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勘察工程专项细则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隧道勘察工程专项细则手册.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铁路隧道勘察H程专项细则手册1 一般规定1.0.1本细则包含改建既有线隧道、增建第二线隧道及枢纽隧道三方面内容,三者的勘测工作和要求各不相同。1.0.2勘测工作进行之前,应根据运输要求,技术标准、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既有线路情况和运输情况,以及上级部门对前一阶段工作成果进行审查时所提下阶段的工作要求,下达勘测任务书。1.0.3勘测人员接受勘测任务后,应认真阅读勘测任务书,熟悉了解工作要求,并请总体组进行技术交底,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1.0.4不同的设计阶段要求采用不同深细度的勘测资料,预可行性研究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踏勘,可行性研究之前应进行初测,初步设计之前应进行定测,施工图设计之前应进行补定
2、测。1.0.5调查踏勘工作应在预可行性研究前进行。下现场前应充分搜集既有的地形地质资料。调查和踏勘的重点应是既有线病害严重隧道和拟建第二线影响建设投资和控制线路走向的长隧道和特长隧道,以及对环境有明显不利影响的隧道。对于影响线路方案和地形地质复杂地段的长隧道工程,应配合地质专业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作出经济技术的初步评价。应注意收集隧道洞口既有建筑物分布、性质及结构型式等相关资料,注意收集环境对铁路噪声控制要求。1.0.6在初测阶段,对于特长隧道、控制线路方案隧道和技术复杂隧道应收集不同位置和高程的隧道方案以及不同的辅助坑道方案,并会同有关专业进行综合比选。对有价值的比较方案应进行同精度的初测工作
3、。1.0.7定测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定测阶段的任务是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提供完整、齐全、准确的资料,以便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高程、类型和长度,进而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和几何尺寸。定测中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对初测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对和补充。与地方有关的工程应签订协议。1.0.8根据初步设计的鉴定意见,以及初步设计中发现的勘测资料问题进行补充定测,补充定测的勘测方法与精度要求和定测相同。2 .0.9在进行隧道勘测之前,除应搜集前阶段工作成果及了解上级审查批示意见外,还应向有关部门调查、收集以下资料:(I)地形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军用图。(2)地质资料:既有的和前阶段形成的各种
4、地质资料如地质平面图、工点纵断面图、地质断面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岩溶分布图、矿区及采空区资料等。(3)气象资料:气温、降水量、气压、风速、冻结深度等。(4)风景区及文物占迹:线路经过地区的风景名胜、文物占迹、并应了解其保护等级等。(5)其它资料:沿线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库、农田灌溉、城市交通、规划等资料。1.0.10改建铁路的勘测,不论是既有隧道改建还是增建第二线及枢纽隧道,均需注意应尽量减少干扰既有线运输,同时也要采用措施保证勘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确定既有线隧道改建方案和增建第二线的方案时,要注意改建施工和增建第二线施工不能影响既有线建筑物的结构安全。1.0.11在改建铁路勘测工作
5、中,除执行本细则外,尚应遵守下列规范和法规:(I)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8)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Io50198);(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0)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loo68-2000);(11)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12)铁建设(
6、2005)157号铁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试行)(简称国防要求);(13)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隧道(TB/T282021997);(1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lOlOl2009);(15)其它有关法规和规范、规则。(1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7)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40号;(18)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J10105-2009/J963-20091.0.12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规定办理。1.0.13既有隧道改建时,当附近有其它既有隧道时,若间距小于50m也收集相关资料。1.0.1
7、4既有隧道资料收集中,当有物探资料时应增加无损检测资料收集。2调查踏勘2.1 既有线调查2.1.1 在调查踏勘阶段,应在本篇1.0.9条已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既有隧道以下资料:(1)既有线隧道结构现状,包括数量、分布、长度、净空限界、衬砌材料、轨道类型、牵引种类、病害情况等。(2)既有线隧道通风排烟及照明现状。(3)既有线隧道设计资料及地质资料。2.1.2 为使改建工程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走访和了解既有线沿线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的情况,在平面图上圈定位置并注明地方提出的环境保护要求。2.1.3 勘测人员在本阶段调查踏勘工作,应沿线路实地踏勘,了解和核对既有线的主要
8、或代表性隧道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分析隧道施工对地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沿线既有重要建筑物考虑的环境作用等级、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工程材料如砂、石料供应情况以及交通条件等情况。2.1.4 本阶段应对重点隧道工程有影响的大型溶洞、采空区、滑坡等进行简单的测量工作,了解不良地质的规模并初步判定其性质。2.1.5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要求办理。2.2 增建第二线调查2.2.1 除本篇1.0.9条所列资料外,本阶段尚应沿既有线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以下资料:(1)反映最近地貌变化和工农业建设的地形资料。(2)重大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有关资
9、料,如滑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煤田和油气田、采空区、溶洞、地下泉水和暗河等。(3)地方政府对生态保护的要求和政策,风景旅游区的位置、文物古迹分布和对环境的要求。(4)交通建设和水利建设的规划对拟建隧道工程有影响时,应搜集有关公路、水库、灌渠的位置、等级和对隧道工程的可能影响。(5)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并行地段,应调查和预测第二线隧道施工对既有线的干扰,并初步提出措施意见。(6)建筑材料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情况。2.2.2 对于增建第二线单线绕行或双线地段,应按新线要求,了解和核对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分析隧道施工对地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能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沿线
10、既有重要建筑物考虑的环境作用等级、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并了解工程材料如砂、石料情况,交通情况等。2.2.3 在调查踏勘阶段,应在对新建第二线的重点隧道工程有影响的大型溶洞、采空区、滑坡等处所进行简单的测量工作,了解不良地质的规模并初步判定其性质。2.2.4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要求办理。2.3 既有线隧道改建原则2.3.1 修建第二线,一般应另建第二线单线隧道,原线隧道继续使用。只有在原隧道病害确实严重,无法整治或整治代价巨大不经济时,才考虑迁改新建。2.3.2 既有线隧道除因净空不符合限界或不能通过超限列车要求需改建外,一般轻微病害可维持现状不予处理;但对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应
11、结合改建工程予以整治。2.3.3 净空不足的隧道改建方案:(1)调整线路平、纵断面;(2)将碎石道床改为宽枕道床或整体道床,可增大轨上净空;(3)隧道挑顶改建;(4)根据衬砌侵入限界的程度,局部凿除既有衬砌后补强或局部或全部拆换衬砌;(5)落底改建。2.3.4 衬砌结构质量缺陷处理根据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程度(附表K),对病害段落进行分类处理。(1)隧道拱部衬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检测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0.6倍且大于25Cm时,对既有衬砌进行局部补强处理;当衬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检测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0.6倍时,拆换既有隧道衬砌;当衬砌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检测强度小于设计强度的0.8倍
12、且无补强条件时,拆换既有隧道衬砌。(2)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极严重(缺陷等级为4级)段:局部或全部拆换既有隧道衬砌。(3)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严重(缺陷等级为3级)段:采用嵌设43kgm钢轨或W钢带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4)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缺陷较重(缺陷等级为2级)段:采用局部或全环q25中空注浆锚杆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2.3.5 隧道衬砌背后缺陷处理根据隧道结构状态病害量化指标(附表L),隧道衬砌背后缺陷处理结合隧道衬砌结构缺陷处理统筹考虑。(1)若既有隧道衬砌需拆换,则衬砌背后缺陷不予单独处理。(2)衬砌背后不密实区采用42钢花管注浆加固。(3)衬砌背后空洞根据其具体情况采
13、取开天窗回填或衬砌背后充填压浆等措施处理。2.3.6 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处理根据隧道结构状态病害量化指标(附表M),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处理结合隧道衬砌结构缺陷处理统筹考虑。(1)若既有隧道衬砌需拆换或需且有条件设置套拱,则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不予单独进行结构处理,但对剥落、裂缝等进行防水处理。(2)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极严重段,嵌设W钢带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处理;衬砌裂纹设骑缝锚杆并凿槽嵌缝,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后设锚杆、挂钢筋网并喷混凝土补强,并进行拱部防水处理。(3)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严重段,嵌设W钢带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加强处理;衬砌
14、裂纹凿槽嵌缝,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后设锚杆、挂钢筋网并喷混凝土补强。(4)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较重段,衬砌裂纹凿槽嵌缝,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后设锚杆、挂钢筋网或局部设W钢带并喷混凝土补强。(5)衬砌裂纹、压溃(或剥落)轻微段,衬砌裂纹采用压浆、勾缝等措施错了,衬砌压溃(或剥落)范围凿除破损部分混凝土设锚杆、钢筋网并喷混凝土补强。2.3.7 轨道翻浆冒泥整治(1)加深侧沟或埋设中心盲沟;(2)基底压浆(3)重设底板或仰拱。(4)重新施作隧底结构地段,主要以增设仰拱为主。2.3.8 渗漏水处理措施(1)拱部渗漏水处理采用堵排结合、综合整治;(2)边墙以排
15、为主,仅在伴有泥砂涌出时采用堵的方式进行处理;(3)拱部及边墙水量较大的集中出水点(包括注浆后新产生者),均以凿槽嵌埋管(槽)方式引至洞内水沟排除。2.3.9 衬砌腐蚀处理措施首先应查明腐蚀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处理。(1)对于衬砌内表面腐蚀(碳化、大气侵蚀等),采用将衬砌表面凿除后补强。(2)受环境地下水侵蚀导致衬砌丧失结构性能,应拆除既有衬砌后根据侵蚀类型施作耐腐蚀混凝土衬砌。2.3.10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要求办理。2.4 踏勘调查阶段成果资料要求2.4.1 踏勘报告:工作概况;既有线隧道现状,沿线自然特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含地震);既有线隧道技术标准、病害情况、改建措施意见
16、。增建第二线隧道工程分布,重点隧道概况;沿线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库、风景区、文物古迹的分布和对工程的影响;修建隧道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及建议措施;初测应进一步查明的问题。2.4.2 资料要求(1)特殊地质或地质复杂的长度大于3000m的改建隧道地质平、纵断面图(1:500-1:10000);(2)增建第二线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纵断面图(1:500-1:10000);(3)增建第二线隧道线路方案平面图(1:2000-1:50000);(4)既有线隧道表和增建第二线隧道表;(5)全线重点隧道位置平面缩图(1:50000-1:400000)(6)其他图纸(如矿区分布图、文物古迹位置图、对隧道
17、影响的水库位置图等)。上述资料应采用电脑CAD作图,除上交光盘、磁盘外尚应附一份纸质成果;(7)隧道表(长隧道、特长隧道及特殊地质隧道)(8)踏勘阶段收集的其它资料(如沿线地形地貌图、地质资料、气象资料、既有线原设计资料、竣工资料等)。2.4.3 枢纽内的隧道亦按上述有关要求办理。3初测3.1 基本要求3.1.1 改建或增建第二线隧道,应采用新建铁路的技术标准,当既有隧道改建工程较大或改建条件困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满足运输要求和符合技术条件的较低的改建标准并说明其理由和措施。3.1.2 隧道改建方案,应根据技术标准、运输要求,结合地形、地质、线路条件、附近大型建筑物的影响、运营情况和既有
18、隧道现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1.3 隧道改建选用的工程措施及施工方法,应以保证运营和施工的安全为前提,减少对运营的干扰并方便施工。3.1.4 隧道改建的初测,应根据设计要求收集资料,对既有隧道应重点查明:(1)净空尺寸、牵引种类;(2)轨道、衬砌类型及厚度、强度,衬砌裂损情况,洞门及地表植被、防排水系统及附属建筑物现状;(3)全隧道围岩情况、围岩不稳定地段、施工坍方部位及处理情况;(4)渗水、漏水、涌水部位及水量、水质、冻害情况;(5)洞内有害气体分布及封闭情况;(6)相邻结构物的影响情况;(7)竣工文件,历年病害整治及大修资料。3.1.5 修建第二线,一般应另建第二线单线隧道,原线隧
19、道继续使用,原隧道确因病害严重,无法整治时,才考虑迁改新建。新建单线或双线隧道均应按新建隧道有关规定办理,并应采用新技术,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3000m以上的隧道和重点隧道,应根据合理工期,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严格控制辅助坑道数量,以降低造价。3.1.6 既有线隧道除因电气化改造需扩大净高以及隧道净空不符合通过超限列车要求必须改建外,一般均可维持现状不予改变:但当隧道外有危岩落石、隧道内有较严重的拱顶漏水、基底翻浆冒泥、衬砌严重裂损等现象,影响行车安全时,应结合改建进行整治。3.1.7 改建既有隧道,对衬砌净空不符合要求的处理办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净空宽度不足,可根据衬砌侵
20、入限界的程度及既有线路条件,采用调整线路平面、局部凿除既有衬砌后补强、局部或全部拆换衬砌等措施处理,以满足限界要求;(2)净空高度不足,可调整线路纵断面,降坡落底处理;当降坡落底引起隧道两端引线地段工程改建困难,应与挑顶改建方案作比较;(3)净空宽度和高度均不足,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局部凿除既有衬砌后补强、局部或全部拆换衬砌等改建措施处理。3.1.8 增建第二线隧道时,必须保护既有隧道的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两相邻隧道间的最小净距,应按围岩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隧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3.1.9 改建隧道时,应提供尽量大的行车限界、保证超限列车安全通过。隧道限速
21、通过最大级超限列车最小宽度为460Omm(直线地段)。当既有隧道宽度不满足建限要求但不小于460Omm时,经批准,可暂缓改建或不改建。3.1.10 隧道改建施工的方案必须保证施工临时行车限界不小于机车车辆限界(车限一1)每边各加150mm(曲线上应按规定加宽)。3.1.11 当改建施工对运营的干扰较大时,为减少经济损失,在条件适合时,可考虑在洞外铺设便线临时通车。3.1.12 隧道改建时,衬砌严重裂损地段以及电化改建工程中的隧道渗漏水地段,均应进行整治和处理。(1)衬砌严重裂损系指衬砌开裂,结构承载力下降已危及行车安全,改造加固工程较大且技术较复杂,工务部门整治有困难者。其具体特征是:1)边墙
22、、起拱线或拱腰有连续很长的水平裂缝,缝宽3mm以上;2)拱墙有环向(垂直状)或斜向裂缝,缝宽3mm以上,这些裂缝的间距较密,一般在24m之间;3)拱顶有成片的混凝土压溃区;4)衬砌开裂伴有大于Imm的错台。(2)衬砌渗漏水将恶化隧道结构及轨道的工作条件,特别是降低电力牵引接触网的绝缘性能,严重时将引起跳闸停电事故,故必须整治。隧道改建时,要求拱圈做到基本不渗水(可有少量湿渍),完全不滴水,边墙则要求达到基本不滴水。3.1.13 改建隧道的初测,除了收集既有资料之外,尚应进行必要的测量工作,对于明确定为不改建隧道,可只进行资料收集,不进行测量工作。3.1.14 增建第二线的新建隧道,其技术要求与
23、新线相同,唯应特别注意第二线与既有线隧道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第二线隧道洞口施工应减少对既有线运输干扰。3.1.15 枢纽内的隧道可参照上述有关要求办理。3.2 改建隧道勘测3.2.1 既有隧道改建分一般隧道与重点隧道二种,所谓重点隧道,指改(扩)建技术复杂或工程量大的隧道。哪些隧道属重点隧道由总体组根据具体情况在初测任务书中明确。3.2.2 为查明既有隧道状态,鉴别其可以利用的程度,应查阅隧道台帐、履历簿、竣工图、丈量记录、设计图(标准图),并访问隧道领工区等(必要时还应向当年参加过设计、施工的人员了解)。在深入现场调查时,除3.1.4条所列内容外,尚应收集下列资料:(1)如有空穴、岩溶或施
24、工期间和运营期间的坍方空洞和重大质量事故,需了解其详细部位、回填材料及处理措施,有否压浆,有无发展变化及整治情况。(2)隧道内附属建筑物的状况:I)大、小避车洞的位置(里程及在洞内的左、右侧),洞底高程及其净空尺寸。2)排水沟的位置,断面尺寸、埋深及沟底高程,洞内外气温、水温、流速、流量及冻害情况。3)电缆槽的位置、型式、断面尺寸及使用情况。4)道昨厚度、有无铺底、整体道床或宽混凝土枕使用情况,有无损坏及翻浆冒泥等病害。5)通风照明设备的布置及使用情况(包括电源)。6)施工时的辅助坑道处理情况及现状。(3)洞门型式、尺寸、与线路正交或斜交(角度大小),目前状况,是否有变形破损及其原因。(4)隧
25、道洞门、衬砌和附属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明洞型式、尺寸、基础埋深、建筑材料和目前状态,是否有变形破损及其原因。(6)隧道两端洞口有关建筑物,路堑边坡和洞门顶仰坡稳定状态及洞外排水情况。(7)运营期间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排烟情况,但短于2公里的隧道一般可不搜集,有机械通风设备者,应搜集其设备的现状资料。(8)运营期间发生的影响运营的重大问题及历年来隧道大中修情况及其原因与效果。3.2.3 每座隧道均应进行净空测量:直线上每隔30m作一个,曲线上每隔20m作一个,断面变化处另行加测;在净空不够的地段,每IOm测一个,并确定其起讫里程。断面测量宜采用激光断面仪按自动极座标方法进行,每个断面应加注
26、内轨顶,拱顶高程及衬砌类型、围岩级别,隧道中线与既有轨道中心的关系。3.2.4 根据线路专业测定的既有轨道中线,及自行测量的隧道净空资料,应绘出重点隧道平、剖面的现状图。3.2.5 每座隧道均应进行挖探检查道床厚度:直线上每隔Ioom,曲线上每隔50m一处(直线上长度不足IoOm或曲线上不足50m的隧道则每座隧道内至少有一处),每处应包括枕木两头及中心三个点的道床厚度。如发现道床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应适当增加处数,查清道床厚度纵向变化情况,以便作出合理的处理。3.2.6 改建隧道内已设有桥涵者,在考虑隧道改建时,力求不影响已有桥涵,否则,应考虑其相互影响,并收集相应的水文、桥涵设计资料。3
27、.2.7 为做好隧道的防、排水,对有渗漏水的隧道应向有关养护人员调查和核实其渗漏水的部位:对水质抽样化验,落实其侵蚀性;对漏水严重的隧道应配合地质专业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如地表情况、岩层渗透系数、天然水源、池沼、水井、洼地,现有及己废弃的坑道、竖井等),每座隧道均应施测渗漏水展视图,注明其渗漏水量。3.2.8 既有线隧道的衬砌裂缝一般经养护单位多次整治,无发展者,不作处理。但若仍有发展和变化者,以及开裂严重的隧道,应结合改(扩)建隧道的需要,应施测其展示图(裂缝宽度、长度、深度、错台),及必要的辅助断面图,作为病害处理的依据。3.2.9 对于有瓦斯的隧道,应调查收集运营以来的瓦斯溢出变
28、化情况,并实测目前在早、中、晚不同时间的拱顶瓦斯浓度和各逸出点溢出情况。3.2.10 既有隧道洞口有泥石流或落石掉块严重者,应收集必要的资料,以考虑延长明洞或作其他工程处理。3.2.11 枢纽内的隧道可参照上述有关要求办理。3.3 增建第二线隧道的勘测3.3.1 增建第二线工程中的新建特长隧道(IOo(X)m以上),控制或影响线路方案的隧道或技术复杂隧道为重点隧道。3.3.2 选择绕行线方案时,按新建铁路隧道勘测细则进行初测;其相邻两隧道间的最小净距,除应按隧道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办理外,还应考虑减少洞口施工对既有隧道运营的干扰。3.3.3 选择并行线方案时,除按新建铁路隧道收集资料和进行勘测工作
29、外,还应按本篇322条的规定,调查既有线隧道的状况,以选择适当的线间距和新建隧道结构类型。3.3.4 增建二线工程中的新建隧道只需对重点隧道进行实测收集资料,其余隧道可不进行实测,但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编制内业资料3.3.5 特长隧道、控制或影响线路方案隧道、技术复杂隧道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进行详细勘察,按单独工点搜集以下资料:(1)调查了解有关的地形、地貌特征和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着重弄清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类型、规模以及断层破碎带、岩体节理裂隙、软弱结构面特征及其与隧道的组合关系;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分布范围、水量和补给关系、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必要时,应进行相
30、应的勘测和勘探。(2)对影响隧道洞口安全或洞身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地质问题(如崩坍、岩堆、滑坡、岩溶、泥石流、盐岩、地温、有害气体、石膏、有害矿体等)应查明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类型和规模,根据其发展趋势判明其对隧道影响的程度。3.3.6 了解辅助坑道洞身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调查辅助坑道洞口地形条件,并落实施工场地与弃昨场地位置。(4)调查和收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地震烈度资料。(5)搜集有关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气压、自然风速、雨量、雪量、冻结深度等)。(6)调查了解建筑材料及水、电供应情况,交通运输现状,洞口施工条件、施工场地及弃昨条件等。(7)调查了解修建隧道对环境的影响(如对农田、林业
31、、居民、水源、交通等的影响),必要时应在需要签订订立协议时,勘察单位应积极主动与业主协调落实协议签署事宜,在业主授权后可签订协议。3.3.5增建第二线的隧道净空标准一般按新线办理,但在计划任务书中另有规定者,按任务书办理。3.3.6增建第二线中,利用既有隧道改建者,其勘测要求详见本章3.2的有关规定。3.3.7增建枢纽隧道可参照上述有关要求办理。3.4初测内业工作及应交资料3.4.1 初测成果的文字资料应电脑打印以磁盘交付;图形资料应以CAD电脑作图,磁盘或光盘形式交付应交付电子文件,同时应再交付一份签署齐全的打印资料纸质文件(按规定比例)。3.4.2 初测内业工作(1)重点新建隧道按新线勘察
32、细则要求进行内业工作。(2)既有线隧道勘察内业工作如下:I)整理和检查各项勘察记录、计算资料和图表;2)绘制净空断面图(1:100);3)绘制裂损衬砌裂缝展示图(1:100);4)绘制衬砌渗漏水展示图(1:100);5)绘制重点改建隧道现状平面图(1:500-1:5000);图中显示既有中线、每侧净宽、设计中线、设计中线对既有中线的拨距;6)绘制重点改建隧道现状纵剖面图(竖1:100:横1:500-1:5000);图中显示既有轨面线,道昨底面线,拱顶线、设计轨面线以及既有轨面相对于设计轨面的抬落道值。7)在有关图件上加绘隧道布置(正洞洞口位置、辅助坑道布置、运营通风道布置)及祚场布置。8)绘制
33、重点改建隧道改扩(建)方案草图。9)编写重点改建隧道的防排水措施意见。(4)重点隧道不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当隧道线路有不同方案时)。(5)编写全线隧道勘察说明。(6)编制新旧隧道对照表、既有线隧道表及既有线隧道简明调查表。3.4.3 隧道初测勘察说明可参照下列提纲编写(重点隧道按工点编写):(1)初测工作简述;(2)沿线隧道分布概况、地形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地震烈度情况和沿线气象资料;(3)有关建筑材料、气象资料和说明;(4)沿线隧道弃祚场选择的初步意见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说明;(5)既有隧道的修建沿革、建筑限界、设备及运营情况;既有隧道的利用、加固、改建的原则意见;(6)既
34、有隧道病害情况、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见;(7)既有隧道的防、排水情况及分析、处理意见;(8)增建第二线及改建既有隧道的方案比选情况(包括左、右侧选择等);(9)重点隧道要看重着重说明:1)辅助坑道方案比选、施工方法和有关工程处理的意见;2)运营通风方式选择及机械通风所需气象资料及说明;(10)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等的说明;(Il)与外单位联系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12)可行性研究中应注意的事项;(13)存在问题和初步设计、定测提出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3.4.4 既有隧道勘察应交资料(1)重点改建隧道平面图(1:2000-1:5000);(利用既有资料,洞口地形如已变动需实测;应有地质资料)
35、(2)重点改建隧道纵断面图(1:500-1:5000);(有地质资料;在原设计资料基础上参照竣工资料修正)(3)重点改建隧道洞口纵横断面图(1:200);(洞口有改建如增设明洞,洞门改建等需附此图,每5mIom实测一个断面,应填绘地质资料;无改建工程时可不附)(4)重点改建隧道现状平面图(1:500-1:5000);(5)重点改建隧道现状纵剖面图(竖1:100横1:200-1:5000);(6)重点改建隧道改(扩)建方案图(1:200);(7)重点改建隧道洞口建筑物图(1:100-1:200);(可利用竣工图并在现场丈量核对,无改建工程时不附此图)(8)隧道净空测量表及断面图(1:200);(
36、9)裂损衬砌裂缝及渗漏水展示图(1:100);(10)道床挖探表;(三)洞室调查表;(12)洞内水沟及电缆槽调查表;(13)洞口调查表;(14)通风排烟情况调查表;(15)瓦斯隧道调查表;(16)既有线隧道简明调查表:(17)既有线隧道表;(18)既有隧道的原设计资料和竣工资料(复印件)。3.4.5 增建第二线的新建特长隧道、控制或影响线路方案隧道、技术复杂隧道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隧道应交付以下图件:(1)隧道线路方案平面图(1:20005000);测绘范围应能满足选定隧道位置、辅助坑道、运营通风和施工场的轮廓布置的需要。在有几个隧道方案时,应尽量将各隧道方案测绘在一张图内,并应测绘出区域
37、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和地质不良范围。图内应有各方案的导线关系。(2)隧道平面图(1:2000或1:5000);利用既有地形图或实测。图上应显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岩层产状、不同地质分界线、水文地质特征等。测绘范围应能满足选定洞口及辅助坑道、运营通风方案的需要和设计其他工程设施之用:当有不良地质现象对隧道有影响时,应适当加宽。(3)当隧道平面测设范围需要布置改沟、改移公路、改移道路、处理弃祚、排污处理等工程:其比例宜用1:500或1:20000(4)隧道纵断面图(1:500-1:5000,隧道长度500Om以上时洞顶部分为1:10000);图上应注明里程、控制点地面高程和路肩设计高程、线
38、路设计坡度、曲线参数等。显示隧道埋置全貌、围岩级别、岩层产状、节理裂隙形态、不同地质分界线以及水文地质特征等。测绘范围一般包括两端洞口外各50m左右,测绘时,于地形、地貌、地质变化处以及洞顶沟底地面低洼处和傍山浅埋处应加桩。(5)隧道洞身横断面图(1:200或1:500);当隧道洞身有沟谷可能影响隧道结构,隧道外侧濒临陡壁或山体低洼部位使洞壁厚度不够,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时,应实测本图。图上应显示覆盖层厚度、岩层产状、节理形态、地层分界线及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测绘范围应包含工程可能影响的部位。(6)隧道洞口纵断面图(1:200);测绘范围一般从洞口前30m至仰坡顶天沟外1020m:当洞口附近有陡崖、
39、河沟、堆积体及不良地质对隧道有影响者,应适当加宽。斜交洞口按洞口里程中线与轨面水平交点垂直洞门测绘。图上应附地质资料,本图应实测或从1:500地形图点绘。(7)隧道洞口横断面图(1:200)o图上应显示覆盖层厚度、岩层产状、节理裂隙形态,不同地层分界线以及水文地质特征等,测绘范围一般测至边坡顶及坡脚以外1020m,边坡顶设有堑顶排水沟而与边坡稳定有关时,应测至堑顶排水沟以外1015m。一般每IOm左右测绘一个(面向洞门);斜交洞口按斜交洞门端角点垂直线路测绘;并提出开挖边仰坡陡度的意见。木图可从1:500地形图点绘,但地形陡峻时应实测。(8)斜井井身纵断面图(1:500-1:2000);当辅助
40、坑道有斜井时绘制此图,可从1:2000地形图上点绘,图中应附地质资料。(9)重点隧道不同方案或线路不同方案比较表。3.4.6 除上述第3.4.4条及第3.4.5条所列资料外,初测交付成果还应有下列有关全线的资料:(1)全线(段)勘察说明;(2)全线(段)新旧隧道对照表;(3)质量管理有关资料(含QC及ISo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资料);(4)各种照片(彩色);(5)各种调查资料记录;(6)经业主授权后签署的协议或座谈记录;(7)资料清单。3.4.7 枢纽内的隧道初测应交资料可参照上述有关要求办理。4定测1.1.1 隧道勘测4.1.1 对于隧道线路的改善方案或新提出的局部比较方案及根据评审意见在定测
41、阶段进行必要的补初测工作,应配合线路等有关专业按初测要求搜集需要的资料。1.1.2 既有隧道有下述情况时,应配合有关专业,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必要时应辅以必要的勘探和试验工作,以便查清情况,提出工程措施和意见;定测中应初步提出工程设计方案。(1)隧道通过煤系地层和其它含瓦斯地层时,拱顶瓦斯浓度偶有超标(0.5%)现象时,应调查瓦斯来源、煤系地层(或油页岩等其它含瓦斯地层)特征、穿煤长度和位置、煤层物理力学性质、吨煤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邻近煤矿煤层分布、瓦斯等级、采空区位置,接替采区和计划采区位置等资料。(2)含盐和含石膏地层隧道的盐层、石膏层的分布、类型、层厚和硫酸离子含量以及盐岩的物理力学特
42、征。(3)岩溶地区隧道应查清与隧道有关的溶洞形态、相互位置关系、填充物的特点、岩溶水的运动规律,以及对隧道施工、运营的影响;隧道施工后对附近居民及农田用水的影响。(4)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与埋置深度的选择应十分慎重。应查清泥石流的冲淤对隧道的影响,泥石流的影响范围,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渗漏情况对运营的影响。(5)隧道通过地下水发育的地层时,应查清其含水情况、流量、流向及其运动规律,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对隧道运营影响;必要时应进行地下水动态勘察,根据调查搜集的资料,估算坑道涌水量,并提出地下水引排径路及处理意见。(6)地下水应取样化验,如对隧道衬砌材料有侵蚀性时,应提出工程处理的措施意见,并应
43、详细调查当地重要工程的设计情况、对于侵蚀性地下水采取的措施和构筑物现状等。(7)通过水库地区的隧道应判明水库水位对山体稳定、隧道的影响。当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时,应提出需采取的工程措施;通过大的堰塘时应比照水库进行同样的工作。(8)通过膨胀土层或含石膏地层时,应查清其岩性、成因、成份组成、测定其膨胀率,了解其膨胀规律,调整它对已成衬砌的影响;充分估计其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和危害,并提出工程处理的措施意见。1.1.3 在定测过程中,应与有关专业配合,调查了解行车密度及间隔时间,认真落实既有隧道改建的办法及施工方法,确保行车与施工安全;情况复杂时,应征求施工、运营单位对改建方案的意见。对地方或有关
44、单位提出的规划和要求,要做好调查研究,弄清情况,按照有关方针和技术政策,共同协商落实,并签订协议。1.1.4 既有隧道的丈量与挖探:(1)对初测中己搜集的既有隧道的资料应进行现场核对,包括主要尺寸及主要高程等。(2)当需要改建或加固的隧道(明洞)缺少所需的隐蔽部分尺寸时,应进行必要的开挖与丈量(同类型的隧道也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隧道进行)。(3)上述开挖工作,因受开挖条件、机具设备、人力、物力等限制,难于进行时,应由该线总体组核定后,在文件中注明,并报集团公司核备,始可暂不进行此项工作;但应在施工前配合施工单位开挖,如与加固(改建)设计不符,应变更设计。1.1.5 既有隧道改(扩D建应收集以下资料
45、(必要时实测):(1)隧道纵断面图(比例尺1:500-1:5000),一般绘至两端洞口外各50m左右,应绘出地形、地貌变化点,并加绘工程地质资料,图中应注明里程、地面高程、路肩设计高程、线路坡度、曲线参数等。(2)既有隧道衬砌类型断面图(比例尺1:501:100),应包括净空尺寸、衬砌厚度和建筑材料,(若为双线或多线隧道应增列隧道中线与线路中线的偏距表),还应包括各种变化尺寸。(3)隧道洞身横断面图(比例尺1:200-1:500),在不良地质处或有病害者,要收集该资料。当隧道洞身外侧或洞顶覆盖过薄,形成浅埋或偏压对隧道有影响时必须施测,并加绘工程地质资料。当洞口有改建工程时还应收集和实测以下资
46、料:(4)隧道洞口纵断面图(比例尺1:200),施测范围一般从洞口前30m米至仰坡顶天沟外1020m,洞口建筑物外5Iom;斜交洞口按洞口里程中线与轨面水平交点垂直洞门绘制;当洞口附近的陡崖、河沟、堆积体及不良地质现象对隧道有影响者,应根据需要加宽,斜交洞口按洞口里程中线与轨面水平交点垂直洞口测绘,其他要求同初测内容。(5)隧道洞口横断面图(比例尺1:200),图上应显示覆盖层厚度、岩层产状、节理裂隙形态,不同地层分界线以及水文地质特征等。施测范围一般测至边坡顶及坡脚外1020m,边坡顶设有堑顶排水沟而与边坡稳定有关时,应测至堑顶排水沟以外1015m;一般每5m米左右测绘一个(面向洞门),斜交
47、洞口按斜交洞门端角点垂直线路测绘;并提出开挖边仰坡陡度的意见。(6)洞口平面地形图(比例尺1:500)o测绘范围应能满足洞口边仰坡刷坡、排水、洞口工:程设计的需要。洞口紧接桥梁时应与桥址地形合并测绘,以保证设计的总体性。洞口设有运营通风洞或与平行导坑洞口相邻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测,尽可能合并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加绘工:程地质资料,要求同初测内容。(7)洞口建筑物丈量图(比例尺1:100),如已有竣工图且丈量记载与图式齐全者,可仅作匏查核对。(8)既有隧道若有辅助坑道和运营通风洞,且与改(扩)建有关时,应收集辅助坑道和运营通风洞的有关平面、纵、横断面图,并注明其病害与存在问题,施测范围及施测密度视需要而定,4.1.6隧道防、排水设计应搜集的资料:以下资料应以地质专业为主进行搜集,隧道专业配合,必要时应参加现场调查。(1)气象资料,如当地历年气温变化情况、降雨、降雪和蒸发量及地层冻结深度等。(2)隧道区域地形及水文资料,如地表情况、天然水流、池沼、水井、洼地、现有及已废弃的坑道、竖井等。(3)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如山体的地质构造,岩层的走向及倾角、节理及裂隙,含水地层及不透水地层的特征和分布范围,岩层渗透系数,溶洞及陷穴情况,地下水类别、储藏情况以及补给来源,预计流入隧道中的流量和主要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