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痤疮患者的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痤疮患者的诊疗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瘗疮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座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毛囊与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年男性或中年女性,其特点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可见散在性针头或米粒大小的皮疹,皮疹可有多种疹型,如粉刺、脓包、结节、囊肿等。座疮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有遗传因素的条件下,雄性激素分泌增加,尤其是皮肤组织中的双氢睾丸酮增,与毛囊口内座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毛囊虫等微生物作用是座疮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如摄入高糖、高脂饮食、吃辛辣食物及饮酒、便秘、口服避孕药等,均可促进座疮的发生和发展。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疗法【主穴
2、】肺、内分泌、肾上腺。【配穴】肺经风热加大肠;脾胃湿热加脾、胃;冲任不调加子宫、肝、肾;痰瘀互结加肝、脾。【操作】局部消毒后,用苏州产耳穴贴磁胶布固定在耳穴上,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35分钟。两耳交替贴压,每周更换1次。同时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耳垂面额穴,放血510滴,每周1次。2 .刺络拔罐【主穴】大椎、肺俞,后背反应点取穴35个。【操作】嘱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35个,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0分钟,放血量35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周。连续治疗3个疗程。3 .中药外洗【药物】大黄20g,硫磺20g,黄苓15g,赤芍15g,防风15go【加减】继发感染加黄柏、鱼腥草各20g;形成囊肿、结节者加士贝母、蚤休各20g。皮肤瘙痒者加刺菠藜20g。【操作】将药物经煎煮沸后,取药液倒入盆中,待药温适宜时(以不烫手或能耐受为度),用纱布或毛巾浸透药液后,擦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