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也提出大力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然而,对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对于其发展现状、专业成长、职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思政教师是基础,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更是关键。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了
2、解他们专业发展现状,形成对中小学思政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特点及现状的描述,发现问题并形成相关的对策建议,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回应,更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一、开展*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的基本情况本课题中的中小学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指国家统一教材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初中(思想与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统一教材后,主要是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本次调查共回收*份有效样本,覆盖*个区,同时兼顾了公力、*和民办学校*。1 .对*中小学思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大样本调查研究,并探索建
3、立了相应的研究模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有数十年时间,其中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该书在总结*教授等学者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个大的方面知识”的理论框架。*教授等人提出,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这一论断给予了本研究对调研内容化繁为简的启发。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早于我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
4、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此后,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教育议题。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本研究认同并采用了美国学者舒尔曼关于教师必备知识的理论框架,即构成教师从教的知识基础,应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和关于教育的目的、价值的知识。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历经近*年的发展。多年来对德育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针对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研究不足。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紧密联系的、意识形态性很强的课程。
5、其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更取决于教师个体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人格力量和育人能力。同时,思政课教学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广泛领域,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而,教师的个体知识与育人能力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统称专业标准)为调研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框架参考。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十余项具体要求,本研究以舒尔曼必备知识理论为基础,吸收*教授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论述,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知识的分类,针对
6、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育德素养和育人水平方面的层层递进、渐次拓展、衔接一体的要求,提出并建立了中小学思政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圈层模型。构建了“*+*+*”立体调研框架*种调研方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个圈层、*个具体领域(背景因素、基本现状、价值成效、发展需求)o其中,“背景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和来源”“教学能力”“培训现状”等多维度的问题设计。本研究以“一体化”思维研究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目的是从思政课教师的整体层面为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受时间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调查和访谈等仅作了一体化设计。未来将对各学段进行递进式针对性调研分析。从*“两纲”开始到“大
7、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对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研究基本聚焦在中圈层和外圈层,本研究将*个图层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也将在今后的持续研究中用调研结果反证研究模型。2 .调查研究覆盖*个区,以相对薄弱的小学学段思政教师为主要样本对象课题组从中心城区抽取*个区,从城郊地区抽取*新区、*个区,从远郊地区抽取*个区作为重点样本区,进行了区域全覆盖调查。将*个区中的其他区作为非重点样本区,同时兼顾了公办和民办学校。从所教学段看,小学学段的教师样本为*份,数量明显高于中学。从教师背景看,*岁以下教师占比*%,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龄分布较均衡。超过九成的中小学思
8、政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近四成教师的教龄为*年以下,超过三成教师的教龄为*年以上。二、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结果1 .在对“内圈”,即作为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范畴的专业发展(学科问题的本体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的发现(1)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更自信,而对“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和“生态文明教育”自信度较低。在回答“在思政学科知识体系中,您比较有自信的是哪些”时,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和“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相对比较自信。其次是“科学人文知识”*、“社会时政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o其
9、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小学教师对“系统法治教育知识”自信度最低。这凸显出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构建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师类型来看,不同学段教师存在较大差异。高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自信,小学教师对“教育专业知识”最为自信,初中教师对“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最为自信。(2)教师认为最有效的专业能力提升途径是“专家培训”和“案例分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决定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在回答“您觉得帮助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做法有哪些”时,教师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专家讲座、培训”*,其次是“典型案例分析及沙龙”*和“与身边优
10、秀的同事研讨”*,认同“参与课题或课程研究”的比例偏低*。从学段看,中学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及沙龙”和“专家讲座、培训”,小学教师更喜欢“专家讲座、培训”。(3)在教师接受过的职后培训方面,思政教师普遍接受过市、区两级职后培训,但针对思政专业的专题培训不多。调研显示,思政教师普遍接受过市、区两级职后培训,尤其是区骨干教师培训,有*%的教师接受过;其次是市德育实训基地培训*和区学科带头人培训*。(4)教师思政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来源于高校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关于“您的思政学科知识的主要来源”问题,大多数教师首选大学期间的学科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其次是“职后”*、“自学”*和“研究生学
11、习”从教师类型看,*岁以上的教师思政学科知识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职后”,*岁以下教师的知识更多来源于“大学学习”。普通高中教师的政治知识来源也更多来自“教育教学实践研究”。(5)近九成教师认同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研究。在回答“您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有无必要性”时,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有必要的占*%。只有*%的教师认为没必要,有*%的教师认为一般。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高中思政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的比例最高。教师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同度高,与20*年以来*开展“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等重
12、大攻关课题研究,广大教师十余年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密切相关。在回答“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可以开展哪些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时,教师选择较多的是“教学展示”*和“课程设计”*,其次是“教学研讨”*,而“课题研究”*等选择比例相对较低。(6)在对“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回答方面,近六成小学思政课教师选择“队伍专业化”。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时,教师们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缺乏激励机制”*和“学生不重视”*o而“理念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教师积极性不高”*、“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程度不高”*和“课时不足”*
13、相对不突出。2 .在对“中圈”,也就是作为学科教师的育德范畴的专业发展(育德问题的延伸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发现(1)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思政课的育人价值、胜任教学工作。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保障。八成左右教师认为,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思政课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促进终身发展作用“非常大”*,认为“比较大”的占比*%,合计为这与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回答“您认为思政学科教师队伍总体是否能胜任”时
14、,大多数思政教师认为,思政教师队伍大部分能胜任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认为都能胜任,*%认为大部分可以胜任,只有*%的教师认为小部分能胜任。从教师类型来看,全职教师认为教师队伍能胜任的比例更高。(2)近八成教师认为,自己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居第二位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段越高,“思想政治课程”对教师政治知识和观点的影响越大。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小学教师更多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初中和高中教师更多受“思想政治课程”影响,而高中教师受“思想政治课程”*和“家庭”影响*接近。从教师类型来看,兼职教师的政治知识观点来源更多受“家庭教育和家
15、庭环境影响”,全职教师更多受“思想政治课程”影响。(3)思政教师认为,最有效的价值观教育途径是“主题班会”和“言传身教”。在回答“作为思政教师,您对学生价值引领的有效途径”时,教师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主题班会”*和“言传身教”*;其次是“社会教育”*和“案例教学”*,以及“家庭影响”*、“研学实践”*、“时政要闻”*。数据显示,学生更愿意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教师类型来看,兼职教师、小学教师和年轻教师(*岁以下)更倾向于“主题班会”,全职教师、高中教师和*岁以上的教师更倾向于“言传身教”。(4)思政课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内容自信度较高。在回答“您比较
16、有自信的育德内容中是哪些”时,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擅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o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对“生态文明教育”*和“法治教育”*自信度相对较低。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和教师类型来看,高中思政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自信度较高,初中和小学思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教育”比较自信,而小学阶段思政教师对“法治教育”的自信度最低。(5)思政课教师群体注重师德师范,勇于传承创新,总体体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深度认同。在回答“思政学科教师群体师德品质现状”时,教师
17、同意率较高的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认真工作,认真备课,对教学负责”*;其次是“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热爱教育事业”*、“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努力追求教学创新”*、“钻研教学方法,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3 .在对“外圈”,即作为教师的综合素养范畴的专业发展(育人问题的整体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的发现(1)思政课教师认为“拓宽视野”“更新思维”是当前队伍建设关键,学段越高要求越迫切。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思政学科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最应加强的是什么”时,近八成教师认为最需要加强的内容是“视野要广”*和“思维要新”此外还有一部
18、分教师提及“情怀要深”*,“人格要正”*、“政治要强”*和“自律要严,*o(2)思政教师认为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系统的理论知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重要。在回答“您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关键能力是什么”时,超过半数以上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关键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的能力”*、“系统的理论知识”*、“坚定的理想信念”*o(3)思政教师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方面体现出较宽广视野,总体体现出对事业发展的持续追求。对于“从宏观角度看,您觉得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哪方面加强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时,教师选择最多的是“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其次是“现代社会及其发展问题”*和“人
19、文、自然与方法”*,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体验”*、“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和“对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研究”从教师类型来看,小学和初中教师认为应优先关注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高中教师则认为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现代社会及其发展问题更重要。(*)大多数思政教师认为,思政课对学生有很大作用。在回答“您认为思政课对学生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实际作用如何”时,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占至了*%,其中认为“非常大”占比*%,“比较大”的占比*%,认为不太明显仅为*%。三、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对策建议立足新时代强化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为建设一支
20、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发展提供一些实践参考和对策建议。(一)提高中小学思政课学科地位,深化对思政课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1 .把思政课放在中小学关键课程位置,体现关键课程地位近六成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对“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回答方面选择“队伍专业化”。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圈”作为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范畴的专业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探索。(1)不断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的科学性建设。增强中小学思政课的学术含量,加大对这门学科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
21、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2)鼓励中小学思政教师不断加强学术创新、理论创新。既要提高政治的忠诚度,又要加强学科的科学性,培育和遴选中小学思政学科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学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 .更加重视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样离不开机制的激励与推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1)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学校党的建设的考核巡视;推动建立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各中小学校长、书记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把思政课建设
22、情况纳入学校文明创建、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2)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建立相关的中小学思政教师认证制度,对兼职教师有更明确的要求,严把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3)构建标准引导、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比如,建立相关的“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标准”,引领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发展,逐步将专业标准转化为中小学思政教师的自我要求。又如,要改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把思政学科当作副科的思想,即使是兼职的思政教师也要明确这门课的主科地位,完善相应的准入考核评价;落地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加强宣传展示的同时,加大职称评聘和评选表彰的倾斜力
23、度。(二)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调查中,大多思政教师认为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系统的理论知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重要。同时,认为思政课对学生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实际作用“非常大”和“比较大”的教师占到了*%。因此,建议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着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思政教师的第一专业能力。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高度下,肩负着学生成长“拔节孕穗期”关键作用的思政教师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对其政治素养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吸引更多的思政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让中小学思政课
24、教师其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2)鼓励更多的有志于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情怀使命以及理论功底、知识素养。(3)着力组织中小学思政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2 .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1)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拓展。(
25、2)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让他们在深度的研究比较以及实践分享中坚定“四个自信”。3 .着力完善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法治道德教学素养中小学思政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衔接,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调查也显示,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教师对“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和“生态文明教育”自信度较低。因此,可以做以下探索。(1)着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法治道德教学素养,首先要补齐法治教育的短板。结合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相关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开展系统的核心法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法律的专题培训。比如,结合民法典等
26、基本法律的研究学习,形成学段纵向衔接、内容层次递进、方法科学适切的法治教育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有效性。(2)密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法治教育的联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多年来开展法治教育课程的优势,实现高校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中小学法治教育探索和创新阶段,加强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衔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三)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回答“从宏观角度看,您觉得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哪方面加强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时,教师选择最多的是“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o调查也显示,*思政课教师群体注重师德师范,勇于传承创新
27、,总体体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深度认同。因此,建议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整体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思政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在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聚焦“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等重点领域,整体构建中小学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视野与思维,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的需求。2 .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有影响,更应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标准
28、。通过综合素养的培育,其正培养一批兼具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中小学思政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3 .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的研学实践力度要让中小学思政教师在当代中国鲜活的实践中,在世界先进文明的体验中提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眼界与胸怀。可以根据各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需求,适时开展市内和国内的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与促进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实践,如政治实践活动、法治实践活动、综合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四)探索建立纵向街接、横向贯通、层级联动的一体化培育体系调查显示,近九成教师认同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研究。同时,也显示教师思政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来源于高校
29、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经历了近*年的发展。*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和探索经验。20*年,*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发布,明确强调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0*年起,*承担教育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按照教育规律,既“瞻前”又“顾后”,大力推进大中小德育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20*年,*成为全国较早开展教改综合实验城市,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近年来,*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作为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基于此,*有条件积极探索建立纵向衔接、横向贯通
30、、层级联动的一体化培育体系。1 .探索建立纵向衔接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1)健全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教师交流衔接机制和培训研究机制,提升对学生德育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把握。人的发展是持续的、连贯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任务,且各个阶段之间互相联系与影响。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培训研修机制,主要是通过经验交流、教学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建立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的定期联系机制,尤其是大学教师要到中小学校合作开展道德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同时,因受限于知识来源和专业背景,中小学思政教师对思政课的一些新要求,恰恰是高校思政教师的所长。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一些专题性研修和培训
31、,如“法治教育”,对于中小学思政教师在法治教育教学标准设定、内容衔接、方式方法、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将会有很大帮助。(2)充分发挥*市师德培训的体制机制优势,优化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的体制机制和平台。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思政课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扩大思政课骨干教师队伍规模,通过培育孵化中小学思政名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切实发挥教育教学研究功能。按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需求,从思政、法治、教育教学特点和方法、思政育人基本规律等方面开展具体深入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服务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3)探索中小学思政教师培养的新路径、新方法、新做法。比如,大
32、力挖掘各学科潜在的思政“潜力”教师,鼓励对思政学科有兴趣的各学科教师参与思政的培训、申报思政的课题,从中挖掘可以兼职甚至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人才。又如,加强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将思政教师培训与党建培训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2 .探索建立横向贯通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学科融合体系(1)深化学科德育已有成果,实现思政课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实施。横向上跨学科一体化的中小学思政教师培训,可以丰富思政教师的学科背景,提升思政教师的跨学科素养。学科背景和跨学科素养的丰富正是上好思政课这门特殊的学科所需要的,可以使思政教师主动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同时,通过跨学科一体化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
33、师全员德育意识。(2)深化思政课校本特色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学校资源融合构建。结合办学特色、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思政融于每所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中,形成有中小学个性特色、富有实效、最接地气的“各类系列课程”。让中小学思政课堂成为让学生感受中国自信、关注城市发展、践行爱国荣校的育人大课堂。3 .探索建立层级联动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管理协同体系(1)建立市、区、集团校、学校联动的培训工作责任制。上下联动、责任到位,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更加重视家校社的协同。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作用,探索家校合作育人的有效路径。家
34、庭教育既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道德知识、道德能力的最初源头,也是最大的来源。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家校互通互联,通过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整体提商家庭教育水平。供参考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讲好中小学思政课,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我市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工作,全市各中小学将思政课建设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打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全市共有中小学(含民办和高中层次)129所,其中小学77所,初中33所,完中19所。全市思政课教师(
35、含校外聘任兼职)共计1945人(其中:小学1312人,初中435人,高中198人),仅有387人是专任教师(其中:小学54人,初中215人,高中118人),占比为19.9%,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476人,占比为24.47%,学科背景为思政相关专业人数为268人,占比为13.78%,取得中、高级职称的人数为359人,占比为18.46%,一专多能教师人数为1087人(小学868人、初中151人、高中68人),占比为55.89%一、主要成效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思政课建设。全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面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将其放
36、在重要位置、摆上重要议程,市委书记蒋斌同志带头给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思政课教师上思政课,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鸿到江西工程学院为师生讲党史、上思政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分别到部分学校旁听思政课。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深入课堂或给学生上思政课,或旁听思政课,推动了思政课建设的落实。二是抓好教材准入制,开足开齐中小学思政课。各地各校均按照国家、省、市政策规定征订思政课必(选)修课教材,进入各地各校的校本教材、编纂的地方教材都会组织专人进行审定后再发放使用,切实从源头上抓好准入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思政课,小学和初中阶段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开设“思
37、想政治”必修课,同时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修课。扎实推进红色文化做到“三进”: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读红色经典故事”“讲红色党史故事”、“党史知识竞赛”、“看红色电影”等“十个一”活动,促进了广大青少年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助力上好思政课。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其学习相关文件,领会精神,要求思政课教师撰写思政课教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目标、有重难点、有反思。建立了学校思政课监督检查机制,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学期末开展专项
38、思政教案检查评比,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中。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教工大会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交流活动。四是依托活动为载体,强化红色基因教育。结合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比赛,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师整体水平,进一步引领思政课教师,以思政课为载体,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组织党员教师上思政课进行党史宣讲活动,增强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工作,帮助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徵信
39、家长群、电子显示屏等形式,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挖掘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将远足课堂和红色历史文化,人文等紧密结合,以亲切乡土之音来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高举精神旗帜、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内涵,强化组织领导,聚焦广大未成年人,丰富实践载体、加强正面引导、营造爱国报国的浓厚氛围,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利用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开展线上线下祭英烈活动,走进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缅怀先烈敬献花篮仪式,走进赣西抗战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走进罗坊会议纪念馆接受革命教育,组织学生走进河下部队进行爱国主义
40、教育。二、存在的差距一是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受高考指挥棒影响,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尤其是小学阶段认为语数英是主课,思政课是副课。二是思政课的针对性还不强。教学内容不够鲜活,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小学没有专任思政课教师,大部分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兼任,无暇兼顾语文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存在备课不积极、照本宣科现象。三是思政课的保障还不到位。思政课教师培训学习机会少,只限于骨干教师等,不能顾及到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大部分是网络培训,大多抱有完成任务的心态,只要挂满时间合格即可,效果不太理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缺少相关配套资金。教师参与思
41、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参与教研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没有具体倾斜举措。四是学校与家庭、社会未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再成,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虽然学校重视,但走出校门就出现的监管盲区,养成习惯难以一以贯之。三、意见建议一是落实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主体责任,将该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配齐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全市还紧缺专业思政课教师,要争取人社部门、编办等部门的支持,按照师生比例的标准
42、,加快引进和招聘思政课专任教师的步伐。按照思政课师生配备1:350的标准,专任教师还缺158人。三是拓宽思政课教师能力上升渠道。一是组织开展思政课优质课比赛,鼓励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通过参加、观摩等形式,提高思政课业务能力。二是开展思政课教师业务培训,组织好线上和线下的业务培训,让思政课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三是发挥大思政课的主渠道功能,“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既要深入挖掘可歌可泣的恢宏历史,把“大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也要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大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要积极落实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把“大思政课”与“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四是落实好思政课教师待遇。制定促进思政教育的思政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在职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提高思政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成立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将思政课教师的评优评先与其他主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