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精神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教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
2、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办学基础能力1.1 学院概况自主填写1. 2经费收入和年生均财政拨款情况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学院经费收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社会捐赠经费、其他收入。表12017-2019年办学经费收入情况表(单位:万元)经费来源2017年2018年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社会捐赠总收入1.3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学院注重改善教学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逐年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从2017年的13,086.8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64.5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
3、器设备值从2017年的13,748元增加到2019年的16,639元。1.4校舍情况学院占地面积2023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95421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14625平方米,生均12.56平方米,能够满足目前学生规模的办学需要。根据五个校区区位、建筑和设施情况以及办学需求,合理设置各校区办学功能。学院建有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宿舍楼、学生活动中心、室内外体育场馆等设施一应俱全。1.5信息化教学条件学院信息化教学条件持续优化,逐年改善。接入互联网出口宽带62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7709台,网络信息点数7907个,数字资源总量32108GB,上网课程
4、34411,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我院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共获得各类奖项157个,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2个;省级一等奖10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37个,优秀奖6个;市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27个;院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6个。二、“双师”队伍建设2. 1教师结构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我院现有专任教师42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47%;中级职称2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56机具有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341人(其中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以上
5、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81%o专任教师年龄35岁以下8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86%;36岁至45岁1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98%;46岁以上1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18%o外聘教师634人。我院具有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475人,在校生学生人数8410人,生师比为1:17.7o2.2“双师型”教师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我院“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3.38%。2. 3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根据“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年)建设规划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等师资培养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着力培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
6、、业务精湛、科学技术应用能力强、适应我院办学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通过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引进、聘用和培养相结合的思路,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建立重点专业“双带头人”制度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培养机制。轮流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支持教师获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证书,推动专业教师参与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建立了教学团队建设和激励机制,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三、专业人才培养2.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紧扣广州经济社会发展
7、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之需要,以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产业学院”“订单式”“2+0.5+0.5”“现代学徒制”“中高本协同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业学院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在成立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旅游产业学院的基础上,又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啤酒新零售产业学院、电影技术产业学院、养老产业学院等。食品工程产业学院、物联网产业学院成为首批入驻广州开发区产教融合示范区的产业学院。有效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行校
8、企协同育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等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实践。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等6个专业开展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金禧现代学徒班”被列入省试点项目;校企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施“2+0.5+0.5”学制的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使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学院90%以上的专业设置了企业教学课程,实施“2+0.5+0.5”学制的人才培养,设置“企业教学”环节,将企业现
9、场教学与顶岗实习融合起来。探索“中高本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学院不断深化中职、本科和企业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中高本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根据国际工程教育协议理念,提出“坚持育人中心,明确就业目标,培养两种精神”(以育人为中心,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职业教育“112”人才培养衔接理念,构建了中职(培养工程技术员)、高职(培养工程技术专家)和应用型本科(培养工程师)三个教育层次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等级逐级提升的衔接标准。持续开展“2+2”应用型本科、“3+2”专升本、“3+2”中高职对接等职业人才协同培养工作,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0、3. 2课程体系建设基于职业岗位标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深化“共享课程平台化、核心课程职业化、课程体系模块化、首岗技能证书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基于项目(模块)、岗课证一体的课程内容整合、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或能力结构)的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融合了职业岗位工作标准,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要求,建设了一批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项目化课程。推进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开发了一批“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修养等多个系列的数十门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教育课程,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1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制订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列入学分管理的相关制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之中。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探索落实“1+X”证书制度,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标准内容转化为1一2门专业(核心)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构建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精准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
12、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推动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达到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启动“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制订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全员育人氛围,探索“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应用研究”“岭南传统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学教育与岭南传统文化项目,推进了“国学精粹”“中华传统礼仪”等国学必修课教学改革,加强了国学选修课教学建设,全年开设传统
13、文化修身系列课程近30IJO深入推进以信息技术系为试点的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改革;着力建设岭南传统文化与校本国学教育课程资源,打造了岭南传统文化与校本国学教育的资源与宣传平台;依托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承担了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一一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子项目课程四书五经选读建设。3. 3校内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年均获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各类专项经费1000多万元。目前,学院有校内实训室201个,校内实训教学场地总面积51379.05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生均6.1平方米,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7822个,按8327名
14、全日制在校生计算,生均校内实践工位数为0.9393个;各类实训教学设备15823台套(其中,单价5万元以上的设备或软件276件)。学院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408个,目前正在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数398个,其中本地企业达311个,并与100O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2018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时间达到374,821人日。大部分毕业班学生集中安排在紧密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的综合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形成了互相依托、互为补充的实训实习基地体系。全校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所有专业均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企业教学和毕业实
15、习学习。3. 4校企合作加强校企社政合作体制建设。学院成立校企社政合作发展理事会。该理事会下设教学团队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社会服务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4个委员会。学院不断完善校企社政合作发展理事会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建设。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校企合作项目工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制度,构建了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资金投入等方面适应校企社政深度合作办学的“共投、共育、共管、共享”制度体系,形成了有效运行的专业动态调整、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四大机制,确保校企合作办学有序开展。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16、式,目前企业订单学生人数为10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13%。;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2017年1月I日2019年12月31日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229.1962万元;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年均获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各类专项经费IoOO多万元。各类实训教学设备15823台套(其中,单价5万元以上的设备或软件276件)。四、学生发展4. 1毕业生职业证书获取情况学院按照教育部门的部署,努力推进1+X证书制度,积极组织本院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力地促进了职业岗位工作标准融入课程教学,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目前,学院积极组织各系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
17、作,主要工种有:电子商务运营师、机械冷加工铳工、助理广告设计师、外经贸单证员、食品检验工、土建施工员、信息化工程师等。我院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达到57种,平均每个专业L53种,绝大部分证书都是符合专业面向的,专业对口率高达96.7吼我院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2019年毕业生获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3008人,应届毕业生平均“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9.03虬5. 2毕业生就业情况学院积极适应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和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要求相吻合,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18、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保障。如图1所示,2017年至2019年,学院毕业生人数分别为3067人、3268人、2920人,就业人数为2994人、3183人、2879人。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7%以上,分别为98.16%、97.97%和98.77%,均高于当年广东省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水平。2017-2019年,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比例由2017年的78.52%、2018年的78.28%升至2019年的79.70%当地就业数增长明显,2017年为2031人,2018年为2214人,2019年为2066人;从用人单位类型来看,服务中小微企业及基层就业数稳中有增,
19、2017年为2557人,2018年为2820人,2019年为2581人;学院近三届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5.10%、88.59%、89.64%)均超过85乐且整体有所上升,对市场变化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民营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学院为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人才支持。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毕业生数保持稳定。2017年至2019年,学院毕业生考上专插本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2017年为3.00%、2018年为4.22%、2019年提升到7.55%o98.16%97.97%98.77%2017年2018年2019年对2017届、2018届和2019届毕业生薪酬调查的结果
20、显示(见图2),毕业生入职当年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3060元、3303元和3405元,起薪线呈现逐年稳步提高态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就业质量较好。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体现了学院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毕业生薪酬统计五、社会服务能力5.1专业设置情况5. 1.1专业点学生分布表22017-2019级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一览表专业设置2019级2018级2017级合计专业布点比例(%)市场营销2421591165175.66国际贸易实务8985872612.86物流管理9394982853.12商务英语22721022
21、66637.26商务日语4337471271.39房地产经营与管理6170271581.73古建筑工程技术26260.28园林技术5766561791.96建筑工程技术302151374905.36市政工程技术6871682072.26民族美术28280.3计算机网络技术165102413083.37物联网应用技术13185913073.36计算机应用技术267161464745.19软件技术97123993193.49工业机器人技术32320.3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8279261872.04机电一体化技术10158552142.34机械设计与制造4719660.72应用电子技术7165511
22、872.04金融管理38380.41会计3882412608899.74财务管理113981033143.44网络新闻与传播16295793363.68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27112132522.76广告设计与制作1271022292.5广播影视节目制作3628640.7文秘5067661811.98社区管理与服务304622981.07社会工作4533311091.19人力资源管理99991093073.36国际邮轮乘务管理41641051.15旅游管理41410.44酒店管理1975941.03会展策划与管理10184522372.59旅游管理8673752342.56食品生物技术4145
23、860.94食品营养与检测12793692893.16食品生物技术80800.87中西面点工艺26260.28食品质量与安全3546810.8合计3918297422339125100%5.L2招生计划完成质量2019年学院面向广东等全国15个省(区)招生,录取新生4968人,报到3910人。其中,普通高考录取1400人;春季分类招生实际录取2117人;三二分段实际录取327人;高职院校扩招1124人。比2018年实际增加招生录取1561人,增幅达31.42%。现有全日制普高在校生8327人、其中,高中起点学生7099人,中职起点学生1228人;成高业余学生3223人。表3.2019年普通高考
24、专科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院系序号专业名称计划人数录取人数报到人数报到率城市1市政工程技术90846880.95%院系序号专业名称计划人数录取人数报到人数报到率建设工程系2建筑工程技术32732630292.64%3房地产经营与管理77776179.22%4园林技术77715678.87%5古建筑工程技术41342676.47%信息技6计算机应用技术28328526793.68%术系7物联网应用技术13913913194.24%8软件技术1101129786.61%9计算机网络技术18618716588.24%机电工程系10应用电子技术82797189.87%1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93918290
25、.11%12机电一体化技术11811710186.32%13工业机器人技术51473370.21%食品系14食品营养与检测15615112784.11%15食品生物技术92928086.96%16中西面点工艺45422661.90%财会金融系17会计43743538688.74%18财务管理12012311391.87%19金融管理50473880.85%公共管理系20人力资源管理1141149986.84%21文秘61615081.97%22社会工作50504590.00%23社区管理与服务46433069.77%旅游系24旅游管理97978688.66%25旅游管理50504182.00%
26、26酒店管理28281967.86%27会展策划与管理11310910192.66%28国际邮轮乘务管理47474187.23%院系序号专业名称计划人数录取人数报到人数报到率商贸系29市场营销26926623889.47%30国际贸易实务1091068983.96%31物流管理1081049389.42%艺术设计系32网络新闻与传播13613612088.24%33网络新闻与传播(中外合作办学)60604168.33%34广播影视节目制作50503672.00%35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3913912690.65%36广告设计与制作13813812792.03%应用外语系37商务英语256252
27、22790.08%38商务日语50504386.00%关山月中国画学院39民族美术35352880.00%合计45304474391087.39%5.I.3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专业设置符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链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智慧建造、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领域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推进专业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建设。对接广州“四个出新出彩”行动发展需要,适应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需求,促进专业交叉融合,组群发展,扶持重点专业群建设。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城市建设和城市服务类专业为主体,涵盖农林、土建、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
28、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资源环境与安全等14个大类。与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与适应度。学院专业开设情况(见表4)。表4学院2020年专业开设情况一览表专业大类专业类名称专业名称主要对应职业类别农林牧渔大类林业类园林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绿化与园艺服务人员土木建筑大类建筑设计类古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古建筑修建人员土建施工类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房屋建筑施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人员市政工程类市政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房地产类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装备制造大类机械设计制造类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工程技术、机械冷
29、加工人1=1贝自动化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电力工程技术、建筑安装施工人员自动化类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制造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摩托车修理技术服务、检验试验、商务专业人员生物与化工大类生物技术类食品生物技术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制作人员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人员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食品工业类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检测和计量服务人员食品工业类食品营养与检测餐饮服务、检验试验、检验检测和计量服务人员交通运输大类水上运输类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水上运输服务人员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类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技术、仪器仪表装配人员电子信息类物联网应用技术
30、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计算机类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计算机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人员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计算机类软件技术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财经商贸大类金融类金融管理金融服务、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口贝财务会计类财务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财务会计类会计会计专业人员经济贸易类国际贸易实务商务专业人员市场营销类市场营销销售人员、商务专业人员物流类物流管理管理工程技术、仓储人员旅游大类旅游类旅游管理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旅游类酒店管理住宿服务、销售、商务专业健身和娱
31、乐场所服务人员餐饮类中西面点工艺餐饮服务人员会展类会展策划与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人员文化艺术大类艺术设计类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化设计服务、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专业人员艺术设计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化设计服务人员民族文化类民族美术美术、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专业人员新闻传播大类新闻出版类网络新闻与传播编辑、记者广播影视类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电影电视制作专业人员教育与体育大类语言类商务英语商务专业、行政事务处理、翻译人员语言类商务日语商务专业、行政事务处理、翻译人员文秘类文秘行政业务办理、行政事务处理人员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公共事业类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公共事业类社区管理与服
32、务行政事务处理、生活照料服务人员公共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人员交通运输大类道路运输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人员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测绘地理信息类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和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测绘服务人员地理信息服务人员土木建筑大类市政工程类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环境保护类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环境监测服务人员土木建筑大类建筑设备类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安装施工人员文化艺术大类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化设计服务人员艺术设计类艺术设计专业化设计服务人员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专业
33、人员土木建筑大类建设工程管理类工程造价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申报广东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和特点,服务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市产业发展,针对智慧建造、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领域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重点建设市政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等6个专业群,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群见表5。表5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群一览表序号专业群名称群内专业服务产业领域1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与传播对接广州影视产业链中下游产业链中的生产制作及宣传推广。2市政工程技术市政
34、工程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建造行建筑工程技术古建筑工程技术园林技术业,满足智慧市政、建筑、古建和园林。3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服务智慧城市中的智慧社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4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西面点工艺对接广州市生产性健康服务产业,包括工程食品和餐饮食品产业、城市市民食品公共安全健康服务行业和餐饮食品行业。5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对接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电子商务,面向广州市现代商贸流通业。6旅游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对应广州旅游服务产业
35、,产业链包括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与销售、餐饮与住宿服务、购物与康乐服务等。5.2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5.2.1技术服务艮务和社会培训服务情况制订或修订了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科研团队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将校企社政合作和产学研活动作为制度激励的重要内容,激发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服务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校企社政合作,依托创新强校工程建设了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创新平台、产学研基地、高校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培育体系,为增强科研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2019年,学院纵向科研到款额分别为53.41万元、204.87万元、249.25万元,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分别为69.
36、47万元、106.79万元、84.64万元,(见图3)。其中纵向科研到款额增长较快,从2017年的53.41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249.25万元。5. 2.2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服务三年来,我院面向广州城区在职人员开展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需要,2018年培养成高大专毕业生1585人,2019年毕业生1394人,2020年毕业生1128人,三年共培养4107人。2020年在读成高学生2358人。学院创新培训体制机制,根据社会需求,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为行业、企业、社区和在校学生提供培训服务。依托学院高职所(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面向广州市社区,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和街道居民培
37、训;依托学院国学院开展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师德培训;依托各教学系和特色学院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培训服务,如禁毒管理人员培训、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入党积极分子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食品系为社区科技举办讲座,国学院开展“城市国学讲坛”系列讲座;学院和助学机构、本科院校为在校生提供“专升本”考前培训以及开展“1+X”证书试点培训等。2017年-2019年完成社会培训总量达到44391人日,社会培训服务到款额共601.08万元。5. 3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5.3. 1社区教育服务依托广州社区学院、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广州市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基地,积极承担广州市社区教育研究、培训、服务和指导职能
38、,深入推动广州社区教育发展。6. 3.2国学教育培训服务学院积极面向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连续两年举办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培训广州市中小学教师176人,获培训经费31.58万元,为社会培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联合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研究,获资助经费40万元,助力行业企业建设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企业文化,成为具有国学特色的学习型企业。根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数据平台数据分析,2017-2019年,学院在办学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以及社
39、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较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了重要贡献。六、挑战与展望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职百万扩招职业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要求,学院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使命,抢抓机遇,加强内涵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7. 1落实“三全”育人,做实立德树人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40、体制机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思政格局,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 2优化管理制度,实施精准育人从生源供给侧入手,以生源的学情和能力发展诊断为抓手,精准把握不同生源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制定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精准育人。建立人才
41、培养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岗位要求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生源学情和个性化需求,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强化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教学诊断与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实施分班教学、混合教学和走班制等多种教学组织的形式,逐步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9. 3实施“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将以“三教”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二级院系下放人、财、事权,建立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
42、伍建设,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进一步细化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立教学能力比赛机制,推进“课堂革命”建设,将产业学院建设、现代学徒制建设、1+X证书试点建设等做细做实,在此基础上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6.4强化“城市”特色,彰显社会服务能力学院以建设成为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为目标,强化“城市”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紧密对接大湾区建设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链发展需要,优化专业体系,针对智慧建造、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商贸流通、旅游等产业领域需求,重点建设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市政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食品与营养检测、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群。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广州文化强市建设,将优秀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建设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科普教育、禁毒教育、退役军人教育等示范基地,服务广州全民终身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