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1767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两篇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供借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构筑起一种有利于实现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方向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环境广义上指的是围绕在人类周围的一切外部客观存在。当前,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深度交织,早已不再只是一种零散分布的技术、工具或平台,而是紧密嵌入人类

2、生活场域的客观存在。在此意义上,本文所指的信息环境,即基于新兴媒介技术搭建而成的、以虚拟实践为主要实践形式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从信息环境的概念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可作如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即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一切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因素的总和。作为一种打破时空限制的缺场交往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以虚拟实践引导情感、塑造认知、转变行为的育人场域,全方面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理解为一种叠加。所谓叠加,即不同属性、类型和层级的要素的复合。不同要素复

3、合后产生的影响,不等同于要素各自效用的累加,而是会产生新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融汇了更多的科技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人类步入Web4.O时代的产物。在Web4.0阶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李生技术、情境感知技术等的不断涌现和拓展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法、载体乃至教育者本身都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性色彩。一是教育思维的科技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深刻体现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并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把全身沉浸思维、具体传播思维、多维感知思维、人机交融思维等智慧高阶思维进一步应用于现实。二是教育方法的科技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教育

4、者可以通过算力、算法、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来分析和预测不同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为受教育者定制、推送学习资源,帮助受教育者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三是教育载体的科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教育者运用VR技术、全息技术、拓展现实技术等崭新样态的智能载体进行教学,使受教育者实现全景全域全程的沉浸式学习。四是教育者的科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除了人之外,智能体(具有心智状态和智能的实体)也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范畴,有力推进了人机协同的智慧学习进程。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凸显出更强的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意味着该环境会与人、与社会大环境、与其他类型环境、与自

5、身内部要素发生能量的交换与传递,这势必会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内部各要素与人的互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含的众多要素会对环境中的人产生影响。人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运行规律的认识,并将新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活动方式和交往形式,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对人的引导、塑造、改变作用。另一方面,人能够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这体现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创建、调整、重构作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互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不仅

6、存在于与人发生直接信息交互的特定场域,还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受到各种复杂要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也会对社会大环境产生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开展的数字实践既能够拓展人们构建社会关系的形式,也会对社会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产生现实性的影响。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类型环境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同属于社会大环境的子集。在实践过程中,各个子环境之间会发生能量的交换、符号的转移等,并在这种互动中实现动态调整与自我进化。四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内部各要素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一个包含了众

7、多要素的复杂综合体。而人在其中能够对各要素进行筛选、控制和监督,尽可能发挥要素的积极价值,规避要素的消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环境保障。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涵映着符号的涌现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为了传递特定的科学知识、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服务的,自然包含了众多政治性、规范性、固定性的意义符号。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会依据社会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创设一个蕴含特定话语体系、思维范式和行动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经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后,一方面,教育者能够借助各种前沿技术更全面、系统、高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智慧滋养和精神砥砺,更快推进教学内容落细落实,融入具体教学情境

8、。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一个孤立、静止、封闭的自在系统,而是一个联系、动态、开放的不断发展进化的自觉系统,它容纳了教师、学生、内容、方法、载体等众多不同类型的要素,并始终受到外部复杂环境影响。经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内部各要素与外部环境中各复杂要素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会变得更加频繁、多样和高效,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变动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蕴含多种意义符号的、不断发展进化的自觉系统。可见,教育者只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受教育者对

9、海量意义符号造成的复杂情况的消化与理解。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叠加的新应对首先,应发挥评价考核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重要作用,为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质量、效果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不断释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内在价值。作为开放、动态、发展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难免混入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违法违规的信息、消极负面的信息等,这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质量,进而对人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心理情绪等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应发挥评价考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重要作用,帮助人们辨别信息,摒除信息“杂音”。在评价标准上,要制定有利于引导思想信息环境建设

10、方向的科学标准。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评价导向,始终将是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社会价值的根本标准,始终将是否贯彻落实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职能发挥的重要标准,始终将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育人实效的基本标准。在评价指标上,要设定可操作可量化的考核指标。需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内部各要素进行全面、客观、细致的量化分析,以保证评价的准确度与科学性。在评价方法上,要创设既反映环境特点又符合对象实际的方法体系。其次,应发挥高校制度机制、部门机构、工作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

11、核心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丰富的资源支持以及充足的人力支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有助于实现信息的精准投递,满足人们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在用户主观选择和算法推荐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只会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或是令他们愉悦的信息,从而产生同外界信息“阻隔”的现象,落入同质化信息流织就的“信息茧房”无法自拔,还可能导致人们由深度学习滑向“碎片学习”,阻碍人的学习、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对此,应发挥高校制度机制、部门机构、工作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核心作用。具体来说,学校应当搭建起兼具规范作用、教育意义和人性温情的制度机制,为推动学生接触到丰

12、富多样的信息提供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学校各部门机构应当积极接轨信息化时代,开发、引进符合学生群体特点、年龄结构、心理需求以及思想动态的新技术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源、智能数据库等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资源支持。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当顺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对前沿技术的理解、掌握与应用,与时俱进地更新育人内容、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手段,提高队伍的专业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专业的人力支持。再次,应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关键作用,积极主动为创设与优化体现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

13、境建言献策,贡献知识、智慧和经验。曾经的教育者处于信息高势位,受教育者处于信息低势位,二者在知识储备量、人文素养积淀、思维成熟度、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跨度较大的信息差。经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后,教育者的权威被弱化,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并没有跟上受教育者适应信息环境叠加的速度,这也对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政治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而言,他们正处在三观的“形塑-定型”期,其忍耐力、自制力和把控力都有待完善,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的信息需求时,也会加剧受教育者需求的变动性、思维的跳跃性和选择的随机性,对受教育者寻找、辨别、吸收积极正面信息的能力提出了

14、新的挑战。因此,于教育者而言,应当及时更新前沿科技相关知识,提升运用新型智能载体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营建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实现信息的顺利传递。当然,教育者不能只关注信息传输的完成度,而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意识到每个受教育者都是具有独特经历、情感、经验和知识的生命体,做到以文化的精华浸润人,以优秀的品格引导人,在满足学生需求与期待的同时,激发学生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于受教育者而言,应当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强调自由、平等、共创、共享的优势进行有益身心的虚拟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创造价值。此外,受教育者还应主动开展自我教育,培育理性平和健康的社会心态,提高辨别能力,树立正确

15、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供参考思政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材料供借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使命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题中之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之需,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入脑入心的切题之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样态1.价值理念。作为一种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背景下特别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反映了全

16、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风貌。这种价值理念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能动的反作用。恩格斯指出:“我们称之为意识形态观点的那种东西一一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基础,我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与西方价值观和中华传统价值观区分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推进而创新发展。2.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道路的发展目标和理论遵循。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即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秩序方面的目标和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体现了公民在对待国家、职业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目标与要求。当然,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 .制度规范。作为一种制度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制

18、定中的基本要求。制度和价值观互为表里,制度中蕴含着价值观;反过来,价值观需要转化为制度规范,才能彰显其力量。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把“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转化为制度要求,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从性质来看,制度既是一种“硬权力”,也包含着“软权力”。其硬权力表现为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约束力量,凡是违反者都会受到惩戒;软权力表现为制度本身蕴含着民众的共同期盼以及由此带来的吸引力。毫无疑问,只有当制度真正得到民众认同的时

19、候,才会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准贝上4 .行动指南。作为一种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制度规定和道德规范。任何一种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发挥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最终要体现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实践中,既包括对广大民众思想观念的塑造和行动的指导,也包括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实践指南。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努力

20、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党加强自身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价值理念是内核和灵魂,蕴含于其他样态之中,对其他样态具有导向作用;理论体系是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呈现;制度规范是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据;行为指南是落脚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发挥作用的效果评价。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模式构建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从时间上看,包括思政课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从形式上看,既包括理论讲授,也包括实践教学;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

21、性课程;既包括传统的线下教学,也包括线上的网络教学。从场域来看,既包括上课的教室,也包括生活在其中的校园。从层次上看,涵盖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就是要在以上不同维度的思政课教学中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理论灌输式:思政课教学内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不同的思政课在内容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度不同。以高校思政课为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最为紧密,不仅有专门章节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其他章节或多或少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联系

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章节中专门讨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中专门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专门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形势与政策”课根据每年的主题也有相应的内容安排。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教学方法,重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内涵,讲清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基础,使学生感受到其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 .情感渗透式

23、:思政课教学过程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立场、有情感、有温度的,这二十四个字清晰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对于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大力支持,并在实践中践行和弘扬;对于那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应主动拒斥和批判。为了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道德性和向善的自觉性,在思政课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讲故事,讲好榜样人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创设“共情”的教育环境,在对榜样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和魅力。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

24、的作用。3 .制度规范式:在思政课教学管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要求。制度规范和价值引导是社会治理和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两大制约力量,价值是内在制约,制度是外部制约。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涉及不同的部门,其中既有教学的,也有管理的,还有服务的,但总体上都服从服务于育人这一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制度规范的方式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如,在学校关于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制度规定中体现“文明”价值观,在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体现“公正”价值观,在学术诚信制度中体现“诚信”价值观等。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在国家治理中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

25、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等,体现了“法治”价值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宏观环境和鲜活素材。4 .活动体验式:思政课教学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学校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十分丰富,既有彰显传统文化的节庆活动,也有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活动的举办,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校园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传播、培育和践

26、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熏陶,从中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其融入的效果如何,既取决于每个要素的作用发挥,也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和要素协同。1.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涉及的要素众多,影响因素复杂。为此,需要树立整体思维,从宏观上对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进行整体考察和设计。一是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

27、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路径、评价反馈等方面提出总体方案,特别是教材编写、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等,以便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方法论指导。二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总体部署下,根据自身实际将内容进行具体化,并制定相应的执行方案,以便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依据。三是注重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大中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既要体现共同性,也要体现特色。四是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对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 .聚焦关键环节,提供有效供给。从过程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具体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巩固。尽管每个环节的目标任务不同,融入的重难点也有差

28、异,但都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个目标。为此,对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一是课前要做足功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对接点”、教育对象的接受特点及融入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二是课堂教学中要随机应变,既要参考教材内容和备课材料又不拘泥于其中,充分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充分理解。三是课后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巩固教学内容,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以便后续改进。需要注意的是,“全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课后的实践活动、日常管理等。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融入水平。教育教学的关键是“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

29、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Q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其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致的,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政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为此,要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把牢“入口关”,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吸纳人才,建立人才队伍“蓄水池”。二是严把“过程关”,持续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相关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养,使其尽快成长为合格教师。三是管好“出口关”,探索建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淘汰机制,保证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质量高水平。4 .强化机制协同,完善制度保障。“全过程”

30、关涉要素众多,既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还有线上线下、显性与隐性等,需要统一的制度安排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此,一要建立协同机制,由学校党委牵头,协同教务、学工、后勤等部门以及相关学院,按照各自工作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融入工作中。如,思政课教师重在理论讲授,学生管理和后勤重在服务等Q二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包括教育教学信息、学生成长信息、管理服务信息、社会热点信息等,以便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最新态势,回应学生的关心关切。三要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促使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借鉴经验,构建并不断完善“大思政”格局,共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实效。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