编号三级编号;)8.4.2初始调查街坊号的编制调查区根据规程、二次调查规程和细则要求,初始调查区在已有地形图上,变更调查区在原地籍图上进行街道、街坊和宗地的划分,街坊划分以道路、街巷、河流的中心线为界,街坊编号按照二次调查规程规定,“由南至北”、“由东向西”“由北至南”、“由西向东”进行。初始调查区的地籍编号以县为单位,统一以街道(乡镇)、街坊、宗地三级编号。8.4.3
9、变更调查街坊号的编制对变更调查区域,街坊应尽可能的保持不变,如新增加的街坊,新街坊号在原街道内的最大街坊号后续编;街坊范围有变化的,街坊号普通不变;如1个街坊变为2个街坊,其中1个可以用原街坊号,另1个按新增街坊处理。8.4.4变更调查宗地号的编制(1)在变更调查的区域,新增加的宗地,宗地号在街坊内的最大宗地号后续编;(2)按照二次调查规程的规定,无论宗地分割或者合并,原宗地号再也不使用。分割后的各新宗地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的支号顺序编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的最大(小)号加支号表示。8.5权属调查8.5.1权属调查基本要求权属调查是土地登记中一个重要法律程序,其基本要求是:权属合法
10、,界址清晰。因此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本次调查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调查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使用者的情况、宗地使用的状况及他项权利;调查的主要方法是现场调查宗地的座落位置、界线、核实权源证件,依据合法有效权源证件,予以权属认定,确定权属关系。调查的结果是取得一份合格的宗地调查资料,为地籍勘丈提供合法、有效、可靠的依据。对未变化的宗地,实地进行核对检查,确认未变化的再也不进行重新调查。根据权源确定土地权利人,没有权源时,依实际使用人进行权属调查。8.5.2收取和审阅权源材料(略)8.5.3现场调查核实调查员到现场核实土地使用者名称,核实宗
11、地座落、权属性质、土地用途、权源证件等内容。当有邻宗共用界址边时,还需双方共同进场认可。涉及他项权利和其它用地时,也要一并核实。地类编码依照全国土地分类标准(试行),戈分为3个级类、15个二级尖和71个极类C(依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22)(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调查至二级分类。8. 5.4界标设置宗地界址经双方指界人认定签章后,应按细则要求及时设置界标,在工作图上修改宗地轮廓,正式确定地籍编号,在界标旁标注界址点号;界标有四种类型:混凝土界桩、界址钉、红漆喷涂标志、石灰桩、竹木桩和指示标。各类界标的规格详见细则;8.5. 5界址点编号界
12、址点点号以街坊为单位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编号原则上从街坊西北角的宗地开始,按宗地顺时针连续编号,一个街坊内界址点不得浮现重号;变更调查区域,凡变更的宗地,新增的界址点,其点号在本街坊内已编的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8.5.5.6界址边勘丈界址边采用钢尺直接丈量两次,读数至cm,两次丈量较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取中数,两次丈量较差,长度(L)在50m以内不超过20mm+3Lmm(L以m为单位),5Om以上者,一类不超过IOCm,二类不超过15cm;界址边长记录在边长勘丈记录表中。当边长超过50m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勘丈,可用坐标反算,同时在备注栏内注明反算边长,并注明原因。勘丈记录表必须采用铅笔并在调查
13、现场填写,记录数字不得涂改,有错误应整齐划改,分米及厘米数字不能修改。米数修改时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并有修改人签章。在变更调查区域,没有变化的宗地,可不进行界址边勘丈。8.5.6地籍调查表填写8.5.6.1普通要求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用碳素墨水填写,字迹清晰整洁,文字通顺简明,填写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有错误应整齐划改,每一处只允许划改一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每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下时,可加附页。共用宗各土地使用者名称、性质、上级主管部门、法人代表、代理人等另填附表。界址已变化的宗地,应另填写地
14、籍调查表,原地籍调查表封面盖变更调查印章。9.地籍测量9.1 一、二级平面控制9.1.1 控制网的布设(1)以现有的三、四等GPS控制网点作为起算点,布设满足本工程所需的一、二级平面控制网。(2) 一、二级平面控制可分别采用GPS或者导线的形式布设。(3) 一、二级平面控制拟在城镇土地调查区域分别布设;一级控制网的布设可根据已知点的分布情况,布设成结点网或者附合导线。在一级平面控制不能满足地籍测绘的要求时布设二级平面控制。(4) 一、二级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偶尔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5)平面控制各项技术要求如下:(略)9L2选点、埋石
15、及编号(略)9.1.3观测9.1.3.1、二级GPS测量(略)9.L3.2、二级导线测量一级导线水平角使用6秒全站仪按方向法观测一测回(一级导线水平角使用2秒全站仪按方向法观测2测回,或者使用6秒全站仪按方向法观测4测回);边长采用单向观测二测回或者双向观测一测回,直读平距;边长的仪器的加乘常数温和象改正可由仪器自动进行。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9. 外业观测记录采用手工记录或者全站仪电子手簿进行,各项观测限差按要求预置于全站仪内。10. 1.4点之记二、二级控制点、埋石图根点均需制作点之记,点之记的式样见附录3,略图中应标注不少于3条栓距(
16、距离量至厘米),概略位置栏内的X、Y坐标注记到整米,略图中应有方位作用的地名。9 .L5平差计算(略)10 2图根控制测量9.2.1图根导线的布设在四等GPS点和一、二级导线点的基础上,主城区及各镇建成区分别布设图根导线点;图根导线的附(闭)合次数不超过两次。9.3地籍细部测量9.3.1普通要求城镇1:500比例尺地籍测绘是对宗地界址、建造物、构筑物、道路、河流等地籍要素使用全站仪外业全解析法采集坐标数据进行的地籍图测绘。采编后的地籍数据进行入库处理。9.3.2地籍图测绘9.3.2.1地籍图的内容城镇1:500地籍图上表示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行政界线,街道线和街坊线、各等级控制点(包括I、H级
17、导线点、图根点)、地籍号、界址点及其编号(删除)、界址线、宗地面积(删除)、地类号、门牌号、街道名称和宗地内能完整注记的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必要的建、构筑物。9.3.3地籍测绘方法采用全野外解析法同时采集地籍要素,满足地籍图要求。各类要素施测后,在地籍图编辑时,可对各类要素按地籍图式要求取舍表示。数据采集利用附带内存的2秒或者5秒全站仪,以图根点以上精度的控制点为起算点,测绘其地籍要素的位置、形状等,采用内业数字化计算机辅助成图,编制地籍图和宗地图。各要素测量中的符号的取位、方向、大小等均应严格按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式的相关规定。街坊外围的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的界址点(一类界址点)需
18、在二级图根导线及以上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距离不超过150m;街坊内部界址点(二类界址点)大部份必须在二级图根导线及以上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无法施测附合导线的地方,采用支导线法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水平角半测回,垂直角半测回,测距2次读数(两次读数差小于IOmIn),总长不超过100n1,图根点至界址点不宜超过3条边。界址点观测水平角半测回,定向边宜长于测定边,定向边检测,边长与坐标反算边长之差不应大于30mm,多于3个方向应归零,归零差不大于24”,用全站仪可直接测量坐标。斜距应作加、乘常数改正和倾斜改正;边长、坐标计算至0.01m。重要地物点坐标的采集按二级界址点的要求执行。个别无法直接施测的
19、界址点和地物点,根据已测出坐标的界址点或者地物点,通过钢尺量取栓距,采用距离交会,内外分点法,直角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从3条边支导线施测的界址点(或者地物点),对界址点普通不宜超过一个发展层次,对地物点普通不宜超过二个发展层次;依据图根点,对界址点和地物点普通不宜超过三个发展层次。10.数据建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式,有效存储与管理调查数据。考虑到土地变更调查需求,采用多时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20、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溯。10.1 数据入库技术路线和方法利用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对XX县的城镇地籍数据库进行数据建库。数据建库共分为数据建库及成果制作两个阶段。10.1. 10.L1数据建库10.2. 1.1数据处理首先将经过内业预处理的城镇地籍数据以及通过外业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入库。10.LL2数据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标准、规程、规范要求,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城镇部份)进行内业质量检查,主要内容如下:数据标准性检查、入库数据检查(包括:检查各作业单位入库数据图形空间关系的正确性、检查各作业单位入库数据属性的完整性与正确性、数据逻辑的一致性等、对各作业
21、单位入库数据的数据编码、数据分层、数据逻辑进行检查)、成果检查核对(对数据误差处理后的计算汇总结果进行逐级别校对与检核)、质量检查记录与报告编制等等。10.1.1.3图件及报表成果输出10. 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要求,调查完成后要形成一系列的报表,包括地籍调查表、分类面积汇总表以及图件和调查报告等主要成果,图件成果主要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等;文字成果主要有: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等。11. 1.L4专项统计(略)10.2汇总统计面积汇总与统计的内容及要求:面积量算按软件要求分别计算宗地、虚宗、街坊、调查区的面积然后对每一个街坊内的宗地、虚宗之和与街坊面积检核。通过检
22、核后方可进行宗地面积汇总和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10.2.1 面积计算要求控制面积与解析法计算的面积(或者平差后的被控面积)和的较差应在凑整误差影响限差内,即S0.06YOn?)其中y值为被控制面积个数,取到Slm210.2.2统计与汇总方法10.2.2.1 以街坊为单位进行宗地面积计算在界址点拓扑关系建立以后,进行宗地和虚拟宗地面积的计算,并且根据街坊外围界址点拓扑关系进行街坊面积计算和宗地面积平差。10.2.2.2 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在完成全部街坊的面积计算并确定以街坊为单位的面积计算正确无误的基础上,进行城区土地分类面积统计。10.2.2.3 各种表格的输出各类面积计算、汇总、统计正确
23、无误后,输出以街坊为单位的界址点坐标册,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及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10.2.3成果的编辑与输出在城镇土地调查和基本比例尺分幅图的基础上,生成地籍街坊图、分幅图、宗地位置关系接合图、宗地图,经过内业人员的编辑、修改直接绘图仪输出。10.2.3.1 街坊图的编辑与输出考虑到地籍测绘以街坊为单位实施,地籍图的编辑以街坊为单位,即先编辑街坊地籍图,应对照宗地草图将系统直接生成的点、线进行编辑,标注地籍图所要求的各类注记和路名、街名、巷名和河流名称,对各种注记、调查区范围线、行政界线、街道线、街坊线等进行编辑。各种地类按第二次土地调查图式注记,并检查各宗地相互关系是否正确。街
24、坊图编辑完成后,反算出界址边长,与勘丈边长进行校核,若超限,须到实地核实,确保界址边长无误后才干进行街坊图的接边和地籍图的拼接编辑。全部街坊地籍图生成以后,按坐标分割生成份幅地籍图;街坊号、图名、图号、图廓整饰及图面内容按照规程、二次调查规程和细则中规定执行。按AI或者AO幅面规格输出。10.2.3.2 宗地图的生成与编辑(1)宗地图的编辑方法街坊地籍图编辑结束后,在图形编辑器中街坊地籍图上提取宗地图,并按规程要求进行宗地图的编辑与注记,适当挪移界址点号、界址边长及宗地面积的位置等,应注意图上界址点及四邻关系与调查表相吻合,编辑后的宗地图应符合规程、二次调查规程和细则规定,要求点、线清晰,各种
25、注记清晰,宗地四至关系正确。宗地图的比例尺根据图纸的大小(有A3、A4二种)确定。(2)宗地图的内容宗地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地籍号、土地使用者名称、地类编码、宗地面积、门牌号、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界址边长、建造物及层数与建造材料、构筑物、所在图幅号;邻宗地宗地号、土地使用者名称、地类编码、界址线及相关地物;界址线外相邻的道路、街道、空地、坑塘等应注记名称。比例尺、指北线、绘图员和审核员的姓名、日期等。10.2.4专项调查统计在城镇土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专项用地调查,采集利用有关资料,在统一时点的XX县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利用二次调查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26、采集利用有关资料,统计出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开辟园区、房地产和农村宅基地等用地状况。IL提交的成果(略)12.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略)简答题1.地籍图与地形图有何区别?1.图的性质不同地形图除表示地面固定地物外,还有地面的高低伏的表示;而土蜷图属升种专题图,除因特殊需要测定一些高程点外,普通主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地籍要素要反映得充分、明显,其他要素可摘要表示。2图的内容有差异在地籍图上除地物、地貌、植被符号与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基本相同外,还有地形图上所没有的地籍内容,如地籍街道、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籍号、土地用途、宗地面积、土地座落、土地使用者
27、或者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同时在地物表示的侧重点上地籍图和地形图也有所不同,地籍图上需标明调查范围内每一宗土地的名称和各种地类代码,而地形图中只要表示出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即可。地形图上对地物点、高程点精度要求严格,对土地使用者的用地界线范围普通仅作示意;而地籍图中恰恰相反,土地使用者的界址点与界址线要精确表示,而宗地内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可放宽精度要求。在地籍图上,不仅要表示各类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即空间数据),而且要准确地注记出宗地的编号、类别、面积和宗地主名称、房屋的结构与层数等(即属性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权属调查得出的。地籍测量依据权属调查的成果,测定出每宗地的准确位置与面积,并使
28、地籍要素充分体现在地籍图上。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结合,形成为了地籍调查成果的“权属合法、界址清晰、面积准确”的特性,最终形成为了地籍图。而地形图主要侧重地物、地貌空间数据的表达,在空间数据的表示上,往往不具备地籍图表达的内容。3.现势性强地籍图是现势性极强的图件,进行初始地籍调查测出地籍图后,接着就要转入时常性的变更地籍调查工作,即随时变更,随时进行地籍要素的修测与补测,随时绘制现势性的地籍图。而地形图是按国家计划,每隔数年进行一次大规模修测或者重测,现势性较差。2.地籍图的主要内容有那些?地籍要素界址点。包括各级行政界址点和土地权属界址点。不同等级的行政境界相重合时只表示高级行政境界,境界线
29、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者线。当土地权属界址线与行政界线、地籍区(街道)界或者地籍子区(街坊)界重合时,应结合线状地物符号突出表示土地权属界址线,行政界线可移位表示。地籍要素编号。包括街道(地籍区)号、街坊(地籍子区)号、宗地号或者地块号、房屋栋号、土地利用分类代码、土地等级等,分别注记在所属范围内的适中位置,当被图幅分割时应分别进行注记。如宗地或者地块面积太小注记不下时,允许移注在宗地或者地块外空白处并以指示线标明。土地位置。由行政区名、街道名(或者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土地权属者名称:选择较大宗地注记土地权属者名称。地物要素应表示作为界标物的地物,如围墙、道路、房屋边线及各类垣栅
30、等。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以外墙勒脚以上外围轮廓为准,正确表示占地状况,并注记房屋层数与建造结构。装饰性或者加固性的柱、垛、墙等不表示;暂时性或者已破坏的房屋不表示;落地阳台、有柱走廊及雨篷、与房屋相连的大面积台阶和室外楼梯等应表示。此项内容与房产测量的要求基本相同,特别是在多用途地籍图的测量时,应当注意两者的共同点。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绘出其用地范围界线,内置相应符号。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站台、桥梁、大的涵洞和隧道的出人口应表示,铁路路轨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城镇街巷均应表示。塔、亭、碑、像、楼等独立地物应择要表示,图上占地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应绘出用地范围线,内置相应符号或者注记。地下管线、地下室普通不表示,但大面积的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及与他项权利有关的地下建造应表示。大面积绿化地、街心公园、园地等应表示。零星植被、街旁行树、街心小绿地及单位内小绿地等可不表示。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堤、坝等应表示。地理名称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