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0925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五年(2023-2026年)发展规划为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XX省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遵循适度超前、统筹协调等原则,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本发展规划。一、办学愿景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齐鲁样板中职学校”为愿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良教师团队,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立现代学校治理结构。积极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提

2、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优势,以内涵铸品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增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支撑力和贡献度,深化“三教”改革,勇担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重任,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化和乡村振兴。三、发展目标(一

3、)总体目标从2023年到2026年,重点以提高质量、内涵建设为核心,依托XX省高水平中职校建设,立足沂蒙革命老区经济与产业发展实际,坚持职业教育突出特征,实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高效运转,特色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发展突出,数字化资源等保障条件大幅提升,产教深度融合,国际交流合作渠道畅通,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上档升级,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学校发展成为办学满意度高,服务社会能力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接轨国际的高水平中职校,为临胞县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和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赶超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二)具体内容1 .党建思政(I)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4、,抓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探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实施路径,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2)实施支部规范化工程,根据党员岗位特点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党支部,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创先争优活动,按照“规范一过硬一先锋,逐级建设,分类打造,争创市县过硬党支部、先锋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党员名师培养工程,发挥党建对群团组织的带动作用,创建省、市党员名师工作室。(3)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加强思政教育和党员培训基地建设,建设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国学礼仪、历史名人、警示教育等

5、为一体的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党建品牌示范校,全力打造党建品牌。2 .体制机制(1)以“坚持三范引领、强化四维评价、紧扣五环链接和成就一个目标”的“三四五一”工作机制为统领,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为XX市全面推动依法自主办学提供典范。(2)建立和完善学校现代治理结构,深入推进学校依法办学治校,设立党委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建立有关机构章程,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以法治、规范、民主为主要原则和特征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3)全面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建立教学质量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制度,编写年度质量

6、报告,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完善学校评价体系,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建立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四位一体、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质量评价保障体系。3 .办学规模(1)全面推进XX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积极响应落实XX市支持临胸县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扩大办学规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2)面向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到2026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4500人,年培训100OO人次,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3)学校的办学质量、社

7、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明显提高,职教高考年平均本科上线120人,本专科录取率达到98%,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对口就业率、工作稳定率都达到85%以上。4 .办学条件(1)完善办学基础条件,新建校舍包括风雨操场等综合场馆、教师公寓等。校外固定实训基地数量达8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达10个,实训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有一定的成果。(2)加快标准化图书馆建设,图书总量达20万册。(3)建成临驹县智慧教育示范学校,数字教学建设达到全省同类学校领先水平。(4)加强校园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办公环境,提高师生的幸福

8、指数和对学校的认同感。5 .专业建设(1)对接我县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态势,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品牌专业、市级特色品牌专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型结构,建设省级品牌专业5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10个,升级改造实训基地3个,专业结构明显优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以省级品牌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6个优势特色专业群,建成2个省级高水平特色化专业,成为行业、企业和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3)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对航空摄影测量、旅游服务和中餐烹饪3个专业提质扩容,新增网络营销、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新兴专业4个,形成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动态调整机制。6 .课

9、程体系(1)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职德育课程,与企业联合开发适合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2)按“信息技术+”思路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修订完成17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30门专业课程标准。重构15个专业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块化课程60门。(3)建成4门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教学资源库,4门省级开放型共享的专业精品课程或教学资源库。将焊接和电商物流实训基地打造成为县域范围内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和技能竞赛基地。7 .立德树人(1)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加强理想信

10、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2)成立学校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培育1个国家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打造4个国家级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打造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3)推进“思政+国学+音体美劳”育人体系建设,构建以校为主体,社、企、家多方融入的德育网络,共建育人环境。获得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省级及以上奖励3项、文明风采省级及以上奖励3项,建成1个国家级班主任工作室,创建国家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11、。设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1门,建成标准化心理发展辅导室、团体活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各1处。8 .师资队伍(1)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在行业企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o兼职教师稳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20%o打造2个省级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以上名师5名。(2)教师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保持在年均5项,国家级教研项目有所突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3)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师

12、获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等各类业务比赛省级以上一等奖15人次以上。9 .校企合作(1)加强与XX水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汽福田、青岛三利等合作培养,与县域内中欧节能门窗产业发展联盟、华建产业园、龙山产业园和城关产业园内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建立1个省级和10个县级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争创省级以上产教融合试点学校。(2)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1+x”证书制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建立科学的就业安置工作网络。(3)重视发挥示范作用,校企共建1个具有辐射

13、引领作用的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K)个县级公共实训平台,建成辐射全县的高水平红丝砚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红丝石雕刻培训基地,做好XX省中职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联盟、XX省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建设联盟等职教集团工作,推进临胸县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工作扎实开展。10 .社会服务(I)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在高质量完成职业教育基本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工作,发挥职业学校在人才、设备、场地、技术、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2)成立社区学院1所、成立社区教育中心学校14所和社区教育学校40所,建成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年培训100o人

14、次。开展退役军人、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疫情防控、信息化及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培训,年培训达到8000人次以上。(3)建成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1个、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1个,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系列课程3门、“我省八大发展战略”专题系列课程6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网络课程1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校。IL信息化建设(1)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专班,按照“应用驱动、统筹规划、融合创新”的建设思路,建成数据共享、服务融合、基于移动开放平台的智慧校园。(2)建成校企实习教学评价系统、智慧消防、巡更管理系统和基于一卡

15、通的校园物联网系统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容量达5TB,开发省级精品课程5门。(3)建成“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数据共享,争创为XX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和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12 .校园文化(1)秉承“职守良工、匠效欧冶”校训,建设师生认可、接受并全员参与,反应时代精神和积极向上态度的校园文化。(2)建设系统化的精神文化系统,涵盖课程、活动、环境等多种形式,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3)建设人文气息浓郁、凸显教职特色、崇尚绿色的生态文化系统,初步达到环境文化育人目标。(4)建设弘扬传统道德规范、学校礼

16、仪规范、德育践行的行为文化系统,形成全体师生自觉践行的行为规范。(5)建设完善的制度文化系统,论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6)通过互联网、公众号、自媒体及媒体等进行校园文化传播,提高社会认同度和满意度。四、推进举措(一)加强党的建设和强思想政治工作,全力增强事业发展合力紧跟政策导向,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列入学校党委组织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全体党员干部轮训的必须内容,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完善干部职业学习管理机制,加强党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教职工增强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遵从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以中华传统文化、

17、文明礼仪、地域文化为载体,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品位。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洁建设,学校党委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洁建设的主体责任,开展党员党风党纪全员培训教育活动,落实集体研究事项清单。深入落实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听证等制度,保障和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坚持“红色领航、匠心筑梦”学校党建发展理念,丰富党建文化,增建学校宣传栏,充分发挥学校党建阵地的宣传作用。加强党建设课题研究力度,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研究党建、加强党建设的机制,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联动的学生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发挥学校党组织在落实立德树人中的保障作用

18、。组织优秀党员评优树先活动。加强舆论阵地建设,规范学校现有校报校刊、学校广播、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媒介等媒体的管理和建设。加强宣传队伍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理论和政策水平。以传播正能量为宗旨,向社会宣传学校办学理念、重大活动、优秀师生和办学成果,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二)深化机制创新为动力的管理改革,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以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为重点,落实XX省职业院校管理基本规范,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

19、办学水平。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和学校办学特点的依法自主办学章程为引领,构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完善理事会运行机制,由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办学新机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发挥校务委员会、教师代表大会、党委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作用,不断完善学校决策机制。以学校章程为基础,以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为重点,修订和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贯穿所有管理环节,覆盖所有管理领域的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可行、可检、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和

20、督导办法,明确落实管理制度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提升校长专业治校能力。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三)做实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设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教育教学中的要害问题进行诊断与改进,探索并形成独具特色并贴合学校实际管理情况的诊改机制和管理体系,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家对职业院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标准和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不同管理岗位特点,制定并实施学校管理队伍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执

21、行力、行动力。建立健全学校资产采购、登记、使用、折旧、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设施和学习实训设施的管理,明确管理责任,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做好规范收费和财务公开,建立健全财务账簿,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杜绝虚报、虚列、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多元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系统和组织体系。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结合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的实施,建立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评价和品行素质评价

22、有机结合的过程评价机制,以技能抽测、随堂考查、项目作业、作品展示、实训总结、专业综述、考试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现“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评价相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评价相结合”,真正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四)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产业相关专业建立临胞县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的机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充分调研,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5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增设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产业或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

23、建立相应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教师联系企业制度,形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教师联系企业调研和政府企业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信息发布,对已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选择优势专业,由行业专家、企业技师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建成专业研发中心。重点建设电子商务、镀金喷涂等专业,建成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华晨汽修厂研发中心等,掌握本专业的行业前沿信息,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企业和社区发展。参加市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业均获相应级别一等奖,国家级金牌年获得数量保持市域前3位,承办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专业数保持2个以上。(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对照学校现设专业,分析各专业对

24、应职业岗位的构成、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需要调整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体系结构优化和内容更新的制度规范,每年召开一次专指委会议,根据专业目标岗位能力分析成果,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对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调整一次并备案。建立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不少于30门,全面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以实际应用为背景的教学模式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创新工学结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切实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

25、式、讨论式、仿真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实施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的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课堂应用一反馈一修正”循环实践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推广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利用合作开发、自主开发等方式建立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借助数字化校园移动学习平台试点翻转课堂教学,建设高效课堂。加强创业就业教育。规划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不少于2门校本课程并配套开发教材。建立定期邀请创新创业相关专家及创新创业典型校友来校开设讲座与交流活动,每

26、学期不少于1次。建立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职业指导教师团队,提升班主任就业创业指导能力。学生积极开展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每学期参与活动人数不少于50人。扩大与完善招生就业处职能,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就业指导与服务过程的专门化。建立人才需求调查与市场预测机制,实现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职业化。拓展国际(地区)交流,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以与中德诺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关系为支点,实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中德交流与合作常态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泰国实现校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

27、家开展联合办学的方式。(六)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职业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在校生数、在职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职业技能资格等情况展开全面调研,形成对学校师资现状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提出学校师资团队存在的问题,分析确定师资队伍建设方向,拟定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组建专家团队,指导教师专业化成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专业人才为学校特聘专业技能教师,弥补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足额引进文化基础课教师,每学年不少于5人,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高

28、质高效完成学校各教学班文化课教学任务。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制定双师型教师分级培养分级考核规划,按职业资格水平进行分级培养,双师型教师达到80%的建设目标,将初、中、高级职业资格晋升纳入考核,持续提升双师型专业教师职业资格水平。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加快建立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机制,采用在线课程、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每名教师每年必须参加1次以上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以微课慕课设计等信息化教学大赛、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等讲评课活动、个人业务技能比赛等教学业务比赛为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构建辅导大赛教师共同体,实行大赛辅导教师梯队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大赛、老带新

29、、优势互补的模式,3年内完成一个周期。组建大赛研究团队,设立专项研究课题,探索大赛先进经验与专业建设的关联,将大赛成果转化落实到实际专业教学中去。将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鼓励教师参与立项研究。制定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着重对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表现、育人成果、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公开考核机制制定及考核组织的全过程。构建物质、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教师激励办法,将教师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按照多劳多得的原贝L对兼任班主任、超课时量、加班加点辅导备赛的教师进行奖励。展开身边的好人线索推荐、最喜爱的教师评选、爱岗敬业演讲、评优表彰等系

30、列活动,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凡学校重大事项,必经全体教师85%同意通过后实施,提升教师职业归属感;构建教师互助团队,对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提升教师业务自信心;提供读书、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成长幸福感。针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建立核心团队与虚拟团队相结合的学校教学研究组织体系,制定相应制度体系,形成全校开展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整体提升学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学生德技并修可持续发展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职

31、业素养。建立班主任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形成梯队培养、结构合理、业务熟练的班主任队伍,在省级以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制定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和学生手册,开展多门素养课程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题系列讲座,使学生掌握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途径,提升学生基础素质;设计开展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主题班级活动,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德育实现形式,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入党入团、升国旗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2、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深入开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守规、节俭、整洁、环保等优良习惯的养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以技能节活动、学术讲座、职业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素养水平。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行业特色、企业文化和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与企业和社会的融合能力。(八)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效率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升级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更新数据中心服务器,部署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共享数据中心系统。升级网络出口带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校园网

33、络有线无线全覆盖。新增集教学录播示教及演播为一体的高清录播演播室一个,满足学校现代化教学要求,保证新增的高清录播演播室制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达到广播级标准。教学场所内分批次更新新型的交互式触屏一体机和互动教学软件,实现信息化教学100%,同时部分学生配备智能学习终端,实现课堂上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音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来代替黑板板书设计,及时动态跟踪分析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实现基于交互式信息化学习的智慧课堂。部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和交互式信息化学习系统,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各专业核心课程和素养教育重点课程实现数字化资源全覆盖。完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

34、、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进行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通过购买学术期刊等方式增加馆藏电子图书,总数达2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900G,把图书馆建成全省示范性学校中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全面发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开发校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引进远程教学视频,促进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观念的不断更新及信息素养的提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信息化校园环境下的教科研模式,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向纵深方向全面发展。制定并落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方案,

35、形成行动策略,支撑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提升。研究全国、全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机制和技术,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培养优秀教师,带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普及。(九)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促进校企密切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发生产性针对性强的实训项目。加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扩展紧密型基地的地域分布,到2026年,实现学校各专业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的全覆盖。加大对地区行业、企业的调研力度,完善各实训中心的实训功能,使之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切实开发和引入生产性实训项目,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加强实训中心的内涵建设,大力开发综合性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等实训教育教学

36、资源。成立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团队,提高实训质量,实现规范管理。吸收用人单位高度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主干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相融合,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教学标准与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办学模式多元化。完善职教集团协会联盟等校企合作平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行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师工作室等,成为学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员会长效机制,建立互惠共赢、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

37、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共建、共享、互惠实现共同发展。完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沟通交流机制。完善教师下基层锻炼制度,实现所有专业专任教师进企业锻炼时间至少两年三个月以上。加大“能工巧匠”聘用力度,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学校技术技能教学水平。(十)做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应用技术的需求,全面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和社区服务。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师资,打造社区学院。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培训点作用,全面开展职业技术服务、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员工上岗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年培训人数不少于8000人次。继续开展回报社会相关工作。通过会议交流、校际交流与合作、对口帮扶、联合办学等形式推进学校各项成果的共享,发挥地区职业教育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开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科技下乡服务、文化下乡、青年志愿者下基层等各类主题活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