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财政收入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财政收入概述.ppt(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1章 财政收入概述,2,本章提要,1.财政收入的形式2.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3.税收的基本概念,3,引言,财政收入 指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私人部门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税收 行政收入公债公共企业收入国有财产收入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4,1.财政收入的形式,1.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1.2*财政收入体系,5,1.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P134-138,税收公债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国有财产收入(非经营性)公共企业收入(经营性)行政收入使用费(比较教材的分类),6,国有财产收入指的是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价款等收入。国有不动产 一种是作为公共用途的资产,如道
2、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机关用房、图书馆、博物馆等,一般不以获取财政收入为目的;另一种是可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国有财产。国有动产包括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两类。,7,公共企业收入指的是政府从那些以法人资格经营的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或税)。竞争性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处于同等的自由竞争地位 垄断性公共企业由政府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其目的除了取得财政收入外,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社会经济和政治目的。国有财产收入与公共企业收入的区别,8,行政收入指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规费特别课征特许金罚没收入,9,使用费(user charge)指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所提供的特定公共
3、设施或服务的使用者收取的费用。政府收取使用费有助于增进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效率在多数情况下,政府收费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如教育、公共保健、文化设施等。政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拥挤问题,在此情况下,收取使用费是实现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10,1.2*财政收入体系,强制性收入基于国民的个人负担能力,作为强制履行的义务,向国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税收为代表。对等性收入基于政府对国民各人个别给予的利益,按照对等自愿原则,作为利益的报酬,向国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国有财产收入为代表。半强制性收入介于强制性收入和对等性收入之间,仍然以一定的政府活动为前提,因此具有半
4、强制的性质,主要以规费和使用费为代表。,11,图11-1 财政收入体系,12,2.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2.1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2.2 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13,2.1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2.1.1 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1)从绝对额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增长速度并不慢(2)从相对数额(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95,96年后又开始回升,2005:19.9%;2010年:20.9%也呈V形走势。(3)尽管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大体上,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低于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上预算外收入,社保费还是)。,14,国际比较(1990):美国:
5、34%法国:46.3%英国:41.4%泰国:21.3%印度:20.5%(1987)韩国:18.5%(1992)资料来源:陈共财政学第二版,15,2.1.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2)价格;假如通货膨胀是因弥补财政赤字造成的,国家财政就会通过财政赤字从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这种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财政收入增长通常称为“通货膨胀税”。长期奉行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的一些发达国家中“通货膨胀税”是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常性收入来源。假如通货膨胀是信用膨胀所致,那么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是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小于名义增长。,16,财政收入
6、制度是决定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同时对所得税的主要税种之一的企业所得税也实行比例税率,因而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就可能存在财政收入出现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负增长。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加。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实际必然是下降的。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当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
7、。,1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绘,18,(3)GDP分配制度 在GDP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一般认为,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分配制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以后,GDP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这导致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下降。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分配制度的转换是必然的,但是GDP分配格局应与体制转轨的步伐相一致,如果变化过于激烈,容易产生副效应,如政府财力下降、宏观调控能力下降、资金分散,难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等问题。(我国
8、的收入分配见下表),19,20,2.2 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之间的比例和数量。2.2.1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21,(1)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直接提供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农牧业税。目前,这一部分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约为3-5%。这是由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以及长期以来对这一产业劳动者贯彻稳定负担政策和轻税政策。第二,农业间接提供的财政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存在着剪刀差,使农业部门创造的一部
9、分价值转移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部门实现。总之,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也就没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农业既是国民收入的基础,又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增强农业后劲,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当务之急。,22,(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状况起决定作用。由于我国工业资金有机构成相对其他行业高,劳动生产率、积累水平较其他部门为高,而且工业部门主要是国有经济,其盈利相当一部分上缴国家,因此工业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财政收入能否随着第二产业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增长,一是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
10、益;二是取决于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结构:轻重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等比例关系。只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各行业之间比例关系合理协调,财政收入才能随着该产业生产的发展相应地增长。,23,(3)第三产业 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不适应,再加上价格不合理因素,财政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价格体系的合理确定,第三产业在我国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从发展前途看,第三产业在开辟财源、筹集建设资金方面将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将会成为财政收入重要的新的增长点。,24,2.2.2 所有制结构 所谓财
11、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指的是财政收入作为一个整体,是由不同所有制的经营单位各自上缴的利润、税金和费用等部分构成的。研究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制定财政政策、制度,正确处理国家同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财政关系的依据。财政收入按经济成份分类,有来自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收入、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收入、私营经济的收入、个体经济的收入、外资企业的收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收入和股份制企业的收入。,25,我国财政收入始终是以国有经济为支柱的。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来自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经济,国有经济上交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3左右。建国初期,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来自于两者的财政收入占40%以
12、上。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急剧增加,到“一五”时期,来自国有经济的财政收入已达69.4%,来自集体经济的财政收入也有9.8%,个体和私营经济则退居次要地位。今后,随着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三资企业的增加和财税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来自这些经济成份的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26,2.2.3 地区结构 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而且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全国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地带。经济发达程度不一,导致积累水
13、平相差悬殊,东部地带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地带。,27,3.税收的基本概念,3.1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3.2 税制要素,28,3.1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3.1.1 税收的含义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取得的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和最基本的形式。3.1.2 税收的特征(三性)强制性 固定性 无偿性,29,(1)强制性 指的是税收是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因而构成纳税人的应尽义务。(2)固定性指的是政府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等税制要素,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的规定征税和缴税。,30,(3)无偿性从表面上看,政府在课税之后,既无须向纳
14、税人付出任何报酬,也不需要直接偿还给纳税人。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事实上是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也即,政府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从而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私人部门享有消费公共产品的权利,因而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可见,在现代财政理论中,将无偿性视为税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不恰当的。,31,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与公债收入的不同:公债一般采用自愿认购的形式,不具有强制性;公债不是固定的征收,而是政府根据需要确定发行的数量;从形式上说,政府举借公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而税收既无须偿还,也不需付出任何报酬。,32,3.2 税制要素,3.2.1
15、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指的是一国政府课征税收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3.2.2 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33,(1)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34,(2)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征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税基(tax base)又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它表明在具体征税过程中政府按什么计算税额。采用自然单位征
16、税称为从量计征,采用货币单位征税称为从价计征。税目:征税对象内容上的具体化,35,(3)税率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此,税率被看作是税制的中心环节。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36,3.2.3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名义税率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的比例。在实践中,由于税收优惠、税收规避等原因,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37,3.2.4 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指的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税基的比例。公式表示为:为平均税率,为全部应纳税额,为全部税基。边际
17、税率指的是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公式表示为:为边际税率,为应纳税额的增量,为税基增量。,38,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39,定额税率即固定税额,指的是按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定额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没有直接联系,一般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定额税率计算简便,但缺乏弹性。,40,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采用比例税率使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一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但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
18、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等特点。,41,累进税率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42,全额累进税率指全部税基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那一档税率征税,随着税基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实际上相当于按税基的大小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43,超额累进税率指将税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税额,加总后即为应征税额。在税额累进税率下,当征税对象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其超过部分适用高一级税率。,44,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
19、出现税收增长数量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如表11-1所示)累进超额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速度平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额累进税率的缺陷。,45,表11-1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46,如表11-1所示,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0元,适用10%的税率,应纳税额为300元;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1元,适用15%的税率,应纳税额为450.15元。这样,应税所得额只增加了1元,税额却要增加150.15元。,47,尽管我们以边际税率来定义税率的累进性,但在经济分析中,衡量一种税的累进程度却一般以平均税率作为判断标准。如果平均税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则表明该税种具有累进性。说一种税是累进
20、的,指的是该税种具有收入中被征税拿走的部分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特征,而这一定义隐含着平均税率的递增性。如表11-2所示。,48,表11-2 税种的累进性,49,3.2.5*税制的其他要素附加与加成减税与免税起征点与免征额纳税环节违章处理,50,(1)附加与加成 附加一般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税制上通常把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税款称为正税,而把正税以外征收的税款称为副税。附加的比例有两种形式 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按正税税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附加收入一般由地方财政支配,51,加成是按应征税额的一定成数(或倍数)加征税款,是税率的延伸形式。国家为了限制某些经济活
21、动,或调节某些纳税人的所得,可以采取加成征收税款的方法。如劳务报酬所得,52,(2)减税与免税减税指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指免交全部税款 减税和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政策的鼓励或限制作用,或者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而采取的特殊调节手段。,53,(3)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征税对象的数额多大,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54,(4)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工业
22、品一般要经过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同一税种只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单环节课税。在多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多环节课税。正确确定纳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收入、便于管理等有重要意义。,55,(5)违章处理 指对纳税人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欠税、抗税、骗税等。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款的违法行为。欠税指纳税人拖欠税款,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违章行为。抗税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严重违法行为。骗税指企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56,本章小结,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最可靠、最主要的形式。根据取得收入的内在依据的不同,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强制性收入、对等性收入和半强制性收入等。各种收入形式构成一国的财政收入体系。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形式特征。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尽管一般以边际税率来定义税率的累进性,但衡量一种税的累进程度却一般以平均税率作为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