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3677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1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评审报告任务编号:被评审机构:评审日期:、被评审机构概况名称地址邮政编码传真电话电话电子信箱网址联系人职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主持工作负责人职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法定代表人职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主管单位名称法人执照(证书)编号/组织机构代码二、被评审机构基本信息被评审机构设备设施特点:固定口离开固定设施的现场临时口可移动被评审机构参加能力验证计划情况:最近3年内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共次,参加检测检验机构间比对共次。被评审机构人员及设备设施:该被评审机构始建于年,现有在编人员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名(高级职称一名,中级职称一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一名)。主要仪器设备台(套),主要设施台

2、(套),仪器设备设施原值万元。获得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资质情况(若无,不填此项):初次获得资质证书日期:年月_日最新资质证书有效期至:年月日;证书编号:被评审机构已获资质的检测检验领域描述:三、评审简况评审日期,年_月_日至年_月_日,共人日评审地点:评审类型: 初次口变更口换证口其它(请说明)评审依据: QT8006-2018: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 质量手册代号:,实施日期:; 其它(请说明):。评审范围: (初次/换证时填写)被评审机构申请的检测检验领域为:申请检测检验的产品/产品类别一项;申请批准的授权签字人名; (变更时填写)被评审机构本次评审的检测检验领域为::检测检验产

3、品/产品类别一项;已批准的授权签字人名。四、评审情况及主要结果1.评审时见面的被评审机构主要管理人员:2 .被评审机构管理体系文件审查结果:03 .被评审机构管理体系满足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评审结果:4 .被评审机构参加能力验证计划/检测检验机构间比对的情况与能力验证结果/检测检验机构间比对结果的利用简述如下:O5 .评审组通过现场评审,共发现个不符合项,一个观察项,分布于AQJYlO1:2007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通用准则的下列条款:O(以下6-8条仅在初次/换证时填写)6 .评审组通过现场评审确认被评审机构检测检验领域为:检测检验的产品/产品类别一项(推荐批准的检测检验能力范围详

4、见附表1)。7 .评审组现场评审时安排了类产品的现场试验项,同时利用能力验证结果确认项,利用检测检验机构间比对结果确认项。8 .评审组对被评审机构申请的一名授权签字人进行了评审,同意推荐一名授权签字人(推荐批准的授权签字人名单见附表2)。(以下9-11条仅在变更时填写)9 .评审组本次现场评审的检测检验领域为:;确认了检测检验的产品/产品类别一项(推荐批准的检测检验能力范围详见附表1)。10 .评审组现场评审时安排了类产品的现场试验项,同时利用能力验证结果确认项,利用检测检验机构间比对结果确认项。IL被评审机构在本次现场评审的检测检验领域内,原已批准的授权签字人一名,本次现场评审了一名,推荐了

5、一名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与授权签字领域的情况列入附表2)。五、评审结论评审组推荐意见:口鉴于以上结果,评审组认为被评审机构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满足XX省应急管理厅资质管理规定,评审组同意向资质证书颁发机关推荐/维持认定。鉴于以上结果,评审组认为被评审机构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不满足XX省应急管理厅资质管理规定,评审组不予向资质证书颁发机关推荐/维持认定。六、签名评审组签名:评审组长(签名):评审专家(签名):被评审机构确认意见:口确认口不确认其它:被评审机构代表(签名):_H期:应急管理部门确认意见:口确认口不确认其它:应急管理部门代表(签名):日期:七、评审报告附表附表1:推荐批准的检测检验

6、能力范围共页附表2:推荐批准的授权签字人共页八、评审报告附件附件1:现场评审核查表共页附件2:授权签字人评审记录共页(份)附件33.1:检测检验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共页3.2:现场试验记录表共页附件4:不符合项记录表共页(份)附件5:监督评审记录表共1页附件6:评审组长对被评审机构整改的验收及最终推荐意见共1页注:带“”号部分,评审组须在评审现场完成,被评审机构可复印留存O九、附加说明附表1任务编号:推荐批准的检测检验能力范围序1弓产品/产品类别依据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项目/参数限制范围及说明序号名称评审组长/评审专家(签名):填表说明:1.”产品/产品类别”泛指被检测对象

7、,不仅限于产品。2 .“项目”指检测检验活动所针对的被检测对象属性,可包含若干参数,填表时可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如“防爆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外形尺寸”等。3 .“项目/参数”栏应填写所列依据标准(方法)中所规定的全部项目或参数(安全标志检验除外)。如不能对标准(方法)要求的某个项目/参数进行检测检验,或只能选用其中的部分方法对某个项目/参数进行检测检验时,应在“限制范围或说明”栏内注明“不能检”或“只能用XXX方法”。4 .租用设备、分包或其它需说明的情况,填写在“限制范围或说明”栏,分包时,应注明分包单位。5 .换证评审应将增项的检测检验范围在“限制范围及说明”栏用“增项”予

8、以说明。6 .检测检验能力范围中涉及其他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检验项目,在“项目”栏以号标注。7 .评审组长及评审专家只须分别在检测检验能力范围首、末页签名。附表2任务编号:推荐批准的授权签字人序号授权签字人姓名授权签字领域备注说明:请在“备注”栏注明维持、新增或授权签字领域变化等情况(初次评审除外)。评审组长(签名):0期:附表2.1不推荐维持的授权签字人场所地址序号姓名不推荐维持的授权签字领域备注评审组长(签名):日期:被评审机构名称评审日期要求整改项数整改完成时间验收意见(应包括按不符合项逐条进行验收的内容):最终推荐意见:经新申请变更延期换证评审,推荐:被检对象项;授权签字人名。经监督评

9、审,不予推荐维持:被检对象项;授权签字人名。附表3任务编号对被评审机构整改的验收及最终推荐意见评审组长(签名):日期:附件1任务编号:检测检验能力核查表场所地址评审组专家(签名):附件1.1日期:任务编号:序号被检对象项目/参数标准条款号/方法条款号依据标准编号及名称核查方式是否确认(Y/N)备注序号名称现场试验利用检测能力考核活动结果查阅记录/报告+现场提问+核查仪器设备配置现场试验记录表场所地址序号被检对象项目/参数标准条款号/方法条款号依据标准编号及名称试验设备试验人员试验要求试验观察结论(Y/N)备注序号名称评审组专家(签名):日期:附件2任务编号:授权签字人评审记录场所.地址.日期:

10、由申请人填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称:岗位:要求申请授权签字的领域:由评审组成员填写日期:考核方式:口面试口非面试具有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是口否口具有3年以上与其授权签字能力范围相关的检测检验经历是口否口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利,能对检测检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是口否口与检测检验技术接触紧密,掌握有关的检测检验项目限制范围是口否口熟悉有关检测检验标准、方法及规程是口否口有能力对相关检测检验结果进行评定,了解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口否口熟悉检测检验记录、报告及其核查程序是口否口熟悉资质管理相关标准、规则和认定条件,了解应急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的管理是口否口需要说明的问题:

11、推荐意见:口推荐/维持为批准的授权签字人不推荐/维持(不)推荐/维持授权签字的领域:评审组成员(签名):附件3任务编号:现场评审核查表场所地址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4管理要求4.1组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简称检测检验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简称检测检验)活动,并对其检测检验数据和结果负责。检测检验机构应确保所从事检测检验活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能满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安全评价机构、认证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客户的需求检测检验机构应有与所从事检测检验活动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检验所需要的并且能独

12、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或可移动的检测检验设备、设施,具备检测检验对象安全性能项目/参数的检测检验能力,并有文件描述其有能力实施的检测检验活动。检测检验机构应有确定的检测检验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并应覆盖其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多个地点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如果检测检验机构还从事检测检验以外的活动,应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并规定参与检测检验活动人员或对检测检验活动有影响的关键人员的职责。检测检验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测检验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的规定,遵循科学公正、独立

13、客观、安全准确、诚实守信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检测检验机构应满足下列要求:a)有与其从事检测检验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人员(以下简称检测检验人员)和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技术人员),他们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检验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偏离;b)有措施或制度确保其管理体系内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c)有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要求,确保其不泄露在检测检验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

14、秘密和技术秘密;d)有最高管理者公正性的承诺,保证管理体系内管理层和员工独立于其出具的检测检验数据和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因素的影响,确保检测检验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有程序确保检测检验机构持续不断地识别其公正性的风险,并在识别出公正性的某类风险时,能够消除或将此类风险降至最低,避免卷入降低其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信等方面的可信度的活动(如从事与检测检验活动有关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销售、安装、使用、维修等);e)有确定的文件化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明确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行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政管理之间

15、的关系,确保其保持开展检测检验业务所需的能力、保障检测检验活动的公正性;f)规定对检测检验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g)有高层管理者及各部门主管的任命文件;h)有熟悉检测检验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监督人员,经授权,对检测检验人员包括在培员工、检测检验的关键环节进行充分监督;i)在高层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检测检验机构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必要时可在不同领域设置技术主管;j)在高层管理者中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赋予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责任和权力,并能与决定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直接接触和沟通;k)指定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

16、量负责人等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并在管理手册中予以规定,保证检测检验活动持续进行;D有措施或制度确保检测检验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管理体系目标做出贡献;m)有程序确保新开展的检测检验工作符合本标准的要求;n)有措施或制度确保检测检验活动中人员、设备、设施、检测检验对象及环境等的安全;0)有措施或制度确保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委托的检测检验任务;P)有措施或制度确保检测检验收费标准公开、透明;q)有措施或制度确保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等进行技术服务,并公开诚信承诺;r)有措施或制度确保杜绝出具虚假报告、租借资质(适用时)、违法挂靠、转包、冒用他人签名或代签、不到现场

17、开展检测检验、假借或冒用他人名义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要求客户接受有偿服务。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检测检验机构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得到沟通。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4.1.8检测检验机构应识别检测检验活动的风险和机遇,配备适宜的资源,并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4.2管理体系检测检验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检测检验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文件化的程度应保证检测检验结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和执行。管理体系中与

18、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声明,应在管理手册中阐明。应制定质量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质量方针声明应经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包括下列内容:a)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测检验服务质量的承诺;b)关于服务标准的声明;c)管理体系的目的;d)要求所有与检测检验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管理体系文件,并在工作中执行政策和程序;e)对遵守本标准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4.2.3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承诺的证据。4.2.4最高管理者应将满足应急管理部门、安全评价机构、认证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管理体系内的全体员工。4.2.5管理手册应包括

19、或指明含技术程序在内的支持性程序,并概述管理体系中所用文件的架构。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4.2.6管理手册中应规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作用和责任,包括确保遵守本标准的责任。4.2.7当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时,最高管理者应当确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使本标准要求得到满足的所有相关文件、过程、体系、记录等均被纳入、引用或链接至管理体系文件。4.3文件控制总则检测检验机构应建立并保持文件获取、识别、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以控制构成其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内部制定或来自外部的)。文件应当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

20、文件、检测检验方法,以及通知、计划、图表、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文件的批准和发布所有管理体系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应建立识别管理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或等效的文件控制程序,并使之易于查阅。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文件控制程序应确保:a)在对检测检验机构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的所有工作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授权版本;b)定期审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必要时进行修订或更新,以确保其现行有效和持续适用并满足使用要求;c)及时撤除无效或作废文件;d)出于法律或知识保存目的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有适当的标记。检

21、测检验机构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应包括发布日期和(或)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束的标记和发布机构。文件变更除非另有特别指定,文件变更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批准。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附件中标明。修改之处应有清晰的标注、签名缩写并注明日期。应制定制度明确电子文件的变更途径和方法。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检测检验机构应依法与客户签订检测检验合同,明确检测检验对象、范围、完成时限,以及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特别要明确客户对所提供资料和检测检验对象的真实性负责。在进行第三方检测检验时,检测检验机构在

22、技术服务合同之外与客户或检测检验对象存在行政、商业、财务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检测检验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对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应确保:a)对包括所用检测检验方法的要求予以规定,形成文件;b)检测检验机构有能力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c)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检验方法;每项合同应得到检测检验机构和客户双方的接受。应保存包括任何重大变化的评审记录。在执行合同期间,客户要求与客户相关讨论记录等资料,也应予以保存。评审的内容应包括被检测检验机构分包出去的其它工作。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均应书面通知客户,得到客户书面认可,并保存记录。工作开始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应再次进行合同评审过程,并将所

23、有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4.5分包检测检验机构的关键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等发生临时变化需分包检测检验对象中的项目/参数时,应分包给符合本标准相关要求、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参数的机构。安全性能项目/参数禁止分包。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检测检验机构应将分包项目安排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并得到客户的书面同意。4.5.3检测检验机构应保存对分包方能力及其有关工作符合相关标准的详细调查、证明记录和分包方的登记表。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检测检验机构应有选择和购买对检测检验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明确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接收和

24、存储的要求。检测检验机构应确保所使用的服务和供应品符合规定的要求。所购买的、影响检测检验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材料,只有在经过检验或验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或要求之后才投入使用,并应保存符合性检查记录。影响检测检验质量的物品的采购文件,应包含描述所购供应品的信息。检测检验机构应对影响检测检验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名单。4.7服务客户在确保为其他客户保密的前提下,检测检验机构在明确客户要求和允许客户监视其相关工作表现方面应积极与客户或其代表合作。合作包括:a)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检测检验机构的相关区域直接观察为其进行的检测检验;b)

25、客户出于验证目的所需的检测检验物品的准备、包装和发送。检测检验机构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当与客户保持沟通,应当将检测检验过程中的任何延误或主要偏离书面通知客户,并保存记录。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检测检验机构应向客户征求反馈。以改进管理体系、检测检验活动及客户服务。检测检验机构发现在用被检设施、设备、材料以及作业场所等存在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告知客户。4.8投诉4.8.1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应有政策和程序接收、评价和处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的投诉。应保存所有投诉记录、调查和纠正的记录。4.8.2在有要求时,任何相关方应可获得对处理投诉的过程的描述。4.8.3接

26、到投诉时,检测检验机构应确认投诉是否与其负责的检测检验活动相关,如果相关,则应处理。4.8.4检测检验机构应对在投诉处理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决定负责。4.8.5投诉的调查和决定不应导致任何歧视性行为。4.8.6处理投诉的过程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对投诉的接收、确认、调查以及决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的过程描述;b)跟踪并记录投诉,包括解决投诉所采取的措施;c)确保采取适宜的措施。4.8.7接收投诉的检测检验机构应负责收集并验证所有必要的信息,以便确认该投诉是否有效。4.8.8检测检验机构应告知投诉人已收到投诉,并向其提供有关处理进程的报告和处理结果。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

27、结果评审说明4.8.9对送达投诉人的决定及对决定的审查和批准,应由与投诉所涉及的检测检验活动无关的人员进行。4.8.10检测检验机构应将投诉处理过程的结果正式通知给投诉人。4.9不符合工作的控制在检测检验工作不符合程序或不符合与客户达成的要求时,检测检验机构应实施既定的政策和程序。该政策和程序应确保:a)确定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管理的责任和权力,规定当识别出不符合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必要时暂停工作、扣发检测检验报告);b)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c)立即进行纠正,同时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做出决定;d)必要时,通知客户、取消工作;e)规定批准恢复不符合工作的职责;f)保留完整记录。当评价

28、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检测检验机构的运作与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执行4.11中规定的纠正措施程序。4.10改进4.10检测检验机构应通过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4.11纠正措施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总则检测检验机构应制定纠正措施的程序,并规定相应的权力,以便在识别出不符合工作和在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出现对政策和程序偏离时,实施纠正措施。该程序应规定以下要求:a)识别不符合;b)确定不符合的原因;c)纠正不符合;d)评价采取措施的需求,以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e)

29、确定并及时实施所需措施;f)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g)评审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程序应从确定问题根本原因的调查开始。确定问题根本原因应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所有潜在原因。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检测检验机构应对可能采取的各项纠正措施进行识别,并选择和实施最可能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检测检验机构应将由纠正措施而提出的变更制定成文件并加以实施。纠正措施的监控检测检验机构应对纠正措施的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有效。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附加审核当对不符合或偏离的识别导

30、致对检测检验机构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本标准产生怀疑时,检测检验机构应尽快依据4.14的规定对相关活动区域进行内部审核。4.12预防措施检测检验机构应制定预防措施的程序,以识别管理体系方面所需的改进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并在识别出改进机会或需采取预防措施时,制定措施计划并加以实施和监控,减少这类不符合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改进。预防措施程序应规定以下要求:a)识别潜在的不符合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符合发生的措施需求;c)确定所需的措施,除对运作程序进行评审之外,预防措施还可能涉及数据分析,包括趋势和风险分析以及能力验证结果;d)措施的启动、实施和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f)

31、评审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适应。4.13记录的控制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总则检测检验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检索、存取、存档、存放、维护和清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程序。质量记录应包括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等。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并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检测检验机构应有程序保护和备份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并防止未经授权的侵入或修改。技术记录检测

32、检验机构应保持一个技术记录体系,以表明有效执行检测检验程序,且能够对检测检验活动进行评价。检测检验机构应将原始观察(包括影像)、导出数据和建立审核路径的充分信息的记录、员工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测检验报告的副本按规定的时间保存。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与安全责任追溯时限的需求或客户的要求相适应,但不少于6年。每项检测检验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测检验活动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和供样人、每项检测检验的操作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签名或等效标识。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

33、应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以防止丢失有关信息,并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等效标识。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4.14内部审核检测检验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验证其运作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并识别所有改进的机会。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所有检测检验活动。质量负责人负责按照日程的要求和管理层的需要策划和组织内部审核,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重要性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应由经过培训

34、、具备能力并获得授权的人员来执行,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内部审核的周期不超过一年。当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运作的有效性,或对检测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产生怀疑时,检测检验机构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调查表明检测检验机构的结果可能已受影响,应书面通知客户。审核活动的区域、审核发现的情况和因此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予以记录。审核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告知被审核区域的负责人。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跟踪审核活动应验证和记录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4.15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日程和程序,定期对管理体系和检测检验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35、,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管理评审的周期通常为12个月。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产生怀疑时,应及时进行附加管理评审。评审应考虑到:a)近期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b)投诉、客户和相关方反馈:C)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d)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目标的完成情况;f)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g)质量控制的结果;h)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i)改进的建议:j)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k)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1)资源以及员工培训;11)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n)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0)其他相关因素。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

36、说明管理评审的输出应输入检测检验机构的策划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决定和措施:a)下年度的目标和活动计划;b)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c)满足相关标准的改进;d)资源需求。应记录管理评审中的发现和由此采取的措施。管理者应确保这些措施在适当和约定的时限内得到实施。5技术要求5.1总则决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包括:a)人员;b)设施和环境条件;c)方法及方法的确认;d)设备;e)测量溯源性;f)抽样;g)物品的处置。上述因素对总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程度,在各类检测检验之间明显不同。检测检验机构在制定检测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培训和考核人员、选择和检定/校准所

37、用设备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5.2人员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检测检验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应确保所有从事抽样、检测检验、评价结果、签发检测检验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质量监督、内部审核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人员的能力,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每个项目/参数的检测检验人员不得少于2人。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测检验的人员应具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所规定的能力或资格。主持检测检验工作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具有与所从事业务相适应的高级技术职称,应有8年以上与安全生产

38、相关的检测检验工作经历。授权签字人应具备以下条件:a)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b)具有5年以上与其授权签字能力范围相关的检测检验经历;c)具有并熟悉相应的职责和权利,能对检测检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d)与检测检验技术接触紧密,掌握有关的检测检验项目限制范围;e)熟悉有关检测检验标准、方法及规程;f)有能力对相关检测检验结果进行评定,了解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g)熟悉记录、报告及其核查程序;h)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涉及检测检验的相关规定。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对检测检验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检

39、验方面的充分知识外,还需具有:a)制造被检设备、产品、材料等所用的相关技术知识、己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b)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c)对相关设备、产品和材料等非正常使用时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检测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规定,具备检测检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从事检测检验工作,且只在一个检测检验机构中从事检测检验工作。检测检验机构应制定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的检测检验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培训需求应考虑相关人员的能力、资格、经验、监督结果等。培训计划应与检测检验机构当前和预

40、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形成文件的培训程序应分成以下阶段:a)上岗培训阶段;b)在资深检测检验人员指导下的实习工作阶段;c)与检测检验技术和方法发展同步的持续培训阶段。检测检验机构应依法与检测检验人员建立劳动关系。在使用其他聘用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检测检验机构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工作。条款核查内容对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名称及章节/条款号评审结果评审说明检测检验机构应保留与检测检验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的岗位描述。岗位描述至少应规定以下内容: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b)资格和培训经历;c)从事检测检验工作的职责;d)检测检验策划和结果评价的职责;e)提出意见和解释的职责;f)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的职责;g)管理职责。检测检验机构应授权监督员,采取现场观察、报告复核、面谈、模拟检测检验以及其他评价被监督人员表现的方法,监督所有检测检验人员,以确保检测检验活动符合要求。检测检验机构应保留所有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