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六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六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1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着力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很好地成绩。以井冈山为例,自2005年以来,井冈山市红色旅游实现门票收入过亿元以来,井冈山红色旅游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在遭遇雪灾、“五一”黄金周取消、汶川大地震、金融海啸等一切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井冈山仍然取得了全年来山游客3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34%的骄人成绩。这些年红色旅游迅猛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与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发展旅游业必须以文化作为强大支撑,繁荣吉安文化必须以旅游业为依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2、和中国革命摇篮的革命老区,如何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找准旅游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一、我市文化旅游业的现状(一)我市文化旅游业存在的主要不足当前,我市文物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发展前景看好,但不足之处尚多。这里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其中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很多文物遗迹遗址没有得到有效地修缮、保护和利用。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大市,由于认识、重视程度不同和地方财力限制,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被破坏,中心城区除了零星散落的古建筑外,完整的历史街区已很难见到。
3、另一方面,一些文物遗迹遗址由于得不到及时修缮、保护,得到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其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展示。如北伐军新编四师旧址、阳明书院、武功山道教遗址、青原区临江窑遗址、吉安县吉州窑遗址、新干牛头城遗址、泰和白口城遗址等,都处于待开发利用状态。二是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尽管较为丰富,但很多资源分别掌握在文化、旅游、农业等部门,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甚至同时由文化局和旅游局管理,而其中的人员却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隶属于各自部门,在管理上极为混乱。点散面广、管理分散,致使很多旅游文化景点无法串成线、连成片,无法形成有真正市场卖点和亮点
4、、能吸引游客的景点景区。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经过专家论证、由文化旅游发改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统一的整体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部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不够。主要表现在:各景点景区的酒店、购物广场、旅游产品等硬件设施和产品缺乏本地文化特色,地方文化差异和文化特质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各景点景区有品位有档次的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不多,文化娱乐方式不多;各景点景区的民俗表演、特色演艺品牌缺乏,旅游的产业链拉得不长,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四是利用文化为旅游进行宣传推介的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近年来,我市各地也举办了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和名人纪念日活动,但这些活动
5、多半由县级、乡级党委政府主办,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标,文化部门参与不多,文化活动与文艺演出多半是作为辅助和映衬的方式参与;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全国著名电视专栏参加研讨或助兴不多,使得这些活动影响力和效果大受影响。此外,宣传推介方式单调,注重以节庆方式出现的重点突击宣传,忽视通过举办本地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报刊、电视节目、网站等方式出现的日常宣传。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要做大做强做优我市旅游业,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保护、利用、发掘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统筹文化事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把推动吉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推动旅游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整体一盘棋,通盘
6、考虑。(一)发展我市文化旅游业的主要原则针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如何才能结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使两者能够科学结合、和谐发展,为改善民生、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认为有几个原则必须要把握好:一是应坚持统筹规划为主,单兵突进为次。发展文化旅游应树立整体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要素,统筹各县区文化旅游资源,统筹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找准文化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点突破、单兵突进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缓解某些矛盾。但从长远来说,它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各方面衔接配套不够,导致文化旅游市场的混乱。应以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为基础,在经
7、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专家论证之后,再制定地方文化旅游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对吉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我市文物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以井冈山、吉安市城区为中心的大井冈山旅游圈和各个县区结合自身实际而建立的小旅游圈。二是应以保护文化遗存为主,追求经济效益为次。如果我们以牺牲遗存保护为代价,片面强调、看重它的旅游价值,后果将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文化遗存毕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尽管从短期来看,经济效益很可能会受到损失,但长期来说它的文化价值会不断增值,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也会不断提高。三是应以展示遗存原貌为主,搬迁复原改造为次。这不单单是经济投入的问题,而是原汁原味的原貌是历史的
8、再现,不到万不得已,尽量避免改变它的现状,而且这也符合“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此外,对许多游客来说,看过了大多的人造景点,他们更喜欢参观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四是应以提升文化品位为主,追求规模扩张为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渐成人们的日常消费形态,人们对出行旅游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不再只是单纯地要求刺激、放松,通过横向比较,人们会逐渐喜爱到那些自然风光好、文化品位高、亮点特色多、旅游品牌响的地方旅游。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不注重提升景点景区的文化品位,只会降低当地旅游在广大游客中的形象Q(二)对我市文化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1、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提升吉安旅游的文化品位。目前
9、,吉安旅游主要就是井冈山的红色旅游,突破吉安旅游这一困局,关键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我认为,旅游兴市必须以文化强基为根本和前提。文化兴则旅游兴,文化弱则旅游弱。井冈山的红色旅游之所以能够兴起,首要的因素在于我们充分地保护和利用好了井冈山独特的红色文化遗产,自然生态资源在全国并不具有独特的优势。破解吉安旅游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必须以文化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建设一个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青原区、吉水县、吉安县为外围的核心文化圈。为此,一要弘扬庐陵文化和井冈山精神,大力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紧对该区域内吉安县吉州窑遗址、北伐军新编四师旧址、阳明书院、青原区临江窑遗址等现有文化遗迹遗址和
10、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建设一批体现庐陵文化精髓和井冈山精神的文化园区、文化广场、特色文化街区、民俗文化风情园和文化中心、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文化活动设施和场馆,精心策划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把吉安市真正打造成体现庐陵文化古韵和井冈山精神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二要弘扬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着力塑造吉安市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新形象。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瑰,代表着一座城市精、气、神,也是一张重要的旅游名片。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不足以让人记忆深刻,更不足震撼人心,提高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核心区的各类建筑和设施要把突出吉安市的文化、吉安人的精神放在首位
11、,铸造崇尚气节、艰苦奋斗、开放包容、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时处彰显吉安的人文特色和文化精髓,让游客一到吉安市就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就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感染,就被吉安人的诚信和气节所感动。只有把核心文化圈立起来、强起来,吉安旅游目前面临的困局才有可能破解。2、打造五大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吉安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支撑,为此,需要依托吉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五大文化品牌。一是以市采茶剧团为基础,整合全市采茶戏资源,建立吉安采茶戏创作基地和创作基金,大力振兴吉安采茶戏,努力把吉安采茶戏打造成全国全省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二是以“灯彩之乡吉安县为中心,大力整合吉安县鲤鱼灯
12、、东园龙,吉水县盘谷长龙、鳌鱼灯,青原区东方巨龙(原名箍俚龙),泰和县虾公灯,万安县麒麟狮象灯、遂川县五龙下海等具有吉安特色的灯彩资源,每两三年定期举办吉安灯彩艺术节,平时则组织其参加重大旅游、招商、节庆等活动。三是大力扶持发展新干剪纸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推进剪纸佳作不断涌现。四是大力扶持永丰农民画,提高农民画创作水平。五是依托“书法之乡”一永新县丰富的书法艺术资源,着力推出一批书法名家和书法艺术精品。这些文化品牌既可依托旅游业,面向全国游客,宣传推介自身,巩固和提升其品牌地位,又可提升我市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整体形象,进一步提高吉安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建设六大文化产业基地
13、(园区),不断开掘吉安旅游的文化附加值。从传统文化产业和资源优势分布状况出发,搞好产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建设六大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一是依托城北螺子山森林公园,建设庐陵文化园,在园区建设市博物馆(城市展示馆)、休闲娱乐设施和吉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交易基地。二是依托城南文化中心、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大力发展会展业、演艺业、影视业、广告传媒业、体育产业和动漫产业等,建设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是以现有万安影视城为基础,以吉安市城区、井冈山、遂川、永新和青原区等地的景区景点为纵深,把吉安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四是依托“剪纸之乡”新干县现有的剪纸艺术,大力培训一批剪纸艺人,打
14、造剪纸产业基地。五是依托“农民画之乡”永丰县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扶持建设集培训、创作、展示和销售于一体的永丰县农民画村,培育打造农民画创作生产基地。六是依托“书法之乡”永新县的特色文化资源,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书法艺术创作生产基地。这六大产业基地都需要依托或组建一定的产业实体或经营实体进行统筹规划或综合运作,才能真正形成气候。5、推出八条文化旅游带,不断开创吉安旅游的新境界。一是推出毛朱旧居、北伐军新编第二师驻地旧址、西逸亭调查旧址、东固革命旧址群等近现代文物景点为重点的大井冈红色旅游带,游客们可通过纵游革命摇篮井冈山、永新三湾和有东井冈之称的东固革命根据地,了解吉安革命老区的峥嫁岁月;二是推出
15、青原山净居寺、吉州古南塔、因果寺、吉安县清都观、武功山金顶“白鹤寺、峡江玉笥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带,游客们可通过观佛教禅宗青原派系发源地的青原山,游洞天福地玉笥山,登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武功山,感受吉安浓厚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三是推出书院文化旅游带,游客们可通过畅游白鹭洲书院、庐陵县学旧址、阳明书院(该书院需尽快整修复原)、龙江书院、燕山书院,感受千年庐陵浓厚的书卷气息;四是推出庐陵古村落游带,游客们可通过游历陂下、漠陂、燕坊、钓源、唐贤坊村、塘边村等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体会具有江南风韵的庐陵民风民俗和建筑艺术;五是推出庐陵古文化遗址旅游带,由北至南参观游历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遗址(
16、青铜博物馆)、新干牛头城遗址、吉州窑遗址、泰和白口城遗址等。六是推出庐陵名人遗迹遗址游带。针对清明节小长假,将永丰西阳宫、八都毛泽东祖籍游览苑、吉水杨万里墓、吉州区周忱墓、青原区文天祥陵园、胡铃墓、泰和快阁等整合连接起来,把人们对庐陵先贤的追思化为具体的行动。七是推出以吉安县吉州窑、青原区临江窑为代表的古陶瓷文化旅游带;八是以中心城区内古街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吉州庐陵文化园、青原区正气园为重点,辐射周边县区古遗址、古村落等,形成包含古庐陵文化代表类型的吉安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中心带。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为我市文化旅游业提供坚强保证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是一
17、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共同推动,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保证。一是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业的领导。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和“旅游与文化融合共赢”的发展战略,成立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宣传、发改、财政、建设、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林业、农业、环保、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负责研究制定旅游与文化发展总体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树立起大旅游、大文化、大市场
18、观念,努力构建旅游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二是强化规划和政策导向。按照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多元化投入、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快全市旅游和文化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积极探索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改变旅游文化资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的状况,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组建旅游和文化产业集团,委托其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经营开发部分文化旅游项目,逐步建立起协调统一、富有活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文化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邀请各方面专家做好全市文化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的全市文化旅游整体发展规划,研究策划推出一批高档次、高品味的旅游文化产品品牌。以
19、项目为载体,加紧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待开发和提升的优势旅游文化项目,建立文化旅游项目库,做好旅游文化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文化理念投资者参与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三是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联合促销,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拓客源市场”的促销机制。组织力量编写一本介绍吉安旅游景点、风物传说的书籍;拍摄一部集中反映吉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电视专题片;编辑一册集中推介吉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图画集;创作一组歌唱吉安反映吉安民风民俗的歌曲;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旅游网站,着力宣传吉安文化旅游景
20、区景点、精品线路、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特色文化资源、文艺精品或特色演艺品牌等;依托吉安红色革命斗争史和庐陵文化,创作一批吉安采茶戏精品大戏、具有吉安特色的优秀歌曲或舞蹈,组织其赴各旅游景区巡回演出,从文化的角度,增强宣传的亲和力和可信度。要通过策划举办一系列在省内外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节庆、会展等活动来宣传推介吉安,逐步提高吉安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举办各类旅游文化节或美食文化节等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介除井冈山以外吉安其它地方的旅游,彻底改变国内游客到吉安大多只到井冈山而不到其它地方旅游的现状。加大旅游营销的投入力度,舍得在央视国际频道、国家级媒体上投放旅游推介广告,提升吉安旅游的
21、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2在旅游消费升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域全时全季旅游、高科技及创意元素渗入等大趋势和各种利好政策推动下,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与先进地区相比,山西文化旅游产发展的观念还比较陈旧、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在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下,如何破除“资源即市场、管理即服务、规划即策划”的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山西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一、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开发早,但发展较为缓慢。从历史地理条件来说,华夏5000年文明看山西,从上古时期至今,山西很多地区曾作为历朝历代都城或重要城镇,太原在最繁盛的
22、唐朝曾是仅次于长安第二大都城,险冲之地和军事重镇众多,历史文物资源及其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52处,居全国第一。山西名山河流遍布、地形地貌和气候植被种类众多,自然资源丰富,也是农耕文明、草原文明的碰撞交流区,集聚人文旅游风情。从文化旅游资源来说,山西拥有宗教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及民俗文化五类资源,形成晋北佛教古建、晋中晋商民俗、晋西黄河风情、晋南根祖文化、晋东南太行山水五大文化旅游集聚区,并拥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在资源型经济结构调整纵深推进中,2017年山西将文化旅游业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随着山西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新修订的山西省旅游条例、“
23、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推动着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发展更有活力、增速逐年提升,2010-2018年山西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5.64%,高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5.51个百分点。二、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问题分析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桎梏,表现为观念和创新的落后、配套服务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景区策划宣传不足及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一)发展观念落后、创新乏力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缺乏大市场、大服务的发展理念,资源依赖的惯性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创新乏力。一是将资源优势等同于市场
24、优势,统筹规划不足、特色欠缺。粗放式开发模式对当地民俗和历史文化挖掘不够,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少,未能打破地区、部门壁垒进行统一开发,相似资源的产品开发雷同,产品吸引力差。如山西旅游演艺方面除知名导演的又见五台山、又见平遥外,其他节目制作水平和认可度有待提升。在乔家大院示范作用下,山西的各种大院景区资源独特性小、开发雷同。二是片面追求门票经济,对旅游服务特性和体验经济的认识不够,缺乏创新和协作意识,将卖产品和卖服务割裂开来,忽略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乔家大院高昂的门票背后是过度的商业化而非优质的服务,这也是5A级景区被摘牌的重要原因。星级景区发展质量很大程度反映旅游服务水平高低,2016年山
25、西星级旅游景区数量全国排名26,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58%,而星级景区的接待总人数和营业收入全国排名27和28,2016年山西入境过夜人数和天数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21%、15.89%o(二)设施配套不足、服务水平不优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设施配套不足、服务水平不高。2016年山西星级饭店、旅行社和从业人数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3.47%.72.17%和40.63%。在文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购、娱要素属于显著薄弱环节。纪念品除佛教纪念品、平遥漆器外缺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和制作工艺未能很好渗入。大型综合娱乐场所少、娱乐项目单一,除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外缺乏优秀
26、的娱乐演艺产品。在“行”方面存在景区间连接不畅、公共旅游专线不足,道路等级低,交通标识有待完善,尤其在各景区间较为分散,在高山大河屏障下,高铁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支撑亟待增强。在“游”方面景区设施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国际化服务滞后。同时,一些景区周边市场秩序混乱,存在黑车宰客、借封建迷信大肆敛财等现象;游览要素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系统、免费WIFE智能监控等软硬件配套不足,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利用和服务的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呈现保守被动、协同不足、分布不均衡和时效性差的特点,运用大数据研发、管理、营销不足,移动端旅游营销水平不高,市场反应迟钝。在“吃、住”方面整体
27、接待能力弱。一是酒店数量少,据2017年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山西省酒店住宿类企业仅为6937家,远远落后于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即使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处于发展劣势。二是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不足,除了山西大酒店、国贸大饭店等个别知名度较高、运行较好的星级品牌酒店外,其他星级酒店的品牌意识还不够。缺乏经济型酒店品牌,入住率较高的为全国连锁型快捷酒店。特色民宿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仅分布于晋中等少数地区。(三)景区策划及宣传不足、资源优势难以转化山西很多旅游地缺乏详细科学的旅游规划和景区策划,多数是以资源为主的旅游开发模式,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缺乏活力和盈利能力山西的多个“大院”、多个“水世界”开发
28、类同、缺乏新意。太原有狄仁杰公园、农业主题公园等诸多主题公园,但特色和主题不鲜明,旅游体验上与一般游园类似。山西文化旅游宣传相对薄弱。跟一些旅游业的先进省份比,对整体形象、景区的宣传力度小、宣传方式单一依然是资源优势难以转化的重要因素。山西旅游宣传方式主要依赖电视广告和报纸媒介等传统宣传方式,新媒体如抖音网红、动漫宣传、互动式宣传等创新方式不足。建造于五代时期的山西平遥镇国寺,完全柳卯结构、工艺精湛,属世界文化遗产,但知名度并不高;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第一山,旅游人数却不及华山、峨眉山等;山西众多特色手工艺品如上党堆锦、云冈绢人、平遥六合泰枕头、大同煤雕、隰县核桃工艺品等,独具特色,却因宣传包装
29、未能成为热门旅游纪念品。此外,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而且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较严重,人们对山西旅游整体环境印象不佳,尤其是煤旅矛盾突出的地区的旅游形象、客源和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只有加大整治和宣传力度方能扭转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四)产业结构不合理、景区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细分产业的比例不协调和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偏低等方面。具体来看,细分产业比例不协调反映在旅游六要素中存在明显短板,购物、娱乐要素发展不足,缺乏特色、有吸引力的产品,未形成有效的消费拉动,游览要素的信息化不足,利用大数据分析营销薄弱。此外,由于企业过分依赖资源、缺乏竞争意识,粗
30、放式发展模式使得各类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偏低,服务标准良莠不齐、规模经济不足、产业竞争力较差。2015年全国百强旅行社山西只有三家,2016年山西星级饭店数量和客房数在全国排名分别为26和27位,全业态的旅游集团仅有2017年才成立的山西文旅集团一家。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景区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分为政府专营、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企业经营管理三类,政府专营模式的景区往往重资源轻配套,即使是企业经营,也存在过度商业化、政府监管不足等现象,拥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景区少。一些景区地跨多个行政区域、拥有多种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上条块分割,有效协调不够。三、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一)转变价值观、资源观,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粗放型的发展困境和对文化旅游品质需求逐渐提高的挑战,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要改变落后地发展观念,树立创新发展理念,遵循“微笑曲线”的发展规律,注重研发和营销端,重视旅游规划和策划,依靠创造性要素推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第一,做好文化旅游研发端。结合高科技、文化创意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整合力度,综合运用新业态新模式和山西文脉,解决形象和定位、特色文化旅游活化等问题,打造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整合。例如,山西古建筑旅游资源丰富,可结合3D打印技术对古建筑模型进行现场制作互动、趣玩半成品开发、纪念品生产等方式增加吸引力。例如,依托丰富的
32、文物旅游资源和商业娱乐体系推出的太原府城游,既能观光体验又能美食娱购。第二,做好文化旅游营销端。落实好旅游专项基金,围绕世界遗产、古建宗教、太行山水等重点旅游线路和五台山、平遥古城等重点旅游景区,细分旅游市场精准营销、高质量推介活动策划,除传统宣传方式外,也应借助互联网,通过影视传媒、图书出版、打造文旅IP等多种方式增加营销触点,并通过宣传山西严格环保整治和环境美化,改变煤城印象,提升整体形象。第三,拓展旅游资源观内涵。在人文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娱、购等薄弱产业以形成新的旅游资源,构建游览消费新增长点,并实现对现有景区购娱环节的有力支撑。例如,西安曲江新区依托历史风貌,将文化旅游与
33、市政设施、文化产业和商业综合体实现了完美融合,购娱等产业对文化旅游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显著。(二)加强基础投入,发展配套产业,提升服务水平要紧抓山西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投资力度,提高政府投入和社会投资水平,提升服务配套能力。加强基础投入。一要加强旅游公路、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和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强政府补贴、旅游基础设施银行贷款倾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到景区硬件的维护、建设上来。二要加强职业素质培训、高素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等软件设施建设。加强专业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倡导、学习、实践先进的发展理念,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34、模式;将文化旅游高素质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工程并创建人才库,发挥文旅能人的头雁效应,增强人力资本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动。发展购娱等配套产业,一是通过发展旅游演艺和主题公园等实景娱乐,将山西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叙事与旅游地的结合,在政策和资本推动下,选取特定主题,结合文化创意、器械娱乐、文化旅游景观、IP科技、影视动画等手段,增强娱乐消费流量。二是借鉴故宫文创的发展模式,支持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股权激励基础上,聚焦创意、聚集人才、聚合流量,深挖景区文化内涵和非遗技艺,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IP效应。(三)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结构推动力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体
35、制改革,就是要强化保护与监督,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Q进一步理顺景区经营管理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发挥市场化和企业化专业运营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方位监督管理。优化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要协调细分产业比例、解决企业规模和结构对服务质量制约的问题。一是协调细分产业比例。就是要提升薄弱环节、优化要素水平,提升协调度。针对购物娱乐的薄弱环节,重点开发具有山西文化旅游特色的、具有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加强特色娱乐项目的策划,不断增强购物娱乐在旅游消费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山西特色餐饮、特色旅店的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优化主打产品、提高营销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强信息化采集与数据分析
36、,加强与旅游电商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山西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分析人才,重视移动端的营销应用,真正实现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二是优化文化旅游企业的规模结构。通过兼并整合建立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创意为纽带对资源、产品、服务进行整合,提升整体消费层次;采取集群品牌化经营,在技术、管理上不断创新,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实现金融集聚对产业有效促进。参考文献:1张小娟.山西旅游饭店品牌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2周秀芝,郑海武.“微笑曲线”启示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l)3王玉成.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与改革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37、版),2017(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3一、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12年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黑龙江省继续全面推进“351”旅游工程项目建设,即在全省重点抓好30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旅游重点项目、100个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数185个,总投资106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1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6亿元。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印制黑龙江省
38、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从各地200多项招商项目中认真筛选,确定82个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拉动力大、辐射性广、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与重点旅游名镇共同确定了30个名镇重点招商项目。在“黑龙江(香港、广东、浙江)产业推介招商活动”中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3项,签约额60.4亿元人民币。在23届哈洽会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38.7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03.71亿元,协议金额35亿元。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9个,招商引资金额共249.27亿元,同比增长128.35%。(二)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化,文化旅
39、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2.5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增长19.13%。其中,国内旅游2.52亿人次、增长24.4%,国内旅游收入1247.52亿元、增长20.9%,入境旅游207.62万人次、增长0.53%,旅游外汇收入8.35亿美元、下降8.95%。L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份,全省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61家,经营边境旅游旅行社46家,经营国内、入境游接待旅行社有583家,比2011年增长3.97%。全
40、省大中型城市共有星级饭店254家,同比增长6.72%o2.博物馆数量、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全省博物馆有103个,从业人数为163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和31.4%;参观人次为1217万人次,增加值为112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9.9%和42.1虬3.评分提高,口碑好。2012年,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综合评分为3.91分(5分制,下同),较2011年增长了0.07分,较2010年增长了0.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服务综合评分为3.99分,较2011年增长了0.06分,较2010年增长了0.1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行社评分为3.91分,较2011年有
41、了明显提升,提高了0.08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各方面评价全面提高。(三)文化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企业借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了数条文化旅游精粹项目。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旅游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新推出世界首创的大型户外冰雪实景演出林海雪原、中国最顶级的“酷哈尔滨”大型冰上杂技秀和浓郁地道的欧洲风情歌舞演出,与迪士尼合作开设卡通冰雪动漫王国,增加冰雪动漫大巡游、万人热力劲舞等新项目。太阳岛雪博游览会运用立体三维创新形式雕塑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推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大型雪雕雪舞风情、宛如童话世界的都
42、市雪乡。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的总结,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势1.特殊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雪质较好,具备开展冰雪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等湿地资源,为开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避暑旅游提供了地域优势。2.边境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边
43、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有25个边境口岸,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旅游年”的举办为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垦荒历史优势:黑龙江省的垦荒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拓史,不仅包括北大荒的开拓、闯关东,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磨砺了黑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带来的石油工业文化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二)劣势L位置较偏僻:黑龙江省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路途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由南方而来的游客会很大程度上被途中的大连、沈阳、长春等旅游区域拦截;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和内蒙古均不属于经济条件发达省份,因此,客
44、源市场受到很大限制。2.交通条件落后:黑龙江省省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一大因素。3.宣传力度有待加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只知道冬季冰雪旅游,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旅游产品却知之甚少。黑龙江省缺乏对冰雪以外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尤其是能够综合体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招徒力度的宣传口号。(三)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政策,制定并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黑龙江省界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2.以学习、研究考察为动机的旅游类
45、型增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成熟,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3.政府投资打造旅游名镇:政府用于名镇建设的旅游发展金逐年增多,按照“今天是精品,明天是遗产,后天是文物”的原则,突出抓好名镇旅游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旅游名镇建设步伐。4.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黑龙江省政府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引资活动。(四)挑战L邻近区域资源相似度高: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蒙古虽然纬度略低于黑龙江
46、省,但是三省的资源相似度很高,即使是黑龙江省主打的特色冰雪旅游也都已各自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新鲜度大大降低。2.旅游资源保护困难: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是如果开发过程不重视合理规划和保护,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三、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政策,是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措施,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要在遵循可持续
47、发展的条件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框架。(二)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通讯设施、互联网、医疗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主体投资体系。(三)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只有以特色为招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要从特色文化旅游方面做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大小兴安岭等多地区为辐射的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要强
48、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全方位、跨视角的开展宣传活动,塑造美丽龙江形象。如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来增强宣传效应;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要投放广告,扩大知名度;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等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4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旅游业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前段时间,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有关同志专题听取区旅游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部分景区、旅游企业负责人和旅游方面专家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梁祝文化公园、郭江古镇开发建设管委会,对我区旅游工作情
49、况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旅游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加强旅游市场拓展,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旅游业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建设旅游强区的目标相比,即便对照自身的旅游发展规划,尚有不小差距。一、我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比较突出,有待进一步健全。全区上下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统一,无论在机构设置、部门合力、政策扶持、规划统筹上,都与我区旅游强区的地位不相匹配。从机构设置来看,今年,区旅游局并入区文化局,客观上是机构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文化与旅游的资源整合,但无形中弱化了旅游工作的地位和旅游部门的职能,不少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明白,认为是在走回头路、下坡路。从部门合力来看,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从横向看需要宣传、发改、交通、财政等多部门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