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5199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范文)2022年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县委宣传部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首要政治任务,聚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署要求,守正创新、担当实干、多措并举,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XX大地走深走实。一、入脑入心抓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机关例会、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干部培训的必修课,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知识测试、研讨交流等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两微一端”等学习平台,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全面性。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学宏同志先后2次深入包联村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专题辅导,配发了中

2、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X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学习辅导读物20套,组织开展专题学习7次,专题党课2期,撰写高质量心得体会20余篇,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二、精准精心抓宣传聚焦职责使命,及时制定出台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宣传方案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宣传方案。精心组织策划,全方位、多维度报道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通过专题专栏、约访约稿,采访报道等形式,迅速掀起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热潮。在“两微一端”等各类媒体刊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稿件80余篇,开设“二十大时光谈感悟说体会”专栏,对10余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专访报道。转发中省主流媒体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相关

3、新闻20条。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在文化广场、便民中心等重点场所部位悬挂张贴公益广告200幅,利用电子屏幕、楼宇电视等滚动播出宣传标语300余条。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三、用心用情抓宣传强化理论宣讲,精心策划,及时制定出台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方案,创新理论宣讲形式,不断丰富宣讲内涵,积极整合“县委讲师团”“洋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鹳乡百姓宣讲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大队”工作力量,大力实施文明实践“十百千”宣讲工程。11月16日,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县宣传宣讲动员暨集中备课会,对全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1月17日,全省“文明实践

4、宣讲团”走进洋县龙亭镇平溪沟村开展示范宣讲活动,230多名干部群众聆听宣讲报告。组建24支宣讲队,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宣讲活动140多场。深化文艺宣传,积极创编快板歌曲等文艺作品4个,推出“宣传二十大翰墨写初心”书法作品展2场。强化网络宣传,持续组织域内媒体在首屏首页第一时间推送权威媒体重要报道,开设专题专栏,转载、转发相关主题报道、工作动态50多条次。切实把优秀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种”进群众心里面。四、对标对表抓落实切实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冲刺年度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紧紧围绕意识形态、理论宣讲、内宣外宣、精神文明、文化产业

5、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列出项目清单,细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凝心聚力、推进有序、攻坚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紧抓今年仅剩的一个月时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深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XX县XX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精准发力,通过“五学并进”掀起学习热潮,确保真学实学、学深悟透,做到入心入脑、指导实践,切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关键少数“领学”夯基础。深层次谋划部署学习任务,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动一片”的原

6、则,带头领学促学、撰写体会文章、交流学习感悟。健全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召开乡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等会议2次,确保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包村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带动学、专题党课引导学,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落实,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切实提高学习实质实效。全员覆盖“研学”强信念。第一时间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各村党员群众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观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召开集中学习会、“美丽XX”公众号、微信群推送知识要点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大会精神传达到全乡干部群众。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讨论学习,通过专题研讨

7、交流、谈学习感言、谈心得体会等形式,做到人人有感悟、人人有发言、人人有计划,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达到学习习惯更自觉、理想信念更坚定的目的。做好个人“自学”提素质。全乡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工作之余抓紧一切时间做好个人自学,采取阅读报刊杂志、宣传展板、“机关学习走廊”等多种形式,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切实领会精髓要义,自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甘肃党建”“青年大学习”等平台,随时随地开展“线上”自学,认真记写学习笔记,推动个人能力素

8、质不断提高,为积极履行好岗位职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重点难点“践学”抓落实。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工作上来,统筹推进年度各项任务落实。坚持学以致用,锚定全乡发展战略,组织干部在学习中畅谈工作,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担当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工作落实的具体实践,真正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氛围营造“热学”促提升。采取传统手段和新兴媒体互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和解读

9、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半小时广播、户外宣传栏、LED显示屏等载体传播快、受众多、覆盖面广的优势,播报党的二十大重要内容500多次,张贴宣传海报等38张,让“老载体”发挥出“新作用”。通过“美丽XX”微信公众号、乡村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打造学习“微课堂”,推送“数”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内容110多条次,转发权威解读文章、重要评论等300多条次,切实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重要思想和最新理论成果宣传到全乡各个角落,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了浓厚氛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学习全覆盖、宣传全方位、落实全过程,奋力推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四学”真学

10、深学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持把准要义抓学习,推动学习走深走实,确保参学覆盖而最大化、学习效果最大化,持续增进全警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领悟,激发髀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巨大热情。集体主动学。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培训,开展政治轮训,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开展书记讲党课,通过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精髓、核心要义,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支部认真学。全市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组织政治生活的首要议程,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

11、党日、交流研讨等活动。深入开展领读领学,通过“关键少数”组织领学,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全警覆盖学。编制印发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口袋书,邀请专家或观看视频讲座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公安英模、理论骨干进一线、进岗位开展“微党课”宣讲,通过“两微一端”新媒体开设专栏和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App做到每日一学,及时更新党建文化墙,确保学习全员覆盖。实地调研学。市局党委先后多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精神加强学习调研研讨会,围绕“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智慧赋能”这一主题,研究制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调研课题方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全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行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16篇。做至U“四实”学以致用将学

12、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公安工作实际融合,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落实从严管党治警。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总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安机关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持续巩固深化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努力锻造“三个绝对”“四个铁一般”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做实公安主责主业。强化反恐防暴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始终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盗抢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持续开展枪爆物品整治,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压实疫情防控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

13、公安主业,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认真做好数据分析,筑牢疫情输入防线,清醒认识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跟进研判风险态势,全力抓好当前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谋实具体工作计划。深入推进全市公安机关“大抓两基、智慧赋能”行动计划,精心研究、深入调研,明确思路、找准对策。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信息搜集研判、数据整合汇总,提升基础支撑效能。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全面做好警情处置,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平稳。供参考党课讲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制度的认识更加深刻,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

14、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进一步正确认识制度、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效能、坚定制度自信,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制度在国际治理和国内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制

15、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从国内看,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改革开放系统整体向前推进的历史时期,制度建构是否科学、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立足当前,我们需要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社会关系方面的成果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

16、政治问题;着眼长远,为了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在坚定制度自信的前提下推进制度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最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一)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问题至关重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17、未来将沿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通过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是以固定化的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价值理念和社会关系层面的发展成果、实践经验加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大大减少了发展的盲目性和社会代价。一般来讲,物质层面的发展成果比较容易保存,也容易被人们感受和体会,社会关系层面的发展成果却不太容易保存并被人们感受得到。制度是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固定下来的一个重要形式。制度一经确立,就会以其具有的强制规约性引导社会遵循一定的价值

18、理念,按照固定的关系模式向前发展。同时,制度一经确立便会相对稳定,从而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控制性、可预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规范和塑造着社会主体的行为模式,更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确立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调节由于立场、价值、利益、目的、愿望等的分歧和差异引起的矛盾冲突,起到约束行为、协调冲突、化解矛盾、稳定秩序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关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制度,由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子制度体系构成。从制度涉及的领域进行划分,制度涵盖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生态文明等各领域都各有一套制度体系。从大

19、的制度层次进行划分,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划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类制度分属于不同的制度层次,分别对国家性质、国家基本形态、国家治理原则、社会运行原则、个体行为准则作出规定。也就是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制度相互衔接配套,从不同层面对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引导和激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要求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可以利用枚举、统计等各种量化方

20、式,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充分说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新中国70多年来发展的伟大成就概括为“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之所以能被创造出来,是党带领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充分发挥的结果。中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超过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同时,中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作为一个拥

21、有14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快速变革和发展中保持了总体稳定,这与国际社会局部冲突动荡不断、恐怖袭击和极端事件频发的乱局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事实列举和现象描述层面,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制度好才是真的好,制度优越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显著体现。比如,中国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通过改革激发了体制机制的活力,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又注重发挥市场作用,释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能,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效率效能。中国的社

22、会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我国有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网络,确保整个社会大局平稳可控。我国的社会治理机制也比较科学完善,能够通过利益协调、矛盾化解、诉求表达、决策参与和应急管理机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将风险阻断于成灾之前,及时消除社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

23、化、逐步完善的过程。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方针、政策定型化的政治设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国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上具有的长远战略眼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对于

24、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很重要很宝贵的时期。我们的担子重,责任大。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25、经济制度”。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形成一整套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供有效制度保障。”中国特色

26、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制度成熟定型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制度建设提出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

27、调:“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也就是说,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这三个方面,不管缺少哪一个,制度建设都不可能是完善的。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提出:“到二。二O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4

2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当年看到邓小平同志这段话,我脑子里就浮现几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要强调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什么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要强调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才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

29、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

30、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一历程说明,我们党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都是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逐步推进的,目标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科学。一方面不急功近利,强调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人干好一代人的事情,为下一代人干出更好的成绩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三)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一

31、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

32、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

33、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主要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使得改革能够产生综合效应。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34、,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机遇挑战和矛盾问题,需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化解危机、孕育新机。2019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

35、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和目标,那就是要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前提下,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进行。(四)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

36、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第一,国内国际风险增多。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深层次风险增多。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

37、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而且都是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

38、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

39、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第三,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

40、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筑牢制度的防线。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二、建立在制度自觉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自己国家社会制度的认同、坚守和捍卫。在“四个自信”中,制度自信更具体、更显现、更刚性。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坚定“四

41、个自信”的强大底气和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段话,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指导思想、历史根基、文化底蕴和人民基础,指明了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指明了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性任何历史都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人们总是要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国家制度的选择、确立、发展和完善也必须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前提。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我们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使其优越性不断彰显。我国的制度实践历史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是照抄照搬的制度“飞来峰”,也不是封闭僵化旧制度体系的延续。这一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

43、革伟大实践,在深刻总结和反思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确立起来的。从更宏大的历史整体性视野看,这一制度体系是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的探索历程中得来的,是从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近代发展历程中得来的,也是从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还是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发展、完善,彰显了这一制度体系所具有的历史逻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科学性判断一个制度体系是否科学是有标准的。如果构成制度体系的各子制度体系、各项具体制度之间能够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完备、协调配套、明确管用的总体系,就能判定这个制

44、度体系具有科学性。从系统完备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涵盖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包括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分为不同层次、具有不同定位,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架构。从协调配套来看,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制度体系,要求各领域、各层次的制度体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配套、有机衔接。如果各制度体系之间不协调、不配套甚至互相矛盾、互相掣肘,这样的制度体系就不是协调配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从明确管用来看,科学的制度体系要求规则设定明确、清晰、合理,要于法周延、简便易行。规则设定过于抽象或过于具体、行为空间过大或过小、规定模糊、违背情理等,都将损害制度的执行力,影响制度的治理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