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工业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工业类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以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为例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区工业类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根据工作安排,9月中下旬在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开展本次调研。一、调研概况本次调研主要面向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工业类中小微企业。依据国家标准,工业类中小微型企业的含义是从业人员100O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本次调研主要以问卷形式开展微观样本调查。问卷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量:一是力求真实反映中小微企业经营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诉求,二是力求深入分析中小微企业乃至产业发展的制约,三是力求客观评估当前惠企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适用性和普及率。经几番
2、讨论修改,最后呈现的问卷较为简洁,形式为多项选择和简答题,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基本信息、上年度营业收入、员工基本情况、政策扶持情况、发展面临的制约等12个方面问题。调研收集调查问卷共计474份,经梳理,获得有效样本455份。样本企业所属领域基本涵盖了我区三大主导产业及一些周边配套产业,细分项包括原材料加工、机械制造加工、电子元器件加工、包装印刷业等。在样本企业规模上,既有员工300人以上且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有员工20人以上且营收300万元以上的小型企业,也有员工20人以下或营收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收集的样本企业在行业层面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背景分析理解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应当
3、从宏观层面把握政策气候,否则将是空中楼阁、坐而论道。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中长期看,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继续深化,“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存在。为应对三重压力,宏观上需要统筹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形成合力。一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通过稳健有效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扩大消费投资需求,防止“需求收缩”;二是要着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结构,畅通国民循环,改善居民收入结构,加强对下游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结构性支
4、撑,弱化“供给冲击”影响;三是激发增长动力,扭转潜在的增速下滑势头,应对“预期转弱”。值得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一项重要内涵就是将国内大循环作为经济的主要动力:从提出新发展理念,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再到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各项布局都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构建内需驱动型经济体系。这启示我们要更加注重要素循环、供需循环、创新循环、产业循环、城乡区域循环,加快培育更高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和更广阔的市场体系。此其势也。此外,一些超预期因素使得经济形势更为严峻,“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遭遇新的
5、挑战。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条件下首当其冲,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今年,中央明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稳住经济大盘”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主旋律,而稳经济、稳预期主要从民营经济入手。民营经济在市场主体中占比超九成,其中,中小微企业的比例非常高,直接关乎就业大盘。因此只有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居民收入才能稳定,社会才能稳定。此其时也。理解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应当从中观层面结合湾让实际,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是战略机遇。“三大国家战略、两大都市圈”集成叠加,是湾扯区乘势而上的历史机遇,也是湾让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二是“地利”禀赋。湾扯区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
6、游南岸,是芜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域内“空铁公水”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为要素资源集聚和产业能级提升带来广阔前景。三是产业基础。湾扯区坚定工业主导战略,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坚守开发区主战场,紧盯一新一轻一重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固链强链,持续提升现代化产业能级,为中小微企业聚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营商环境。湾址区深入践行“1%工作法”,坚持全局性统筹协调、全过程靠前调度、全方位为企解难,持续夯实重大项目支撑,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干部优势。本次调研还听取了当年招商引资亲历者的讲述,领略到开发区“无中生有”的创业图景,体会到箪路蓝缕的“四千万”精神,调研认为,广大干部群
7、众的实干担当是产业崛起、中小微企业崛起的突出优势。综上,可以说湾扯区已站在厚积薄发的新阶段,接续奋斗恰逢其势,垂直崛起正当其时。理解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还应当从微观层面剖析内在规律,否则将是浮于浅表、雾里看花。一是中小微企业的固有劣势。较之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管理相对原始,经济实力相对弱小,市场和研发资源相对有限,政策与信息不畅通,风险抵御能力不足。此外,客观上的政策波动和政策调整,诸如“双碳”目标等,使中小微工业企业在能耗、环保、产能等方面承受了转型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规模不大,中小微企业一般管理组织层次少、经营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绝
8、对主力,调研显示,大量城乡居民在产业园区实现就近就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小微企业也是创新的重要群体,创造了大量的产值和专利,调研显示,疫情冲击倒逼一些企业在产品开发、供应链布局、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创新,这对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理解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既要联系当前的特殊时点,也要结合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既要联系本地区实际,也要基于中小微企业的内在规律。站在治理角度,从上述不同层面和范畴入手,更能把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更能体会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能观察“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
9、中开新局”的空间和可能。三、问题分析本部分基于问卷调研的反馈结果,适当举用实例,研判、分析工业类中小微企业今年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一)疫情冲击造成困境。一是订单减少。在本次调研中,有部分企业(例如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利好带动)表示营业收入基本持平甚至不减反增,但绝大多数企业反映订单数及经营状况相比去年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场需求疲软成为中小微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以芜湖福光印业、芜湖恩威勒为例,两者均为我区的加工包装业企业,为客户发货提供包装等服务,处于下游配套产业,两公司均反映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订单大幅减少。根据调研,包装配套业在我区较为密集,有近40家企业,从这两家企业的共同反馈可
10、以窥见疫情给该行业造成的订单收缩,进而可以想见对接该行业的众多上游产业正在经历的营收冲击。二是成本高企。经营成本是工业制造业企业的一大痛点,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我国制造业迎来原材料价格周期性上涨,成本向产业链中下游厂商传导,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因议价能力相对有限,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有的甚至面临歇业风险。例如,芜湖锦煌机械有限公司是我区一户从事五金加工的微型企业,在调研中,该企业表示近年来原材料价格飞涨,但订单相比往年明显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升高。三是物流不畅。疫情初期,各地防疫举措升级,且在政策执行上存在地域差异,部分地区陆路运输受阻,货运物流不畅,制造业的生产周期和市场
11、秩序受到扰乱。例如,安徽格林开思茂公司是我区一家主营光学薄膜生产加工的中型科技企业,反映今年以来国内重点区域疫情反复,人流、物流及订单流严重受限,订单排产和产品交付遇困,不可控因素显著增多。(二)要素配置存在短板。在要素资源方面,调研发现的问题短板主要集中于“人”和“钱”两大类。一是员工结构不优,从中小微工业企业的整体用工结构来看,员工学历为专科及以上的、技能水平优秀的占比均较少;二是人才招引不易,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在招引技术工人、高端人才方面存在困难。例如,芜湖星辉公司是一家主营儿童家具的家居制造业中型企业,在调研中表示今年订单同比增加15%,但在本地招聘员工较为困难,且本地员工年龄偏
12、大、技能素质不高,不得不借助劳务公司,此外招聘技术型人才较难,企业间竞争使得用人成本升高;例如,安徽苍井精密机械是一家专营桁架机械手细分领域的小型工业企业,发展前景看好,但在调研中企业反映因本地配套不足,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且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困难。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与人口红利弱化、就业观念转变有关,也与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有关,是长期困扰制造业企业的结构性难题,特别是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一线技工人才和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缺口将不断扩大,劳动力供需矛盾将持续凸显。三是融资需求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特别是今年以来,疫情反复,不少企业下
13、游回款较难,资金流动性萎缩,加之融资困难,生存发展压力很大。本次调研结果也多次印证了这一判断。例如,芜湖恒明机械设备公司是一家从事汽配零部件生产加工的微型企业,反映今年以来遭遇资金困境,有项目但没有投入,企业主表示也寻求过多种融资渠道,但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遇到贷不下来款的局面,企业运营发展举步维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折射出的是资本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企业自身的信用缺失,也有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的结构性歧视、信贷管理体系严格、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因素。(三)长期发展面临挑战。一是产业配套薄弱。对于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龙头带动效应明显,上下游企业集聚程度较高,
14、但在调研中,有些企业反映产业配套薄弱、亟待加强。例如,取成航空是一家液压机械领域的小型企业,产品应用于航空、工程机械、风电、汽车、军工等行业,其反映我区液压领域集聚了几十家企业,但整体水平属于中低端,附加值高的极少,特别是在表面处理和热处理配套方面非常薄弱,相较邻市产业园十分落后,与当初落地投资的预期不符。调研认为,布局产业链时抓主要矛盾是合理的,但也应注重考虑实际、科学规划,追求高质量的集聚发展。二是技术研发有限。一些中小微企业受制于客观因素,研发投入有限,生产能力有待提高。例如,安徽名正电子是一家制造光电领域精密仪器设备的小型企业,在调研中,其表示今年以来订单大幅增加但产能不足,亟需扩大生
15、产规模,且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亟需投入新产品研发。三是供需匹配不畅。调研结果显示,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定范围的供需不匹配,例如采购需求外流、地域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企业上下联动和协作水平有待提高。例如,芜湖三昇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机械制造业微型企业,表示自身创新力度、资金和项目存在不足,希望政府牵线区内产业配套,支持加强不同规模企业协作。例如,芜湖恩威勒包装公司所主营的产品外包装具有较强地域性(发货半径200公里),表示希望政府能牵头建立园区内企业信息平台,便于掌握市场需求,使外流采购需求回流湾注。调研认为,行政行为固然不能代替市场机制,但在一定范围内为企业搭建平台链接供需不失为发挥政府服务职能
16、的有效抓手。(四)政府服务仍需提升。本次调研还着重收集了中小微企业对于惠企政策和政府服务的意见,如政策扶持情况、惠企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知晓政策方式等,总体反馈较为正面,体现了我区“放管服”改革和政策落实成效显著。但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政策扶持方面。根据调研,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受惠于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社保费缓缴政策等,总体来看,中央层面的普惠性政策相较于地方性的扶持政策覆盖面更广、反馈更积极。这一特点符合高层次普惠政策的逻辑,但也侧面反映出,一些政策可能是由于配套细则不完善、门槛设置过高,尚存在“落地难”现象。例如,信义德公司是机械制造业领域的微型企
17、业,其表示税费负担、经营成本压力较大,但前期的一些减免、奖补政策难以申报。二是政策普及方面。调研显示,中小微企业知晓政策的渠道主要是政府部门宣传,部分企业表示了解但未能享受政策优惠,少部分企业反映对政府政策不知晓。例如,宏晟金属制品公司是一家生产节能环保产品的小型企业,其在今年享受高企费用补助和市级创新研发费用补助合计40万元,但仍表示对政府出台的一些其他政策不清楚以致未能申报。再如,不少企业明确建议政府建立惠企政策汇总平台,有政策时能及时告知,为企业申报政策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据了解,我区今年来出台了系列奖补纾困政策,也有成熟的工作机制和宣传载体,例如干部包保制、政策汇编、惠企政策超市等,但
18、调研显示这方面工作落实上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三是“放管服”方面。在调研中,个别企业反映办证、审批等政务服务效率还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在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等领域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例如,普莱默电子(芜湖)是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业小型企业,表示希望政府针对新企业能够减少审批流程、加快审批办理,以便尽快投产运行;芜湖佳先传动轴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中型企业,表示希望政府加快办证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例如,皖工机械公司是一家金属制品制造小型企业,其表示该产业在我区产能充足、竞争激烈,希望政府能加强行业管理,淘汰高能耗设备,提高准入门槛,避免恶性竞争;新芜建材是一家基建构件类小型企业,其反映因行业门槛不高,存
19、在同类型企业降低产品质量以抢占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而芜湖三金机械制造公司则表示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执法检查,真正落实“放管服”。四、对策建议本次调研,仅是针对特定区域内特定规模企业的样本调查,不能也不可能遍览市场主体运行的方方面面;调研中发现总结的问题挑战,仅是一些概述和例证,不能也不可能历数中小微企业在广阔市场实践中的难题诉求。上述问题中,有些是置身当前特殊宏观背景下的短期困境,有些则折射深植于市场机制层面的中长期结构性难题;有些应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些则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调研认为,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要充分发挥本地比
20、较优势,坚定不移地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试简要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一是紧抓政策落地提升纾困质效。稳经济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旋律,量大面广的中小微工业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连续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既有大规模结构性减税退税降费,有阶段性减免房屋租金,也有金融机构的无缝续贷、减息降费和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等。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虽然暂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但对于企业和产业发展前景整体比较乐观。我们要持续推动纾困政策落地,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加快机制创新优化要素配置。一是优化人力资源服务。除整体劳动力供需矛盾外,目前的用工
21、难可能还源于区域、行业的吸引力、竞争力不足,建议进一步加大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和软环境建设力度以吸引用工。建议优化现有招工信息平台,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探索建立人力资源供需监测机制,精准匹配需求、动态预警。另一方面,对第三方劳务公司依法监管,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二是推广专业技能培训。熟练技工资源匮乏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建议可联合企业定期举办系统性的技能培训活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为做大企业和转型升级培育提供产业工人队伍保障。三是持续开展人才招引。加强招才引智载体建设,开展“人才沙龙”活动,落实“紫云英”人才计划,探索与高校等机构开展实训合作,稳步聚集人才资源、技术资
22、源。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议可定期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资金需求摸排,协调银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在准贷门槛、精简审批流程和金融产品种类上给予适当照顾。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引导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开展融资。建议还可探索民间借贷组织规范化发展,加强监管,引导“地下金融”合法进入市场经济。三是着眼产业生态提升发展能级。一是坚持项目引领。重点推进三大主导产业招商,根据各产业链实际制定重点项目和上下游产业目录,补链延链强链,优化产业配套,但也要注重务实、精准,避免低效集聚的“小而全”现象。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建议可围绕产业集群布局党建链,发挥组织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创新链、人
23、才链、服务链的联动效应。三是探索链接供需。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建议可引导建立行业内、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交流机制,进一步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组建共性的前端供应链,提高信息交换和供需对接效率,加强园区内企业配套协作。四是推动技术创新。落实有关激励政策,支持指导中小微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改造,继续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赋能转型升级,支持中小微企业与区域内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嵌入更高层面的“政产学研用金服”一体化生态。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营商环境。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深化“承诺制”改革,依法精简审批流程、优化办事流程。对于
24、一些中小微企业反映的行业内不当竞争问题,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强政策普及。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惠企政策宣传不限于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建议可建立部门企业联络群乃至探索构建在线服务体系,定期归集共享本区域企业适用的政策,提供政策咨询、申报提醒等服务。三是扩大企业参与。建议可在地方性惠企政策制定过程中,视情邀请区内有关企业代表参与,倾听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意见建议,提高政策的普惠性和针对性。四是优化为企服务。建议可探索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分类分层次的企业服务机制,走访联系不限于平台企业、重点企业,各具体包保联络干部要加强政策知识的更新储备,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和精准服务本领。五是发挥协调机制职能。坚持统筹调度,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动政策落地、服务见效,建议可考虑在定期调度营商环境指标之外,针对政策宣传、落地情况定期开展统计调查,评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