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兴商护商暖商亲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协提案】兴商护商暖商亲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政协提案】兴商护商暖商亲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南通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先后出台了“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营商环境指标监测评价工作方案”等改革举措,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全市营商环境明显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投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一、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对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还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行政执法不透明、审批效率不够高、市场主体法治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一)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够完备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个别领域如知识产权保护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非公有制经济在关键资源获取、公共资源
2、使用、融资信贷支持、政府补贴、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仍遭到一些不平等待遇。(二)执法不规范不透明仍然存在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是行政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行为,但一些政府部门或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仍存在过程不透明、程序不规范、处理不公正现象,影响了政府公信力。(三)放管服措施未完全落实到位过去按照“正面清单”管理,企业为了上项目“说破嘴”“跑断腿”的事屡见不鲜。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以来,虽大幅压缩了政府审批范围,但部分事项以备案、管理、审核等形式还在行使。重检查、轻指导,重处罚、轻服务,承诺多、兑现少现象仍然存在。(四)市场主体法治意识参差不齐部分企业违法经营、不守契约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
3、设,不懂法不敬法是影响营商环境最突出的症结问题。少数干部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闻不问现象仍然存在。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兴商、护商、暖商、亲商等方面,敢解“无解之解”、敢作“无问之答”、敢闯“无路之路二全力营造办事更方便、政策更惠企、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一)着力营造“兴商”法治环境法律是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法治化的制度引领是营商环境的内在需求,要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固化下来,着力营造公正透明的法
4、治环境。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聚焦突出问题,着力从市场主体所处的前景环境、要素支撑、政务环境、权益保护等方面加强立法制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营商环境。二是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着力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最大程度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法规体系,力争建立体系完备、内容科学、程序严谨、配套完善、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尤其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企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二)着力营造“护商”稳定环境各级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梳理执法依据、厘清职责权限,全面推行权力清单
5、、责任清单管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活动,把执法为民理念贯穿到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要妥善解决涉企信访诉求,完善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和涉案财产处置,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平等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和纠正选择性执法行为,形成“办理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三)着力营造“暖商”政务环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效和法律服务水平,着力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聚焦企业群众所急、所愁、所盼问题,不断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
6、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力打造助企惠民服务“直通车”。坚持“一件事、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不断改革创新、总结固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持续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着力打造行政审批少、行政效率高、发展环境优、市场活力强的行政执法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四)着力营造“亲商”发展环境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平等、独立、合作和互补的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着力营造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一要多做“加法”,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提高能力。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二要善做“减法”,要简化程序、简政放权;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三要勤做“乘法”,要寻求政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效益最大化。合理制定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科学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出更多财富、就业和税收,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四要敢做“除法”,要祛除“潜规则”、铲除病根、净化生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做到“亲”“清”并行不悖,不断增强助企惠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