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3837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一、项目背景为“315”科技创新体系布局提供辅助决策支撑,XX省科学技术厅拟“基于科技人才数据库建设”进行数字化改革;以构建现有数据资源的分类标签为目标,开展产业自动分类、人才评价及匹配的模型搭建,围绕若干产业领域,强化分析能力,为数字化改革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数字化改革引领示范。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科技人才“家底不清”、数据不明等问题,对战略领域、人才数据资源、科技人才地域数据等未赋予分类标签,没有形成完整可映射的标签体系,不能满足颗粒度分类应用的要求,没办法打通各产业链路;面对技术保障难寻觅、产业资源难对接等问题,需要基于现有数据资源,建立产

2、业自动分类模型,明晰产业发展链路;面对传统人才发现模式中的人才信息掌握不全面、招引精准度不高等问题,探索利用科技人才数据库建立的人才标签体系,系统归纳收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并与人才画像进行精准匹配,助力用人单位精准寻才;针对用人单位评价制度建设不到位、专家评审不全面、非科研因素评估难等问题,现需要整合科技人才信息,形成全量精准的科技人才画像,建立评价体系和算法模型。三、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主要包括:搭建人才评价体系指标应用、构建重点领域产业分类标签、搭建产业自动分类模型、搭建科技人才评价及匹配模型、打造科技人才看板。本次项目建设依托XX省政务信创云平台,满足信创环境访问、信创环境部署等要

3、求。(一)搭建人才数据底座1、利用内部数据运用现有省科技厅内部资源,实施科技人才领域关键数据标准化和人才业务数据治理,整合汇聚科技领域业务信息支撑数据,搭建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可使用内部各类科技资源,例如,“科技创新平台”“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科技专家库”“技术交易”“科研诚信”等人才关键数据。2、融合外部数据通过“政务网”等现有数据共享模式,汇集多方数据,融合科技人才数据底座。根据跨部门协调进展,可在条件成熟时接入省人力社保厅的科技人才职称认定评定相关数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科技人才知识产权数据,省发改委的科技人才各类红黑名单数据,省委人才办的省内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政策等数据,结合内

4、部科技人才库,实时动态地监测在库科技人才创新情况。(二)搭建人才评价体系指标应用1、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业务流程量化闭环:依托数字化改革、数字化应用,着力推动评价导向-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应用的业务流程重塑,实现人才评价量化闭环,辅助决策。评价主体多跨协同:相关主体要作为应用的使用主体和数据的来源部门。相关主体包括:科技厅等各级行政主体,科研单位、企业等用人主体;社会、市场等科技人才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国内外学术同行等同行评议主体等。评价方式多元结合: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同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基于此,研发或集成相关模型、算

5、法及评价业务系统。2、申报受理环节个人用户登录XX政务服务网进行在线申报。填写申报信息,与市场监管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利库等对接,尽可能地实现数据提取,并进行数据校验,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申报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科研成果、个人陈述等信息,并上传相应的佐证材料。用户可在线生成电子版申报书,在线提交至各级申报管理单位进行审核。3、初审(资格审查)环节市县科技局(外专局)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进行审核。个人用户提交申请信息经过系统自动比对,基本的资格条件都已经通过自动审核并作出标注。对未通过初审环节的用户,系统自动将反馈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发送到用户。如需补充相关材料的,提示

6、补交材料,再次进入初审环节。对通过初审的申报人,市县科技局(外专局)工作人员征求财政部门意见后,在系统上履行发布手续,一键发布到复审环节。4、专家评审环节对于形审通过的组织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创建评审批次,按领域进行分组,分配申报人及对应的评审专家并创建专家账号。专家登录系统,进行在线评审。专家可以查看申报的详细信息,对系统统计出来的评审指标进行数据确认,并填写分数。5、复审、公示环节对通过复审的申报人,省外专局在系统上履行发布手续,一键发布到公示平台,可进行循环公示,不再另行发文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发文予公布。6、汇总分析汇总显示当年的申

7、报情况,实时查看申报数据的审核情况。可以对申报数据按所在市县、所属领域、年龄等进行分析。7、科技人才评审增加专家一键抽取功能。全流程自动化专家抽取通知、无需人工干预。(1)参数配置先进行参数设定,由系统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进行筛选。参数具体包括每组需要的评审专家人数、通知专家数、每组最小评审人数、同单位最多人数等,系统设有默认数值,如果需要调整的话可以通过参数配置进行调整。(2)自动分组在专家抽取工作之前需要建立评审分组和评审分组的领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点击自动分组后,系统会根据项目的对应领域自动进行分组,把设置的参数信息自动设置到各个对应的分组中,同时可以对单独的分组进行微调处理。(3)短信模

8、板对短信的不同模板进行编辑并给专家批量发送短信。专家根据接收到的短信,进行回复是否参加评审。系统根据回复的短信,进行反馈。(4)分配专家并通知系统将专家对应领域与已分组项目对应领域进行匹配,根据设置的抽取参数,进行专家匹配,匹配成功后,选择短信模板发送短信,进行专抽取。(三)构建重点领域产业分类标签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基于科技人才数据资源构建可灵活分类、映射的标签体系,兼容教育部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国民经济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分类,形成既符合统计制度口径、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态分类原则,又同时满足不同颗粒度分类应用的要求。以统一的标签为底层逻辑,打通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和人才

9、链的融通通道,实现全量创新要素汇聚协同。(四)搭建产业自动分类模型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基于人才基本信息、承担项目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和论文专著等科技人才数据资源,通过产业自动分类模型,能够自动批量的为科技人才匹配产业标签,为人才画像、人才评价和产业人才分析等功能提供基础数据底座。(五)搭建科技人才评价及匹配模型基于人才基本信息、特征信息、承担项目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科技奖励情况和论文专著等科技人才数据资源,从人才的产业影响力、技术影响力、活跃度、领域多样性和产学研合作五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和算法模型,为人才画像和人才评价提供客观的参考数据。构建完善的技术词标签库,融合学科、行业和产业等多

10、维度标签,实现需求库、供给库、科技人才库的自动标签匹配,在此基础上,满足特派员选派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匹配;满足评审专家自动抽取分组等场景需求。(六)科技人才看板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才资源全面开发及有效管理的前提,通过数据底座基础信息,构建科技人才数据库;同时引入人才看板技术,通过文本挖掘生成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标签库,用抽象图像或标签来定义人才所属的类型并进行可视化呈现。人才看板,包含科技人才的基本信息、成长轨迹、岗位胜任度数据等,通过个人看板中的数据信息,就可以清晰的刻画出一个科技人才的形象,实现人与科技数据的数字挛生。人才看板主要有状态图、标签图和雷达图三种描绘方

11、式。其中状态图常用于对科技人才当前状态进行展现,标签图常用于对顶尖人才和关键人才进行精准刻画,雷达图常用于从整体角度对画像进行差异化的呈现。系统提供一套可视化的且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科技人才标准画像,不仅能够为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提供优化策略,也能够为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实现明确榜样目标、进行精准培养。四、建设地点XX省科学技术厅或甲方指定地点。五、建设要求、交付形式(一)搭建人才数据底座对接科技厅数据仓、融合外部数据。(二)搭建人才评价体系指标应用建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政府服务网实现在线申报;业务系统数据对接时,可生成电子版申报书;系统可生成申报审核流程、自动进行资格审查;市县科

12、技局在线审核时,短信给予反馈;创建评审批次;按领域进行分组;专家遴选、评审;生成评审表并支持打印;复审可i键发布结果到公示平台;系统可实时查看申报情况,并进行分析;科技人才评审时,可进行参数配置,自动分组,分配专家并根据短信模版进行通知。形成多维度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三)重点领域产业分类标签分类科学、颗粒度适中,共计不少于300个产业细分节点。最终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交付。(四)搭建产业自动分类模型在政务云内本地化部署并运行。(五)搭建科技人才评价及匹配模型搭建科技人才匹配模型:响应时间VI秒。在政务云内本地化部署并运行。(六)科技人才看板最终系统可视化呈现科技人才信息、科技人才成长信息、人才创

13、新指数等。六、部署要求本项目拟使用招标人已有硬件资源进行部署,部署过程保证服务器相关信息安全。跟服务不相关的软件、插件不可安装。七、项目其他要求(一)工期要求本项目建设周期为3个月内。(二)项目团队要求投标人的项目团队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研究员、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三)技术培训要求投标人应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料,包括不限于用户使用手册、数据字段说明文档等。(四)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要求1 .售后服务要求:质量保证期内,投标人应安排相应技术人员从事售后服务工作。2 .技术支持要求:投标人应提供项目的模型部署、配置等服务。(五)版权与许可要求投标人保证所涉及的标签、模型无知识产权风险,如涉及第三方提出侵权或知识产权的纠纷由投标人承担所有责任及费用。投标人使用于合同项目中,在本项目启动前投标人已经取得的知识产权或投标人已获得第三方有效授权的知识产权,投标人保证其是根据本项目规定向甲方提供的有关技术和智力成果的合法所有者或提供者。投标人提供的本次项目服务,其版权由采购人和投标人共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