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03299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成果提交要求、规划分区、指标体系、文本附表、强制性内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录A(资料性)数据库建设A.1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A.1.1数据库内容县级规划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析评价信息要素和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包括县级、乡镇级行政区等。分析评价要素:包括基础分析空间要素、文档要素、栅格图要素、双评价要素等。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包括全域基期年现状空间要素、目标年规划空间要素、规划文档资料要素、规划表格要素、规划栅格图要素等。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要素:包括中心城区基期年现状空间要素、目标年规划空间要素、规划文档、表格、规划栅格图等资料要素等。A.1.2要素分类和编码数据库要素分类应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按照县域、中心城区分

2、别提出要素分类。A.2数学基础A.2.1地图投影与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国家标准分带。A.2.2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A.2.3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A.3数据库结构定义A.3.1空间要素组织管理县级数据库采用分层方法进行组织管理。依据县级总体规划编制、管理需求,提出县级数据库中要素图层的图层分类、图层名称、几何特征、属性表名、约束条件等。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县域)要素图层表、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中心城区)要素图层表。A.3.2空间要素属性数据结构确定县级数据库空间要素属性结构,依据县级总体规划编制、管理需求

3、,构建数据库中要素图层的属性结构描述表。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中,需明确各要素图层的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等属性信息。A.3.3非空间要素组织管理对县级规划数据库中的规划文本、栅格图件、规划表格等非空间要素进行组织管理。构建非空间要素分类表。明确非空间要素的要素类型、要素名称、属性表名、约束条件等属性信息。A. 3.4非空间要素属性数据结构确定县级规划数据库中的规划文本、栅格图件、规划表格等非空间要素属性结构。明确非空间要素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等信息。构建各类型非空间要素属性结构描述表。A.3.5数据库属性值代码结合省级国

4、土空间编制指南(试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数据提交要求等有关指南、标准、文件,确定数据库中主要空间要素的属性值代码,构建各类要素属性值代码表。如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代码表中,代码“10”表示“极重要”、代码“20”表示“重要”、代码“30”表示“一般”。A.4质量要求坐标系统、投影方式正确;界址点精度符合要求;规划文本、图件、表格、库体数据四者一-致;库体结构和内容完整正确;图形分层正确,层内和层间图形拓扑关系正确;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对应关系及逻辑致性正确;数据交换文件命名正确;元数据描述正确。附录B(规范性

5、)成果提交要求B.1数据汇交总体要求县级规划数据汇交材料应包括:纸质的加盖市级主管部门公章的数据报送公文1份、纸质成果一套、电子成果数据1套。其中,纸质成果数据包括:规划文本、栅格图件、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规划表格及其他材料;电子数据成果包括:纸质成果数据的电子化成果、数据库成果。纸质、电子成果数据应依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并符合本数据汇交要求。8. 2数据内容、格式和命名要求8. 2.1规划文本规划文本采用Pdf文件格式。文本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文件名称.pdf”的规则命名。其中,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其中规划文本内容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

6、告、人大意见、各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情况等。8. 2.2栅格图件规划图件采用jpg文件格式,分辨率要求在300OdPi以上,可不带坐标信息。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序号+图件名称.jpg”的规则命名。其中,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序号为2位数字码,不足2位前.面补0。栅格图件汇交清单详见“9.2成果图件”有关内容。8. 2.3规划表格规划表格采用mdb文件格式。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国土空间规划表格.mdb”的规则命名。其中,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8. 2.4矢量数据矢量数据采用gdb文件格式。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国土空间规划矢

7、量数据.gdb”的规则命名。其中,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矢量数据属性结构要求详见“10.数据库建设”有关内容。B. 2.5数据库说明文档数据说明文档是县级规划数据建设中涉及的相关文档,如县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报告、数据质量检查报告、数据质量检查结果记录等相关说明文档,采用Pdf文件格式,内容清晰美观。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文件名称.pdf”的规则命名。其中,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B. 2.6成果报送清单成果报送清单说明本成果包含的数据内容,列明各个矢量图层名称、文档名称、表格名称和栅格图名称等。采用Pdf文件格式,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成果报送清单.pdf”的规则命

8、名。其中,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2.3 成果数据的组织形式县级规划电子成果数据,以县级行政辖区为组织单位。县级规划电子成果数据的汇交,采用逐级汇交上报形式。市级主管部门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电子成果汇交到省,省级主管部门组织预检,经预检合格后以市为汇交单元汇交到部。2.4 数据质量要求对提交的县级规划成果数据,省、市级将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完整性、空间数学基础与数据格式正确性、标准符合性、空间拓扑、图数一致性、指标一致性等方面,未通过检查的需据实修改完善后重新报送。附录C(资料性)规划分区C.1一般规定C.1.1规划分区应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为本行政区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做出综合部

9、署和总体安排,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国土利用等因素。C.1.2坚持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原则,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功能属性作为规划分区的基本取向。C.1.3规划分区划定应科学、简明、可操作,遵循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并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a)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体现规划意图,配套管控要求;b)当出现多重使用功能时,应突出主导功能,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规划意图的规划分区类型;c)如县域内存在本指南未列出的特殊政策管控要求,可在规划分区建议的基础上,叠加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防控等管控区域,形成复合控制区。C.2分区类型规划分区分为一级规划分区和二

10、级规划分区。一级规划分区包括以下6类: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23个二级规划分区,各地可结合实际补充二级规划分区类型。规划分区类型和具体含义见表1.2.1。C. 2.1规划分区建议表C.1规划分区表一级规划分区二级规划分区含义生态保护区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地自然区域,以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区域为主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范围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一般控制区范围其他红线区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

11、之外的其他区域生态控制区生态保护红线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限制开发建设的陆地自然区域森林生态控制区生态保护红线外的公益林、天然林重点区域、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体和湿地生态控制区生态保护红线外的重要湿地、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廊道其他生态控制区生态保护红线外除森林、水体和湿地生态控制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农田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需严格保护的区域城镇发展区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是城镇集中开发建设并可满足城镇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城镇集中建设区居住生活区以住宅建筑和居住配套设施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综合服务区以提供

12、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综合商业等服务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商业商务区以提供商业、商务办公等就业岗位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工业发展区以工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物流仓储区以物流仓储及其配套产业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绿地休闲区以公园绿地、广场用地、滨水开敞空间、防护绿地等为主耍功能导向的区域交通枢纽区以机场、港口、铁路客货运站等大型交通设施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区域其它城镇用地区上述分区之外的其它区域,可根据需要划定,如战略预留区、科创产业区等。城镇弹性发展区为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方可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区域特别用途区为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保持城镇开发边界

13、的完整性,根据规划管理需划入开发边界内的重点地区,主要包括与城镇关联密切的生态涵养、休闲游憩、防护隔离、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区域乡村发展区农田保护区外,为满足农林牧渔等农业发展以及农民集中生活和生产配套为主的区域村庄建设区城镇开发边界外,规划重点发展的村庄用地区域一般农业区以农业生产发展为主要利用功能导向划定的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内地块规划分区明确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以规模化林业生产为主要利用功能导向划定的区域牧业发展区以草原畜牧业发展为主要利用功能导向划定的区域其它建设用地区上述分区之外的其它区域。如城镇开发边界之外的交通、能源、水利等。矿产能源发展区为适应国家能源安全与矿业发展的重

14、要陆域采矿区、战略性矿产储量区等区域附录D(规范性)规划指标体系表D.1规划指标体系表编号指标项指标属性指标层级的束条件一、空间底线与安全I耕地保有量(万亩)约束性全域必选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约束性全域必选3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千米)约束性全域必选4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约束性全域必选5城镇开发边界规模(万亩)约束性全域必选6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预期性全域必选7森林覆盖率()预期性全域必选8林地保有量(平方千米)预期性全域可选9湿地保护率(%)预期性全域必选IO湿地面积(平方千米)预期性全域nJ选11水域空间保有量(万亩)预期性全域必选12用水总量(亿立方米)约束

15、性全域必选13自然和文化遗产(处)预期性全域必选14地下水水位(米)建议性全域可选1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建议性全域可选16本地指示性物种种类建议性全域可选二、空间结构与效率全域17建设用地总规模(万亩)预期性全域可选18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万亩)预期性全域可选19常住人口规模(万人)预期性全域、中心城区必选20常住人II城镇化率()预期性全域、中心城区必选2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预期性余域、中心城区必选2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预期性全域必选23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平方米)预期性中心城区必选24道路网密度(千米/平方千米)约束性中心城区必选25轨道交通站点

16、800米半径服务覆盖率()建议性全域可选26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立方米)预期性全域必选27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地耗(平方米)预期性全域必选三、空间品质28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约束性中心城区必选29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预期性中心城区必选30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预期性全域必选31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平方米)预期性中心城区必选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预期性中心城区必选33绿色交通出行比例(%)预期性中心城区必选34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分钟)建议性中心城区可选3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预期性全域必选3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

17、养老床位数(张)预期性全域必选37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预期性中心城区可选38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预期性全域可选39降雨就地消纳率()预期性中心城区可选注:L“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为预期性指标,尽量与各地林业部门达成一致,列具体数字:确实不能达成一致,可按“依据上级下达任务确定”填写。2.“用水总量”需上级下达,不能确定数值的,可按照“依据上级下达任务”填写。3.“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作为必填指标,如分解下达有关指标,可列相关指标;如未分解下达,根据省级有关规定执行。4.规划基期年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超过200平方米的县,原则上不再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超

18、过100平方米的县,规划期内应逐渐下降: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100平方米的县,可适当增加。5.各指标数需分别列出规划基期年、规划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年数据,指标数之前应标明N”或W”。各地可因地制宜增加相应规划指标。D. 1指标分类按指标性质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和建议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建议性指标是指可根据地方实际选取的规划指标。D.2指标涵义耕地保有量:指区域内的耕地总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为保隙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一定时期

19、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实施特殊保护的耕地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指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城镇开发边界规模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比例。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

20、域国土面积比例:区域内自然保护地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森林覆盖率: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林地保有量:指行政辖区内的林地面积,包括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面积,含迹地。详细分类应与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规定的林地保持一致。湿地保护率:是指通过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形式保护的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比例。湿地面积: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滩涂等面积。水域空间保有量:水域空间保有量是指某个水域空间内拥有的各种资源总量。用水总量:全年各类用水量的总和,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自然

21、和文化遗产*由各级政府行政机关认定公布、依法实施保护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数量。般包括:世界遗产及预备名录、国家文化公园、风景名胜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工业遗产、各级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经过行政认定公布的遗产类型。地下水水位是指地下水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指个区域所使用的能源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本地指示性物种种类:指示物种是指那些对生态系统中特定环境条件敏感并且能够提供关于生态系统健康或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的物种。建设用地总规模:指区域内的建设用地面积。

2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城市、建制镇、村庄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总面积。常住人口规模,指实际经常居住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例。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指城市、建制镇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与城镇常住人口规模的比值。道路网密度:指中心城区道路网总里程数与中心城区面积的比值。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总地耗:指每万元GDP消耗的建设用地面积。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总水耗:指每万元GDP产出消耗的水资源数量。公园绿地、广场用地步行5分钟覆盖率:指4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广场用地周边5分钟步行范围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占所有居住用地面积的比例。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

23、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周边15分钟步行范围覆盖的居住用地占所有居住用地的比例(分项计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指城镇住房建筑总面积与城镇常住人口规模的比值。人均体育用地面积:指常住人口人均拥有的体育场地。体育场地是指可供训练、比赛、健身活动的场地有效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年末平均每人拥有的公园绿地面积。其中,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指采用步行、非机动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等健康无污染的方式出行量占所有方式出行总量的比例

24、。工作日平均通行时间:指工作日居民通勤出行时间的平均值。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指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指每千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指经生物、物理、化学转化后作为二次原料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降雨就地消纳率:通过减少硬化面积,增加渗水、蓄水、滞水空间,使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0%实现下渗、储存、净化、回用的城市建成区占总建成区的比例,是反映

25、海绵城市建设水平的指标。附录E(资料性)规划文本附表表F.1规划指标表编号指标项规划目标值指标层级指标属性规划基期年规划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1耕地保有量(万亩)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3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千米)4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5城镇开发边界规模(万亩)6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7森林覆盖率(%)8林地保有量(平方千米)9湿地保护率(%)10湿地面积(平方千米)11水域空间保有量(万亩)表F.2县域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用地用海类型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面积(平方公里)面积(平方公里)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村庄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陆地水域注:1.

26、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基期年数据采用规划基期年度变更调杳中的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数据。2.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包括区域性交通运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3.规划基期年写面积数,保留2位小数;规划目标年能够填写面积数的填写面积整数并明确2”或,难以明确的可写“保持稳定”“持续增加”“持续降低”等,不录入规划数据库表格内。4.本表不计算合计数(未统计湿地、其他土地等地类)。表F.3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规划表序号用地类型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面积(平方公里)比例(%)面积(平方公里)比例(%)1居住用地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商业服务业用地4工矿用地5仓储用地6交通运输用地7公用设施用地8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27、9特殊用地10留H用地合计注:规划目标年用地比例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相关要求。表F.4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规划指标分解表行政区耕地保有量(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XXX合计表F.5自然保护地一览表序号名称保护地范围所在行政区总面积(平方千米)保护地类型级别1X国家公园国家级/省级2X自然保护区3X自然公园表F.6历史文化资源一览表序号名称行政辖区级别类别备注1X国家级/省级23表F.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序号县级行政区水源地名称水源地类型用况使情水资源三级区IXX23表F.8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表

28、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年限所在地区1XX类XX项目新建/改扩建23注:1.重点建设项目性质应标明新建、改建、扩建等;2.项目类型分为能源、交通、水利等。3.“所在地区”一栏填写至乡镇单元名称。附录F(规范性)规划强制性内容县级规划中涉及的安全底线、空间结构等方面内容,应作为规划强制性内容,并在图纸上有准确标明或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县级规划中强制性内容应包括:a)约束性指标落实及分解情况,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等;b)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自然保护地体系;c)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d)涵盖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历史文化保护线及空间形态控制指标和要求;e)中心城区范围内结构性绿地、水体等开敞空间的控制范围和均衡分布要求;f)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城镇政策性住房和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原则和标准;g)重大交通枢纽、重要线性工程网络、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体系、重点地区地下空间、邻避设施等设施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