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践探索为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62768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践探索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践探索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践探索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践探索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践探索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践探索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雌路径研究以中国之声视频化实蹦禄为例5G时代到来、Al技术崛起,以及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火爆全球的ChatGPT的出现,都意味着媒体行业的巨变。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介面临的改革与转型的抉择更加紧迫。对广播媒体来说,这种变革更加迫在眉睫。而节目视频化是未来广播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广播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方向等理念日益变为业内共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旗舰频率中国之声不断追求创新发展,以新闻性、时效性、可听性为目标,不断推出广播精品节目,获得各方好评。广播直播间视菠化正成为媒体融合重要的表现形式和新时期广播形态的一部分。节目视频化使广播发展进入耕新阶段,它拓展了广

2、播从出生以来就是音频信息传播的“经典”形象,广播的程念由传统单一的音频思维工作模式转化为.音频+视频”的“双语言”工作模式1。为实现总台“满屏皆精品高质量发展目标,在不断追求音频节目创新的基础上,中国之声在媒体融合视频化表达方面不断积极尝试。一、日常节目视频化常态化2021年4月,中国之声首次在总台央视频APP开设全天候新闻直播问,日播时长14.5小时。传统广播频率对接总台新媒体资源,落实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理念,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获得台内外人士高度认可。直播间实现了与受众即时互动,受众反响良好。截至2023年2月,累计观看人次突破2500万,月均观看人次超过140万,日活量近

3、4万。基于安全播出的考虑,中国之声项目团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稳扎稳打、先试先行、逐步放开”的原则,以新闻晚高峰节目改版为契机,在每天下午开通2个小时的直播。中国之声主持人第一次以视频方式“集体”亮相受众面前。直播间开启后,受众反响强烈。多年的老听众首次通过央视频直播间看广播,近比离”观察主持人,新鲜感、既视感让受众体验到了新时代广播节目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受众收听收看意愿。直播间首日观看人数接近10万。获得受众认可、台内赞誉后,直播间视频化逐步推广,覆盖新闻进行时全国新闻联播新闻有观点新闻超链接决胜时刻朝花夕拾等节目,最终实现全天候节目全覆盖并日渐篱杰化。二、特别直播视频化机制化在日常广播

4、节目视频化基础上,中国之声还尝试在外景直播等特殊直播节目中进行视频的机制化尝试。在2022年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采制期间,中国之声首次将视频外景引入直播。在9个小时的竞播时间内,主持人转场三个外景地进行现场采访,节目根据内容适时切入现场信号进行播出。虽然外景视频播出时长比例仅占全部节目的5%,但受众反响极好。广播节目视,频化持续扩大了中国之声品牌影响力,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表达机会。2022年7月,间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国之声推出音视频直播筑梦空间站,首次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视频直播,将前方航天直播席位呈现给受众。为确保直播画面不泄密,画面只呈现了中国之声的直播席位,

5、对主持人的采访和嘉宾的解读进行了视频直播。但此类较为敏感的事件能够进行视频直播已非富不易,这有赖于广播节目视频化带来的影响力获得了多方认可。除了重大现场的直播,中国之声也将视频化直播表达手法用于系列直播中。融媒体直播国家公园两天一夜节目首次以露营”的方式、以音视频全媒体直播样态,特邀生态专页域专家、各领域达人、工作人员一同全景展示国家公园。五期特别策划,每期走进一个国家公园,推出三场一小时户外沉浸式音视频直播,与受众共同分享国家公园全貌,介绍国家公园职责任务,展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脸做法及显著成效。特别直播裱当地媒体广泛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之声影响力。在2022年中秋节,中国之声推出融媒

6、体音视然直播访谈节目明月照家国,首次在中秋节将直播间搬到户外,以诗词诵读、嘉宾访谈为主体,串联美景、美文、美食、音乐、民俗等元素。央视频端内播放量超29万人次,13个序外平台分发总观看量达到368万。在上述视频化表达尝试的基础上,中国之声尝试外景直播视频化日常态,在之后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问天”实验舱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北京服贸会、珠海航展等重大直播中都采用了音视频同步直播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三、广播节目视频化的意义及效果相对于传统广播传统的声音传播方式,网络视频直播是“视觉+听觉”的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能够弥补传统广播的缺陷,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传统广

7、播的维度可视化、多样化、丰富化,提升广播节目质量、品质以及美誉度。(一)广播节目直播可视化开启“视觉维度”传统的广播直播,受众是通过辨别主持人的声音来选择直播的内容,对于主持人的形象是凭借声音进行的画像。视频化直播后,传统广播“可视化的改进,打造了广播的视觉维度:传统广播节目不仅可听还可看。主持人从“幕后”走到台前”,受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持人实时动作、表情,提高了认同度与辨识度。虽然广播以及广播主持人神秘面纱被揭开,失去了神秘感,但是广播主持人直面受众,对于传统广播听众来讲有种“老友重逢”之感。这种视觉剌激和突破,极大地增进了受众对品牌的关注度,主持人个人影响力和频道的品牌价值获得了增值。(二

8、)准确筛选目标受众由于收听数据调查技术局限,传统广播很难准确识别受众,广播受众的特点、喜好、习惯、价值等信息都非常模糊。传统的市场调查手段收集的样本信息滞后、缺少细节,不具代表性。通过对直播间网友的引导,可以非常准确且及时地识别用户的年静、性别、职业、偏好等信息,受众画像清晰直观,促使节目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节目形态和内容。(三)实时互动,增强节目反馈选题是否符合受众口味、主持人的状态是否符合受众预期,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受众对节目的反应等,都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直播间留言投射到广播节目中。一方面增强了主持人对主持节目的对象感,有利于调整状态,提高主持水准;另一方面,对于节目组在价值导向、观点引导

9、方面也有极大参考价值,使节目组也能更精准地把握受众喜好,根据市场校正选题。(四)交互性增强,提升受众黏性直播间设置的留言功能,让受众能够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参与到对新闻事件的讨论中,增强节目的互动加深受众与平台的情感,达到思想上的共呜,提升受众参与度,提升受众黏性。(五)提升品牌曝光度直播间定期组织抽奖,主持人根据网友对话题的关注、留言频次、留言内容,抽取网友给予奖品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受众兴趣,调动了受众参与度。一些个性化的礼品也能够更好的实现品牌输出,提高品牌曝光度。(六)节目覆盖面更广传统广播受制于传统基站转播技术等限制,收听范围有限。即便能够及时实现全国温差,但落地传播效果也因时因地有很大的

10、差异。中国之声实现网络视频直播后可以打破地方技术壁垒,以更低成本收获更多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听众。(七)移动直播增强受众现场感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中国之声与央视频合作,运用5G背包技术,尝试融媒体音视频同步直播,实现“首方移动现场+后方电台直播间”联动。广播直播间中的主持人可以带领受众直通新闻现场,直观地了解广播直播中的画面内容,做到声画结合,使得节目有的听、可以看,现场感、互动感十足,节目可听性极大增强。四、广播节目视频化实践面临的问题及破题思路综上所述,广播节目视频化巳经成为传统广播媒体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通过视频化实现广播媒体破圈发展,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问题1:广播媒介并

11、不具备视频化的先天优势。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闯入新媒体、视频化赛道,相当一部分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操作还未摆脱单纯意义上的广播直播过程的录制呈现,广播化的声音思路与可视化的画面技巧未能进行有机整合3一些节目的呈现方式实际上还未摆脱传统视频制作的影子,甚至是照搬大屏端的展现手法,在走传统电视制作的老路,画面单调、画质低劣、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4o破题:广播媒介需要从节目理念、策划、设计、制作、传播等多个方面,根据受众多元需求和节目自身特点,统筹安排人力和物力,科学引入视频化的具象式信息传输特点,摸索出更加合理和准确的传播方式,实现-1+12w的突破。问题2:由于广播媒体自身媒介属性,其在选题

12、设计、节目呈现、表达形式上,难以在短视频等开放竞争的新媒体领域像自媒体那样放开手脚。广播节目的视频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刺激了受众的信息“味蕾,但要想长期满足受众多样.胃口”,增加受众黏性,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破题:广播媒介要人在人才匹配、资源重构、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构建,探索更加吸引受众的节目视频化表达方式和渠道,以适应新媒体快节奏市场竞争生态。同时,必须打破传统媒介壁垒,从广播媒介的理念、生产、传播、模式、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问题3:由于人才引进机制单一,人员结构老化严重;很多策划者和具体执行者思维理念陈旧,没有从新媒体思维和传播规律出发,依然延续着传统广播节目的主持和语言

13、表达方式: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利用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分夺了人才红利。一些省市广播媒体在疫情冲击下财力更加紧张,有限的人力财力要优先保障传统广播存量,大多广播节目视然化转型面临着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破题:广播媒体实现视频化可持续化就必须在人才争夺战中寻找新突破口。首先,向人才存量要效益。湖南、上海、安徽等地的广播电视媒体充分发挥内部人才优势,尝试设立工作室制度”,独自或与外部资源合作成立若干工作室,在资金支配、资源使用、人员招募、绩效分配、业务经营上给予较大自主权:其次,在宣传管理、安全播出上又受到台或集团的严格管控5工作室模式给予广电人在体制内创业的机会,激发了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活

14、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结构性缺失的问题。虽然广电人才体制内创业能够快速实现效益增长,但不可回避的是,受传统广播制作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产品少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万古长青”的。因此,需要速立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遒,挖抠人才合作新方式,引进成熟的市场化思维人才充实队伍。同时,面向全平台打造一批“网红”广播主持人、达人,面向新媒体端开展“直播+短视频+”等运营业务,推进粉丝经济转化,扩大人才增量,形成个性化品牌集群,扩大广播影响力。五、结语在媒体融合浪潮推动下,媒体格局正发生着激烈变化。广播媒体只有勇于向前,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努力作为,才能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节目可视化”打破了传统广描媒体的思想钢印,必将促进广播媒体的迭代升级,增强广播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