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05492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十三五”期间,静安商贸服务业以商品贸易和高端商业为着力点,围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等发展目标,加快创新试点,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是上海迈向“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开局起步期,也是静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提升贸易集聚,打造国际消费城市标杆区和示范区的攻坚期,静安商贸服务业发展将以上海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增设自贸区新片区、承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重要契机,加快全区商业商贸转型升级,推进高能级贸易集聚,激发商业发展新动力

2、,优化商业发展综合环境,努力使静安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标杆和不范。一、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十三五”发展回顾(一)主要发展成果1、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经济贡献保持领先商贸服务业实现长足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2亿元,年均增长9.39%。其中,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8亿元,同比增长6.8%,位居中心城区第二位;区内17家购物中心和百货累计完成销售额241.83亿元,同比增长16%o商贸服务业税收贡献逐年递增,从2016年的155.9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13.37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从24.1%增至30.3%,对全区经济

3、发展的支柱作用日益凸显。2、商贸特色愈发凸显,产业支柱更加稳固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大助力。贸易流通作为静安商业的重要支撑,不断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目前,静安已经集聚了一批高端贸易型企业,如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博柏利(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等国外知名奢侈品品牌,促进静安贸易业品牌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为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结算型、连锁型商贸企业的集聚,构建了静安贸易流通优质发展的坚实根基。3、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发展空间日益壮大优质商业载体相继

4、落成,成为产业发展的空间动能十三五”期间,“一轴三带”功能区带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建成兴业太古汇、丰盛里等地标性商业载体,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完成升级改造;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落成商业综合体凯德星贸,静安国际中心也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入招商阶段;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建成大宁音乐广场、大融城等社区商业项目,大宁久光项目预计也将于2020年建成。4、商圈打造提速升级,消费环境逐步优化特色商圈寻求差异化发展,成为商业蝶变的突破亮点。“十三五”期间,南京西路商圈引领全区商业,销售额增速在中心城区市级商圈名列前茅,恒隆广场、兴业太古汇、芮欧百货增长较快,吴江路休闲街

5、一丰盛里区域、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被评为上海特色商业街区。吴江路一张园一丰盛里和静安寺商圈被纳入首批上海市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安义夜巷”“DareMart敢集”广受好评。大悦城作为苏河湾商圈的代表性商业载体,以年轻时尚人士作为目标客群,打造“乐尚生活魅力场”,“文创商业”的招牌成为其吸客、吸金的利器。大宁商圈深耕社区商业,以亲子教育、文化娱乐等体验型业态为商圈特色,成为市级商圈中发展迅猛的中坚力量。近期,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静安各商圈结合全市“五五购物节”,推出促消费系列活动“嗨购静安”,充分释放顾客消费欲望。5、业态创新不断涌现,助推消费持续增长新零售模式更新迭变,成为产业变革的

6、最新动力。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业态层出不穷,二者相结合,孕育大量新商机、催生众多新业态。星巴克海外首家咖啡烘焙工坊在南京西路兴业太古汇开业,店铺集合了烘焙加工体验、品鉴服务、零售和餐饮等多种业态,同时,通过模式创新成为全国首例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认可的在商场内开放生产线的咖啡烘焙企业。特斯拉、蔚来、威马等新能源汽车体验店、Maybelline美宝莲纽约全球首家概念店先后落地。上海首家京东无人快闪店“JOYSPACE京东无界零售快闪店亮相张园丰盛里,结合了无人零售+品牌+快闪等诸多商业新元素。此外,盒马菜市首店、逸刻便利EgO首店等首创型业态在静安成功落地、孵化。6、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激发商业主体活

7、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成为产业革新的有力支撑。加强与车站海关的沟通合作,进一步深化进口服装面料预评估试点工作,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力度。设立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家免税商店中服上海免税店,汇集100多个国际品牌,涵盖上万种商品。积极推进芮欧百货成为全市三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之一。跟进非特化妆品备案试点,大大缩短相关企业产品进入中国时间。近期,全国首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又在南京西路恒隆广场揭幕,充分体现静安着力在离境退税功能服务上升级扩容,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供充足动力。7、社区商业日臻健全,结构布局不断完善社区商业品质逐步提升,成为城市商业的坚实基础。静安区现已构建了以生活

8、购物中心为主体、菜场服务为基底、沿街商业为补充的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截止目前,全区共有菜市场35个,便利店440余家,连锁药店150余家。新兴业态加速发展,全家第四代数字店、便利蜂等新型便利店业态分布于商务区、社区、后街等区域,“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一系列平台为代表的新零售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便利度进不断提升。通过引入永辉超级物种会员体验生鲜超市、盒马鲜生社区020、盒马菜市、万有集市社区集合店等新业态,社区商业业态越来越丰富多元。二、瓶颈问题(一)商业环境模式面临挑战“黑科技”“新科技”的不断飞速更迭,颠覆了以往常规的商业模式和路径,叠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

9、虐影响,传统商贸服务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尤其疫情当前,对内,商贸零售业遭受巨大影响,大量可选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尤其对线下实体消费带来严峻考验,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普遍下降在20%以上。对外,由于目前国外疫情尚未稳定,中短期内将对外贸商贸企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外贸出口压力增大。最为关键的是,由于新冠肺炎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消费者消费意愿趋于保守和理性,消费行为减少或者转移至线上,消费力受损在所难免。疫情本身牵动了一系列社会运转模式调整和人们的行为模式改变,也成为牵引商业模式变革的重要变量。(二)地标商圈的国际影响力有限从消费地标来看,世界级商圈商街有待打造。据上海市数据交易中心

10、统计,2017年,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约35万人,人均单次消费金额为1997元,国际游客的比例约为3%,人均单次消费额和国际游客的比例远低于香港中环、伦敦牛津街、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东京银座。从时尚引领力来看,国际时尚影响力有待提升。根据“2018全球时尚之都排名榜”,纽约、伦敦、洛杉矶、巴黎等老牌时尚之都位居前列。上海排名全球第22位,落后于新加坡、香港和东京。静安地标性商圈的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商业结构缺乏平衡目前静安整体商业布局仍然较为分散,商业结构层次不够鲜明。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商业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区部分商圈大型商业设施供应过量过快,苏州河以北区域具有高端引领

11、作用的品牌商业稀少,商业能级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都市商业和社区商业发展不均衡。静安区国别特色、首发时尚性、小众高端品牌、限量限时定制商品的导入仍然不足。同时,国资国企的品牌引领作用有待增强,本土品牌对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基础支撑作用不足。社区商业配套还需不断改进,城市配送、快递服务、专卖店、生鲜超市、便利店、维修店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四)会商旅文体联动性不强区内会商旅文体未能形成有效联动,各类优势资源未能形成充分融合,不同产业之间未能形成高效互动。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全方位多层次需求,需营造商业与文化、旅游、体育等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个性化、沉浸式购物

12、环境和购物场景。全区各相关部门尚需形成合力,努力将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客流相互转化,形成聚合效应显著的消费生态。(五)体制机制约束依然较多商业创新过程中,政府监管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情况,没有现成可依据的规定、规范或标准,更没有现成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需要各有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提高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突破性解决各项难点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二、静安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趋势(一)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环境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消费新作用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我国经济由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和内需支撑的内生

13、性增长模式。其中,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稳居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我国最终消费率从2010年的48.5%逐年上升至2018年的54.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4年保持在50%以上,2018年达到76.2%o随着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软硬环境得到不断健全,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消费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压舱石”的作用将更加凸显。2、上海和静安发展战略拓展商贸发展新空间“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在全面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基础上,进一步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战略机遇期。上海将举全市之力推进

14、和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全面实施“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三大任务。“十三五”期间,静安区确立了“一轴三带”发展战略,这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静安的具体落地,也是原两区发展战略的有机延续,区内南京西路地区、苏河湾地区、大宁地区、市北地区的功能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19年6月,静安区推出全球服务商计划,通过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优越的制度服务体系,大力集聚和培育高能级的全球服务机

15、构,发挥总部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放大专业服务的规模效应,建设一批服务全国、面向国际、内外连接的功能平台,使全球服务机构“在静安、为全球“,积极融入上海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大局。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大平台,上海将率先对接全世界的优质供给资源,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提供保障。静安作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区,将主动承接五个中心、四大品牌、三项任务和一个平台的战略功能和溢出效应,集聚高端资源、集成创新政策、集中高能级项目,吸引更多贸易商和品牌商,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商贸发展拓展空间。3、技术进步驱动产业新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

16、随着由此而来的5G、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赋能,消费模式加快向平台化、网络化、共享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智慧化生活服务平台业务大幅提升,产品物联,VR/AR体验、云端消费模式逐步成为消费服务转型关键,随身医疗、智能售货柜、整体智能家居定制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随着智慧时代揭开神秘面纱,新的消费领域将应运而生,新的消费价值也将逐步体现,对扩大消费、提升消费质量将发挥直接促进作用。4、政策措施为扩大消费提供保障2018年末以来,相继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国家层面上,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

17、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出台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上海层面,市委、市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简称“促消费29条”)、市商务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的若干意见。静安区级层面,配合市级政策相应出台了“促消费24条”。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将进一步形成促进消费的叠加效应。(二)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1、商业模式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受经济全

18、球化、互联网时代和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加速商贸服务业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加快“传统经济”向“数字化经济”转变。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o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社区拼团等新兴营销模式成为商业零售的强劲增长点。淘宝、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一批代表性电商平台纷纷崛起,社交化、内容化、平台化成为未来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消费内容向服务化、体验化转变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以商品消费为主逐步转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从注重产品数量向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方向转变

19、。商务会展、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快速增加,成为新的服务消费热点。文化消费和信息消费代表新兴服务业发展方向,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更加乐于为情感、环境、格调、娱乐等体验式消费埋单,体验消费逐渐超越传统经济意义的使用价值,与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情感化的独特需求,静安区大力发展主题消费、定制消费、无店铺消费,以及买手制、体验式、概念店、全渠道营销等各类新型业态,推动发展以生活方式为引领的新兴商业模式。3、科技发展赋能智能商圈建设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新技术的赋能,商贸销售渠道得以大幅拓展。ABCD(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

20、算CloUd、大数据Data)+5G新技术的力量将推动产业周期快速迭代。多样的新技术应用到了零售的各个环节,为新体验、高效运营奠定了基础,也帮助消费者在消费场景节约时间、增强体验。同时,新技术也衍生了许多新业态,比如智慧商场、新业态零售店、无人便利店等。十四五期间,静安区进一步深入推进具有“智慧营销”、“智慧环境”、“智慧生活”、“智慧服务”等功能的智慧商圈建设和智慧化商业综合体试点,优化电子支付、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等智慧商圈的支撑环境,商业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智慧化生活服务平台业务大幅提升,消费服务各领域的产业链效率显著提升,智慧化、便捷化的精准服务将日益普及。三、“十四五”商贸服务业

21、发展的思路目标(一)“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贯彻建设上海“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发展战略,抓住上海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增设自贸区新片区、承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机遇,依托静安“一轴三带”发展布局和“全球服务商”计划,以更好地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为导向,深化内资经济和外资经济相融合、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融合、贸易发展和商业发展相融合、商业消费和服务消费相融合、经典传承和时尚创新相融合,着力发挥静安商业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实现静安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城区高品质的消费生活。坚持内资经济和外资经济相融合。稳存量,

22、继续保持静安涉外经济优势,发挥外资在品牌建设、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彰显“国际静安”的商贸发展特色。抓增量,聚焦中国企业崛起和国际化发展,支持有实力、能创新、敢突破的内资企业在静安落地生根、蓬勃发展。逐步形成静安商贸服务业均衡发展,从过去路径依赖的外资经济转变为中外并举、互为依托,最终达成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融合。面向长三角和国内市场日渐成熟、庞大的中产消费群体,更好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中高端品质消费的需求,增强静安对国内市场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面向全球市场的境外消费群体,尤其是高素质商务客群,主打新国货品牌,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用实力让情怀落地,提高全

23、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和高品质商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升静安的国际影响力。坚持贸易发展和商业发展相融合。持续推动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坚持贸易流通和实体商业两条腿走路,做到既“发光”又“发热”。一方面,围绕全球服务商计划,鼓励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在静安区设立地区总部、贸易型总部和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型高端服务业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构建全球品牌高地,使静安南京西路商圈成为国际消费的风向标。坚持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相融合。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在文化、体育、旅游、健康等市场需求旺盛、供给条件优越的领域率先形成创新发展优势。提高商业主体“

24、商品+服务”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跨界跨业合作,加强商业与服务消费业态的集成融合。推进商业设施转型,探索创新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的复合型空间载体。坚持经典传承和时尚创新相融合。将奢侈品、老字号、精品百货等静安传统优势商业,与特色消费、时尚潮流、智慧科技等新要素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汇聚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零售商和服务商,大力推进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商业发展新动能。(二)“十四五”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商贸流通业的先天优势,挖掘外资企业的新增长点,同时重点关注内资商贸企业的高速成长。对标世界知名的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推动形成强大国

25、内消费市场,努力打造南京西路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世界级地标性商街,把静安建设成商业创新更好引领全球、商业环境更达国际标准、商业文明更加包容多元,既能“买全球”也能“卖全球”,从新兴成长型迈向更加成熟型的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消费贡献度有新提升,消费吸引力不断增强。202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左右,服务消费年均增长8%以上,商贸服务业对区域经济贡献率占30%左右。南京西路商圈、大宁商圈销售额增速在市级商圈中名列前茅,推进苏河湾商圈高品质商务商业载体建设,确保商圈销售额增速在全市区级商圈中名列前茅。静安吸引国际国内游客人数和人均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品牌集聚度有新进展,打造国内

26、外消费品牌高地。到2025年,力争品牌旗舰店、首入店进一步集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本土品牌,静安对全球高端资源的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南京西路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时尚品质消费地标,不仅是全球消费品牌集聚高地、国际高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也是国内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品牌、原创品牌的集聚高地。消费创新度有新亮点,商业转型升级再上台阶。2025年,以服务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为重点的“新消费”领域快速发展,基本形成新消费引领商业发展的新格局。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培育发展一批以商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时尚引领度有新突破,塑造国际潮流风向标。到202

27、5年,国内外时尚企业、时尚品牌、时尚设计师、时尚活动等资源要素更加集聚,形成一批具有集聚辐射能力的时尚消费地标,举办一系列时尚前沿活动,打造静安高端时尚展示、发布新格局。打造形成本土时尚、国内原创时尚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新高地。消费满意度有新成效,便捷性和满意度更趋优化。到2025年,全区商业网点布局体系更加优化,智慧商圈建设更加深入,优质舒适的消费环境基本形成。社区商业进一步完善,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4-6个社区生活广场,新增15-16个菜市场或生鲜超市,实现居民区周边“500米”范围内配置标准化菜市场或生鲜超市,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1000米”范围内设置社区生活

28、广场,初步实现“全生活立体式”便民生活服务圈。四、“十四五”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十四五”时期是商贸服务业发展迎来巨大变革的时期,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各类商业模式不断更迭涌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未能充分满足。今后五年中,静安需要坚持破除制约产业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坚持顺应商贸发展提质转型优化消费供给。重点从挖掘发展潜力、完善功能布局、加快科技创新、提振新兴消费、注重品牌打造、促进产业交融等方面着手,持续推动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路径与质量。(一)挖掘发展潜力,实现产业发展升级关注商贸服务业发展新方向,深入挖掘商贸服

29、务业的发展潜力。根据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要求,对接国内建设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大政策利好,聚焦商贸领域内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发展产业能级更高、辐射带动能力更强、经济贡献度更大的贸易业。1、重点关注商贸服务业开放的新领域以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为契机,重点关注总部经济、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贸易类型,发挥静安在商贸领域的先天优势,瞄准国际国内贸易中的关键环节和市场主体,集聚一批贸易型总部、跨境电商平台、供应链企业等。2、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应用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发展平台经济已经成为商贸服务业转型升

30、级的重要方向,重点聚焦便利交易、集聚资源、提升效率,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的高效融合。3、鼓励总部型企业进一步集聚积极培育区内贸易型总部企业和民营企业总部,通过头部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全产业链带动效应。依托总部型企业在技术、人才、经营模式上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能级、强功能、补短板。(二)完善功能布局,打造产业发展空间结合全市推进高品位步行街建设、夜间经济和海派特色小店发展、老字号振兴等商业领域重点工作,以南京西路地区为核心区域,努力打造南京西路成为世界级地标性商圈,以南京西路周边后街为延伸区域,着力培育主题化、差异化的特色商业街区。以大宁、苏河湾地区为拓展区,充分

31、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商业中心,完善布局便捷的社区商业网络,构建“1+2+X+N”一路二圈多街区一网络的商业布局体系,引导静安商业向更高层次,更好水平发展。1、推进南京西路世界顶级商业街建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高端定位和高品位发展,坚持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注重商业体验式业态建设,打造商圈新亮点,加快南京西路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形成更加完整的商业生态链。重点聚焦南京西路商圈的辐射能级和国际化服务接待能力,着力提升商圈的国际品牌集聚度、本士品牌竞争力、时尚潮流引领度和国际化消费便利度,扩大商圈的入境游客规模和国际游客消费规模,将南京西路打造成为国际国内精品云集、服务水准世界一流、消

32、费环境优质舒适、监管模式接轨全球的世界级商圈商街。2、形成后街差异化发展根据后街实施方案,重点打造“三带、三轴、两街“,充分发挥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的示范作用,继续推进大张园地区建设,引导南京西路后街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休闲体验,塑造24小时活力街区。深化完善“安义夜巷”分时段步行街,塑造夜上海新地标。在江宁路、陕西北路融入包含话剧、音乐剧、歌舞剧在内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深夜健身房等夜间文体娱乐项目;在吴江路、丰盛里、武定路、愚园路支持酒吧、深夜食堂等夜间餐饮项目。在巨鹿路、富民路、奉贤路打造一批特色小店、网红店。3、助推大宁市级商圈再升级以

33、大宁久光百货等新建大型商业项目开发运营为契机,顺应高品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辐射周边大规模消费群体。充分整合商圈周边地区的生态、文化、娱乐、商业和商务等功能板块,一是依托大宁灵石公园、马戏城等文旅资源,促进商旅文联动发展,形成特色体验消费;二是借力产学研融合的影视高地和灵石中国电竞中心建设,加快影视产业、电竞产业与商圈建设融合;三是联动北部大融城、市北高新园区周边等商业项目,扩大商圈辐射影响力,将大宁商圈打造成以宜居、宜商、宜娱的人文生活商圈。4、发挥苏河湾商圈滨河特色苏河湾商圈以2020年苏州河两岸岸线全面贯通,27公里的景观廊道和16公里的慢行步道全面建成为契机,依托苏州河水资源和沿岸历史文

34、化建筑资源的开发,营造高品质的滨河休闲环境。在“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苏河湾地区被定位为中央活动区段,打造高品质公共活动功能,以高端商业、金融、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为主。下一步,商圈建设将结合静安国际中心、华润置地苏河湾项目、华兴新城等滨河大型商业办公综合体建设同步推进,发挥高端商务群体加快集聚的优势,将苏河湾打造成集商务休闲、景观休憩、文旅度假于一体的“苏河湾世界级滨水商务活动区二5、布局便捷社区商业网络优化提升以生活购物中心为主体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商业与社交、服务功能整合的社区商业模式,满足快速便捷、品质多元的社区生活消费需求。推动社区生活服务集聚式发展,建设社区

35、便民生活服务中心,配置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菜市场、家政、餐饮、维修等便民服务,推动社区商业功能复合化。加快推进高品质商务社区建设,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引入“互联网+社区”商业新技术新模式,引入白领食堂、白领驿家、商务餐饮、美容SPA、名医会诊、心理咨询、爱心妈咪小屋、心灵咖吧等公共服务,满足区内白领群体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商务服务等需求。顺应商业020发展的趋势,加快建设高效精准配送网络体系,将前置仓、冷冻仓等社区商业设施纳入商业网点规划。(三)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主动顺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推动静安商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启动智慧零售计划,结合人工智能、5G试点,引入数字零售、智慧服务,营

36、造智慧商业新场景空间,加快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新零售新模式发展,培育发展电子商务领域的新业态,形成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发展的新格局。1、促进商业业态模式创新转型鼓励商贸企业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等转型。鼓励零售企业建立高素质的买手队伍,发展自有品牌、实行深度联营和买断经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等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启动智慧零售计划,结合人工智能、5G试点,引入数字零售、智慧服务。支持商贸企业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转型升级,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顾客消费行为,开展精准服务和定制服务,灵活运用网络

37、平台、移动终端、社交媒体与顾客互动,建立及时、高效的消费需求反馈机制,做精做深体验消费;运用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营造智慧商业新场景空间,开展服务设施人性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适应新零售发展模式的智慧流通网络体系。2、引进电商全产业链企业围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培育引进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细分市场B2C领域,排除相关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培育引进一批专业类电子商务独角兽企业,促进静安成为新兴电商品牌的集聚地。跨境电商方面,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培育一批国际消费品展示交易平台和专业类跨境电商平台。在电商产业链布局上

38、,培育引进相关金融、物流、培训I、商务咨询、营销策划等电商综合服务商,推动形成完整的电商服务生态链。3、推广新技术广泛运用抓住上海5G商用试点机遇,努力创建5G示范街区。依托5G、网络视听、网络文学、AR/VR,云计算、互联网支付等新技术,发展面向社区生活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面向文化娱乐的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面向便捷出行的交通旅游服务等。支持品牌企业运用新技术跨界跨业融合,发展高科技、定制化、体验式的新业态,实现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愿望,满足消费者在场景中互动参与的体验需求,增加新型消费供给,引领科技消费。(四)提振新兴消费,培育产业发展潜力重点促进在线消费,鼓励发展发展“云逛街”“、“宅消费

39、”等云购物模式,大力发展新零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医疗等服务消费,扩大高品质的服务供给。吸引更多科技消费的新产品、新服务落地,形成科技消费新主体、新动能。引进培育各类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夜间消费业态、打造常态化、特色化的夜间消费热点。1、在线消费发展在线消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内在要求,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此次疫情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消费模式的变化,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线上消费,加速了线上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需要立足实际、

40、化危为机、顺势而为,全力推动线上经济发展。紧紧抓住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网红流量等热门线上消费模式,优化电商生态,大幅降低中小商户进入市场的成本,从而使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支持鼓励生鲜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健康快速发展,加快“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形成生鲜、养老、家政、餐饮、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服务行业电商生态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形成在线消费新增长群。2、服务消费繁荣文化消费市场,进一步加大文化消费场所的供给,通过规划新建、提升改建、优化功能、整合拓展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增加集演艺、娱乐、文创销售等多种文化消费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消费空间。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打造旅

41、游消费目的地,设计推出静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文化旅游与各类节庆、展会、赛事、演艺、品牌活动等的结合,提升文化旅游策划创新能力。促进体育消费发展。建设“15分钟体育生活圈”,搭建由政府、场馆、运作三方协作的“体育公益配送”服务平台,实现体育资源全人群共享。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紧紧抓住消费需求升级和大健康业态跨界融合的趋势,支持高端、连锁、专科的市场化医疗机构规范发展,支持医疗健康产业园区发展。优化和完善药品零售网点空间布局,支持零售药店品牌化、连锁化、直营化发展。鼓励医疗健康服务业创新经营服务模式,以“互联网+”推动医药零售企业创新转型升级。3、夜间消费依托吴江路、武定路、江宁路、巨鹿路、富

42、民路等具备发展夜间消费条件的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夜生活集聚区,加快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各类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深夜健身房等夜间文体娱乐项目和酒吧、深夜食堂等夜间餐饮项目,试点在特定时间段,允许有条件的咖啡馆、酒吧、轻视餐厅等沿街店铺开展“外摆位”试点,试点在夜间特定时间段将部分有条件的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步行街。引导经营主体与社区居民共同开展自律管理,鼓励举办各类集市活动,激发街区活力。(五)注重品牌打造,指引产业发展趋势重视引进品牌首入店、旗舰店、体验店,鼓励国际品牌、国内知名品牌、原创品牌在静安设立产品最全、服务最优、

43、能级最高、业绩最佳的顶级旗舰店,把静安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和中国自主品牌的集聚地、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和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化拓展的舞台和橱窗。1、集聚全球高端品牌和潮流新品充分发挥静安区作为国际品牌开拓中国市场首选地的优势,鼓励国际品牌在静安设立产品最全、服务最优、能级最高的旗舰店。依托南京西路、大宁地区、苏河湾等商圈商业载体,鼓励各类国际品牌的首入店、旗舰店、体验店的引进,把静安建设成全球时尚消费的地标。依托静安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围绕上海时装周、中国品牌日、设计之都、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览会等举办具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力的消费展会、时尚走秀、品牌首发活动。2、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

44、本土品牌积极打造静安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原创品牌的集聚地。加快集聚本土时尚设计师,吸引更多原创设计师品牌落户静安。以大张园地区特色商业街区开发建设为契机,依托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载体,加快集聚国内知名自主品牌和优质原创品牌资源,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品牌群落。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利用好静安国际品牌资源集聚的资源,借鉴其丰富的运作经验,提升自主品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形成一批具有高附加值、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享誉全球的自主品牌;推动有条件的静安老字号企业依托长三角商圈联盟、长三角老字号企业发展联盟,与长三角老字号加强品牌合作与共同推广,共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国际竞争。3、打造

45、国内外中高端消费品牌总部集聚地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契机进行战略招商,充分发挥静安消费时尚风向标和国际专业服务业高地的优势,打造一个国际、国内中高端消费品牌和产品总部集聚地。全面梳理中高端消费品知名品牌,通过专业中介机构对未进入上海市场的品牌开展精准招商。用足用好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贸易型总部发展的相关政策,启动贸易商奖励计划,吸引国际、国内中高端品牌、有规模的贸易公司落户静安设立全球贸易总部、区域总部、研发创新中心、销售中心和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型机构,获准的贸易公司通过实际贸易所取得的利润可享有一定比例的税务优惠。(六)促进产业交融,

46、丰富产业发展内涵注重发挥会商旅文体联动的作用,积极挖掘、利用和整合区内各种优势资源,以文化为引领、商业为支撑、体育为助推、旅游为融合、会展为平台,提升静安消费的内涵和吸引力。1、完善融合发展的空间形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后街,着力培育商旅文体会融合发展示范区。将商业设施、旅游景点、历史建筑、文化地标、体育场馆、时尚展馆、滨江岸线等多元化空间相互串联,打造功能融合、整体联动、有序衔接的特色消费空间。参照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发展模式,推动南京西路商圈在大规模商业、商务建筑之间穿插中小型展览、演艺设施,形成连续型、复合型空间。利用新一轮城市更新改造的机会,有序选择一部分历史建筑引进国际知名博物馆

47、、美术馆、精品酒店等,打造商旅文体特色空间。保障地标性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展览设施之间交通通达、指示互通,形成有效的资源联动,探索将商业地标设施外围的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设施拓展为社交空间和体验空间。2、培育融合发展的知名活动积极支持配合市级层面大型节展活动和文体活动举办,承接溢出效应。着力办好上海时装周、米兰家具展等大型节展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击剑大赛等大型文体活动的影响力。积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培养引进一批国际性文体活动,利用好大型商业、文化地标设施,承办各类节展的主体活动、推广活动、互动见面活动等。重点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引导大型节展文体活动吸引的高客流转化为商业旅

48、游消费购买力;同时综合利用各类活动带来的品牌和企业资源,与商业、商务载体资源实现快速有机对接,促进商旅文体会产业链的拓展延伸。3、深化会商旅文体联动制度进一步发挥静安区现有的会商旅文体联动机制的作用,构建项目共推、空间共建、客流共享、平台互联、主体互动、宣传互通的联动机制,实施分类指导,强化互动融合,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合作,促进商业与旅游、文化、体育、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发展和重大活动开展的沟通协商机制,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探索市区二级政府部门形成专题会商制度。在城市更新、项目新建和改建、环境优化方面积极贯彻商旅文体会各类功能空间集约化、复合化发展的原则,研究出台

49、商旅文体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环境发展指引。以大型地标性商旅文体会设施为重点,开展客流监测和大数据研究,引导商旅文体会业态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商旅文体会媒体联合宣传机制,形成日常宣传、重大活动宣传、重大节庆宣传等有序的宣传节奏。五、“十四五”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加大重点领域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统筹使用,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品牌专项、老字号等扶持政策体系,发挥“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有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经济、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