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讲话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讲话共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的讲话共5篇篇一,共五篇某某单位中心组2023年专题学习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研讨材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注重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在当下破题解题、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承接好第一批主题教育良好基础,乘胜而进,持续发力,让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中始终保持“一”鼓作“气”的良好势头,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在一刻不停的深学细悟中锤炼己身,凝心铸魂畅通源头活水,
2、让理论学习在政治静气萦绕中党味更纯。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回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着心中不变的信念,为了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懈奋斗,奉献自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指南方不肯休”。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们必将面临更多的新挑战、新困难、新问题,要把准目标要求,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做到“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学懂弄通悟透上见成效。“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O学思想,就是要在真学真会真通上“下真功”,畅饮“源头水”,补足“精神钙”,力解“根上结”,持续推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向深处走,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
3、行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凝心铸魂”,才能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要在一如既往的深研细究中深入群众,把脉问诊做到身心入至,让调查研究在基层地气蒸腾中汗味更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不仅是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过程,更是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面对面、心贴心中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脚步迈出去、身子沉下去,以“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
4、,既看“高楼大厦”也观“背街小巷”,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察粮食长势、来到村头巷尾谈振兴办法,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百姓疾苦,尽量多元、立体、全面地掌握实情,真正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调”是基础,“研”是核心。“调查”过后还要及时“研究”,须深挖问题根源、抓实对策研究,在“把脉问诊”“解剖麻雀”中理清新情况、找准新症结、解决新问题,真正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实际工作成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本色。要在一往无前的深挖细掘中披荆斩棘,自我革命燃起燎原烈火,让检视整改在查摆热气熏染中呛味更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高质量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
5、”,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广大党员干部须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既要刮骨疗毒、猛药去疽,又要固本培元、举一反三,让检视整改呛味十足,真正达到“治病排毒”的效果。同时,还要坚持分类整改和集中整改相结合,对于短期能解决的,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松手。“党员干部真改假改、态度是冷是热,群众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和裁判权。”要坚持开门抓整改,注重发挥群众监督评价作用,对查摆的问题与不足、整改的方案和进度及时进行公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以解决问
6、题实效、主题教育成效造福于民、取信于民。某单位中心组2023年关于开展学习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研讨交流材料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定、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帖戈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橹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
7、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东北地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要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立足地区实际,做足特色经济。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
8、的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东北地区拥有冰雪、森林、草原、湖泊、湿地、边境、民俗等自然人文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发展旅游文体产业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文体、休闲等产业,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有利于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9、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放活市场,激发市场内在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广泛培育和吸纳各类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
10、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着力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现象,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鹫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篇三2023年X单位理论学习组学习贯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的研
11、讨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东北地区肩负的重要使命,深入分析东北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作出部署,为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
12、当先锋”专项行动,打好打赢新时代的“辽沈战役”,当好东北振兴、X振兴“跳高队”,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实践。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更加强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扛牢使命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东北、X振兴发展高度重视、深情牵挂,每到东北发展关键时刻、重要节点,都及时为我们掌舵领航、指引方向。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向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发,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释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谋划,擘画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赋予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光荣使命,让我们信心
13、倍增、干劲倍增。我们要自觉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知恩感恩、知重负重、知责尽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成效的重要论述,更加坚定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的信心决心。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和改革开放等方面,肯定了2018年9月在X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以来,东北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这些肯定既是巨大鼓舞,也是有力鞭策,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鼓励转化为锐意
14、进取、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奋力推动全面振兴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更大成果。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东北全面振兴面临形势和机遇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全局角度出发,科学分析了当前东北振兴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深刻指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三个方面重大机遇,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发展所作出的深刻洞察、战略考量、系统谋划。我们要抢抓重大机遇,强化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重要任务的重要论述,
15、更好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有高瞻远瞩的思想引领,又有高屋建靶的方法指导,系统部署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五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X振兴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2018年9月在北京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推动“五项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
16、篇大文章”,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链,推动“12+24”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满园扩园,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储能之都”;加快构建“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格局,抓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协同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X贡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央地合作提升行动,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加大高
17、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工程;践行大食物观,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大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三美”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RCEP成员国等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拓展京沈对口合作广度深度,引领X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做优“空陆海网”开放通道,升级开放平台,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国家信息枢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振兴。着力降低生育、
18、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做实“幸福教育”民生工程,全面提升人口竞争优势;全力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人才成长型城市,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创新引才模式,吸引集聚更多人才。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实现X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持续优化法治环境,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决落实“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重要要求,树牢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19、,提高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能力,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持续巩固深化我市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好第二批主题教育。要高度警惕秋汛,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牢牢守住防汛安全底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全面对标优化提升振兴发展思路举措,研究制定具体贯彻意见和行动方案,清单化、项目
20、化、工程化落细落实。要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宣讲、理论阐释和教育培训,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XX落地生根。篇四2023年度关于学习贯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发言材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人民幸福,件件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是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不下”的“国之大者”。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时时放不下”背后的“三好嘱托”,坚决扛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
21、明、保障改善民生的光荣使命,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新力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谋好篇、布好局,巧下乡村振兴妙手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从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到遭受洪涝灾害的哈尔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是乡村振兴,最牵肠挂肚的是人民冷暖。当前,乡村振兴还面临着劳动力流失、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等严峻现实问题,同时也面临空前机遇。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东风,党员干部要当好“规划师”和“实干家”,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向内“挖潜”,突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人才培
22、育、乡村文明、生态宜居“五位一体”,实施规划、引领、借力、优势“四轮驱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石”。绿水青山绕,家园美如画,握好笔、藤好墨,精绘生态文明美画卷。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这次黑龙江之行,生态建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重点,他结合当地实际,既指出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又开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药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
2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生态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不断壮大绿色经济“版图”,努力绘就一幅“深院花香莺对语,楼台直上彩云间”的生态写意图。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雕好梁、立好柱,夯实人民幸福大基座。“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追寻的梦想。打赢脱贫攻坚战,拔除“穷根”摘掉“穷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是打基础的工程,关乎全体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实现强国富民,一方面要把就业摆在优
24、先位置,千方百计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确保人民群众收入只增不减;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及数字经济,持续拓宽新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牢记人民幸福这个“国之大者”,打好富民产业“特色牌”,完善就业帮扶“致富包”,用好创业创新“政策包”,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打好群众增收“组合拳”,不断鼓足群众“钱袋子”。篇五领导集体学习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交流发言稿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央地融合,优势互补、携手共嬴,既是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举措,也为更多
25、地区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路径。中央企业与地方携手,具备互利共赢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央企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相较于地方,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的积累与经验优势明显。而地方丰富的资源与市场空间,也是央企需要的。双方合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也能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提振经济。央地合作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简单的地方吸引投资。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央企对产业布局与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通过合作,逐步实现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性变革;通过打破企业边界,推进专业化整合,逐步将资
26、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实现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提升。过去那种“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为此,地方政府要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只有依托发展目标,才能匹配到更适合的搭档。央企也应在此过程中积极聚焦主业,扩大有效投资,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可见,央地“双向奔赴”的关键在于坚持市场化原则,找准合作契合点,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合作领域也要不断拓展。除了在基建、能源等重点实体领域布局外,应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合作。可依托地方高校院所,建立完善央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参与央企创新联合体,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业
27、链精准招商,推进央地企业在产、供、销等各环节有效衔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实现引入一家央企,就能带动一批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当然,再匹配的合作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央地合作不是”一合了之。央地双方都要边合作、边优化,根据实践动态调整合作方式,找出最佳互利共赢的路子,从而产生的效应。地方政府要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充足要素保障等方面靠前服务,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作风,吸引央企的长久青睐。例如,有地方定期开展“中央企业接待日”活动,加强央地信息沟通,为央企办实事、解难题,就是值得推广的做法。此外,要重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利用资本市场的多元化金融工具与服务,助力央地合作,纾解地方融资难题,推动各类资源向地方主攻产业集中,强化竞争优势。只有多措并举,方能形成央地合作长效机制,激发出央企与地方的更大活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