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及时、准确把握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从2023年2月开始,县人大农业农村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到XX镇、XXX镇、XXX乡等调研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短板”近年来,XX自治县各部门加大乡村建设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提升。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可视成就对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存在“短板”,
2、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激励性措施统筹不够科学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一拆二改三归”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推进不平衡,以点发力、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刚性措施不明朗,全县尚有较大部分村由于没有看到人居环境整治上级政策支持资金的安排计划,群众存在较大意见。(二)农村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农村居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尚未养成,乱倒垃圾、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庄的屋檐滴水沟积存污水、垃圾,成为卫生死角;有的生活污水排在村内巷道,污水乱流;有的村民利用村中空置旧住宅,散养鸡鸭狗兔等禽畜,臭气熏天;有的地方部分村民居住点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沉淀后就直接排放或渗入地下
3、,地下水有污染。此外,部分地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也不完备,垃圾清运不及时,影响村容村貌,影响空气环境。(三)农村发展规划不尽如人意XX自治县广大农村村落布局,是历代村民根据自身的条件自由自主地建起来的。一直以来,虽然建造手续经过职能部门严格审批,但基本上都是在各村空田空地空山上“围地”而建,自主性、自由性、随意性大,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导致有的村庄房屋排列杂乱无序,相连路径狭窄,间距小,采光通风条件差。(四)空心村治理力度存在不足近年来,全县加大了空心村治理力度,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后遗症”未处理到位。表现在房屋拆除后,留下的空地仍然闲置着,缺乏及时整理与利用。有些空心房拆除不彻
4、底,有些单处未连片的空闲旧宅未拆除,这些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又没人居住,且处于村中间,甚至有不少断垣残壁,容既影响观瞻,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五)农村绿化、美化、亮化效果仍不理想。广大农村普遍存在重建房、轻绿化美化的现象。多数村庄周边、住宅之间缺乏绿化,即使有空坪空地,也是用来堆放杂物,或随意停放车辆。特别是像GXXX国道农区一带,村庄人口多,房屋密集,村域面积宽广,有的村庄村前、村中、村后绿化美化改造不够,严重影响了村落的美感。有的村庄缺乏路灯,或路灯少,有的路灯不亮缺乏维修,亮化效果群众不满,岳、O二、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综合分析以上情况,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大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5、力度,在弥补“短板”上下功夫。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强统筹和安排,让制度落地县里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建议各相关部门根据这系列文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落实文件精神的力度。各相关部门,对照各文件逐项条款要求,认真查找存在的“短板”“漏项”,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好详细且易操作的具体措施、解决问题的计划书、路线图、时间表等,让文件精神扎扎实实落地,让乡村群众有看得见的东西、摸得着的效果,让所有农村村组群众有通过上级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都能实现人居环境整洁、乡村
6、美丽舒适的期望,提升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二)加强调研和调度,让保障落实在组织保障方面,县里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明确各工作组工作职责的通知。建议各单位各成员切实履职、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在各自领域内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资金保障方面,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了总额较大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调研,加强调度,进一步优化资金运用渠道,让资金真正用于弥补“短板”上来,让资金用在“刀刃”上来,发挥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三)加强指导和管理,让措施落细人居环境治理在坚持“分类推进、因村施策、示范带动”的原则的基础上,要聚焦关键
7、,细化措施。在垃圾清理方面,建议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这一模式背景下,详细化、灵活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的“庭院三包”“分类处理”“清运填埋”“监督管理”“保洁经费筹集”等环节的措施并抓好落实;在厕所革命方面,在建、管环节进一步细化各项措施;在污水治理方面,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技术,细化分流分类处理措施及年终绩效考核措施;在村容村貌治理方面,出台乡村风貌提升政策,进一步严格落实“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新建拆旧”政策,细化村容规划、绿色村庄创建、村庄公共场所亮化等领域的措施,并严格执行到位。在空心村治理方面,抓细抓实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后遗症”。与此同时,在农村人居
8、环境治理的氛围营造、督察考核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措施,抓好落实。及乡村振兴参考调研报告一、XX镇基本情况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与灵魂,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近年来,XX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时代步伐,深挖历史资源,用活文化阵地,整合文化服务队伍,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内容,依托“青墩”名片,打好文旅“组合拳”。实现全镇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态势由“发展好不好”向“质量高不高”转型,文化志愿队伍由“人员有没有“向“能力强不强”转化,文化阵地建设由“功能全不全”向“服务优不优”转变,构建了XX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
9、文化文艺相辅相成欣欣向荣的新发展格局。产出了一批高凤英、西塘河对歌、燃烧的信念等原创作品,丰富了青墩文化的深刻内涵、弘扬了以高凤英烈士为代表的红色革命先烈精神、形成了相互交融团结进步的红石榴民族交流氛围。一文化艺术活动转“好”为“精”。深入挖掘青墩文化、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乡贤话桑梓”乡贤赏月文化活动、“拥抱新时代”故事里的红色XX”故事宣讲活动、“文艺会客厅”一一“原点走进青墩”主题文化活动、“石榴花开同心向党”民族家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活动,以文艺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活动荣登新华日报,2022年,共计出品“万里千家惠民演出”64场,“乐一天农民艺术节”16
10、场,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百姓秀场之红歌赛6场,书香进庭院全民阅读活动192场,文化高质量服务人次48万人。真正做到月月有主题、次次有精品。二、文化志愿队伍转“有”为“强”O一年来,全镇通过进一步扶持和培育基层文化队伍和挖掘贤人能人,增强了基层文化力量,积极创造精品艺术。整合16支文化实践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形成“1+16+N”文化服务功能体系,扩大服务群体,使文化服务横向到村、纵向到户。利用“乐一天”农民艺术节、“万里千家惠民演出”等活动让老百姓走出家门,走上舞台,用文化来提升基层百姓的精神气。大力推进“地方特色文艺火种培育工程”o采取“文化名师请进来文艺团队走出门”方式,
11、积极培育地方文化艺术团队,邀请文化名师对文化骨干进行指导培训,积极鼓励地方特色节目走向各类舞台,叫响XX文化品牌。三、文化阵地建设转“全”为“优”。2022年,全镇16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总面积440平米的“青墩非遗文化展示馆”在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二楼建成,至此,形成了设施完备、覆盖广泛的16个“文化驿站”围绕功能多元、服务多样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这一“龙头”全力运转的高质量发展局面。XX镇积极组织“五送”工程进乡村,通过整合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综合文化小广场等现有设施资源,鼓励并引导群众组建民间业余文艺团队,使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效益最大化,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农村文化阵
12、地的“凤尾”,以龙头舞动“凤尾”,活跃农村文化活动。目前,已建成乡村大舞台5个,正在建的3个。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XX镇围绕六大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但目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考古研究停滞不前。自1973年XX开挖河道时发现青墩古代遗物后,国家、省多级考古专家多次到青墩发掘,出土文物1多件。但在1979年最后一次集中考古发掘之后,没有再组织集中发掘,截止目前发掘面积仅515平方米,不足遗址面积的1%。考古工作停滞不前,成果不彰,青墩遗址的历史资源利用不充分。二是文化建设投入不继。在开发利用方面,目前以县级投入建设为主,受限于地方财力薄弱,历史文化挖掘不深、红色文化转化率不高、
13、非遗文化传承困境、宗教文化产品含金量低、美食文化包装不足以及文化文艺规模局限,地方投入上缺少实质性的扶持。三是宣传影响层次不高。以青墩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知名度不高,仅以XX县级市层面宣传为主,先后召开了11届“青墩文化艺术节”,在省内外影响均不大。木版画、糖人、猪头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范围局限,且放眼全国来讲特色不鲜明,衍生品少且不适合长途运输。四是民间文化人才流失。农村艺术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农村业余文艺骨干老龄化严重。农村文化活动局限于庙会、集市以及政府组织的节庆,没有独具特色、已成气候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吸引大众,达到全民参与的目标。并且由于农村、农民之间的物质条件、文
14、化素质、爱好和风俗等差异,乡村文化活动开展频率更低。五是全民文化消费思想亟待提升。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存在误区,为子女教育投入的多,为自己订阅书报的少。尽管各村建立了农家书屋、板凳课堂等免费场所为村民提供书籍阅览、视频观看等服务,但是村民主动利用率低、文化培训受益较少。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一是整合资源巩固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拓宽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涵,进一步联合教育部门、生态部门等,大力整合乡村的文化教育资源,创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科普培训I、百姓舞台、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性宣传文化中心。利用E板凳课堂等互联网平台,将实体资源数字化
15、,建强互联网文化交流中心。通过数字技术,助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工作体系,打通基层党的理论宣讲、文化建设和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当务之急。要提升现有队伍建设品质,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按照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思路,既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完善培养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素质,又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要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自发建立各种文化社团。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培训
16、和指导,既要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要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三是创新文化内容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创造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党员统一活动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灯会、歌会、棋会、球赛、文艺表演、劳动技能比赛等等活动,转变被动观看为主动参与定期派出多功能流动文化宣传车,走村入户,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卫生、科技(法律)“三下乡”活动,以“唱凤凰”“赶集市”“庭院宣讲”等群众熟悉的形式将理论、文化、政策等送到千家万户。加强农村优秀民间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是发展农村特色文化。通过整合农村生态旅游、手工艺精加工、民俗活动展示等农村生活文化资源,既可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又可以培养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实现文化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