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5393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docx(7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彝良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彝良县发展和改革局-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序言-1-一、基本情况-1-(一)规划范围1-(二)自然条件-2-(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3(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4-(五)发展机遇-6-(六)重大意义-7-二、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战略定位-10-(四)发展目标-11-三、空间布局-13-四、基础设施建设-14-(一)交通14-15-(二)水利(三)能源-16-(四)通信和信息化-19-(五)城市基础设施-20-五、产业发展-24-(一)食品工业与特色农业-24-(二)能源

2、与重化工-30-(三)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32-旅游业:-32-精品路线:-33-民族文化产业:-35-(四)现代服务业与新型产业-36-(五)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38-(六)产业化扶贫-40-六、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41-(一)小城镇与村庄建设41(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2-七、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45-(一)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45-(二)加大农村劳动力市场开发力度。-46-(三)提高服务水平抓好维权服务。-46-(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47-八、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48-(一)教育-48-(二)医疗卫生-53-(三)文化体育-58-(四)科技服务

3、-59-(五)社会保障-60-(六)社会管理-61-(七)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61-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62-(一)生态建设-62-(二)环境保护-63-十、改革仓U新-64-(一)深化体制改革-64-(二)扶贫机制创新-66-(三)区域协作机制创新-68-H-一、政策支持-69-(一)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70-(二)生态补偿政策-71.(三)投资、产业政策-72-(四)土地政策-72-(五)社会帮扶政策-73-(六)特殊扶持群体和扶持措施-73-(七)重大政策和项目贫困影响评估-73-十二、组织实施-74-(一)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督-74-(二)规划管理-75-(三)监测评估-75-序言

4、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0年)(中发(2011)10号)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等相关重要文件和有关部署,今后十年,国家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力量解决好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贫困问题,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边疆巩固,确保贫困落后地区群众共同实现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扶贫攻坚的精神,推进扶贫开发,特制订彝良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

5、扶贫攻坚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一、基本情况(一)规划范围本规划地理范围包括彝良县所辖区域,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共15个乡镇,4个居委会,133个村民委员会,2921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584406人,其中,农业人口555185人,占总人口的9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3.1人。县内辖5个民族乡,26个民族村,境内有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7605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4%,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二)自然条件彝良县气候多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在境内中部的钟鸣、龙安、三道一带形成明显的气候分界线,以北两河、

6、龙海、牛街、柳溪、洛旺5个乡镇属北部气候带,多雨潮湿,日照较少,气候温和,以南13个乡镇则是高温少雨,日照丰富,干湿季节明显,属云南高原寒温带气候。加之地势起伏急剧,使该区气候更加复杂多变,区内多干旱、暴雨、洪水、冰雹、大风等不利气象,俗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全年降水量南部平均849.4mm,北部平均1120mmo彝良县是一个以山地、河谷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地处乌蒙山脉边缘,西南部高,东北部低,最高海拔2840m,最低海拔520m,相对高差2320mo彝良县属长江流域、金沙江下段水系。南部洛泽河流域流入横江,主要支流有熊家沟、巴爪河等11条较大支流,北部白水江流域流入横江,主要支流有中厂

7、河、云丰沟等9条较大支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矿石品位高。有煤炭和16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铅锌资源储量为157万吨(33.2万金属吨),预测远景资源储量可达IooO万吨,煤炭资源分布以无烟煤为主,主要产煤地集中于洛泽河、牛街、龙安、小草坝、养山等乡(镇),预测资源总量59753万吨,其中优质无烟煤资源量达39226万吨,小发路矿区优质无烟煤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境内硅矿(石英矿)质地纯,品位高,储量80亿吨,属云南之首。另有丰富的赤铁矿分布,品位高,有害元素低,易于开采和利用。(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0年GDP达27.3亿元,比2005年净增15.6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

8、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8:26:36调整为2010年的27:43:30o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亿元,是2005年的3.46倍。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是“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的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308元和2650元,比2005年分别增力口5181元和1390兀O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两基”顺利通过验收,初中毛入学率由“十五”末的59.71%提高到99.04%,辍学率由

9、2.95%下降到1.75%,在校生人数由20528人增加到3016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30%。学前入园幼儿达6046人,幼儿入园率由6%提高到25%。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卫生事业成绩显著,“新农合”巩固发展,以人参合率达95%以上。三级卫生预防体系和城乡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绩,甲型HlNl等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防范。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文体广电事业稳步发展,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家文化大院创建成效显著,完成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改扩建和

10、故居修缮。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2.13%、95.65%o就业和再就业等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生态建设扎实推进,“七彩云南.彝良保护行动”深入开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o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1.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发展层次低,转型发展难度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国际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严重地冲击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产业政策和资源开发政策调整的影响,土地、金融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给全县新时期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受政策的制约越来

11、越严重,项目审批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资源开发的深度仍然不够,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还未能发挥。国家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虽然全县GDP总量位居全省中偏上位置,但多项人均指标位居全省倒数,全县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低,靠天吃饭的成分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农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供求矛盾尖锐,各种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全县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粮食单产提高空间

12、不大,农民增收渠道单一kO3 .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不适应工业和城镇大发展的需要。骨干公路等级低、承载运力弱,农村公路路况差、标准低,晴通雨阻现象突出,铁路容量小,站点建设滞后。水利化程度不高,水库配套干支渠建设滞后,有效灌溉率低,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覆盖面不大,一批小流域亟需治理。电网建设任务巨大,至少还需建设4个IlOkV和1个220kV变电站,才能满足全县工业发展的需要。电力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网建设任务繁重,亟需改造的户表覆盖面大。城镇功能不完善,特色不明显,群众住房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城镇发展滞后,没有很好地起到拉动消费、促进内需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4 .社

13、会建设历史欠账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教育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普及高中教育任务十分艰巨。卫生院建设层次低,村卫生室环境差,医疗设备落后。计生统计存在水分,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流人口管理力度弱,医学监护工作落实不够,无措施人数多,增长基数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任重道远。5 .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增收对矿产品开发的依赖大,收支缺口大,县乡不良债务居高不下,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县财政保障重点建设的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税收、国资监管上还有漏洞,财经秩序有待整顿和规范,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五)发展机遇我县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不少

14、困难,但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极大地激发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国家“十二五”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县承接东部城市和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连片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在多年的发展中,全县各级政府和群众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六)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我县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贫困人员整体脱贫致富,

15、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往与交流,有利于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重大机遇,加大改革创新,加快开放步伐,加速推进农业、工业、城镇及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文化

16、旅游产业培育、和谐社会构建等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奋力谱写富民强县跨越发展新篇章。(二)基本原则1.坚持重点突破,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我们必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扭住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三大基地”建设和六大产业”培育,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

17、统产业科技化,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3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打破常规思路和惯性思维,摒弃一切因循守旧、小进则满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羁绊手脚、阻碍发展的机制体制,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抢抓发展先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4,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质资源向高新技术集中”原则,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

18、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高起点、跨越式发展。5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实施龙头企业带动。通过政府引导,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市场需求培育产业、开发产品,促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彰显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6 .坚持推进城镇化,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牢牢把握优化布局和功能提升两个关键,在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同时,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县城的形象和内涵,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三)战略定位围绕全省战略目标,紧扣全市发展定位,结合彝良发展实际,着力打造“宜居彝良、畅通彝良、生态彝良

19、、诚信彝良、和谐彝良”。即:坚持把城镇化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中心城镇建设带动乡村集镇发展战略,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努力把彝良建设成为滇东北最佳宜居城市,增强彝良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打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打通彝良通往外界的大动脉,化解彝良地处“桥头堡”双向大走廊边缘的不利因素;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完成昭彝岔、彝牛、彝海树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完善乡村路网体系,不断提高硬化率,形成外接内联、快捷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彝良”目标,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产业、新型工业

20、,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打造“诚信政府”为核心,深入开展“今日彝良效率”活动,着力打造以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和审批环节最少、交易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社会环境最优的诚信彝良,使彝良成为滇东北最佳投资创业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四)发展目标1.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立足资源优势,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21、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内聚外引,加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形成以先进工业为支柱,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为依托的生态型产业结构。2 .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40%;基本形成快速便捷、外接内联的综合交通网络,乡村公路硬化率达到50%以上;水利化程度达45%以上;基本形成能够满足发展需要的电力保障系统。3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22、在4.4%以内。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达到95%,城镇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人员比例各达到9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o4 .生态环境持续有效改善。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大幅下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分别达到80%和7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o5 .社会事业全面深入发展。基本建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健体系。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政府负担转

23、移就业农民技能培训普及率达到100%,每年稳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次)以上;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卫生食品监测合格率达到100%O三、空间布局围绕“一心、两轴、三纵、四片、五区”布局。即:突出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核心引领作用;以蚂怀线和猫谢线为“两轴”,着力打造新农村示范长廊;以昭彝岔、彝海树和彝牛等高速公路为“三纵”,打通进出川、滇、黔的通道,构建布局合理、纵横贯通、内通县乡、外连周边的交通网络体系;以15个乡镇地域区位分为“四片”,北部片区(牛街、柳溪、洛旺)重点发展商贸、旅游、经济林果和水产养殖产业,中北部片区(小草坝、龙海、龙

24、安、两河、钟鸣)重点发展旅游、天麻、竹子、核桃产业,中心片区(角奎、洛泽河、养山)重点发展工业、花椒、核桃、果蔬产业,南部片区(海子、树林、奎香、龙街)重点发展烤烟、畜牧、核桃、中药材产业;以工业发展布局分为“五区”,新场工业园区发展铅锌、煤化工及硅产业,大寨工业园区发展硅铁产业、煤砰石发电,小草坝工业园区发展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奎香工业园区发展硅矿产业和铁矿开发,柳溪工业园区发展煤化工和水电产业。四、基础设施建设(一)交通1 .全力推进交通主通道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建管并重、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一横五纵”为骨架,建设高等级骨干路网为重点,推进交通主干通道建设,全力构建布局合理、纵横贯

25、通、内通县乡、外连周边的交通主干通道,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适度超前的骨干交通网络。全面建成昭通至彝良至岔河、彝良至牛街至油光坎高速公路,启动并力争完成彝良至海子至树林高速公路、柿子坝至凤翥高速公路、龙安至柿子坝二级公路、吴家桥至树林二级公路建设。2 .加快建设区域内交通网络。以县乡油路及乡村公路为基础,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农村路网密度为目标,重点推进县城至邓家湾、县城至吴家桥、县城至大寨等交通主通道联络线及乡村断头公路建设,扩大路网覆盖面,完善路网结构,新建村社公路3000公里以上,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000公里,实现县内通村道路全硬化,客车通达率100%。加快推进大寨火车站扩建工程和县乡

26、客运站点建设,完善全县物流基础设施,构建适应县内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启动机场建设,满足旅游资源开发和应急保障需要。强化养护和管理,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提高交通安全质量和应急保障水平。(二)水利1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大力发展绿化工作,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以毛稗田水库流域、仙马水库流域、双河水库流域和彝良县供水水源地流域为重点加以治理,治理毛稗田水库径流面1.8Okm2、仙马水库径流面积IOkm2、双河水库径流面积28km2、县城水源地径流面积治理15km2,合计治理584km20对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

27、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全面实施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在制定花山水库花鱼洞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基础上,加快对其他河流及饮用水源进行水功能进行规划,按照区划要求切实做好区内水土保持,造树绿化,涵养水源等工作,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入,水源保护内必须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尽可能防止或减少突发事件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资源保护利用,逐步形成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2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双河水库建设任务,新建松林、发达、奎香、碗厂沟、杨官寨、新场、榨房沟、养山等8个小(一)型水库,启动雄块邱家沟、

28、新场白岩沟、小老林、中寨等4个小(二)型水库。“十三五”期间新建瓦厂中型水库1座,中厂、树林、桐梓林、后河等小(一)型水库4座,下坝、孙家河、三岔河等小(二)型水库3座。完成奎香吉塘、发达云乐等8个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见附表一),对雄块塘坝、上鱼塘坝等42个塘坝进行除险加固(附表二),把“十一五”期间剩余的21.97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全部纳入“十二五”期间解决(附表三)。“十三五”期间全面解决15个乡镇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27.5294万人。完成云丰、龙潭、杉坝等20个灌区建设任务,实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2万亩,争取再完成野咕噜、元宝等13个灌区建设任务。以县城河道治理为重点,对白水江

29、牛街、柳溪、洛旺等25个河道工程进行治理(见附表四)。从2011年起对马窑、河湾、拖脚等11个小流域进行治理。开展夹马石、桃子坪等14个灌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水环境安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破坏和不规范操作,客观评价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效果。(三)能源1.完善能源供应体系。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大力推进煤炭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准确把握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导向,加快煤矿矿权整合步伐和矿山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加快中小水电开发步伐,全面完成洛泽河、白水江、田黄河三大流域中小水电开发。积

30、极推进小草坝、树林管坝等天然气资源勘探,强化抓好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大力实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示范工程。2.加快推进电网建设。坚持优化配置、合理布局、满足负荷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兼顾城市建设原则,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抓手,以电源建设为基础,以建设统一开发、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为目标,优化电网布局,完善电网结构,形成以220kV电网为枢纽、以IlOkV电网为骨干网架、以35kV中低压配电网为基础的坚强供电网络。实施新一轮城网改造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城网绝缘化,全面解决农村无电人口通电问题。3、加强天然气和油气管道建设。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石油天然气管道是连

31、接油气资源与市场的桥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是能源输送的“命脉”。管道运输作为与公路、铁路、海运、航空并列的五大运输方式之一,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特点,是成本较低、安全稳定、效率较高的运输方式之一,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运输方式,管道长短、运力大小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发展、促进民生、社会安定和国防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彝良县天然气和油气管道还处于一片空白,要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开展天然气和油气管道建设。“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加快推进气化彝良建设步伐,按照昭通市天然气利用专项规划,力争在20112013年启动岔河阀室一彝良输气支管线、彝良CNG站(含配气调峰)、城区管网

32、施工图设计、施工及部分居民点火通气,20122015年完成彝良CNG站(含配气调峰)设计、施工、验收、投产运行加气。4、能源储备和预警体系。在抓好天然气和油气管道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能源储备建设,强化抓好能源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能源储备和预警体制机制,形成安全、高效的能源预警体系。5.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建设,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提高沼气池普及率和利用率,加强沼气池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实施农村水电扶贫工程,扩大农村水电覆盖范围,全面完成龙海乡芭茅、红岩、中寨3个水电站以电代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00kW,涉及7个村规划IOkV输电线路100.752公里,7个乡镇实施400V

33、线路改造规划195.023公里。(四)通信和信息化1.加快现代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计算机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邮政网四大信息网络建设。鼓励广电、电信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提高网络覆盖率,实现通信普遍服务。提升邮政普遍服务保通保畅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邮政普遍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基础通信管线管理力度,加快发展城乡通信、网络普及服务,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宽带多媒体以及融合业务的综合信息网络。2.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建设和完善公用信息平台,增强应

34、对突发性事件应急通信能力。统筹推进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公共办公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公共服务系统信息化共享平台,建成县乡视频会议网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逐步建立网上结算、数字认证、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服务能力。(五)城市基础设施到2020年末,全县城镇化率力争达40%以上,城镇人口达24万人以上,县城常住人口达1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建成住房200万平方米,实现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以上,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市建成区人均

35、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新建住宅建筑节能达80%以上,当年完成房地产投资8亿元,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带动重点集镇的建设和发展,重点集镇带动一般集镇,一般集镇辐射带动村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1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对县城规划区内的红石岩二级客运站、花桥纸厂客运站、新大桥客运站、氮肥厂后道路养护段处客运站、滨河路、洛泽河大道、顺河路沿长线、渔湖大道、县城中心广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曹家沟至行政中心、行政中心至渔湖片区的公路及连接桥、曹家沟至堰坝塘连接路、县城第二水厂建设、县城备用水源、县城景观灯改造、县城主要街道进行人行道和路沿石改造及临街立

36、面改造建设。将老旧城区内的行政机关全部搬迁至渔湖组团,建成一个近80000平方米规模,以行政办公为主的县级行政中心,同时在新场片区规划新的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为工业园区配套服务。2 .构筑城镇道路网络。抓紧构建以城镇道路框架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城镇道路网络,通过加大城镇交通网络建设推动城镇发展,改善彝良投资环境,使之逐步形成功能完善、服务良好、畅通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改造城市主干道3条,新建城市道路7条、总长20000米;新建桥梁8座总长8000余米;在桥两边设置人行道,解决桥上车人通行拥护的局面。力争建成城区二环交通网络体系,改善县城交通状况。3 .完善客运基础设施

37、。在县城规划区建设四个客运站一是在红石岩建一个二级客运站、以停彝树线、昭彝线、彝岔线的客运车辆为主;二是对新大桥停车场进行改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停小型车辆为主;三是在原花桥纸厂建一个客运站、以停龙安方向的客运车辆为主;四是在塘房村养护段处建一个客运站、以停放彝良至养山、至海子、至树林、至镇雄方向的客运车辆为主,切实改善县城沿街乱停乱放现象,规范县城街道铁序。力争在20112020年末,完成牛街、奎香、洛旺、海子、龙街五个乡集镇的客运站建设,改善乡集镇无客运站的格局,避免客运车辆沿街停放,增强管理的规范性。4 .发展城市公交通网络体系。由于彝良县城四面环山,建设规模小,加之街道狭窄,建设不规

38、范,人口密度大,车流量多,交通压力大,交通拥堵现象十分突出,发展一定承截能力的城市公共交通,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减轻县城交通压力。基本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客运出租汽车等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交体系。同时,对城市出租车行业进行清理整顿,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行业稳定。5 .打造县城水体景观。充分利用小米溪河、发达河、洛泽河流经县城的区位优势,做好县城水上文章,沿洛泽河县城段修建一条24米宽的洛泽河大道,在发达河县城段修建2个栏沙坝和2个橡胶坝,并沿发达河畔修建一条长1200米、宽20米的滨河路,切实打造水体景观,充分体现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特色,供市民休闲游玩。6 .县城亮化美化工程

39、。完成县城所有街道临街立面改造,统一种植街道行道树,将主要街道人行道地砖更换成青石砖、共计50000平方米,其它街道仿石豉,更换路沿石100OO米;新建中心广场100OO平方米(以现县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沿河沿街安装景观灯3000盏;规范城区广告设置;由管理服务部门对相关地段的美化亮化工程规划设计出效果图,制定成模盘向市(图六)民宣传展示,新建的房屋必须统一设计风格、统一层高、立面处理,形成一街一景,杜绝杂乱无章。7 .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到20112020年末,县城全部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县城第二水厂、县城备用水源,全面提高县城的供水质量和保障能力。争取完成全县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

40、,降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大幅提高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加强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城市再生水设施建设,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取用。重新选址新建日供水量10000立方米的县城第二水厂和建设日供水量10000立方米的县城备用水源、改造县城供水管网32公里。8 .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加快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逐步推广建设以垃圾堆肥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日处理垃圾65吨的垃圾处理场和日处理污水9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9 .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编制房地产开发2011-2020发展规划,确定各类

41、住房的发展布局、发展规模总量和年度建设计划,调整和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快速推进堰坝塘片区、游乐场片区、中河坝片区、东西正街旧城改造、渔湖片区、花生地片区、红石岩片区的房产开发,加快推进花生地、氮肥厂小区、跃进路、堰坝塘、中河坝、东正街、胜利街、物资公司、电信公司等城镇和国有工矿户约3295户2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修建住房17.6万平方米。继续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力争建廉租住房20万平方米,建立实物配租、货币补贴和租金核减相结合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力争在20112020年末,建成商住房300万平方米,实现人均住房达30平方米以上。五、产业发展(一)食品工业与特色农业提升传统农业管理水平,以建设农

42、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抓住机遇,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围绕农民增收,做大做强优势农业产业,建设成为扶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1.白酒产业。立足白水江优质水源和千年古镇牛街文化底蕴,兼并重组、改造提升牛街菜籽沟白酒酿造企业,打造菜籽沟白酒品牌,拓宽销售渠道,组建集生产、经营、销售一体的白酒企业,按照普通酒与优质酒共同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中低档酒,“十二五”末,年产销菜籽沟白酒IOoO吨,产值2000万元;至广十三五”末,年产销菜籽沟白酒2000吨,产值4000万元。白酒产业专栏“十二五”末,产销

43、菜籽沟白酒0.1万吨,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十三五”末,产销菜籽沟白酒0.2万吨,实现年产值4000万TTjo2 .烟草产业。围绕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总目标,提高烟草农业综合能力,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每年种植烤烟4万亩左右,生产收购烟叶10万担左右,力争到2015年,烤烟生产全面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经营模式,烟叶结构明显改善,上等烟比例N70%,上中等烟比例95%以上,等级合格率80%以上,亩产烟叶140175公斤,切实把彝良烟区打造成山区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烟草产业专栏烟叶生产机械推广:“十二五”期间,修编完善基本烟田12万亩,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

44、,推广通用机械127台套、专用机械211台套,更新建成19个可移动式棚架育苗工场,确保年度育苗面积累计达5700011建成卧式密集烤房120群600座,最终满足3.8万亩大田烤烟烘烤能力。烟田基本建设:加快配套沟渠、提灌站、塘坝、集雨型水池、管网工程建设力度,实现基本烟田能灌面积达100%,加强改造维修,提高公路等级,建设宽2.53米的铺砂路面机耕道路,覆盖面达80%以上,田间作业便道通达率100%。生态烟叶生产基地:在龙街、海子、洛泽河等乡镇,轮换种植,“十二五”末建设优势生态烟叶生产基地4万亩,收购烟叶10万担。“十三五”期间稳定种植面积4万亩。3 .特色农业及农林产品加工业。根据我县的资

45、源状况、基础条件、市场潜力等综合因素,依托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带、产业群,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十二五”末,建设完成角奎、奎香、小草坝、牛街4个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6000平方米以上的摊位、场地;11个乡级农贸市场,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的摊位、场地;以县城角奎镇为中心,培育、发展、建立1个农机流通市场体系与组织,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结合,保证农机有效供给。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强化基层农业科技培训,推动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专栏一畜牧优势产业:建设县畜禽良种场,十二五”末,建设50个生猪标准

46、化生猪养殖小区、18个标准化肉牛生产养殖小区、13个标准化肉羊生产养殖小区、50个特色家禽养殖小区、3个蜂产品生产基地、10户年出栏10000只以上獭兔养殖专业户。“十三五”稳定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商品蔬菜种植,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0.1万亩,提供优良种苗。建设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十二五达到3.3万亩,“十三五”达4.5万亩。冬早型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十二五”发展到2.3万亩,“十三五”发展到3万亩;温凉型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十二五”发展到1万亩,“十三五”发展到1.5万亩。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十二五”末,建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1万亩,供应牛街菜籽

47、沟白酒企业。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建马铃薯种薯繁供基地0.5万亩,稳定供应生产用种。建设商品薯生产基地,“十二五”末,达到7.7万亩,“十三五”末达到9万亩。“十二五”大春商品薯生产基地达到6万亩,“十三五”达到6.5万亩;秋播商品薯生产基地“十二五”达到0.5万亩,十三五”稳定在0.5万亩;冬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十二五”达到1.2万亩,十三五”达到2万亩。水果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柑桔、梨、苹果、樱桃、李种植,共发展11万亩,“十二五”末,完成柑桔高产改造3万亩;梨发展1万亩;李子发展3万亩;苹果发展1万亩;樱桃发展3万亩。“十三五”稳定种植面积,加强管理,提高产量、质量。魔芋种植基地:建设魔芋良种

48、繁良基地和生产基地,“十二五”末,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4万亩、优质商品芋生产基地2.5万亩,“十三五末,建设优质商品芋生产基地4万亩。油菜生产基地:布局于牛街、柳溪、洛旺等乡镇,“十二五”末,建设油菜生产基地6万亩,“十三五”稳定种植6万亩。茶叶生产基地:布局于柳溪、龙海、牛街等乡镇,“十二五”末,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十三五”稳定种植面积1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在树林、奎香、龙街、海子等乡镇,建设金银花、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十二五”末建设1万亩,“十三五”末,建设1.5万亩。蚕桑生产基地:建设优质桑园基地,布局于角奎、龙安、洛旺等5个乡镇,“十二五”末,建设优质桑园生产基地3万亩,“十三五”末,优质桑园生产基地达到3.5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布局于小草坝,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十二五”末建设完成0.1万亩,“十三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