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8237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docx(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邻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十四五”面临问题与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十四五”形势与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坚持环境引导调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统筹推进绿色协调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建设绿色宜居生活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推动全民践行绿色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积极实施碳达峰行动,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2、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坚持环境协同治理,深化大气质量改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深入开展工业源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强化城乡面源污染治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和污染天气应对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坚持三水统筹治理,巩固邻水碧水成效51第一节加强水资源供给保障52第二节全面控制水污染物排放53第三节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推进流域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

3、节着力保障饮用水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坚持土壤固废防控,防范土壤污染风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61第三节加强固体废物减量和资源化62第四节补齐固危废处置能力短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坚持生态保护监管,牢筑生态安全屏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全面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强多样性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推动渝邻生态共保共享.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全力打造两山转化高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坚持环境风险防控,守牢环境安全底线71第一节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建

4、设71第二节提升环境风险应急水平72第三节强化危废及危化品风险防范73第四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74第十章坚持改革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治理体系75第一节建立政企民多元共治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健全环境监管监测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健全环境治理经济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开展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持续强化组织领导,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加强环境评估考核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错误!未定义书签。第

5、一章“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十三五时期,邻水县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顺利完成天蓝地绿水清阶段性目标任务。第一节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47天,达标率94.8%,居全市第一,完成2020年达标率90%的目标要求;2020年,邻水县PMl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7、31微克每立方米,分

6、别达到70、34.2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要求,PMl0、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48.91%、42.59%o2020年,大洪河、御临河出川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11I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关门石水库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1.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全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o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o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突发事件。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重点行业整治,通过对水泥、砖瓦等高污染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新增治污设施,落实新能

7、源代替、关停淘汰等减排措施,促进总量减排。2020年,全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水质自动监测站。二、重点工作开展成效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开展城市扬尘专项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秸秆禁烧管控、工业企业专项整治等工作。划定了邻水县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开展重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抽检。全面完成2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并高质量通过验收,推动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达到超低排放A类标准,推进四川勇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工业炉窑颗粒物达标治理。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H条河流全部制定四张清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完成44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和水源地环境保

8、护状况评估,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站)4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18座。强力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护城河河道清淤全部完成,25个镇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并建立台账。畜牧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污染专项治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0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完成污染地块摸查,调整污染地块名录。完成310个耕地质量调查点检测,完成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面积1300亩。加强固废、危废管理,积极开展清废行动。高标准

9、建成邻水县蔚蓝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医疗废物处理项目,医疗废物得到有效处置。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605家企业危废登记备案,转移危废1390吨,清理疫情医废1362吨。加强矿山矿企排杳整治,完成2户非煤矿山全部整治,12户存在问题关闭煤矿完成整治8户,有序推进其余4户整治工作。中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加快整改。坚持多措并举,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及每周调度,开展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十三五”期间,中省环保督察交办反馈问题283个,完成整改273个,剩余问题按时序进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扎实迈进,不断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生态损害赔偿制度、

10、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生态环境系统管理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环保综合执法改革、环境信用评价,提升全县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表1-1邻水县十三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类别指标名称规划指标值完成情况2015年2020年2020年环境一可吸入颗粒物(PMIO)年均浓度(gm3)927047质量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gm3)3531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015年为三参数,2020年为六参数)95.1%90%94.8%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100100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10091.2国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001

11、00全县重点流域、主要湖库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100100减排目标(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41.44536.17化学需氧量(万吨)1.270.84050.8405氨氮(万吨)0.12180.07930.0793二氧化硫(万吨)0.70330.47130.4713氮氧化物(万吨)0.48760.29930.2993污染防治污染防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90929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09595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7885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辐射环境安全无事故发生无无闲置、废放射源收贮率()1001

12、00100能力建设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已达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监察能力进一步提升,环境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努力创建国家环完成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一级标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成标准化达标建设,并全部达标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完成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完成县环境应急平台建设县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机构、人员、设备全面配备完成完成环境信息中心建设息构信达件运达信机、盖硬和度示境心标覆、设制机环中达息标行县环境信息中心机构、人员、设备全面配备完成,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环境信息平台作用发挥明显完成备注:一表ZF未统计。第二节十四五”面临问题与挑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

13、改善压力较大。大气环境治理成效不稳固,重点企业深度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施工工地扬尘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汽修喷涂、餐饮油烟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仍需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不到位,臭氧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大气环境质量保标存在一定压力。水环境持续改善任务艰巨,川渝跨界河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仍需加强;部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土壤环境风险依然存在,矿山环境治理问题亟待深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范围广、投入高。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任务较重。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强、创新能力较弱。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不高,能源结构仍有较大调整空间。交通运输公路货运比例较高,无铁路。

14、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程度不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不高,全面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部分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污水管网改造进度滞后,雨污分流不彻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运行维护能力不足,部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新污染物防治短板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较为单一。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体系尚未健全。体制机制改革总体设计

15、基本完成,配套机制、能力建设、有效实践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方面相对滞后。环境预警预测、环境安全防控、环境应急响应、环境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待优化,综合执法合力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执法、监控、监测、统计等领域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水平不强。第三节十四五”形势与机遇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全面升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六项原则。“十四五时期

16、是邻水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也是建设美丽繁荣和谐邻水的关键时期,将全面推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对政、企、民多方联合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重大机遇。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对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相关地方生态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

17、案,明确支持广安和渝北共建J11渝高竹新区、支持邻水等区县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支持打造合川一广安一长寿环重庆中心城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广安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力推进川少。到2025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PM2.5和03协同控制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纳入考核的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占比100%,重点小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性增长。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推进,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不降低,重要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到2025年

18、,全县森林覆盖率维持基期水平。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土壤污染源得到基本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危险废物和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共设置生态环保重点指标20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5项,涵盖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治理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

19、、环境风险防控和生态保护修复。具体指标体系设置见表2-l0指标2020年2025年累计指标属性(18)生态质量指数(EQI)稳中向好预期性(19)森林覆盖率()36.17维持基期水平约束性(20)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6.11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性质不改约束性第三章!S环境引导调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机制保障为手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倒逼作用,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第一节统筹推进绿色协调发展一、优化调整空间发展

20、格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立足1234空间布局,按照1136”工作思路,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发展战略定位、突出环境问题等因素,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明确功能定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专栏1邻水县“1234”生产力空间布局做强一个核心:以鼎屏镇、城南镇、城北镇、牟家镇为核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产城景融合、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绿色智慧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两个县域副中心:做实川渝毗邻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文章,加强产业集群

21、集聚,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川渝高竹新区和邻东县域副中心融合发展区。做靓三山示范带。依托华箜山、铜锣山、明月山自然资源禀赋,打造华箜山生态康养示范带、铜锣山乡村振兴示范带、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四大连片发展区:坚持连片发展、组团协同发展,着力建设邻西南产城景融合高质量发展区、邻东南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区、邻西北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区、邻东北农旅文融合发展区。专栏2邻水县“1136”工作思路实现一大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邻水。激发一大动能:以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构建三大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基层治理体系,为邻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六大建设:

22、加快建设跨省域一体化发展试验区、重庆新型卫星城、西部装备制造基地、川渝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强化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按照环境管控单元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树蕨自然保护区、大洪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关门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向阳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等优先保护单元应侧重解决生态保护问题,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限制开发活动,开展生态修复。重点管控单元应侧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要求,并严控污染排放。一般管控单元应保护耕地、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承接产业的准入,预防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

23、降低。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推动区域产业聚集化和绿色化发展,合理规划布局重点产业,推动构建产业生态链,引导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积极构建聚焦主业、错位竞争、分布集中的产业发展格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加快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先决条件,推动区域产业聚集化和绿色化发展,防止污染转移和过度开发。积极开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重点推进川东渝北公路交通枢纽、渝北新型卫星城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深化川渝生态共保联治。协调联动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和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加快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24、,打造明月山践行两山论样板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调整。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方面的应用,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准入,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引导水泥、砖瓦、建材等传统高污染产业实施绿色技术改造,完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严格实施双超双有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坚持开展清理整治散乱污”行动,定期对已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开展回头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型产业。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广安高新区建设,大力推进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

25、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不断探索互联网+创新绿色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促进商贸物流、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绿色转型,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要求,充分利用三山两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三、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源头控制,深入推进节能降耗,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新建耗煤项目,实施煤炭消费项目等量或减量替代,大幅降低散烧煤使用。持续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继续开展燃煤锅炉

26、综合治理,推动燃煤锅炉提标升级改造。严格执行新建和技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原则上不再增加燃煤机组装机规模。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范围,扩大天然气利用范围及水平。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推广天然气、煤层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十四五”期间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下降,完成广安市下达目标任务。大力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以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抓手,全过程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在生产全过程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结合行业特点完善工业循

27、环产业链,促进产业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耦合。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升级,提升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资源产出率和能效水平,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以T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质脐橙1大特色产业;粮油、生猪、蔬菜3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型支撑产业)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促进农业产业链循环化,重点培育农林牧渔复合型模式。持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

28、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工程,深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行动,推进灌区渠系防渗改造,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建立节水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强化城市居民、工业、公共机构、高耗水服务业等各领域节水管理,提高行业用水效率。四、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以2336”重点交通项目为引领,以建设川东渝北公路交通枢纽为目的,构建立体综合、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鼓励在交通枢纽设施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以及被动式节

29、能环保技术。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推进构建车-油-路一体的绿色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广使用绿色运载工具。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提高营运车辆低碳比例。全面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逐步增加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加快清洁能源供给设施建设,制定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差异化政策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机械排放标准,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到2025年,全面淘汰国三以下柴油货车,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县城清洁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使用率逐步提升,公交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第二节

30、建设绿色宜居生活空间一、推动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建设1+4+17”新型城镇体系为引领,加强对城镇现有山体、水系等自然生态要素的保护,构建生态廊道和网络化绿道脉络,合理引导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经济的空间分布。以做大1个县城核心”为手段,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完成城市能级提升、空间格局拓展、发展动能集聚,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以“中心镇为途径,以丰禾镇、高滩镇、九龙镇、柑子镇4个重点中心镇建设为主,推动县域经济副中心、工业重镇、乡村振兴示范镇、文旅重点镇建设。以“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为目的,以袁市镇、石永镇、

31、合流镇、观音桥镇、两河镇等17个特色小城镇建设为列,充分发挥各镇的优势,因地制宜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持续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专项行动,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美化靓化县城,形成一街一景、一街一特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广安高新区至黄桶树公园、邻州大道等主干道景观提档升级,新建千口岩公园、护城河景观走廊等一批公园、广场、绿地,实现山水林环城、湿地入城。实施雨污分流,完善城市雨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加快城市排水管网改造,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城市

32、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建筑。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逐步实施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加大绿色低碳建筑管理,强化对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和低碳运营管理。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提升既有建筑能效。通过使用低碳建筑材料、建筑气改电”以及逐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等措施,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效能,减少建筑使用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以及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办法,避免无规划无序的大拆大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

33、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营造宁静生活环境。统筹城镇现状与长期规划发展,强化环境准入,加强区域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声环境要素的综合评价。强化建筑施工、交通、工业和社会生活噪声控制。严格噪声污染监管执法,在特定区域和时段严格实施禁鸣、限行、限速等措施,持续推进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将隔声降噪技术融合到绿色建筑设计领域,推广使用低噪声路面材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采取噪声治理措施,鼓励应用降噪新技术。重点加强对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等噪声污染源的控制管理。二、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扎实开展农村人居

34、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实施农户厕所和村级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工程。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畜禽粪污利用实现肥料化和能源化。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干村示范工程”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普及农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脏、舌L、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加强古地标、古镇、古村落等景观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乡村造林增绿、山体生态修复等六大绿化体系建设,真正实现美丽邻水宜居乡村”。生态发展促进乡

35、村振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绿色养殖等,以现代农业两区一带三基地(高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洪湖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生态脐橙供应基地、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商品猪生产保障基地)建设为引领,打造绿色健康发展生态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治理提升工程,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农业与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融合发展,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做

36、大做强农产品区域绿色品牌。第三节推动全民践行绿色生活一、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环保教育。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支持学校、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进家庭,加大各类人群的知识和技能培训I,提升环境法律意识和科学素养。增加公益性环境文化事业投入,充分发挥图书馆、镇综合文化站、城市公园、沿河绿化带等传播环境文化的作用,推动污染治理设施、河道治理示范点等环保基础设施向公众开放,为各类学校和广大市民提供环境教育服务。试点运用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宣教示范基地,提高公众互动参与积极性。强化生

37、态环保宣传。充分运用环境公益广告、微电影、微视频、环境文化艺术产品等新手段、新媒介,开展柔性宣传。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活动。培育和引入生态环保类社会组织,举办生态环保展览,打造环保活动品牌,全面推广绿色生活知识,将绿色生活方式融入文化产品向公众传播。二、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党政机关要发挥带头作用,健全节约资源能源管理制度,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制定污染防治激励政策,深入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企业自觉做好源头污染防治,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排污企业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履行污染治理

38、主体责任,鼓励企业设立向公众开放的企业开放日、环境教育体验场所、环保课堂等多种方式的生态环保体验活动,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环境治理,广泛发展生态环保志愿者服务项目和志愿者队伍,依托生态环保公益组织和环保志愿者,推广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普及绿色环保知识。推动环保社团、志愿者能力培训和交流平台建设,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的指导和沟通。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加大政府网站及新媒体环境信息服务功能建设,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45市民热线、县长信箱等平台作用,畅通和拓展公众参与环保监督途径。加强舆论

39、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典型,实行生态环境有奖举报问题曝光制度,鼓励公众对环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跟踪。健全环境决策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三、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优化完善绿色生活设施。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加强镇、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与督导,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以五华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让水湖旅游

40、度假区、棕阁山生态旅游区、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等文旅龙头项目建设为中心,全面挖掘利用优秀文旅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富有邻水特色的文旅产业,推进邻水绿色发展。鼓励全民绿色产品消费。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各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转变,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和绿色办公,引领非政府机构、企业实行绿色采购、绿色办公。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家具、节能家电、节水型器具等产品。鼓励宾馆、酒店、景区推行绿色旅游、绿色消费措施,严格限制一次性生活用品使用。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依法逐步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41、倡导餐饮企业提供小份餐饮、自主餐饮和分餐制等节俭用餐服务,推行绿色餐饮自律,提升餐饮外卖、快递包装等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专栏3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工程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工程。1.水泥行业节能降耗改造项目。对红狮水泥篦冷机、高温风机、头排风机、循环风机、窑主传动组、入窑提升机、煤磨系统实施节能降耗技改;淘汰现有落后机电、风机水泵等。城乡宜居建设及绿色发展工程。L城市提质工程。持续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专项行动,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美化靓化县城,形成一街一景、一街一特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广安高新区至黄桶树公园、邻州大道等主干道景观提档升级,新建千口岩公园、护城河景观走廊等一批公园、广

42、场、绿地,实现山水林环城、湿地入城。生态经济重点工程。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2.17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6.62万亩。2.邻水县“鱼米之乡”项目。建设大洪湖“鱼米之乡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五华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推动五华山御景龙湖生态旅游区提档升级,完成住宿设施、娱乐设施及附属设施等建设。第四章积极实施碳达峰行动,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制定达峰方案,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第一节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部署,以2030年前实现二氧

43、化碳排放达峰为目标,研究制定邻水县生态环境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协同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实施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建立实施项目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联动管理机制。鼓励重点领域制定碳达峰专项方案。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牵引,鼓励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相关部门积极制定达峰专项方案,严格控制重点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推进二氧化碳排放削峰降速,有效支撑碳达峰行动。工业领域着力推动原材料替代和生产方式变革,交通领域聚焦推动电气化和新能源,建筑领域逐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及零能耗建筑建筑,农业等其他领域加快制订较为明确的节能减

44、排方案,促进本领域节能降碳。推动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行动。以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为重点,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鼓励四川利万步森水泥有限公司、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推动四川利万步森水泥有限公司82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绿色搬迁项目。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据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减排创新行动,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低碳产品。第二节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重点领域二氧化碳排放。严格控制工业行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鼓励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绿色升级,加大对二氧化

45、碳减排重大项目和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发展绿色智慧交通,构建低碳、高效、大容量公共交通体系,推广慢行交通,加大交通行业节能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构建绿色低碳建筑体系,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建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继续推动建筑节能,强化商业及公共建筑能源消费的智能监测及精细管理。提升山区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化开发,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实施含氟温室气体和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推广六氟化硫替代技术。加强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控制农田和畜禽养殖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第三节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46、与应对。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对敏感区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城乡环境、人体健康、重大工程的影响,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在农业、林业、水资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增加林业等生态系统碳汇。完善区域防灾减灾及风险应对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提升城乡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立健全气候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城市规划的气候影响评价,加强气候灾害的监测评估和预测预警,完善气候灾害应急预案和响应工作机制,增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示范和标准化作业区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能力。强化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能源改革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47、的协同管理,积极适应气候变化。专栏4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控制工程积极推动碳达峰工程。1.区域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项目。制定达峰行动方案,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制定达峰专项行动方案。2.推动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项目。以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为重点,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鼓励四川利万步森水泥等大型企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以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源头防控、综合施策,以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等为重点控制对象,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推动区域联防联控,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第一节深入开展工业源污染防治开展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加大水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力度。推进实施水泥行业产能等量或减量替代,以四川利万步森水泥有限公司、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为重点实施深度治理。强化工业企业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无组织排放管控。深化工业炉窑和锅炉排放治理。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全面排查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