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05140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贯彻执行河道管理条例总结*年颁布实施的*省河道管理条例,明确了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区域河道的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交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其他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河道管理的有关工作。*省河道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近*周年之际,县人大对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对全县河道治理与保护的高度重视,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极大关注。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依法规范河道管理秩序,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监管,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力推动*省河道管理条例落地见效。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贯彻执行*省河道管理条例情况汇报如下:一、条例执行情况条例实施以来,县政府高度重

2、视河道管理保护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依法加强河道管理,大力开展河道整治,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烈管护氛围。把条例宣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通过*电台、电视台、*日报及各类新媒体广泛宣传河道管理法律知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开展以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水法“四进”活动、“共建清水绿岸,护水先锋行动”“鱼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村庄清洁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各级举办各类培训班*余次,全县竖立河长公示牌*余块,发放各类河道管护工作手册、宣传资料*余份,悬挂横幅*余条。同时,向社会公开河道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干部群众依法管河

3、、护河、用河的意识和氛围不断增强。*.强化巡查执法,涉河环境不断改善。着重抓好河道规划治理、部门联动、严格执法,确保条例落到实处。一是科学规划。先后编制*县骨干河道蓝线规划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县生态水系规划,明确了骨干河道开发利用和保护范围,为河道管理提供了规划依据。二是部门联动。根据我县河道实际,紧扣“水事秩序明显好转、河湖安全持续改善、协作机制更加顺畅”的目标,今年县水务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充分运用跨部门联合机制、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全面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河湖领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我县水安全。三是严格执

4、法。县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用严格执法筑牢河道水环境安全线。县水务部门积极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复核水利部河湖管理督查系统推送的疑似问题*项,巡查发现问题*余起,现场处理*余起,立案*起,结案*起;持续开展河道“两违、四乱”专项整治行动,拆除河道“两违、四乱”*处。县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内河电鱼巡查*次,联合公安查处电鱼案件*起,行政处周*人。县交通部门开展船舶检查*艘次,纠正整改*艘次,查处船舶案件*起;通过水上执法电子巡航,查处非法案件*起,消除隐患*起。多部门联合集中执法巡查*余次,出动执法车辆*余辆次,执法船艇*艘次,有力震慑了涉河涉水违法行为。*.全面压实责任,建立务

5、实管用机制。把条例的贯彻和全县水环境治理工作有机结合,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制定了一套务实管用、具有*特色的管护机制。河长制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设立三级河长*名,其中县级河长*名,乡镇级河长*名,村级河长*名,各级河长按照要求巡河护河,协调解决责任河道突出问题,实现等级河道河长和责任体系全覆盖。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巡河近*万次,发现问题*个,解决*个。建成“三套体系”。建立“河长+联系部门”的组Z体系、“巡查、督办、考核”的制度体系以及“政府、社会、群众”的监督体系。*条县管以上河道制定了一河一策,创新开展最美最差河长评比,配合人大开展“人大代表问河长”专项活动

6、,探索构建“河长+检察长”“河长+路长”两长融合模式,发出检察建议书*份。*.狠抓关键举措,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县各相关部门、各镇区依照条例规定,推进河湖综合治理,“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共安排涉水涉河重点工程*项,正按序时推进。大力开展河道治理,整治九洋河、桥茶运河、如泰运河等*条骨干河道,长度*多公里;疏浚农村三四级河道*条,*公里,疏浚土方*万方,建设农村生态河道*条,*公里,拆坝建涵建桥*多处。加强截污纳管及排口整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对排查出的*个入河排口进行分类整治,实施源头控制。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已实施*个村,完成治理农户*余户,管网*

7、公里,建成小农污*余座。强化船舶污染监管和内河码头专项整治,收集船舶垃圾*吨、生活污水*立方、含油污水*立方;拆除*个内河堆场、取缔*个非法码头及*个粮食装卸点,削减了近*/*的码头数量。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每月*日的村庄清洁日,加大村庄环境治理力度;开展畜禽养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建立养殖户整治提升清单,上半年整改提升*家;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座。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要求,有力推动全县河道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河网密布、河道管理任务繁重,在河道建设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河道管理法规宣传不够深入。

8、近年来,我县对涉河法律法规进行了大力宣传,但宣传教育活动的频次和深度还不够,一些涉水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事水事活动的自觉性不强,办理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自觉缴纳有关规费等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入河排污口整治不彻底。近年来,我县清理封堵了一批非法排口,整治提升了一批功能性排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排口有污水排河现象,特别是县城部分区域及老集镇雨洪排口,混流现象严重。*.河长制责任落实仍有差距。我县河长制工作开展已有*个年头,处于“有形有实”向“有为有效”转变的推进阶段。河长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责任没有压实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河长履职尽责不够,存在任务式、敷衍式巡河现象。河道新增违建

9、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项目建设随意占用水面,不采取任何补偿保护措施,区域内水面率下降。部分工程建设项目随意填埋河道、临时筑坝和改变河道水系布局等现象屡有发生。*.执法监管还有薄弱环节。河道保护管理工作涉及水利、交通、生态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相互配合、协同监管、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部门之间协同执法有待加强。水政执法能力有待提升,水法律地位不高,执法氛围不浓,水政监察力量薄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依法治水的需要。违反条例规定重教育轻处罚,缺乏震摄力,条例实施以来,未有党政干部因违反条例而受到处分。三、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们将以县人大*省河道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对标对表找差

10、距,强化举措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河道管理水平。*.加强组Z领导,强化部门联动。整治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面上工作的领导,精心部署,科学决策,及时协调解决河道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区政府“一把手”必须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好协调,抓好落实,要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人人参战、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坚持规划引领,依法保护河网水域。锚定“十四五”发展蓝图和*年远景目标,着眼于防洪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综合考虑,进一步完善*县生态水系规划,坚决维护相关

11、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规划为蓝本,坚持不懈抓推进、一以贯之抓落实,减少并杜绝随意侵占水面及河坡的非法行为,做到水面占补平衡,严格审批涉河建设项目,从源头上遏制涉河违法违规行为。对不按行政许可内容实施、存在防洪安全隐患的涉河建设项目,及时督促整改,消除隐患。对涉河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全力保护良好河道生态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体力量,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全社会自觉遵守涉水法律法规的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曝光力度,让涉水违法者在经济上受重罚、在舆论上受谴责,在法律上受制裁

12、,达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不断营造依法护水、依法治水的社会氛围。*.切实压实责任,健全河道建管机制。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压紧压实河长在“治河、管河、护河”中的责任,不断夯实“河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格局。强化河道属地主体责任,河长河道管护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加强县、镇两级河长办队伍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河道长效管护考核机制,以严格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加大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综合执法能力。加快推进水务、公安、交通水上联合执法基地建设,强化部门间的执法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加强水政执法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水政监察大队为主、乡镇水利站及闸管单位为辅的执法巡查体系。深入落实水利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强化水务、公检法、交通、生态环境、作风办等部门协作,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侵占河道、妨碍行洪安全、破坏水工程、非法取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河湖安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