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3年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共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2023年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共七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2023年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共七篇)第一篇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深入到一线,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基层点滴,牵挂如一。基层,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的牵挂,广大基层干部应学深一层、练深一层、走深一层,以选题的毅力、破题的方向、解题的能力,一以贯之答好“基层之卷”。走深一层,做“一事不解、寝食难安”的“行动派”,增强选题的毅力答好“调研题”。“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强调“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
2、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基层工作,离不开调查研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研”不是“调演”,只有真正卷裤腿、量积水、顶风雪、踏泥泞,才能得到真心话、金点子、好办法;只有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广大基层干部要应增强“时时抓在手上”的责任感,多了解一些“时时放心不下”的情况,把基层跑遍、跑深、跑透,“念念不忘”深入一线“解剖麻雀”,“念兹在兹”为民寻得“多剂良方”,勇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以“脚下有泥”换取“心中有底”。学深一层,做“一日不书,百事荒芜”的“善学者”,把握破题的方向答好“理论题”。学之愈深,方能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
3、之愈笃。学习力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石。开展理论学习,是基层工作的先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做好城市社区党建、基层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立场、推进方向和实践路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如饥似渴学、刨根问底学,挤时间学、抽时间学。理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更需要持之以恒,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寂寞清冷,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持续钻研,让理论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以越积越厚的理论储备,让基层治理的路越走越宽。练深一
4、层,做“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多面手”,锻炼解题的能力答好“本领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冗复杂、千头万绪,连着千家万户,没有“吃遍天下”的“一招鲜”,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也无法只“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基层干部必须“既能”“又能”“还能”,多练“几把刷子”,让本领成为践行使命的“压舱石”。广大基层干部要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甘做“小学生”,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主动前往专业,扑向多岗位交叉轮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给本领“充电”“赋能”,健
5、全基本知识体系,切实补齐能力短板,争做一专多能、一岗多通、一才多用复合型“土专家”“田秀才”“巷管家”。第二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金华市考察了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了解当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综合党建、产业等多方面,精准施策,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总基调,坚持党建引领,守正创新,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奏响“党建引领”的号召曲,谱写“旗帜高扬迎盛世,江山千载日蒸蒸”动能篇章
6、,锻造红色引擎“凝聚力”。组织兴则事业兴,组织强则事业强。做好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充满活力的和谐乡村。通过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精准施策,要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让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强化党员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要抓好乡村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员带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激发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干事创
7、业的激情,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奏响“人民满意”的幸福曲,谱写“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文篇章,凝聚共治共享“新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基层干部扎根乡村一线,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更要做到“声声入耳、事事关心”,要增强担当作为的责任感,秉持造福一方的使命感,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切实需求,经常走门串户,深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群众,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始终心怀“国之
8、大者”,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方式,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持,“乘风破浪、奋楫前行”的干劲守护“人民的心”,立足实际协助群众找到兴村富民的路子。奏响“产业振兴”的致富曲,谱写“大朋鸟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繁荣篇章,赋能乡村发展“源动力”。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群众富。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支撑。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产业动能。立足村情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发挥独特优势,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采取“党建+产业”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以“党支部+
9、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进镇兴民富,以产业协同推进片区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片区联建在技术引进、产业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带领更多村民走上“共富路”。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积极推动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推动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崭新篇章!第三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时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枫桥经验”的关注和考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一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模式的深度思考。回顾历史,“枫桥经验”自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其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
10、更已走向世界,被誉为“社会治理的东方经验”。近年来,“枫桥经验”在各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如天津市津南区检察院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在诉前、诉中、诉后强化能动履职,“内外联动”,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枫桥经验”背后的“成功密码”,汲取经验,启迪智慧,不断提高社会基层治理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枫桥经验”的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枫桥经验”逐步由地方经验、基层经验上升到中央决策和国家治理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党的领导和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
11、发挥,有力推动了“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并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与发展同频共振。未来,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时,要始终把党的领导与“枫桥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才能抓住推进基层治理的“牛鼻子”,最大化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枫桥经验”的历久弥新,重点在于始终坚持德法相融。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枫桥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
12、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执法、司法环节,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奋进的道理上,我们要坚持良法善治的价值取向,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着力完善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抓好法院人民调解窗口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构筑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格局”。“枫桥经验”的历久弥新,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
13、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根本特点。1963年,毛泽东同志曾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赘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枫桥经验”的深刻把握和运用。奋进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抓实干,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多从群众期盼的地方人手,多从群众的问题困难入手,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件件上心,对群
14、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逐一落实,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同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革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机制和方法,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线下向线上转变,让新时代群众路线“结出硕果”。第四篇“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浙江考察时,首站考察了在实施“千万工程”中迅速发展的李祖村,主要了解了当她因她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再回“浙”里,情深意长,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千万工程”背后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千万牵挂心系群众、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深牵挂,“千万工程
15、”的背后,是饱含“千言万语道不尽”的为民深情。“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充分尊重农民心声意愿、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这项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力地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坚守心中有民、一心向党的使命感,汲取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信念力量。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定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以贯之站稳人民立场。在树牢公仆意识中实现共产党人的理
16、想、体现共产党人的价值、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读懂“群众路线要躬行”的深深牵挂,“千万工程”的背后,是站稳“千年万年不背离”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而“千万工程”的实施背景,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历时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调研,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这客观印证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中所蕴含的方式方法,贯彻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严谨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要善于从人民中汲取智慧,
17、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从而发现问题、抓住本质、找出规律,最终作出正确决策,真正帮助基层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读懂“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深深牵挂,“千万工程”的背后,是办好“千家万户笑开颜”的惠民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千万工程”为目标,秉承一颗为民务实的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为民谋好福祉,办好实事。既要把好事办实,敏锐地感知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钏足
18、干劲,真正把惠民生的事办实,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要全力以赴将实事“办好”,勇于担苦、担难、担重,在各种风险与挑战的磨炼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善作善成,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足。第五篇9月20日下午,正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富含丰富的为民智慧,为广大党员干部有效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提供了有力遵循。“自治”“法治”“德治”是“枫桥经验”的三把“金钥匙”,三治融合,才能打开共治共建新格局,擘画新时代基层治理新图景。把握“自治”这把“金钥匙”
19、,拧紧群众“一股绳”。自治在“三治”体系中,处于根本性的地位,是法治和德治的基础。同时,自治也是“常态机制”,在任何基层事务治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质与核心是让群众当家作主,通过协商民主和自律,实现自我管理。基层治理建设需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自治的实践中,群众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强公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按照“党建引领、服务为民”的工作思路,将村民关注度高的邻里纠纷、社会治安、公共道德等方面重点难题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把握“法治”这把“金钥匙”,拉好安全“防护网”
20、。在“三治”体系中,法治是自治与德治的根本保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对基层治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一是在法治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民法典、污染防治、土她承包、土地征收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宣传,防治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等各类生态失调现象。二是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结合基层实际研发特色法律服务产品,组织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队开展特色法律服务。加快“数字法治乡村”建设,实现法律事务“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三是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上下功夫。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
21、制,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田间地头,绘制环境美、风气正、人心齐的和美基层新画卷。把握“德治”这把金钥匙,树立道德“风向标”。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华美德绵延千年,德治在“润物细无声”里净化风气,推动文明,以其独特的柔性教化方式滋润着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加强道德教化,能从根本解决基层群众道德自律意识薄弱和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问题,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治理误区,促进治理成效显著提升。或是完善村规民约,或是随处可见的美德宣传标语、宣传墙画,或是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美德故事宣讲等活动,或是持续推进“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比,潜移默化与榜样激励相辅相成,德治方能谱
22、写出基层文明和谐的新篇章。第六篇9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时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枫桥经验”跨越一甲子,在继承中传承与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提升,对于我们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尊重群众,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永恒的生命线。走进新时代,人民群众“阅卷人”的角色定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民心民意的力量也是无穷的。1950年12月,毛主席为湖南一师题写校训:“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在
23、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拜人民为师,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赘成不赘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主动下基层走村进组串户、问计问需问策,看“脸色”、听“牢骚”、解“急难”,力求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期盼。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过去,道路交通十分不便,县、乡干部下一次村组得走好几个小时,故常常会在村里待上两三天,与群众同吃同住、交流交心;
24、现在,交通、通讯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但一些党员干部深入村组、接触群众反倒更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有的同志待在办公室时间多,深入基层一线较少,即便下基层也只去镇政府、村委会,很少走村入户,不愿意、不擅长与群众打交道,甚至戴有色眼镜看待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究其根源,还是群众观念发生了偏差。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亲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摒弃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官僚主义之风,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体察民情,改善民生,维护民利,真正用心用情用力维系好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发动群众,谋共治共享、促群防群
25、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朝着文明与现代化迈进。1963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教育改造“四类分子”,做到了矛盾问题不上交,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这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究其实质就是实行基层自治、共治共享,推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她位,注重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因素,用好“屋场恳谈”“围炉夜话”等制度设计,让人民群众在矛盾化解、基层自治、平安建设等社会治理活动中当
26、“主人翁”、主力军,实现社会治理过程有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群防群治的大治理工作格局。第七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他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建的指示,为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贡献力量。以“点”起笔,续写“党建魂”,党的领导这个点“更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街道党工委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上来,让党员干部全天候活跃在网格中,基层党组织功能才能显著
27、增强。同时要以网格为平台,用党建力量将街道社区、驻街单位等有效凝聚起来,真正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在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基层工作者当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牢抓住党的领导这个“点”,做到爱党、护党、信党,听党话、跟党走,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正心明道,对照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检视自己的言行,婵去思想灰尘、廓清思想迷雾,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续写“党建魂”。以“线”行笔,续写“为民心”,群众基础这条线“更扎实”。“实干是最啜亮的号角”,有些人说“社区管理没什么高大上的”,也有些人说,搞这些花架子就是想出风头。党员干部不应理会这些,要实打实地干
28、事。除了本职工作,街道党工委应分派干部进网格责任田,责任具体到事,对接精确到群众基础这条“线”。作为基层干部,要牢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避免好高鹫远、眼高手低,要时时刻刻牢记群众基础这条“线”,深入群众调研,和群众“打成一片”,收集“第一手资料”,牢记为民使命,秉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让自己沉得下身子,让身上沾满“土”味,怀揣为民情怀,要“时刻想着人民”,积极开展“暖民心”行动,大力推行“惠民生”举措,续写“为民心”。以“面”收笔,续写“群众力”,工作治理这一面“更高效”。社区治理不应只是社区干部和物业人员的事,在许多小区,居民志愿者也成为了凝聚起基层共治的重要力量。更多的居民也在志愿者
29、的带动下,更加关注和投身社区事务,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时也对垃圾分类、文化建设等重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基层干部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打通基层工作的“最后一米”。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基层化党建,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群众力量是海绵,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必须把群众“请”进来,让群众直面问题、直面挑战,真正实现“民以载道,政以行之”。树立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工作中发动群众力量。扎扎实实做出以基层干部、党员、群众为一体的城市治理架构。在新时代,如何以党建工作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基层工作最重要的课题。基层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切实解决城市基层治理日益繁重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