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5460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前言.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HUs海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黑龙江省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海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2025年)为依据,以“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为基础,根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和形势,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提出主要工作措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教育发展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未来五年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是制定

2、年度计划、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一、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一)发展基础1(二)短板弱项4(三)形势分析4二、准确把握新阶段教育发展方向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目标8三、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0(一)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10(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程15(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18(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工程21(五)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统筹发展工程23(六)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25(七)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28(八)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31(九)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34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35(一)

3、推进管理体制改革35(二)探索办学体制改革36(三)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37(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8(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39(六)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41五、保障措施42(一)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42(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44(三)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45六、组织实施46(一)落实责任,协同推进4646(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三)试点先行,探索创新47(四)加强监测,社会监督47一、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进

4、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补齐短板弱项,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事业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发展基础1 .各类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0年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6所。其中,小学19所,教学点29个,初中9所,完全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特教学校1所。现有学生23145人。其中,小学生l1159人、初中生6259人、高中生5727人。有幼儿园5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1所、民办幼儿园38所、森工企业和农垦办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402人。教职工3215人。2017年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

5、衡县验收。“十三五”期间,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82%,普惠率88.4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80%,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一体化发展,全市进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高中教育质量持续上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普本、重本上线率持续提高,普通高中初步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2 .教育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基础教育总投入24.37亿元,比“十二五”增加6.8亿元,增长了38.7%。其中,财政教育经费投入20.51

6、亿元,增长了37.47%。2020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分别为17903元、16418元、13432元、5550元和5118元,比2011年分别年增长了148.1%.96%、229.1%、53.8%和49.7%。2020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分别为2056元、1863元、1654元、35028元和27146元,比2011年分别年增长了34.2%.5%、198.6%、994.6%和3416.3虬为补齐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7、,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十三五”期间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2016-2018年全市投入资金1.06亿元,改造54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019-2020年全市投入0.18亿元,63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通过公开招聘和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双线运行”方式,共招聘补充教师218人。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教育信息网、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双向交流活动不断增加。3 .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步城乡和区域教育发

8、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小学全面实施“四零承诺”,“择校热”“择师热”“择班热”得到基本解决,教师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助学制度更加完善,资助范围不断扩大,建立起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资助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落实各项资助资金共1330.57万元,资助学生16943人次。4 .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保障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督导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教

9、育“三个优先”贯彻落实到位,生均拨款标准逐年提升并足额拨付,教育后勤社会化、“放管服”“县管校聘”等重点改革项目初见成效。教育治理能力逐渐加强,教育资源效能得到有效激发。总体看,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良好,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全市教育已经进入公平和谐、内涵发展、蓄势待发的新阶段。(二)短板弱项“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不能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与优质均衡发展标准有差距,乡村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仍是教育发展短板,存在“城挤乡弱”“大校额”问题。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弱,职业教育

10、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度不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存在同质化现象。教师队伍结构性紧缺问题仍然存在,高层次教师和骨干教师流失呈现加重趋势。教育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遍存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促进幼儿、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中小学生校内外课业负担过重,“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还未建成。教育特色不够鲜明,具有新时代内涵、区域特点的现代化育人特色不够鲜明。(三)形势分析“十四五”时期,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一轮机遇与挑战。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更高质量创新

11、人才,是“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从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看,迫切需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类对口紧缺人才。人民群众需要高质量教育。提升民生质量,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迫切要求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三胎政策放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高层次人才外流现象持续,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提出更高期望,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体系结构和网点布局亟待调整深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创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面临

12、着挑战。对此,我们必须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既尊重民生需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服务的公平性和开放性,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实现教育改革新突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准确把握新阶段教育发展方向(一)指导思想“十四五”时期是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构建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开启更高水平普及、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持续补齐短板、夯实发展基础、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的关键五年。要以习近平

1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省的重要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题,切实增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好教育公益性原则,激发活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14、益问题,努力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和包容的教育,全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发展助力海林晋位争先、重振雄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实现海林教育现代化2035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全过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2 .坚持改革创新。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学历、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聚

15、焦教育公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业负担过重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发力做好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全市教育整体发展。3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五色”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增加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4 .坚持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等方面,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教育网点布局,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16、,加强新高考配套建设,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推动全市教育协调发展。5 .坚持服务发展。围绕全市“十四五”时期综合实力重返全省“十强”目标,将教育发展同海林振兴发展全局紧密结合,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为抓手,增强服务能力,为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6 .坚持统筹推进。以教育现代化发展统揽全局,深入落实牡丹江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对标全省发展情况,扬长避短,扬长克短,着力缩小区域教育水平差距;坚持整体统筹谋划,分类精准施策,分步实施,专项推进,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三)发展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制度完

17、备、结构合理、保障全面、服务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实现布局科学、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和科学保教体系。实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工程,支持集团化办学,鼓励开展学区制管理、联盟制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推进市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完成教育现代化初期任务。实施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争创几所示范性高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5%。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统筹推动民

18、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加强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学校思政课程体系。加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家校共育水平,初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惠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均衡,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专栏1“十四五”教育升级提质重点项目1

19、.学前教育。新建海林市第三幼儿园、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新增公办园学位270个。2 .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新建林海实验小学和特殊教育食堂宿舍项目,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7所;谋划并推入国家重大项目库运动场地建设项目18个,中国雪乡研学实践营地建设项目1个。3 .高中教育。实施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工程,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5所;开展高中实验室等新高考相关配套建设工作。4 .职业教育。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谋划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栏2“十四五”教育重大改革政策1 .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机制,按“增补平衡”要求不断补充中小

20、学教师队伍。2 .推动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工作。3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程。4 .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推进学校管理评价改革。专栏3“十四五”教育重大任务1 .学前教育。分批次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提质项目”,50%的乡镇幼儿园达到本地区“优质园”(一类)办园标准。2 .义务教育。到2025年,2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3 .高中教育。争创两所以艺术体育、研究创新、国际教育、普职融通、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示范性高中。到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5%。4 职业教育。支持一所省优质学校和四个省优质专业建设。5 .教育信息化。实施教育信

21、息化推进工程,开展5G+教育工程创新应用提升项目和教育现代化2.0项目,在驻牡高校优先开展5G应用,初步建成5G+智慧教育应用网络基站及平台建设。6 .教育现代化速设。加快推进落实牡丹江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方案。专栏4“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预期指标单位:%指标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属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3.087.388.589.5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399.39999约束性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的比例100(基本均衡)100(基本均衡)20(优质均衡)60(优质均衡)预期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9797.397.5预期性学前教育教师接

22、收专业教育比例73778083预期性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65.7717375预期性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比例91.894.394.595预期性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711.311.512预期性三、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推进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教育发展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主要目标: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

2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任务:1.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夯实理想信念教育。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加强政治启蒙教育和正确价值观塑造,落实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东北抗联等龙江“四大精神”教育,以红色牡丹江读本为引领开展八女投江、剿

24、匪英雄杨子荣等家乡红色教育,帮助全市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打造出理想信念高地。构建完善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科学设计中小学各段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完善德育目标,突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活化教育手段,体现德育特色,加强学段有效衔接,以中小学思政活动为平台,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主线,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各个学科、各类活动,落实好知行合一,确保德育实效。充分利用我市丰富人文与自然资源的育人作用,开展研学旅行

25、等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建立德育工作体制。执行国家教材管理政策,统筹德育课程资源,用好国家统一编写的思政、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推动各大中小学构建形成思政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促进三级德育课程有机统一。树立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理念,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坚持将德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教书育人,育人者自育,完善全员育人机制,优化德育队伍结构,推行教师“一岗双责”制。加强中小学教师

26、全员德育工作培训,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师德育培训和研修课程,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掌握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推动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改革,完善细化德育评价目标体系,形成德育评价机制,将对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网络信息化下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全媒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网络化传播,建设一批“德育精品课程”和网络德育资源平台。配齐建强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及思想政治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防止学生因心理原因发生辍学或意外行为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学校德

27、育工作纳入对各级各类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校共育水平。巩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成果,通过“一中心、两基地”建设,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作为教师培训专题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中。加强对现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性强且有奉献精神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团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的作用,探索“区域巡回教师”心理指导制度,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服务能力。初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成畅通有序的社会参与教育治理渠道和网络,

28、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依法共同参与教育治理机制和保障体系。4 .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和督导评价内容。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设置要求和课程标准,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推进义务教育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相衔接的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深化体教融合,广泛开展足球、篮球和排球四级联赛。持续推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深入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9、。逐步构建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海林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艺术教育模式,每名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推进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冰雪画进校园等活动,争创几所国家、省级、市级艺术基点校。开展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5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作为教育质量检测和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整治校园整体环境,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学校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多

30、发病、近视率的防控,做好学校传染病预警工作,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建立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开展“运动+营养”的体重管理和干预策略,实施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推动中医药进校园,传承国粹精髓。6 .改进学校劳动教育,丰富实践育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阶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劳动观念。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海林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31、体系,以“三类劳动”为主线,以“三个学段”为主体,融合“五色教育”,贯彻实施最美劳动实践工程。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T+N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模式,规范、整合各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场所。依托我市优秀资源,开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和精品线路,争创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推动区域内学生校外教育综合实践资源共享。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联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借助国家语委推广基地的优势,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推进行业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语言文字督导评估

32、,推广阅、写、讲、诵、画、演结合的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程主要目标: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公办园建设,规范民办园发展,以公办园引导全市学前教育向公益普惠发展,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扩大普惠园资源,引导民办园提供低收费、个性化的服务。继续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推广“安吉游戏”,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和科学保教体系,确保适龄幼儿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

33、占比全部达到52%以上,争取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评估验收。主要任务:.1.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实施好联审联管机制,持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使用。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开办幼儿园,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康复机构增加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做好网点布局调整,支持利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腾退搬迁的空置厂房等资源改扩建为公办园。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机制,制定并落实海林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政策,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保育教育

34、服务。2 .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三胎政策带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加大学前教育资助力度,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尤其是弱势群体家庭儿童平等地获得学前教育机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规模较大的行政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人口分散的偏远地区设立巡回支教点。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3 .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坚持“多元化”办园思想,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35、公办园为主、民办园补充的学前教育体制,落实各级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的责任。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建立并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制度。4 .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建立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长效机制,采取核定编制、统一招考管理、县聘园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及时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年检及备案公示制度,强化对幼儿园教职工资质和配备动态监管。加强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5 .提高学前保育教育质量。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广“安

36、吉游戏”,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东北气候特点的游戏模式。探索学前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发挥名园带动、区域性学前教育创新管理模式,帮扶民办园、农村园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实施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完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构建保教质量动态评价机制。加强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做好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确保幼儿在园学习生活安全。专栏5“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指标2020年2022年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1919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

37、儿比例50.415152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788083(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主要目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到2025年,基本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全面消除城镇“大校型”,实现“四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主要任务:1.优化义务教育网点布局。综合考虑海林市人口、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重新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以“学校相对集中、学生就近入学、学

38、生部分寄宿”为基本原则,以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目标,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供给,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对生源严重不足和空壳学校,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黑办发(2013)47号)文件精神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程序和流程的通知(黑教基一函(2016)17号)有关要求,经过制定撤并方案、公示、召开村民大会等法定程序,通过2-3年时间,对全市29所乡村小学教学点进行撤并或合并。2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等重大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

39、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进一步巩固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成果。研究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联盟式”发展,探索各类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发展路径,促进联盟内学校在办学理念、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治理能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同步提质升级、互助成长。3 .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进一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差异系数,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关注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全面发展,探索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一体化办学、学校联盟、城乡对口帮扶等办学形式,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从基本均

40、衡向优质均衡升级,按规划逐步完成优质均衡发展任务。4 .规范办学行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按照“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原则,有序扩大学校自主权,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科学合理动态划分学区。建立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制度,落实好海林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鼓励学校实行弹性离校时间。贯彻落实黑龙江省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意见“中小学减负措施30条”等制度规定,小学新入学年级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零起点”教学,杜绝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重点抓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

41、数,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5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深化课程建设、招生考试制度、教科研管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强化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的培养,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进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等实验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6,持续促进教育公平。认真贯彻落实教

42、育部办公厅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制订工作方案,因校、因家、因人施策,坚决纠正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行为,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完成义务教育。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同等义务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健全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强化家长的法定责任。专栏6“十四五”义务教育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指标2020年2022年2025年优质均衡县(市、区)建设达标比例(%)一2020优质普高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

43、初中比例()506060义务教育阶段超标准班额(%)3.82.50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788288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比例(%)8910音体美教师配备率(%)8590100学校冰雪课程普及率(Q8090100(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工程主要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高考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为重点,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整体质量。加快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普通高中实现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普职融通。有效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推动普通高中现代化建

44、设。到2025年全市高中毛入学率达97.5%以上。主要任务:1.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紧紧抓住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支持高中学校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打造独特的教育理念、育人环境,形成办学特色。总结和推广海林市高级中学特色办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创建几所教育方式创新、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探索普职融通的综合性高中办学模式,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统筹制定普通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实现普职比例大体相当。强化基本办学条件保障,通过高水平

45、人才引进模式不断补充普通高中教师队伍,足额拨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办学经费。开展新高考标准化考场和高中教室、实验室建设。结合海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完善普通高中网点布局,扩大优质高中资源。实行标准班额办学,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2.深入实施新课程新高考综合改革。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树立为学生核心素养服务的理念,建立好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构建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引领学校形成教育特色、内涵发展。深入实施课程改革,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建设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平台和优质在线选修课程,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

46、宽综合实践渠道,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增设职业教育和生涯规划课程。积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实施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制度,推进“选课制”“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学校制定选课走班指南,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推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巩固发展示范性高中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全市高中教育优质化程度。(五)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统筹发展工程主要目标:加快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民族

4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到2025年,民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达到全牡丹江市各县区前列,特殊教育功能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教育。主要工作:1.稳妥推进民族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建立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黑龙江省民族教育云平台,推进全市民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民族学校新招聘和录用的教师及时到岗到位。做好教育援藏、援疆工作,切实提高受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发展民族学前教育,配置民族双语保教人员。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全面加强民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进民族中小学统一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市朝鲜族中学、朝鲜族小学等民族学校冰雪运动、球类特色、艺术特色,实施教体融合组建高素质足球人才培养基地等,打造民族教育特色;完善民族教育格局,做强朝鲜族小学幼儿园,打造学前、小学、初高中一体的民族教育体系,推动民族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2,持续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施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