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zj.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zj.docx(8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浙江省台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台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十月浙江省台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项目组织单位:台州市人民政府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台州市国土资源局项目组成员:沈万里赵建张福平朱勇峰李磊李师子李文军汤云波顾往九李善江黄剑汤兆雄郭星强王俊友柯陈水朱春阳耿玉广一、总则1二、现状与形势2(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二)矿产资源现状2(三)矿产资源形势6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规划目标9四、加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12(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12(二)地质矿产勘查13(三)管理措施14五、加强矿产资源
2、开发利用与保护16(一)强化开发利用调控16(二)完善矿产开发布局17(三)加强规划分区管控20(四)科学设置采矿权23(五)优化开发利用结构24(六)加强矿产开发管理28六、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31(一)发展矿业循环经济31(二)深化绿色矿山建设32(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33七、规划实施管理37(一)健全规划管理体系37(二)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37(三)实施“科技兴矿”战略38(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8(五)加大执法力度38(六)加强规划宣传39八、附则40附表:1、截至2015年底台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2、截至2015年底台州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3、201
3、5年台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4、台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规划表5、台州市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规划表6、2015年台州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7、台州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安排表8、台州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规划表附图:1、台州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查开发现状图2、台州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附件:1、椒江区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2、黄岩区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3、路桥区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一、总则“十三五”时期是台州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关键时期,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突出。为
4、贯彻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根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第三轮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15)12号)、浙江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要求,编制浙江省台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为依据,服从于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并与台州市土地、环保、城乡、交通、水利、旅游、林业等规划相衔接。规划作为浙江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
5、和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本行政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国家及省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本行政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期到2025年。规划适用于台州市行政区域。二、现状与形势(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辖3区、6县(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2015年末总人口597.10万。台州交通便捷,国省道公路、高速、铁路、内河、现代化港群等综合交通网已形成沿海开发大平台。“十二五”以
6、来,台州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58.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9570元,接近一万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全市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台州将紧紧围绕“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着力推动“三区”融合、“三市同城”、“三湾”联动、“三带协同”,努力跻身全省经济总量第二方阵。面对新一轮发展战略,作为基础性的矿业产业,既要适应现代化建设进程、全力保障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又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二)矿产资源现状。1、矿产资源特点与勘查开发现状。台州市金属矿产贫乏,非金属矿产
7、丰富,地热资源具有一定潜力,建筑用石料、萤石等为市域主要矿种。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0余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0种,经过地质勘查的矿产地49个。主要矿产资源状况简述如下:建筑用石料各种凝灰岩、流纹岩及花岗岩均可利用,尤其是凝灰岩分布广泛,可以满足当地城市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市最主要的开发利用矿种。萤石主要分布在天台、临海和仙居等地。有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11处、矿(化)点66处,2015年底全市萤石保有资源储量(矿物量)58.2万吨。金属矿产以铅、锌、银为主,分布于黄岩五部、天台大岭口2处大中型矿区和黄岩上洋、仙居上井等6处小型矿区,截至201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铅80.97万
8、吨、锌120.72万吨、银0.11万吨。2015年仅天台县大岭口银铅锌矿在采,其余未开发利用。其他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地开石、陶土、高岭土、叶蜡石、珍珠岩、沸石等,分布于天台、仙居、临海、温岭等地,均有一定资源前景,但地质勘查程度相对偏低,暂未开发利用。2015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7种,主要为建筑用石料,次为砖瓦用页(砂)岩、萤石,其余矿种少量开采,共有矿山136个,从业人员近4000人,开采矿石总量5058.6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8.91亿元,利税总额0.31亿元(附表2、附表3)。其中,建筑用石料矿山112个(含工程性矿山48个),开采总量5026.50万吨,温岭、玉环、三门三地开采量
9、均超千万吨。截至2015年底,全市尚有探矿权49宗,主要分布在临海市、天台县、仙居县和三门县,勘查矿种主要为萤石、铅锌多金属等。2、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效。上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以来,台州市通过加强矿产资源保障,3优化矿产开发布局结构,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面完成了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专栏一),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资源保障服务全面加强。围绕稳增长、提效率、强服务,强化矿产资源服务保障。通过矿产开发,累计提供建筑用石料2.33亿吨、砖瓦用页砂岩103.43万吨、萤石28.91万吨,全力保障围垦工程、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资源需求。加大综合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服务供给,天台、三门地
10、热勘查开发取得新进展,台州城市地质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取得积极成效,“地质+”为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地质新元素。矿山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加强规划分区管控,加大资源开发整合,禁采区内除矿泉水、地热和工程性开采矿山外已全部关停,开采区内矿山得到进一步集聚。通过控制矿山数量,提高准入条件,矿山总数已从规划期初的185个减少到期末的136个,大中型矿山占比由21%提高到52%,矿山平均年产矿石量从30万吨提高到37万吨,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提高到86%,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开展“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矿山生态环境整治,累计治理废弃矿山156
11、个,取得了景观再造、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等综合效益。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成各级绿色矿山23个。全面启动矿山粉尘防治,31个矿山达到矿山粉尘防治目标要求,粉尘防治达标率达到65虬相继建成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温岭长屿胴天国家矿山公园并投入运营,为旅游发展作出贡献。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矿业权市场扎实推进,出让制度进一步完善,出台台州市采矿权出让交易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实施“阳光矿政”,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全面实施,累计收取治理备用金21237.92万元,收取率100%。建立部门协同、联合执法的动态巡查工作机制,矿产开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
12、大。专栏1台州市上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汇总规划内容2009年底2015年底增减评价开采总量(万吨)5483.085058.69-7.73%矿业产值(万元)60922.9489138.13+46.31%大幅提升矿业利税(万元)2048.372110.78+3.05%基本持平矿山规模(万吨/矿)3037+23.3%大幅提升矿山数量矿山总数(家)185136-26.48%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其中大型矿山数(家)3162+100%中型矿山数(家)89+12.5%小型矿山数(家)9759-39.18%小矿数(家)496-87.76%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需治理矿山数(家)12156达到规划要求需治理面积(
13、H?)784215/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矿产资源特别是建筑用石料需求仍处于高位,保障压力依然较大;矿产开发面临更大的环境约束和更多的公众诉求,约束条件众多,空间受限,布局调整优化难度持续加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总体偏低,资源利用水平需要加快提升;路网建设、城镇扩容将一些本可自然复绿的废弃矿山纳入新的景观带和可视范围,废弃矿山治理任务不断加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认识不足,政策协调不畅,矿山落地难,制约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正常开展,矿产资源领域总体治理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矿产资源形势。“十三五”时期,台州市将进入发展动力转换期、产业升级关键期、空间布局重构期、区位优势提升
14、期、治理方式转型期“五期叠加”的发展新阶段。一方面,随着“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的实施,以立体化交通体系为重点的都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推动,矿产资源特别是建筑用石料的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另一方面,随着美丽台州的加快推进,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矿产资源将面临资源需求高位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三区”融合、“三市”同城、“四县”统筹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保障。预计“十三五”台州市建筑用石料需求总量约6.80亿吨,其中城市建设需求约1.58亿吨、交通水利建设需求量约1.59亿吨、围垦工程需求量约3.63亿吨,因此要着力统筹完善供需平衡的建筑用石料供应保障体系
15、建设,加大市域调配力度,建设开发供应基地,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萤石、地热、矿泉水等特色优势矿产的勘查开发,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资源输入力度,保障长期需求。落实“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矿业布局结构。围绕战略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沿海产业带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石料供应为导向,重点在三门、临海、温岭、玉环、黄岩、路桥等地布局一批上规模、可持续的建筑用石料矿山;以加大资源整合,促进节约高效利用为导向,在天台、仙居等地合理布局规模化的萤石矿山;以推进生态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导向,优化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围绕规避
16、生态敏感区和视觉敏感区,提高矿山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智能化信息化生产水平,实现矿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要求以“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为抓手,在矿产勘查、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全流程中,全面落实循环经济理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深加工,加大矿地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同时,要抓好矿山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格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面推动矿业绿色发展。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要求加快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创新。顺应国家在资源领域
17、的改革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资源市场配置、节约与高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提高矿产资源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转变管理工作方式,从发展全局出发,树立服务保障的大局观念,强化政策协调、部门协同,统筹谋划推进矿产资源工作。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矿业布局结构,加强资源全面节约与高效利用,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18、力度,全面推动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实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重要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提高准入门槛,推行绿色勘查,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全面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增强资源保障。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重点保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用石料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保障资源有效供给。
19、坚持节约高效利用。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优化矿山布局,大力推进资源开发整合,推动石料矿山整山夷平、集中开发,实施集约化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推动规模化转型和全面绿色发展。坚持依法依规治矿。全面落实国土资源工作新的职责定位,牢固树立矿产资源法治理念,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和依法用矿,深化“阳光矿政”工程建设,加强诚信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法治化水平。坚持资源效益共享。统筹矿产勘查开发各方利益,推进利益共享和资源惠民。转变发展理念,以“改善景观,开发矿地,拓展应用,增加用地”为导向,统筹兼顾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地质灾害和
20、安全隐患消除、区域发展等各类效益,形成资源共享共治体系。(三)规划目标。到2020年,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矿山布局结构与“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全面协调,资源利用水平向规模集约、节约循环全面转变,矿山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安全生产全面实现,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发展格局。矿山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规划分区更加合理并得到有效管理,勘查开发布局与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矿山数量进一步减少,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经营性采矿权(除地热)总数控制在80家以内,大中型矿山占比提高到65%以上。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矿山“三率”水平
21、达标率达到95%以上,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产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新设矿山选址以可以整体铲平残采或孤立山体为首选;整合邻近矿山扩大的矿区范围应包含已形成的不规则采空区,统一开采标高,实现矿地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率100%,矿山粉尘防治达标率100%。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建成率90%o在采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做到“三废”达标排放;矿山闭坑后得到科学、经济、合理的治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矿山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严格矿山准入安全审查,促进矿山最低生产规模、最少服务年限等准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关闭
22、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深入开展露天矿山高陡边坡、采场外专项整治,地下矿山顶板控制、机械通风、提升系统专项整治。继续推广中深孔控制爆破、机械液压破碎、非电起爆等技术。加强矿山安全技术培训,督促矿山按要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矿产资源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矿业权出让收益分配、深部地质找矿、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地矿信用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取得成效,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矿产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专栏2台州市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基准年(2015)目标年(2020)指标属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经营性矿山总数个908
23、0约束性其中建筑用石料矿山数个6455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建筑用石料万吨3750约束性铅锌矿万吨310普通萤石矿万吨13大中型矿山比例所有矿山%5165预期性建筑用石料矿山%6080矿山“三率”指标达标率%8695约束性绿色矿山数量个23/建成率%/90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数量个114114约束性治理率%/100矿山粉尘防治达标率%65100展望期(到2025年):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全面完善,老矿山深部找矿取得突破;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与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绿色开发模式全面实现;废弃矿山得到彻底治理复绿,废弃矿地得到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管理
24、的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加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从台州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地质调查评价及勘查工作,深入推进深部地质找矿及危机矿山外围勘查,积极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旅游地质调查,加大各项地质调查工作任务保障力度,推进各类地质调查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打造市级综合调查成果及应用全面集成信息平台。积极配合“751”地质找矿工作,做好地质勘查项目监管与服务。(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开展重点调查区地质矿产调查。重点部署仙居三门地区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主要开展方前、平镇、仙居县、白水洋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查清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成矿规律,预测资源潜力
25、,圈定找矿靶区,预期获得矿产地13个,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个,为进一步找深部矿、找大矿、找好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实施土地质量工程建设,完成耕地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陆域范围1:25万土地质量调查,查明土地质量与生态地质环境状况、土壤污染和有益元素分布情况,建立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档案和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多专业,多学科系统性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查明城市发展的基础地质条件,分析主要地质问题,探明地下一定深部可利用空间资源情况,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建立城市地质数据库与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二)地质矿产勘查。以遵循
26、地质成矿规律、市场规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为原则,优化工作布局,调整勘查重点,促进地质找矿取得新的重要进展。1、加强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分类指导。对硫铁矿等矿种禁止商业性勘查;对铅、锌、鸨、稀土、萤石等矿种限制商业性矿产勘查;重点开展对金、银、地热等矿种的勘查。2、加强重点区域矿产勘查。围绕金、银、铜等具找矿潜力的金属矿种,根据成矿条件、找矿前景,规划部署天台-三门花街重点勘查区,加强商业性矿产勘查;围绕珍珠岩、高岭土、陶瓷土等特色非金属矿种,加大找矿力度,加强对天台赤城街道一带饰面石材和条块石材的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凝灰岩等矿种的勘查,由财政出资进行勘查后合理设置采矿权。3、加强地热资源勘查
27、。引导和鼓励市(县、区)财政出资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加大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中央地勘基金支持,依法保障矿业权人的投资权益,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并且鼓励地勘单位积极探索以知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地热勘查开发风险投资,分享地热勘查开发成果收益。规划部署仙居地热重点勘查区,为旅游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老矿山深部外围矿产勘查。以“751”地质找矿工程中“天台龙溪一三门亭旁”重点勘查区为抓手,继续开展深部地质找矿,以主要成矿区带地下500米至1500米深部为“第二找矿空间”目标层,综合运用物化遥等各种手段,推断含矿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寻找隐伏半隐伏大中型矿床。(三)管理措施。1
28、、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管理措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管理遵照国土资源部印发地质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按照全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行动计划(20162020年)执行,项目实施中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与同级财政部门沟通,落实各类地质调查项目资金保障,将各项工作经费足额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监管体系,制定地质调查工作监督考核办法,将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组人员纳入地矿信用管理系统。2、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措施。(1)加强矿产勘查分区管理。生态保护红线及矿产资源规划禁采区为禁止勘查区。禁止勘查区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禁止从事探矿活动,自然保
29、护区试验区禁止从事除财政全额出资以外的探矿活动;其他禁止勘查区,禁止新设商业性固体矿产探矿权,已设商业性固体矿产探矿权有序退出。(2)按规定程序设立探矿权。一是商业性高风险矿产勘查矿种并按规定符合“依申请在先”方式出让的探矿权,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批和上报;对财政出资勘查的矿种在审批上报后需要列入年度全省低风险勘查矿种探矿权设置方案。二是对环境敏感区域的拟设探矿权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勘查区范围涉及的乡(镇、街道)联合踏勘确认,组织开展论证,相关部门签署审查意见。(3)加强对勘查项目的监管。督促探矿权人认真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核查最低勘查投入是否达标、是否按规定时间开始施工、是否完
30、成设计工作量等,严防“圈而不探”、“以采代探”,积极推进“绿色勘查”,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使探矿与环境保护有机相结合。(4)探索矿产资源储备新思路。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采矿权市场现状,做好需求预测和分析,积极探索采矿权储备新思路,探索由当地政府组建专供石料开采公司,统筹本区域工程建设的石料供应,保障建设项目石料需求。五、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强化开发利用调控。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台州市矿产资源实际,继续实行矿产资源分类开采制度。进一步加强矿产开发宏观调控,严格开发准入,不断优化矿产开发布局结构,促进矿产开发与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有效保障矿产资源持续稳定供应。1、完善矿产资
31、源开发调控方向。禁止对砖瓦用粘土(可耕地粘)的开采;限制对国家实行限采保护矿种的开采,加强资源保护;对除禁止开采和限制开采以外的其他矿种,合理开发。2、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需矿产的重点保障。重点加强对建筑用石料、石材、萤石、地热等矿种的合理开发,按照“控点、做大、做强”的思路,通过整体移山或设立集中开采区,推出年生产规模在100万吨以上、服务年限在10-20年的大型矿山,提高规模化开采水平。鼓励萤石、叶蜡石等非金属矿产开发,鼓励矿山企业研发新型非金属矿产品,扩大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化程度。积极推进地热资源开发,提高利用效率,打造优质温泉旅游品牌。3、加强矿产开发总量调控。严
32、格控制矿山数量,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关停技术落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矿山,科学调减建筑用石料矿山数量。到2020年,全市经营性采矿权(除地热)数量控制在80家以内,其中建筑用石料矿山数55家。专栏3台州市“十三五”时期经营性采矿权(除地热)数量控制指标表县(市、区)2015年采矿权数(家)2020年采矿权控制数(家)名称其中建筑用石料矿山数其中建筑用石料矿山数椒江区O022黄岩区6296路桥区1176临海市2118117温岭市3387玉环县6687天台县2015116仙居县135116三门县1412116合计846280(2个预留)55(2个预留)()完善矿产开发布局。结合台州实际
33、,依托资源基础,落实“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围绕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市总体布局,完善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强化规划分区管理,科学划定开采规划区块,建设开发供应基地,构建协调有序的资源保护和矿产集聚化开采布局。1、“三区”融合,整体布局。推进“三区”融合,做强都市区龙头,推动椒黄路三区相向建设、融合发展,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将三区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进行整体布局,建立石料供应基地,形成建筑用石料开采集聚区,保障中心城市发展需求。三区西部:位于黄岩区西侧宁溪镇一带,处于长潭水库上游偏远山区,目前无建筑用石料采矿权,不能保障当地城乡建设对建筑用石料的需
34、求,以不影响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地为原则,在宁溪镇西侧布局1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保障总量约250万吨,满足偏远山区城乡建设需求。三区中部:即黄岩区新前街道、头陀镇、高桥街道,路桥区螺洋街道、峰江街道及椒江区章安街道等区域,是交通、城乡、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农村建设的集中区域,对建筑用石料的需求量非常大,规划布局4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其中有3个形成建筑用石料开采集聚区,保障总量约7000万吨。三区东部:即路桥区金清镇海滨及东侧白果山岛、黄礁岛和道士观等4座海岛,是海滨建设、围垦工程等重点工程主要石料来源地,规划布局2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形成建筑用石料开采集聚区,保障总量约3600万吨,为重点
35、工程项目实施提供保障。2、“三市”同城,协调布局。统筹谋划中心城市与临海、温岭两个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推动“同城规划、同城建设、同城服务”,形成都市区发展坚实基础。临海市:以实现千年古城新崛起,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为导向,从区域协调布局角度出发,规划在椒江两岸的涌泉镇、沿江镇、邵家渡街道布局2-3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杜桥镇一带设置1-2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可有效缓解中心城市建筑用石料紧缺的压力。在桃渚镇和上盘镇东部沿海区域,布局2-3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满足滨海建设、围垦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需求。在永丰镇、江南街道、河头镇、白水洋镇一带布局3-4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保障交通建设、城市建设需求。温
36、岭市:以“东西并进、内外并重、创新转型、统筹发展”为导向,从区域协调布局角度出发,规划在温崂镇、大溪镇和泽国镇布局2-3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箸横镇一带设立2-3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松门镇、石塘镇一带布局1-2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石桥头镇、城南镇西山一带布局2-3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保障沿海产业带,特色小镇、东部产业聚集区、铁路新城、围垦工程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对建筑用石料的需求。3、“四县”发展,统筹布局。统筹,四县,发展,完善都市区体系,推动资源统筹利用,形成层次清晰、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都市区发展体系。三门县:以“三港三城”建设为导向,规划在健跳镇海游港、健跳港和浦坝港镇一带布局8-9个
37、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保障建筑用石料需求;在中心城区周边的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亭旁镇布局5-6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满足交通建设、城乡建设对建筑用石料的需求。玉环县:以建设“海上都市、美丽玉环”为导向,规划在沿海的沙门镇、干江镇、楚门镇、清港镇、芦浦镇、坎门街道、大麦屿街道布局8-9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保障建筑用石料需求;在玉城街道布局1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满足城乡建设对建筑用石料的需求。天台县:以全力建设高品质“小县大城”为导向,规划在白鹤镇、坦头镇、赤城街道、雷峰乡布局5-6处花岗岩、砖瓦用岩、建筑用石料开采区,供应交通建设、城乡建设;在平桥镇、雷峰
38、乡布局2-3个多金属、萤石开采区,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仙居县:以实现“生态旅游”城市,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为导向,规划在朱溪镇一带布局1-2个叶腊石开采区,在埠头镇一带布局2-3个砖瓦用砂岩、建筑用石料开采区。4、沿海围垦,统一布局。围绕“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以沿海产业带、围垦工程建设石料供应为导向,重点在三门县海游港、健跳港和浦坝港镇布局8-9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临海市桃渚镇、上盘镇东部布局2-3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温岭市箸横镇、松门镇、石塘镇布局5-6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路桥区金清镇海滨布局2-3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在玉环县沿海沙门镇、清港镇、芦浦镇等乡镇布局8-9
39、个建筑用石料开采区,建设开发供应基地,设置一批上规模、可持续的大型矿山,为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三)加强规划分区管控。1、规划分区的原则。规划分区遵循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上级规划,并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原则;遵循成矿地质规律的原则;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遵循资源分布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合理继承和依法管理的原则。2、规划分区的类型和条件。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按照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及浙江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要求,规划分区划分为规划禁采区、规划开采区和规划限采区三类。市级规划只对市级规划联编的椒江区、黄岩区和
40、路桥区具体规划分区(详见附件1、2、3)0县级规划分区必须做到行政区内全覆盖。(1)规划禁采区。规划禁采区是指在规划期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或国家特殊需要等,受经济、技术、安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禁止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区域或地段。规划禁采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地质(矿业)遗迹保护区、湿地及湿地公园、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军事要地、城镇规划区等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一定范围。禁采地段包括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可视范围及其他线型设施两侧一定距离以内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范围。(2)规划开采区。
41、规划开采区是指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并有一定的开发前景且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矿产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已形成规模开采或具备规模开发的基础;资源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或虽有影响但采后易于治理的区域。规划开采区要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布局、资源赋存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矿地综合利用等因素,尽可能选择资源条件允许、环境影响小、区位较隐蔽的区域。(3)规划限采区。规划限采区是指在规划期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或国家特殊需要等,受经济、技术、安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实行一定限制的区域。规划限采区范围为本行政区规
42、划禁采区、规划开采区“两区”以外的区域。3、规划分区管理要求。(1)规划禁采区,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任何采矿活动;自然保护区外除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或在工程红线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等经批准的工程,涉及矿产资源开采可设置采矿权外,禁止任何固体矿产开发活动,地热、矿泉水等液体矿产的开发利用须经严格论证,并征得相关管理部门同意。(2)规划开采区应适当提高新建矿山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现有矿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进一步促进、提高集约、高效开发。开采区内优先安排矿产资源勘查,保障后备资源;根据资源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采矿权,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建
43、设;规划开采区内的采矿权出让期限一般不低于10年,年生产规模一般不低于50万吨。(3)规划限采区内可设置甲类矿产采矿权和工程性乙类矿产采矿权;禁止新设经营性乙类矿产采矿权,但因边远山区建设需设置的除外。(四)科学设置采矿权。1、开采规划区块概念。是指为指导采矿权设置,在规划编制阶段所划定的规划开采空间单元。一个开采规划区块即为一个拟设采矿权矿区范围。2、划定要求与原则。(1)县(市、区)级规划需具体划定开采规划区块。与本规划联编的椒江区、黄岩区和路桥区开采规划区块由本规划予以划定,详见附件1、2、3。(2)开采规划区块划定需区分以下几类情况:对采矿权设置方案已批准但尚未发证的拟设采矿权,其范围
44、即为开采规划区块;对规划期内拟“探转采”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联合探矿权人、地质勘查单位和有关专家,根据已有的勘查成果具体划定开采规划区块;对规划期内需调整范围或整合已设采矿权,也应划定开采规划区块。(3)对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拟设置的规模与范围较小的矿山,不单独划分规划开采区,直接划定开采规划区块。(4)对于拟设工程性采矿权,有条件的,尽量划定开采规划区块。(5)一个开采规划区块范围内只设一个开发主体。对于规划划定的开采规划区块,拟设采矿权矿区范围与其须有一定的拟合度。(6)砂石粘土矿开采区块划定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既能满足区域资源需求,确保供需平衡,又要统筹兼顾,设置的最终境界
45、和宕底标高能够兼顾矿地的综合利用。(五)优化开发利用结构。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根本,结合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从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办矿程度要求,调整矿业开发规模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1、规模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矿产资源储量情况,统筹调控矿山数量、调整矿山规模,保障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进一步提高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禁止新建低于最低开采规模标准的矿山。工程性石料矿山和偏远山区乡、镇及乡、镇建制的海岛建设需要设立的石料矿山,根据当地实际建设需求,不受最低开采规模限制。(1)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新建矿山严格执行铅锌行业规范条件(2015)、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和
46、浙江省石灰岩、叶腊石、普通建筑石料等三个矿种开采准入条件(试行)标准。对国家、我省尚未制定矿山准入条件的矿种,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实施,具体如下:矿山储量规模:新建或改扩建矿山最小储量规模铁矿矿石量500万吨;铜矿金属量5万吨;铅锌矿金属量10万吨;普通萤石矿矿物量10万吨;叶腊石矿石量50万吨;建筑用石料矿占用资源储量必须与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相适应。矿山开采规模:新建或改扩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建筑用石料矿50万吨/年;砖瓦用页岩5万吨/年;铁矿矿石量30万吨/年;铜矿矿石量10万/年;铅锌矿矿石量10万吨/年;普通萤石矿矿石量3万吨/年;叶腊石矿矿石量5万吨/年;地热10万立方米。“三率”水平:“三率”水平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铁、铜、铅、锌、稀土、钾盐和萤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执行。生态环境保护:采矿权人必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按规定编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并按规定缴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落实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矿山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时”制度。安全生产条件:采矿权人必须编制矿山安全生产评价报告和开采设计与安全技术专篇,露天开采矿山必须按照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必须设有与矿山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废石堆放场所,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地下矿山必须建有与选矿厂规模相适应的尾矿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