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78236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池州市“十1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戈I征求意见稿)2023年9月一、开启池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5(一)“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绩5(二)主要环境问题8(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4(一)指导思想14(二)基本原则15(三)规划目标17三、深化五水统筹,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20(一)加强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0(二)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21(三)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23(四)加强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24(五)保障重点流域生态水量25(六)推动长江岸线保护开发26四、深入推进池州市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27(一)长江干流(池州段)27(二)尧渡

2、河30(三)黄流河31(四)青通河323(五)秋浦河34(六)九华河35(七)陵阳河37(八)龙泉河37(九)升金湖38(十)平天湖39五、保障措施40(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40(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策保障力度40(三)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监督管理41(四)加强技术攻关,提高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41(五)整合生态环境资金,加大投入力度41(六)实施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42“十四五”时期是池州市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创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美丽长江(池州段)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池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生态环

3、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然而,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尚未建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艰巨、水生态修复工作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沿线、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建设绿色池州、幸福池州的重要目标,推动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一、开启池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一)“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绩自“十三五”以

4、来,池州市结合“水十条”、“三大一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等专项行动,围绕工业源、城镇生活源、农业源和农村生活源、船舶港口、水源地等方面实施整治,通过强化预警通报、定期调度措施,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质状况总体为优,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在全省位于前列。1、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池州市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污染物-5-减排为抓手,强化工业源和城镇生活源工程减排,推进监督管理减排,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强化考核,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削减了21.46%和35.08%,圆满

5、完成了“十三五”省政府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2、水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全市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长江(池州段)、秋浦河、青通河、尧渡河、黄流河、九华河、白洋河、龙泉河、七星河共计9条河流共17个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11I11类。201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0.16%,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考核指标。全市湿地面积达到55897公顷,湿地率6.66%,50%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含市县级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自然岸线率大于35%。3、环境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6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率为100%,污水综合利用率为73.5%,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6%,

6、完成了“十三五”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5%的目标。主城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东污水处理厂和清溪污水处理厂合计处理能力10万td,主城区(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完成了“十三五”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N95%的目标。4、强化工业源和城镇生活源污染防治。推进6个省级工业园区新建管网23.8km,检测管网10.3km,修复管网30.3km。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管网正常运行,园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完成建制镇、乡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市、县建成区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全市主城区及县建成区部分生活污水处理

7、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工作。5、全面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大力推进河湖长制落地,健全组织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共设立四级河湖长2057名。积极开展长江沿岸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工作,整治河湖问题33余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18个,完成长江岸线(池州段)生态复绿提升10824亩。推进秋浦河下游城区清溪塔片区清洁小流域等2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74平方公里。6、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包括:完成供水人口IoOOO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其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边界标志及隔离设置;开展云山水库和天池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

8、设工作;持续推进平天湖备用水源地建设工作。7、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系统建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和县处理”的一体化模式运行,实现“垃圾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运、终端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达到日产日清。2020年,各县区累计处7理农村生活垃圾17.6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8、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全省率先完成主城区百荷公园、二院水塘、观湖、红河、南湖沟、南湖、平天湖排涝沟、市委北侧排水沟、赵土于、中心沟等10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达到长制久清成效。石台县

9、、青阳县、东至县先后完成县建成区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开展殷汇镇牛车河、牛头山镇前江莲花塘和长林村凌姓组池塘3处黑臭水体整治试点。(二)主要环境问题“十三五”期间,池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污染物总量持续削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池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有待补充、统筹调配的水资源分布格局尚未形成、城镇生活源入河量依然较高、部分水域枯水期总磷超标现象时有发生、长江干流生态廊道和皖南山区生态屏障不健全、工业园区和矿山生态风险较高、长江岸线保护和利用措施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1、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不健全

10、。(1)饮用水水源地类型单一,备用水源地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饮用水水源地类型单一,主要为河流和中小型水库,储蓄水量受河流径流的影响较大。在丰水期时,水量充沛,能够满足县区工农业用水和应急用水的需求;在枯水期时,水量不足,NHyN和TP等指标污染物有所增加,抗风险能力不强,仍有达标不稳定的风险。青阳县备用水源地储水量小,目前保有农业灌溉功能,水质和水量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2)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低,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能力不足。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工程零散分布,城镇供水管网覆盖行政村的比例较低,旱情期间供水量大幅削减,部分用户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多年平均缺水10%左右,供水保障程度低,与高质量发

11、展所需的用水保障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尚未全部完成,部分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取水点供水管网老化失修,水质净化设施简陋,易受到农村生活源、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污染的影响,不能满足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2、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亟待建立。(1)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年71.5%的降雨量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冬季枯水期河湖水位显著下降,NH3-N.TP等指标增加明显。全市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区域,占池州面积70%的山地区域的水资源存量严重不足,在枯水期时,用水量和水质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2)尚未建立统筹调配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河道淤塞、河岸受人类活动扰动大等问题

12、突出,在冬季枯水期时,水体径流缓慢,河湖互连互通能力下降,部分区域出现断流、滞水现象,生态流量保障不足。现有的河湖连通体系仅局限于城区内部河流之间,从长江向县(区)和乡镇调水的城市水网格局尚未建立,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空间调配工作,部分水域无法补充新鲜水源,多水源互连互通机制尚未建立。3、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艰巨。(1)境内主要河流发源于山区,总氮背景浓度高十三五”期间,80%的断面存在TN超出Hl类水质标准的现象,冬季枯水期时水体中氨氮含量增加,提高了考核断面不稳定达标的风险。(2)沿河耕地分布多,农业面源入河量大。尧渡河、黄渝河、秋浦河、青通河和九华河干支流沿河两岸耕地面积大,农业面源入河

13、量占全部污染物入河量的占比大,农田与河岸之间缺乏足够的防护距离,难以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3)城镇生活源污水治理存在短板。城市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合计处理规模为10万吨/天,不能满足“十四五城市发展需求。老城区早期建设污水管网设施存在老化病害,出现渗漏、堵塞现象,县城建成区管网建设滞后、雨污混排等问题突出。(4)升金湖中心点断面冬季TP超标严重。为保证越冬候鸟有足够的食物觅食,枯水期升金湖水位需降至1m以下,生态水量严重不足,且迁徙水鸟觅食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显著增加了水体中外源磷污染,导致枯水期断面水质TP超标现象时有发生。4、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1)河湖缓冲带和河滨

14、带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侵蚀量大。区域内河岸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河道淤塞、植被覆盖率低、岸边生境碎片化,面源污染物的拦截净化能力低。分布在长江及重点河流两岸的农田,由于长年耕作导致土壤板结、保水固土能力下降,丰水期农田面源入河量高。(2)水生态监测网络不完善。现有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关注水环境质量指标,水生态方面仅监测叶绿素a指标,缺乏对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和丰度的监测,尚未统筹建立涵盖物理生境、水体理化和水生生物等要素的水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不能满足“十四五”期间”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的要求。(3)湿地资源过度开发,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源治理不足。“十三五”期间针对天然湿地的围垦力度有所减小,

15、但长期围湖耕种和围湖养殖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湿地资源,停止开垦后的湿地土壤板结化严重、水体营养水平偏高、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湿地周边城镇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健全、处理效率低下,流域内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造成较重的污染,部分河道、库塘内网箱养殖氮磷污染等问题突出。(4)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滞后。各县(区)生态红线划定刚刚起步,湿地周边区域内涉水环境设施和项目仍有存在,湿地用途改变或填埋现象突出,擅自取土、放牧、烧荒、毒杀水鸟及其他野生动物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平天湖湿地存在生态入侵现象,加拿大一支黄花区域性繁殖,影响

16、平天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任务。“十四五”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国家在生态文明领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池州市在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中将面临众多利好机遇,有助于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机遇。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

17、战略为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指明了方向,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功能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池州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发展基础,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0%,湿地面积占比接近6.8%,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必将为长江(池州段)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区域环境资源交易机制的建立、长三角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大量的机遇。3、池州市政府长期在生杰文明建设上的重大投入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池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池州市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构建空间治理体系中的关键性作用

18、。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美丽池州新形象是池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十三五”期间,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池州市在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施了一系列工程,为池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水污染物持续削减任务重。“十三五”期间,池州市各县区实现工业源和城镇生活源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稳定达标排放,水污染物继续削减空间小。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压力下,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推进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为深入推进水污染物持续削减,需要进一步提升现有出水

19、标准,持续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对池州市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压力。5.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目标压力大。“十三五”时期,全市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11In类,NH3-N,TP等指标下降趋势减缓,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质目标进一步提升的难度较大。除2020年特大洪水外,“十三五”期间池州市水资源总量总体上13呈下降趋势,冬季枯水期河流生态流量严重不足,长江及大部分河流干流水位下降严重,部分支流出现干枯现象,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造成断面水质不稳定达标。“十四五”时期,如何保证枯水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是池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6、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尚未突破。“十三

20、五”期间,工业源、城镇生活源等点源污染削减技术持续进步,污染物总量持续削减,但现有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主要是源头削减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将农田与水域进行物理隔离等,污染防治效果不明显,针对农业面源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尚未突破。池州市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产粮区,在重点流域干支流两侧分布大量农田,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入河量占比大。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起点,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山水

21、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以确保池州市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为根本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池州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宗旨,科学设置池州市叶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完善水环境污染物削减约束性指标管理,全面推进重要河流、湿地生态保护治理,以加强水生态监管能力建设为保障,实现池州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池州市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1、空间管控,主体功能强

22、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落实禁止开发区、农业发展区、生态涵养区、城镇聚集区的空间管控边界,全面提升空间保护开发质量效益,推进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划定主体功能区,构建主次分明的主体功能分工体系,统筹发展定位、开发时序、开发秩序,引导人口、经济和资源等要素合理布局。2、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强化禁止开发区域生态安全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严格的分类管制措施,提高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和林地质量,禁止围(开)垦湿地、改变湿地用途或填埋、占用、污染湿地。严格保护生态经济发展

23、与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修复、培育生态经济,把生态产品供给和保障作为区域开发的重要任务,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饮用水源功能,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允许条件下进行适度开发。3、质量核心,生态恢复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分流域、分阶段明确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实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城镇和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加强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提高和稳定森林蓄水保土能力,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能力。切实加强重点流域

24、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实现江湖连通、水陆统筹,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4、综合治理,统一协调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重点流域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池州市水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池州市政府为主导,综合协调环保、林业、自然资源、水利、农业、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职能作用,协同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处理保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施有效的生态安全保障工程,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兼顾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5、

2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统一组织和部门协同,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作用,建设规范有序的市场,强化环保产业支撑,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共同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6、严格考核,强化监督整合相关部门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职责、队伍,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纳入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司法保障,从硬从严、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

26、法行为,推动形成环保守法新常态,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案件起诉力度,加快构建流量、水质、水生态相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数据共享机制。(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至十四五”末,全市地表水水质断面优良率(达到或优于In类)达到100%,城市(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升金湖水质得到改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入河总量持续削减;水环境监测、预警与17应急能力显著提高;美丽河湖建设及申报取得实绩。2、指标体系分别从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角度规划“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常规指标和亲民指标的规划目标。(1)水环境“十四五”期间,池州市在7个

27、国控考核断面基础上,增设4个国控断面,国控考核断面总数达到11个。长江流域的尧渡河(东流)、秋浦河(双丰和入江口)、黄瀚河(张溪)、青通河(河口)、长江(五步沟和民生水厂)地表水水质达到11类;九华河(梅陇)、龙泉河(鄱阳石门街)、陵阳河(琉璃岭)、升金湖(中心点)地表水水质达到11I类;江口水厂、民生水厂、石台县水厂、龙江水厂、牛桥水库及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In类。(2)水资源“十四五”期间,秋浦河高坦断面的生态流量底线目标为1.22m3s,底线生态流量保障率为90%,不新增干涸断流河流湖泊的数量。(3)水生态“十四五”期间,完成长江干流42km河湖生态缓冲带工作,湿地恢复

28、(建设)面积88.2Ikm2。表1池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十四五”规划常规指标类别序号指标规划目标水环境1地表水断面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100%2地表水断面劣V类水体比例()03水功能区达标率()100%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优于11I类比例(%)100%5乡镇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达到优于山类比例(%)100%水资源6秋浦河高坦断面生态流量底线目标(m3s)1.227高坦断面底线生态流量保障率90%水生态8升金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亚健康9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km)4210湿地恢复(建设)面积(km2)88.21“十四五”规划亲民指标

29、水环境11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0水资源12恢复“有水”的河流数量0水生态13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的水体数量(个)1秋浦河(恢复赤眼鲫鱼)表2“十四五”池州市重点流域主要监测断面水质目标清单序号县/区所属水系河流名称监测断面202020251东至长江尧渡河东流II2贵池、石台长江秋浦河双丰II3贵池长江秋浦河入江口IIII4东至长江黄渝河张溪II5青阳长江青通河河口IIIl6贵池长江长江五步沟IIII7东至长江升金湖中心点IIIIII8东至鄱阳湖龙泉河鄱阳石门街IIIIII9青阳青弋江陵阳河琉璃岭IIIIIIIO贵池长江九华河梅珑IIIIII11贵池长江平天湖平天湖IIIIII12贵

30、池长江长江民生水厂IIII三、深化五水统筹,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一)加强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重点开展平天湖备用水源地综合整治、民生水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有效防范城镇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合理规划城镇供水管网分布,推进县区供水管网向周边乡镇延伸,保障居民用水安全。1、开展平天湖备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加强平天湖备用水源地河道面源污染防治,疏浚河道底部淤积的枯枝、树叶,开展生态调水补水工程,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在平天湖河道两岸开展河岸基底修复和水生植被建设以恢复水源地周边湖滨带和缓冲带的拦截净化功能,清除保护区内的涉水违章建筑,在

31、平天湖上游建设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开展河湖连通工程提高平天湖的生态流量。2、推进民生水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民生水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设置一二级保护区物理隔离措施、增加标识牌和警示碑,实施取水口防护措施、建设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等。加强民生水厂断面生态廊道建设,清理保护区内的枯枝、树叶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修复破损的生态环境,恢复河岸带的生态拦截功能。3、延伸城镇供水管网,推进村镇连片供水。合理布局农村饮用水水源,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发展规模集中供水。实施村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着力解决现有的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分散、水源地周边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跨

32、村、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确保用水安全。(二)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完善园区雨污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有效削减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实施污水管网体质增效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提升市政排水能力。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完善工业园区雨污管网建设。加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雨污管网延伸,完善雨污分流,延伸污水管网,强化中转站污水的收集处理,增加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所有污水必须经预处理后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完善区

33、域之间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延伸,保障区域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优化污水泵站监管调度系统,通过泵站调控,避免出现处理能力不足或进水负荷过高的现象。持续推进实施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和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县城)建成区市政污水管网开展排查检测,加快市政污水管网结构性病害点、错混接修复改造,提高进水浓度,减少溢流混流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影响。优化排水管网及调蓄设施建设,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因地制宜推行道路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化提升市政排水能力。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结合实际及城市(县城)发展规模,现有超负荷运行的,加快启动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扩规,适度超前新增污水处理能

34、力,严格执行达标排放标准,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3、提升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源污染防治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鼓励开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在农田面源直接入河区域,建设生态隔离带、截洪沟,建立有效的生态净化体系,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鼓励采用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实现对尾水的处理。采用“分类收集、集中转运和集中处理”的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鼓励采用第三方运维的方式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正常运行。(三)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实施

35、重点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清理受污染的底泥,构建沉水、挺水植被群落,逐步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修复沿江河湖受损的河滨带和缓冲带,构建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保障重点流域水生态健康。加强秋浦河、九华河、陵阳河、黄渝河、龙泉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1.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疏浚河道内腐烂植被和生活垃圾,开展基底修复工作,开展前置库和表流人工湿地建设,提升水体的净化功能。修复受损的河岸植被,提高自然岸线覆盖率。大力推进河道周边居民生活设施的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区域内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地处理。2、修复沿江河湖受损的河滨带和缓冲带开展池州市沿江河湖缓冲带生态修复工

36、作,有效截留和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促进河滨带植物群落结构的恢复,提高河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河滨带的主要生态功能,保障城镇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在水质较好、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恢复河岸、河滩植被群落,在保水固23士的同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3、加强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大力开展皖南山地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施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发挥高效水源涵养作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保水功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四)加强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系统开展升金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揭示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水生态

37、安全状况的影响,为升金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池州市水环境监管能力,深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中的应用,建设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增强池州市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安全的智慧监管能力。1、实施升金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按照湖泊生态环境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重点针对升金湖流域经济社会影响、湖泊水生态状况、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开展系统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湖泊生态安全评估,从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影响、湖泊水生态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的调控管理等4个方面对湖泊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识别升金湖及其所在流域的生态

38、环境问题,为正确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2、开展水环境智慧监管能力建设以整合共享、深化应用的理念,建成集物联网和大数据于一体的智慧环保监管平台,重点针对河湖水生态调查、底泥污染物评估、饮用水保护区监测和水环境智慧监管等方面,形成完备的监测、仿真、诊断、预警、调度、应急、处置和控制体系,建设集“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服务”为一体的环境智能保障,提高环境保护监管能力与环境调控能力,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五)保障重点流域生态水量开展各县(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推动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完善节水政策法规

39、、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建立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合理引导推进水系连通工程,采取河道连通、清淤、生态护岸建设等措施,改善河流的连通性,增加生态水量补给,促进水循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最低生态水量。1、构建现代水网,推动水资源合理配置按照“节水优先、以水定需、优水优用、保障生态”的要求,统筹河道内外,对各水源、各县(区)进行统一配置,提出水资源配置总体方案。通过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开展输水工程和供水工程建设,保障城镇和周边区域能够用上优质的生产和生活用水。2、推动河湖连通和生态廊道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系统治理水环境污染

40、,改善水循环条件。在水域陆域过渡带和水域区,在保障水生态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水系连通工程和生态廊道建设,把治水与治田、治湖结合起来,降低蓝藻水华和水污染等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六)推动长江岸线保护开发加强对长江岸线保护利用,恢复长江绿色生态廊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和岸线开发利用区中已建和在建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管控。东至县香口港区、大渡口港区不得建设排污口、围湖造田、围垦造地等项目。强化岸线环境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推动涉岸工程和资源整治,保障岸线持续利用。1、细化岸线功能分区和边界线的管控要求加强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和岸线控制利用区的分类管理,满

41、足长江经济带保护和建设要求。岸线保护区应根据保护目标有针对性进行管理,规划期内禁止建设可能影响保护目标实现的建设项目;岸线保留区内项目的开发利用应考虑岸线的稳定性,岸线控制利用区管理重点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类型或控制其开发利用强度。强化岸线临水线和河道管理范围线的保护和管控,恢复长江岸段自然生态环境。将岸线临水边界线纳入河道管理范围,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禁止种植农林作物,禁止倾倒26人工废弃物。按照堤防和护堤地管控范畴对河道管理范围线的有堤防段进行管理,无堤防段河道管理范围线的管控要求与临水边界线相同。长江两侧IOom范围内除水利工程、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外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应加强

42、岸段区域内防护绿地与生态空间建设,恢复岸段自然生态环境。2、强化岸线管控能力建设以统筹保护与开发、统筹专用与公用、统筹存量与增量、统筹水域与陆域、统筹使用与监管、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总体要求,开展岸线管控能力建设。明确岸线使用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岸线资源使用的申报条件,以保护生态岸线为重点,合理规划研究工业布局。推动涉河项目建设中岸线价值的成本核算,强化岸线有偿使用。建立权、责明晰的岸线管理制度,对于不合理利用的岸线,按照不同的类型实施调整。加强涉岸工程整治、岸线资源利用及陆域整治,保障岸线持续利用。全面细致调查岸线及后方陆域基本情况。3、依法依规调整岸线功能区内不合理的项目按照岸线保护目

43、标要求和各功能区管理要求,以岸线功能区为单元,分析现状岸线利用的合理性,对不符合岸线功能区管理要求的岸线利用项目进行调整或清退,对岸线利用程度较高的岸段,严格控制岸线利用行为,并提出岸线整合意见。四、深入推进池州市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一)长江干流(池州段)以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池州段)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质量改善,大力推动美丽长江(池州段)水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内工业源和城镇生活源污染物持续削减,改善长江干流(池州段)水生态环境;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长江干支流河道综合整治,开展河湖缓冲带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构建长江干流(池州段)生态廊道,维护区

44、域生态安全格局;完善长江干流取水口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强化长江干支流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强重点支流生态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保障枯水期生态流量。1.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提升园区废水处理能力。重点开展东至经济开发区、大渡口经济开发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工业废水预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新建工业废水收集管道,提升东至经济开发区工业废水收集能力;升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含氟、含氟预处理单元的设备和技术,增强不同种类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在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增设臭氧氧化等深度处理单元,扩建废水处理规模,提高园区工业废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削减工业源的污染贡献

45、。2、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城镇生活源污染削减。加快推进建成区市政污水管网修复改造,提高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皖江江南产业集中区污水收集效能。开展东部城区污水28回用管网建设,保障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主城区新建天堂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城东污水处理厂,启动东至县、青阳县二期扩建,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3、推进干支流水生态修复,构建长江(池州段)生态廊道。实施长江沿线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沿江河湖缓冲带建设,突破城镇面源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民生水厂断面上游生态隔离带建设和水生植被恢复,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加强滨江区域生态护岸和人工湿地建设,重塑滨江区域水生态环境,增强物种的

46、丰富度,为鸟类、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开展园区水生态综合治理,推动沉积物内源污染削减,恢复河道水生植被群落。4、增强沿江河湖生态用水,保障水环境安全。强化汇水范围内水系联通,提高水系的流动性和联通性。构建秋浦河-宝赛湖水流连接通道,维系水力联系和物质循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统筹水资源调配能力。以增强沿江河湖水体更新能力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实施“三河五湖”水系连通和水生态综合治理,扩大河湖水环境容量,保障枯水期生态水量,改善枯水期区域水环境质量。5、推动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饮水安全。完善民生水厂水源地保护区生态隔离防护工程,减少降雨径流对河岸农田面源的冲刷和侵

47、蚀。强化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设,设置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水源地水质变化。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整治工程,清除附近的居民点和生活垃圾,在内源重污染区域开展基底修复工程。专栏一:长江干流(池州段)控制单元1 .水环境质量改善:支持天堂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三区协同污水管网工程、池州市老城区老旧管网提质增效修复改造工程、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改造工程、池州市东部城区水污染防治项目、东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东至经济开发区“一企一管”污水管网项目、安徽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和电子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支持池州市沿江河湖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池州市滨江区域生态修复项目、民生水厂断面生态廊道构建工程、东至经济开发区河沟水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和园区水环境生态湿地治理修复项目。3 .水生态流量保障:支持“三河五湖”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4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支持民生水厂饮用水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