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康复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胀康复护理.ppt(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肺胀康复护理,主要内容,一、肺胀的概述二、主要功能障碍三、康复护理评估四、康复护理措施五、健康教育,一、肺胀的概述,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病位在肺。本病为慢性病变,病程长,一般得不到根治,影响健康和工作,为此,在本病的缓解期一定要制定好康复护理方案,向患者宣传有关本病康复护理的知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与护理。常见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二、肺胀的主要功能障碍,有效呼吸减低病理式呼吸模式呼吸肌无力能耗增加和活动能力减退心理障碍,三、肺胀的康复护理评估,健康状态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心理社会评估,一般情况 吸烟情况 既
2、往史,健康状态评估,0级: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气促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促2级:平地步行不气促,速度较快或上楼、上坡时 气促3级:慢走不到百步即有气促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亦有气促5级:安静时出现气促,无法平卧,日常生活能力的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态度 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如:心情、性格、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感到焦急、忧虑、恐惧、痛苦,是否悲观失望、是否失去自信自尊,退出社会和躲避生活),心理社会评估,四、康复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摆放正确体位*进行有效咳嗽*胸部叩拍*体位引流,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肌肉放松训练 膈肌呼吸 缩唇
3、呼吸 局部呼吸练习,上肢训练 下肢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 摆放正确体位,有利于肺扩张,坐位,半坐卧位,方法:缓慢深吸气,吸气后屏气3s,然后张口连续 咳嗽3声,咳嗽时腹肌用力,腹壁内缩停止咳嗽,缩唇将气尽量呼尽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续做到23次,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再重新开始,保持呼吸道通畅 进行有效咳嗽,操作原则:从下至上、从外至内,避开乳房和 心脏,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方法:将五指并拢成空杯状,运用腕力快速有节奏叩击背部(胸部),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保持呼吸道通畅 胸部叩拍,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引流,通过摆放适当的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使受累肺段内的
4、支气管尽可能垂直于地面,促使肺叶特别是肺段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配合有效咳嗽将分泌物排出 原则:是病变肺部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适应证:痰量每天多于30ml,或痰量中等但 其他方法不能排出痰液者禁忌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肺栓塞、胸膜渗出、急性胸部外 伤、出血性疾病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引流,注意事项每天23次,每次15min,每种体位维持510min头低位引流在饭后12h进行操作中专人守护,注意安全,防坠床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应立即停止,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引流,倾斜俯卧位,头低45倾斜左右侧卧位,头低45倾斜仰卧位,头低45倾斜左右半侧卧位,头低30半侧卧位,向后靠,
5、两肺下叶和后底区左右肺下叶外底区两肺下叶前底区右肺中叶两肺上叶前区,常用引流体位,引流部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引流,四、康复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摆放正确体位*进行有效咳嗽*胸部叩拍*体位引流,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肌肉放松训练 膈肌呼吸 缩唇呼吸 局部呼吸练习,上肢训练 下肢训练,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 膈肌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局部呼吸练习,目的 肺胀患者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同时由于呼吸肌肌力减弱,呼吸时常过度使用颈、肩和上胸部肌肉进行代偿,所以指导患者尽可能全身放松,尤其放松颈、肩和上胸部肌肉,是纠正异常呼吸模式的重要技术。,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体
6、位坐位:身体前倾,头向前靠,置于前面的被子上,双手置于被子内站立位:双手置于身后下拉,身体稍前倾,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方法 先紧张收缩,体会一下什么是紧张,然后再放松,逐步将各紧张的肌肉松弛 做肌紧张部位节律性摆动或转动以利于该部位肌 群的放松,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目的 膈肌呼吸是通过增大横膈的活动范围以提高肺的伸缩性来增加通气,呼吸训练膈肌呼吸,1.控制性深呼吸法:先闭嘴用鼻深吸气,吸气 时使膈肌尽量下移,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 23s,逐渐延长至510s,然后用口缓慢呼气训练频率:8 10次/min,持续3 5min,每天数次,呼吸训练膈肌呼吸,2.辅助呼吸训练:在呼吸时用双手放置于胸
7、部和腹部,放置于胸部的手在呼吸过程中保持原位不动,放置于 腹部的手在吸气时随腹壁上抬,呼气时向上后方用力 按压加强腹部回缩,呼吸训练之膈肌呼吸,3.负荷膈肌呼吸训练:在腹部放置一重物进行抗阻训练,呼吸训练之膈肌呼吸,提高气道内压力,使支气管在呼气时仍处于开放状态,防止呼气时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通气功能,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方法:经鼻吸气,呼气时口形缩小,呈缩唇吹 口哨样缓慢呼气 时间比是 吸气呼气=12 或 13,呼吸训练缩唇呼吸,主要用于活动某侧肺或胸部某一部位的专门呼吸训练,目的是提高单侧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局部肺功能和吸氧量,呼吸训练局部呼吸练习,方法:采用暗示法
8、,患者自己或由医务人 员按住胸部某处,或用沙袋等重物 加压,吸气时对抗压力,扩张局部,呼吸训练局部呼吸练习,四、康复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摆放正确体位*进行有效咳嗽*胸部叩拍*体位引流,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肌肉放松训练 膈肌呼吸 缩唇呼吸 局部呼吸练习,上肢训练 下肢训练,运动训练,上肢训练 下肢训练,运动训练 上肢训练,目的 提高机体对上臂运动的适应能力而降低耗氧量,改善做功效能,减轻呼吸短促 由于肩胛带肌群肌力的改善,可增强在上臂不 动时助吸气的效能,1、用上臂测力器进行上臂训练:最初在没有阻力 负荷的情况下,上臂旋转近50圈,然后在5周 的间隔时间内耐受2030min的锻炼,运动训
9、练上肢训练,2、通过重复提举重物平肩训练:上臂反复负重上 举超过肩关节水平,重量逐步增加,直至能耐 受一次运动20 30min为止监测指标:上臂疲劳和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训练上肢训练,目的:改善行走的能力和耐力方法:踏车、爬山、上下楼梯 初始阶段,运动min,每天4 5次,逐步适应后延长至20 30min,每天3 4次,运动训练下肢训练,五、健康教育,心理指导 生活环境 饮食指导 呼吸功能训练 有效咳嗽、咳痰 合理家庭氧疗 运动指导 药物指导,1心理指导 由于该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患者经常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征动用各种社会支持系统给于
10、精神支持,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疾病,进行合适的社交活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听轻音乐、下棋、做游戏等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2生活环境 室内环境安静、舒适、清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温1825,相对湿度55%75%,地面使用湿式拖法,室内不要摆设花,避免烟雾及灰尘刺激,注意保暖。,3 饮食指导 平时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均衡,合理搭配,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当饮水,便于痰液咳出,可多食一些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气的食物或食疗方。食物有萝卜、百合、白木耳、木瓜、橘皮、杏仁、梨、竹笋、苹果、玉米、香菇、山药
11、、鸡肉、猪肚、党参等。,食疗方有:(1)薏米杏仁粥配方:薏米30克,杏仁10克(去皮),大枣10颗冰糖少许。制法:将薏米和大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熬熟加入少许冰糖即可。功效:祛湿化痰止咳。用法:每日1次,作晚餐或作点心服食。(2)菠菜猪肉饺子配方:主料:小麦面粉1000克 辅料:菠菜1500克,猪肉(瘦)500克,人参10克 调料:大葱20克,姜10克,胡椒粉1克,花椒粉1克,酱油20克,香油5克功效:补脾益肾、润燥平喘之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喘的肺气肿患者食用。用法:每日1次,作晚餐或作点心服食。,4呼吸功能训练 肌肉放松训练 膈肌呼吸(腹式呼吸
12、)缩唇呼吸 局部呼吸练习,足三里穴位按摩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晚上7-9点最好)方法:1)、点揉按摩(用力要大,感到酸胀),点揉1分钟停顿一下,再点揉,连续五次。2)、捋:从足三里上面往下捋,捋到哪里感到酸痛哪里停下了点按一会,如此反复3-5 分钟。,5有效咳嗽、咳痰 肺胀患者清晨痰量较多,黏稠不易咳出。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并指导有效的咳嗽。,6合理家庭氧疗 长期家庭氧疗(LTOT)可提高血氧含量使肺动脉压降低,改善睡眠,明显提高低氧血症者的生存质量。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提倡进行每天持续15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氧气的温度在323
13、7、湿度在80%左右;湿化瓶内的水不少于1/22/3的满度,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严格做到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避免意外随时查看氧气表,当氧气表压力接近0.5mpa时,应及时更换氧气瓶。,7运动指导 运动锻炼方式有3种:(1)下肢肌肉锻炼:是运动锻炼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步行、跑步、爬楼梯、平板运动、功率自行车等;(2)上肢肌肉训练:有助于增强辅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包括上肢功率计法、举重物、扔球等;(3)全身锻炼:如种花、扫地等的家务,各种传统的体育锻炼、游泳和康复操等。,8药物指导 肺胀患者使用的药物种类多,指导患者及家属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告知各种常用药的药名、用法、疗效及副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对肺胀稳定期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生活环境指导、饮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有效咳嗽、咳痰、合理家庭氧疗、运动指导及药物指导,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肺胀发作的次数,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住院次数,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