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培训.ppt(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预防接种工作细则一、预防接种机构的管理,接种点的设置,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辖区人口密度、服务面积、服务半径、地理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医疗资源,合理设置预防接种单位,并明确其责任区域。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服务的形式和周期,固定接种点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10公里,争取每周开诊一次;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应采取固定接种与上门接种相结合,上门接种每年不少于12次,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定点接种 预防接种门诊 村级接种点 出生时接种 入户接种 临时接种,服务形式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兼顾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日接种 周(旬)接种 月接种 双月接种 其它形
2、式,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有具备资质的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条件的冷链设备和相应保管制度。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预防接种上岗证上岗。,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三、预防接种管理,(一)卡、证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所有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全省常住、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均实行居住地管理,对未居住在本责任片区的儿童,预防接种单位应尽量动员家长到其居住地建卡接种,如果已
3、在该接种单位建卡接种的,由该单位负责完成全程接种管理。本地儿童和流入儿童接种卡(流入居住满3月的建流动儿童卡,不满3月的建暂住儿童卡)分类存放,所有纸卡保管期限为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本辖区7岁以下儿童,无论常住、流动、暂住,均应由乡级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卡管理。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预防接种管理,(二)疫苗管理预防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时,应当审核疫苗生产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应当查验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对疫苗的分发、
4、供应,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分发单位、数量、分发日期、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对疫苗进、出情况进行日清月结,做到帐、苗相符。上述证明文件及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预防接种管理,(三)冷链监测及管理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在使用冷链设备时,要做到专物专用,并配备温度测量器材,每天进行温度记录。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疫苗的运输和储存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接种过程保证在冷
5、链条件下开展,在接种前才能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并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冷藏容器内的冰排溶化后,应及时更换。,预防接种管理,(四)安全接种管理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活疫苗启开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注射器使用后不得回套针帽,直接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型后统一回收销毁。实行入户接种时应将所有医疗废物带回乡镇集中处理。,预防接种管理,(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与处置各级医疗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
6、常反应后,立即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积极进行临床治疗。对病例的调查诊断工作由各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开展。对于死亡病例,需要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因,如受种方拒绝或者不配合尸检,承担无法进行调查诊断的责任。,预防接种管理,(六)相关指标的计算1、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2、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年度应接种人数100%。,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五、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一)摸底预防接种单位应每月对责任区内儿童
7、开展1次摸底,将新出生、新发现及新流入、流出儿童基本情况分村(居委会)填写到贵州省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动态管理一览表(一览表,附表2)上,若无新增目标儿童应作“零”报告。乡镇(街道办)防保机构每月上旬汇总1次贵州省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动态管理月报表(附表3)报县疾控中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二)建卡、建证乡级防保机构根据一览表及县级转来的贵州省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附表4)与现有卡片进行核对,对儿童进行建卡、补卡。新增目标儿童在第一次接种时给予建证,其中新流入儿童要将其既往接种信息过录到接种卡上,无接种证且不能提供既往接种证明的视为未接种过疫苗,按免疫程序对其补卡、补证、
8、补种。所有流入儿童应在接种卡上标明流入时间和户籍地。流出后返乡儿童在接种卡上标明返乡时间,根据接种证把既往接种信息过录到接种卡上,无接种证的补接种证并按规定进行常规管理。,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三)通知1、接种前,乡级防保机构根据接种卡信息,每月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生成分村(居委会)的“未种通知单”。由包片医师或村级预防接种单位在接种前23天通知每名应种儿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可采用填写通知单(附表5)或电话通知等多种形式,确保应种儿童按时接种疫苗。(在未种通知上插入通知情况和时间)2、使用通知单的,应将家长签字后的通知单存根收回,交乡级防保机构,作为包片医师或村级机构履行通知职
9、责的凭据;采用电话通知的,乡级防保机构负责人应至少每2月进行1次电话或入户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做好记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四)接种1、儿童到预防接种单位后,接种单位可通过“未种通知单”与儿童接种证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观察”进行接种。接种单位填写“预防接种单”(附表5),儿童监护人在“预防接种单”上签字后,凭单到接种室由接种医生开展“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和卡,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和“七对”(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后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填写接种证,并用铅笔预约下次接种日期。儿童接种
10、疫苗后应进行“一观察”,即留观30分钟,无疑似异常反应后才能离开。全天接种完成后,收集“预防接种单”,将疫苗接种日期填写到“未种通知单”上,同时将已接种儿童的接种信息上卡(包括纸卡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电子卡)。承担接生工作的各级医疗机构,由新生儿科或防保科核对新生儿信息,并体检合格后于24小时内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并完整、准确填写三联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2、接种结束后,接种单位医生要根据“未种通知单”清点接种情况,将未接种儿童列入下一轮接种应种对象,并再次与家长联系,了解本次没有来接种的原因。如目标儿童超过2个月未能按要求进行接种,要立即查找原因,不能联系的要进行家访,必
11、要时上门接种。3、预防接种单位在现场接种时如发现“未种通知单”上未登记的目标儿童,除按免疫程序对其进行补种外,应同时为其建卡、建证,并将其既往接种信息过录到接种卡上。4、由村级单位进行接种的,村级单位接种医生按乡级防保机构提供的“未种通知单”按要求进行通知、接种、记录相关信息,并在接种结束后将“未种通知单”返给乡级防保机构,由乡级防保机构对接种数据进行上卡(纸卡、电子卡)。对在接种过程中发现“未种通知单”上未登记的目标儿童及外出儿童,应通过一览表进行上报,并通知家长到乡级防保机构进行补卡、补证。,接种技术操作要点,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口服法,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定义对疫苗应用灭菌
12、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五)统计、上报数据1、预防接种单位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表6-1、6-2上报县疾控中心。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数据,由各级预防机构填写贵州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月报表(附表6、7、8)逐级上报。2、村级机构仅承担通知任务的,由乡级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报表上报;由村级机构承担接种任务的,村级机构根据乡级防保机构提供的“未种通知单”填写表6-1上报
13、,由乡级防保机构汇总到表6-1(或表6-1-1、6-1-2)上报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和在家分娩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数据按本地儿童填报表6-1,外地出生返乡后儿童补种乙肝疫苗首针数据按流动儿童填报表6-1。,3、县疾控中心每月将表6-1数据录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除乡镇卫生院外的其它接生单位上报的乙肝疫苗首针应种数、实种数、及时数并入接生单位所在乡镇数据中上报,乡级预防接种单位不得重报该部分数据。4、每轮接种的“未种通知单”和常规免疫统计报表由乡级防保机构存档备查。,六、几个基本定义,(一)常住儿童指户籍在本责任片区,且居住在本责任片区的目标儿童。(二)流动儿童1、流入
14、儿童:指户籍不在本责任片区,但在本责任片区居住时间大于3月以上的目标儿童。2、流出儿童:指户籍在本责任片区,但不在本责任片区居住的儿童,也包括在本责任片区接种了部分疫苗后外出的儿童。,(三)暂住儿童指户籍不在本责任片区,但在本责任片区居住时间小于3月的目标儿童。(四)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指每轮运转时新增加的需在本责任片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包括新出生、新发现及新流入儿童。,第二部分 各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要求,一、乡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要求,(一)日工作要求,1、冷链管理(1)每天上午、下午各记录一次冰箱、冰柜等的温度,记录内容包括停电、维修等特殊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2)冷链设备数
15、量和状态发生改变后,应在15日内将更新信息上报,由县疾控录入系统数据库。2、疫苗和注射器管理随时记录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情况,包括疫苗和注射器的报损情况,以保证账面数与实物数相等。,3、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管理(1)住院分娩-收到县级转来的“三联单”后,及时找到目标儿童并对其进行预防接种、建卡发证。-在本院出生的儿童,按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确保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5以上。-县级转来的“三联单”和家长带来的“三联单”均存档备查。(2)在家分娩-收集在家分娩孕妇预产期信息。-由包片乡医/村医负责在家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工作。,4、常规接种管理(1)及时为辖区内新出生、新发现儿童和流入儿童建
16、卡、发证。及时更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儿童在册情况、居住属性。(2)接种单位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遵循疫苗使用说明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5、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相关事件处理(1)按要求开展监测,及时进行报告,并将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2)对病例进行积极救治,不能处理的,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转院诊治。(3)协助县级调查、处理疫情及相关事件。,(二)旬工作要求,1、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1)按时上报AFP监测旬报表,并存档备查。(麻疹监测不需要报纸质报表,只报电子版,医疗机构纸质的只报表7-2。)(2)每旬核查本院门诊日志和出入院
17、登记,查看本旬是否对所有监测病例按规定进行了报告。核查人员应在门诊日志栏目内记录当日核查结果,并签字备查。2、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管理统计本院每旬出生活产儿数及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记录在住院分娩登记本上,并在登记栏内签字备查。,(三)月工作要求,1、新增目标儿童建卡、发证、数据上报(1)督促包片乡医/村医每月上报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动态管理一览表,并存档备查。(2)每月1日完成上月新增目标儿童的建卡发证工作,并逐月汇总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动态管理月报表上报。(3)要求出生1月龄内儿童建卡、发证率98%。(4)每月5日前完成并上报上月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月报表。,2、冷链运转(1)根据“儿童预防
18、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统计的应种儿童数,估算出每轮运转各种疫苗的需求数,清点库存苗,提前做好疫苗、注射器、冷链设备及其它物资的准备和分发工作。(2)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接种方式和临时接种点的设置,并制定详细的接种时间表。(3)由包片乡医/村医在接种前2-3天采用通知单或电话形式通知所有应种对象。(4)所有接种单位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5)运转结束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于每月5日前上报常规免疫运转报表。(6)综合考虑本轮接种情况、疫苗库存数、耗损系数等因素,上报下一轮疫苗需求计划。(7)将每轮运转相关资料存档备查。(8)指标要求:疫苗接种率95%,麻疹类疫苗及时
19、接种率9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疫苗、注射器耗损系数不超过部标耗损系数。,3、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对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情况进行月盘点,报损疫苗和注射器按要求进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4、漏卡率调查每月开展1次,在乡场或集市抽查1-6岁儿童10名,核对建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原始调查表存档备查。,5、例会(1)至少每2月召开一次,并作好会议记录。(2)核对新增目标儿童建卡情况和所有目标儿童信息化录入、接种完成情况。6、入村巡回督导每2月至少完成1/3的村,每半年完成一轮对所有村的督导。原始督导表存档备查。,(四)半年工作要求,1、培训(1)每半年开展1次免疫规划专题培训。(2)对乡镇卫生
20、院医务人员及村医进行免疫规划新知识、新要求、工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训。(3)要有通知、日程安排、签到册、教材、小结等。,2、接种卡核查、整理,(1)每半年开展1次,每次覆盖所有村。(2)每次对6岁以下目标儿童的接种卡进行核查,及时剔卡、补卡,将剔出的个案卡集中保存。(3)流动儿童和暂住儿童接种卡单独登记造册。(4)流出儿童应在接种卡上注明流出时间;外出返乡儿童接种卡应归回到本地接种卡上,并注明流出时间、返乡时间。(5)辖区内所有儿童接种卡(包括剔出的卡片)的保管期限为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6)每次核查后,应对儿童在册情况、居住属性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应更新,要有工作总结,并将原始资料
21、存档备查。,3、接种率调查,(1)每年于6月、12月以前各开展1次,每次覆盖所有村。(2)每村随机抽查1-6岁儿童20名(其中1岁组和2岁组儿童至少各调查5名),调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建卡、持证情况;通过信息系统考核本乡镇1-3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指标要求:建卡、持证率98%,卡证符合率90%,疫苗接种率95%,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9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3)指标不达标必须查找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整改。(4)要有方案、调查表、汇总表、整改报告、工作总结等。,4、村医量化考核每半年开展1次,使用“贵州省村医免疫规划工作考核量化测评表”(附表9)对村医工作进行量化测评。
22、5、宣传板报每半年至少2期,内容应包括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及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五)年工作要求,1、“425”宣传根据每年宣传主题开展宣传活动。,2、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1)与本级教育部门联合对辖区内所有托幼机构和小学进行检查、指导。(2)在次年3月前完成所有漏卡、漏证、漏种儿童的补卡、补证及补种工作。(3)对于跨乡镇就读的儿童,应在补种工作结束后半年内将补种信息转到原乡镇进行登记;对于跨县就读的儿童,应重新补卡,纳入本乡镇管理。(4)指标要求:所有托幼机构和小学验证后补卡、补证率达到95%,全程补种率达到95%以上。(5)相关工作资料存档备查。,查验流程图,3、人口摸底和查漏补
23、种,(1)每年开展1次,每次覆盖所有村。(2)采用挨门逐户的方式进行,对7岁以下儿童进行登记。(3)在摸底的同时核查卡、证信息,做到卡证符合率达到90%以上。(4)对漏卡漏种儿童进行补卡、补种、发证,并按免疫程序完成后续补种工作,要求补种率达到95%以上。(5)调查表、汇总表等所有原始资料存档备查。,4、下年度疫苗、注射器需求计划每年9月20日前完成并上报。5、年度工作计划每年12月份前完成下一年度工作计划。6、年度工作总结会召集全院职工及所有村医参加,总结本年度工作,安排下年度任务。,7、年度工作总结对全年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总结中应包括全年疫苗和注射器分发、使用、
24、耗损、库存等情况汇总分析、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分析。,8、免疫规划档案(1)每年于12月20日前整理、清点辖区内冷链设备,及时更新冷链器材档案和上报县级更新系统数据库。(2)准确、完整地填写贵州省免疫规划管理档案(乡级),于4月10日前上报。(3)工作要求:不同资料中的同一免疫规划数据应保持一致。,9、资料管理(1)每年1月31日前完成上墙资料的更新及各类免疫规划资料的收集、归档。(2)上墙资料包括管理制度、行政区划、接种点分布、近三年人口资料(全乡总人口数、15岁以下儿童总数、分村人口数、0-6岁每个年龄组儿童数等)、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发病情况、常规免疫接种情况、“三查七对一观察”等。,10、其他
25、免疫接种工作按上级要求完成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应急接种等免疫接种工作。,(六)其他工作要求,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临时工作任务。,二、村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要求,(一)收集辖区内人口信息。(二)负责开展辖区内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三)每月对辖区至少巡访1次,及时掌握新出生和流动儿童情况,按要求上报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动态管理一览表。(四)承担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在开展定点接种的地区负责通知辖区内目标儿童按时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并协助乡级完成接种工作。按要求参加强化免疫等接种。(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三、接种点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要求,(一)及时为辖区内新出生儿童和流入儿童建卡、建证。
26、(二)按上级统一安排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相关要求,按时、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三)配有冷链设备的接种点(含村级接种点)可以临时存放少量疫苗,但时间不能超过1个月,且必须有冰箱温度记录和疫苗领用登记本,随时记录疫苗使用情况(包括报损情况),每天下班前清点疫苗,以保证账面数和实物数相等。在每次运转后上报常规免疫报表的同时,必须上报“_年_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计划报表(乡村级用)”,乡级在发苗时应参考该表有针对性的合理分发疫苗,避免疫苗浪费或短缺。(四)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村医免疫规划工作考核量化测评表,注:如果村医不承担某项工作,则该项目不计分,村医最后得分按以下公式进行折算(实得分/应得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