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3767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报告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项目立项批复的通知(甘教职成202023号)和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甘教职成函202051号)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校省级示范校建设进程,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使机电技术运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彰显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特开展区域外和兰州区域内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和岗位素质要求调

2、研。一、调研背景机电行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工业GDP已经连续数年超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而工业的核心就是机电行业。没有哪一种工业门类能够摆脱对机器设备的依赖,机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国工业水平的高低。为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保证工业4.0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强大的机电产业作为支撑。如今,机电产业出口已经占到我国出口总量的半数以上,机电产业作为衡量我国工业水平高低标志,正在助推我国出口屡创新高。近年来我国对机电行业不断加大投资扶持力度,不断帮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搞技术集成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机电技术在各大加工制造领域得

3、到极广泛的应用。作为承接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需要巨大的资源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目前机电行业的很多重点项目都选购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完成大规模技术生产改造,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技术升级、高技术化,要使中国制造业从技术上根本性的提升上去,机电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调研目的1 .了解国内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行业发展情况,以及新技术、新观念;了解国内机电行业岗位需求情况,以及机电行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为调整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办学方向提供有力依据;2 .了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以及与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密切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

4、、数量和规格;3 .了解企业一线机电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岗位分布、人才数量、用人标准、招人的途径、薪资水平及需求计划。为制定适应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建设、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提供依据。4 .了解企业机电技术人才岗位需求及对应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中理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建议,为今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培养等奠定基础。三、调研基本情况(一)调研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二)调研人员组长:组员:(三)调研对象1.主要调研企业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专业建

5、设小组成员研讨遴选出调研企业如下表(见表1-1)表1-1调研企业一览表序号调研单位名称单位性质122.在校生调研和毕业生调研本次调研从本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随机抽选毕业生100人,在校生80人作为此次调研对象,以便了解本校毕业生发展情况和学生对本专业开设课程的满意度。3 .同类院校调研区域内周边同类院校3所,以了解区域内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四)调研方法4 .文献查阅在教育部官网、甘肃省政府官网、甘肃省教育厅官网、甘肃省职教网等权威性网站收集和整理行业政策文件、行业标准文件等资料,为我们了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当地机电技术应用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影响提供政策依据

6、。5 .座谈、访谈和调研问卷等形式(1)对于密切合作企业的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以及与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的形式进行。(2)对于行业专家的调研,通过访谈和研讨会,了解行业发展情况。(3)对于毕业生的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和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4)对于在校生的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方式进行。6 .参观、经验交流等形式对于同类院校的调研,主要通过参观和校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四、调研内容(一)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新动态、新技术。(二)合作企业招聘岗位和途径,了解人才岗位需求分布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岗位分布情况;合作企业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情况,了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阶段的

7、核心技能;合作企业需求计划、素质要求、薪资水平,了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能力培养方向。(三)往届毕业生情况调研,了解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了解现有人才培养情况。(四)区域内同类院校调研,了解本地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以便发挥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五、调研情况分析(一)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加工制造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工业GDP已经连续数年超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3月PMI指数,3月份制造业PMl最新数值51.5%,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一季度高点。其中,生产指数53.1%,新订单

8、指数53.3%,原材料库存指数49.6%,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8.7虬制造业PMl指数回升速度快于我们此前预期(此前预计3月PMl指数或将继续下探,但仍位于枯荣线上方,随企业复工及价格企稳,2季度制造业PMl指数将企稳回升),制造业扩张提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如图IT所示。PMl指数(单位:%)图I-IPMl指数图2016年,在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的基础上,甘肃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为切入点,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

9、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随后,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出台,“剑指”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诸多障碍和约束,提出军民协同创新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优惠奖励政策、落实创新企业和创新项目用地的基本程序和相关优惠政策,被称为“黄金30条”,进一步加快了甘肃省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步伐。2021年,甘肃又出台了甘肃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60个省级示范项目,争取10个项目进入国家试点示范项目,建成25个智能工厂,制造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覆盖80%以上重点企业,并在重点产业打造1至2户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协同发展。随着各项制造产业政策逐步落实,甘肃省制造业稳步提升。2021

10、年,在全国工业投资整体不佳、一些地区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甘肃省制造业实现了3.0%的增长。甘肃省政府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各大制造企业对机电技术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二)区域内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1.兰州市区域发展情况兰州是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依托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四大行业为主体,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辅助的产业体系。2.兰州市制造企业发展概况(1)产业发展现状兰州市装备制造业已形成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设备等七

11、大门类组成的产业体系。目前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97家,从业人员4.1万人,资产总额288.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4亿元。(2)主要企业情况兰州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全市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园区,此外,园区是兰州市区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的重要承接地。截至2014年底,装备制造业园区已确定选址企业43家,总投资396亿元。其中,入驻装备园区的“出城入园”企业共有22家,总投资199.5亿元,已开工项目共9家。(三)加工制造企业调研分析为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我校组织相关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情况分析如下:1 .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岗位需求量此次对加工制造企业的调研共发放50份调

12、研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8份。由图1-2可看出,各大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工厂机电控制系统检修、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变配电站的运行与维护等岗位。因此,机电技术应用人员在中小型企业中的作用与数量也不容忽视。2 .企业从业人员学历构成分析此次调研,对企业一线员工发放50份调研问卷,回收48份有效问卷。其中高职学历的人数为8人、中职学历的人数为18人、高中学历的人数为13人、初中学历的人数为9人。如图1-3所示中职 人数 高中初中201510501图1-3从业人员学历构成分析由图1-3可看出,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大多集中在中职学历,由此得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

13、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3 .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分析据调查,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多数企业都看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入企业后能尽快实现实际性工作(2)大多数企业都看重员工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技能水平。(3)员工应具备爱岗敬业的基本素养,较强的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爱百敬业 社会综合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承加傩力奉献精神 吃苦耐劳70.24%32.78%82.63%28%5.24%三84.85%82.19%50.21%

14、84.23%72.45%67.86%00.10.20.30.40.50.60.70.80.9图1-4企业最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分析4 .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意向分析Ja Hl V-f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企业与我校进行校园合作的意向比较大,而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5所示。第一,比较愿意和我校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加强校园双方多途径交流合作。第二,很愿意接受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第三,比较愿意委派机电技术应用技术人员到我校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Ol是否愿意委派机电技术应用技术人员到我校培训学是否愿意接受我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很愿意士较愿意E广182242520210353是否愿

15、意与我校珑立合作关系5 .企业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重视程度分析此次调研,主要调查企业对学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重视程度,调研过程中,共下发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对有效问卷汇总分析如下表2:表1-2企业对学校专业课程重视度分析序号课程名称课程重要程度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1机械常识202622机械制图35133机械基础33154极限公差与配合152585电工技术与技能30186电子技术与技能32167传感器应用技术152768气动与液压传动22269电器与PLC控制技术252310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1826411钳工工艺实训242412电气安装与维修252313电气控制技术272114机械

16、拆装技能实训2026215工业CAD291916普车加工1825517数控车加工262218楼宇智能化安装2820319焊接技术291920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2123421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1824622机电产品市场营销16221023典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142212由表1-2可看出,企业认为我校开设的专业课都比较重要,其中重要程度最深的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与技能。7.机电专业人才招聘途径分析(图1-6)机电专业对应岗位的招聘渠道主要有:人才交流会、校园招聘会、员工推荐、招聘广告、中介公司、猎头公司等。通过与机电产品制造类、机电设备生产类、机电产品服务

17、类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访谈交流,记录企业人才来源渠道,并进行人才来源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现有机电技术应用人才来源渠道较广,选择社会招聘广告的企业占比100%,选择直接从校园招聘的企业占比95.6%,选择职业中介机构的企业占比52.1%。企业招聘机电技术人才渠道较多,选择性大,由此可见学校培养的本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对中职生来说,企业在招聘时一般通过面试,查阅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评价、所持的技能证书及具备的技能,有的还进行测试或考察试用,最后决定正式录用那些会做人、能干事的学生。U交流会:43.48%员工推荐:47.83%础中MI狗:52.17%猎头公

18、司:21.74%图1-6机电专业人才招聘途径分析(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及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此次调研,对毕业生发出1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00份。1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发现我校毕业生主要从事家电维修工、电气安装工、车工、钳工等岗位,如图1-7所示,这些数据为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很好的依据,促进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需求。2016.!1718I】51108图1-7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分析2 .毕业生就业的薪资待遇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生的薪资情况如(图8)所示,大多数学生的薪资集中在20

19、00-2500这个区间,其次是1500-2000,也还有一部分技能操作熟练的学生工资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人数图1-8毕业生就业的薪资待遇分析3 .毕业生对开设课程重要程度分析表1-3毕业生对开设课程重要程度分析序号课程名称课程重要程度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1机械常识405642机械制图75253机械基础73274极限公差与配合405285电工技术与技能69316电子技术与技能77237传感器应用技术386268气动与液压传动42589电器与PLC控制技术455510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3165411钳工工艺实训505012电气安装与维修307013电气控制技术376314机械拆装技能实训34

20、64215工业CAD485216普车加工2372517数控车加工267418楼宇智能化安装4849319焊接技术495120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2765821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28601222机电产品市场营销16221023典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142212由表1-3可得出,大部分毕业生对专业技能课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但也有小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课与其不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知识的训练,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导。4 .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分析(表1-4)在企业调研中,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但是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距离岗位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

21、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操作技能差,不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岗位;(2)学生学习能力差,进取心不足;(3)学生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眼高手低,个人中心感较强,团队合作意识淡漠,对企业没有归属感;(4)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表1-4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质量评价表职业素质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专业技能与相关专业知识85%10%4.5%0.5%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72%15%9%4%组织协调能力35%40%20%5%人文素养60%28%12%0吃苦耐劳40%43%14%3%工作安全意识65%27%7%1%(五)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校生学习需求分析面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校生,共发

22、放80份调研问卷,回收80份有效问卷。1.在校生对专业技能课的掌握程度分析表1-5毕业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分析序号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基本了解不相关1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65152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225443根据图样要求及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374124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35455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205646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机、电、液、气等控制24533能力7典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常见故障诊断排除与维护能力2653I由

23、表1-5可得出,大部分毕业生对专业技能课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但也有小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课与其不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知识的训练,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导。2.在校生对职业技能证书重视程度分析403530252015105 0不重要职业技能证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的证明,也是企业用人时较注重的资质证书。面向在校生,开展关于职业技能证书对求职重要程度的调研,共发放80份调研问卷,回收80份有效问卷,现将调研数据整理汇总如图19所示:认为职业技能证书对求职时不重要的有12人,可有可无的高达38人,认为重要的有20人,认为十分重要的仅IO人。121020可有可无重要十分重要三

24、三1-9在校生对职业技能证书重视程度分析由以上数据明显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技能证书可有可无,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恰恰与企业用人时所看重的资质证书相背离。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职业技能证书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并通过系列课程建设帮助学生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六)同类院校调研分析1 .同类院校的基本情况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自古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的“塞上明珠”高台县。学校创办于1988年,是全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6月,被教育部评估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20年6月,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创建的“省级中等职业

25、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 .同类院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情况介绍学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等14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学校不断夯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56人,高级教师5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24人。学校建成机电专业实训室等13个专业实训室,与民生驾校等合作建成6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参加全省中职生技能大赛的学生连续6次全员获奖,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有201名同学在省级中职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以上奖项,IO多名学生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中职生技能大赛。“三校生”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

26、水平。3 .同类院校经验(1)把握关键点争取政府支持,争取发展的政策红利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一所学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区建设推进和政策资金倾斜,均得益于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2)找准切入点,明确发展主题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学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也就决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这次考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汲取同类院校的经验,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给出了指导性意见。(3)明确着力点,突出学校优势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技术引领,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职业学校对于培养专业型人

27、才、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人才队伍时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努力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特色品牌”。一所学校又要立足行业背景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特色优势专业,才能在全市职业院校中产生较大影响。六、调研结论调研数据分析阶段,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综合看来,现代制造业需要一定数量技术型、生产操作型、服务型的机电技术人才,且都建立了稳定的职务晋升和薪酬增长办法,机电技术人才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部分人才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企业培养进入管理层,薪酬随工作能力提升。企业通过招聘广告、校园招聘、中

28、介机构等多种渠道引进机电技术人才,在引进过程中,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仪表礼仪、沟通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的素质、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专业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机电专业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自己所在学校机电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

29、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最终得到以下结论:(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通过企业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目前急需用人岗位有: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工厂机电控制系统检修、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变配电站的运行维护等。企业要求岗位人员既懂“机”,又懂“电”。我校毕业生目前主要从事家电维修工、电气安装工、车工、焊接工等岗位,和企业需求有一定的吻合度,但在技能操作方面还有待于提升。(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的数据分析,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低压电器使用、通用设备电器、机械安装调试、常用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计

30、算机应用、程序控制等岗位技能。我校毕业生在机械、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通用设备电器等方面技能熟练;在机械安装调试、程序控制及职业素养方面能力不足。我校需要加强毕业生核心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质培养,提升综合素质。(三)构建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机电人才,具有不同程度的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电气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实际动手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对机电人才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调研数据分析,企业和校园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意向非常强烈,乐意接受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并委派技术人员到我校指导学生。因此,我校具

31、有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基础,可建立“三段两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教学模式为了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企业岗位需求专业技能的学生,对专业核心课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五)课程设置通过企业岗位需求数据分析,我校需要开设专业核心课:机械常识、电工技术与技能、电子技术与技能、机械制图、机械基础PLC技术与应用、单片机技术。除此之外,对通用设备电器控制与PLC、机械安装调试、钳工工艺、程序控制、车加工、常用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动手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开设相应的技能方向课和选修课。同时,需要开设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构建完整的公共基础课、专业

32、技能方向课、核心技能课、选修课为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六)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企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以及对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数据分析,企业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并且能跟上技术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技能,同时将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工程师请到学校充实教师队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以此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七)建立多元化评价模式通过对企业调研的数据分析和对毕业生调研的数据分析,企业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因人而异。为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我校需要建立多元化评

33、价模式,多个模块去进行评价学生。(八)对毕业生就业的总结加强就业指导,学生就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学校的发展。通过对企业调研的数据分析,对中职生来说,企业在招聘时一般通过面试,查阅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评价、所持的技能证书及具备的功能,有的还进行测试或考察试用,最后决定正式录用那些会做人、能干事的学生,并且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应的岗位能力。七、意见和建议(一)构建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中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是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

34、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职业人文修养和职业实际技能。根据调研结果,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不仅要考虑学生就业,还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二)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优化课程资源按照“实用、够用、基础”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准则的优质核心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现岗位工作与实训课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

35、资格证书对接,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对接。开发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建议根据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如下:1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岗位核心工作,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领域,定位专业核心课程。2 .专业核心课程调整理论课和实操课的结构比例。力求真实的实训环境。3 .建议开设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文化和风俗类课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4 .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大力弘扬博大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实现模式多样化遵循“订单培养、校企通融、多证书培养”工学结合

36、才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建设体现岗位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根据调研,对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意见如下:1 .教学课程及内容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除了技能教育之外,学生的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业务能力等都要齐头并进。2 .课程教学模式要实现多样化。(四)构建专业师资队伍,增强师资力量专业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创新意识,变模式化教学为动态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身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出学生内在的潜力。(1)加强专业师资

37、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到企业及教育先进的地区考察及培训,深入企业,不断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2)聘请企业一线实践专家来校任教。加强校企交流,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企业的无缝衔接。(3)时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五)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建设设备配置应坚持“够用为度、数量足够”的原则,在总经费一定的条件下,应保证实训设备台套数量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相匹配,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应积极开展创新运行机制,开展与企业的各种形式的产学

38、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发挥对外辐射的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1)改进原有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新建相关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2)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弥补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不足。(六)明确工学结合,增强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内涵的发展,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工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加强校园的合作交流,学校给学生提供实训岗位的同时企业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长期稳定而又能双赢的合作。(七)改革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评价

39、机制将“以德树人”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学习者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广泛采用笔试、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果演示、作品评价、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八)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制度保障把课程作为核心,根据理实一体化课程、顶岗实习的需要,推进机制与制度的建设,在教学运行与质量管理、企业见习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工作学期、课程考核、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