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XX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从源头扭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市西濒长江,境内河网密布,共有14条骨干河道352公里,427条中沟1157公里,3940条庄河2010公里,从自然禀赋条件来看,我市具备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水资源条件。我市于20xx年启动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并纳入“五城同创”工作范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我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并于2021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市水务局成立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
2、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等方式,对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创建现状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指示精神,通过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累计投入45、71亿元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围绕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景观、水管理六大体系,深入实施十大示范工程,最终形成一城,一廊,一脉,三湖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1、构建了标)隹较高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区域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提升。在全省率先落地建设第二水厂、深度处理PPP项目,彻底解决全市人民
3、饮用长江水的水量、水质问题。实施了河失、新街、珊瑚等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提高了供水质量,降低了供配水管网漏失率。二是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完成两泰官河应急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实现了双源安全供水,形成规模20万m3/党的应急供水能力,有效防范突发水污染事故,提升了供水应急保障能力。三是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经过历年的堤防加固,江堤基本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经过近几年城区防洪排涝控制性工程建设,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治涝达标率100%。建成马甸水利枢纽,彻底解决了黄桥老区及通南地区的引水问题。实施了如泰运河接通工程,彻底沟通了如泰运河水系,区域防洪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4、2、建设了节约集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一是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开展合同节水试点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企业、单位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累计创成各类节水载体80家,创成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二是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改善灌排条件。先后实施城黄灌区、黄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排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三是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提高再生水回用率。20xx年建设完成再生水回用工程,处理规模为3万t/日。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滨江污水处理厂与开发
5、区企业之间签订中水回用协议,目前新浦化学、红宝丽集团、欢乐颜料、扬子医药、锦云化工等企业均已使用再生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o3、构筑了健康优美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一是完善水功能区划,努力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编制实施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市水功能区达标整治方案,按照“一区一策”的要求,对区域内不达标排污口及水功能区存在的问题,逐一制定达标整治工程措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外源治理、内源控制、调水引流、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使得河道水质得到提升。二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通过运输车辆、粪污输送管道、田间调节池、喷
6、滴灌等方式使用有机肥,有效地解决了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100%,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9、8%o三是系统谋划城乡污水治理工作。投入资金约7亿元,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通过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不断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改善城区河道水质量。4、优化了良性循环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一是实施清水活水工程,打通水系循环。打通了5条城区断头河,整治城区8条河道并进行生态化改造。完成了如泰运河接通工程,全面实施农村活水工程,累计安排奖补资金3、46亿元,整治农村河道2211条1234公里,拆坝改涵建桥
7、2472座,3003条农村河道实现畅流活水。二是建设长江生态廊道,打造水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恢复江滩湿地3亩,堤顶按照百年一遇防洪要求拓宽改造,形成“一带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营造“水清景美”的特色生态风光。三是实施骨干河道绿化。将骨干河道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物进行了拆除,并修整恢复栽绿,实现了骨干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5、织牢了严格高效的水管理体系。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成立市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为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保障。二是全面推进河道长效管理。印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横
8、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责任体系。将河道管护纳入“河长制”责任范围;通过在媒体公布河长名单、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明确河长职责、管护单位、监督电话,接受公众监督。三是依法管理水利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智慧水务”综合信息决策系统,不断提高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制定完善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和考核办法,形成维修养护、重点险工隐患监测、工程汛前汛后检查及日常巡查等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管理目标考核。6、打造了传承文脉的水文化景观体系。一是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精心打造小南湖水利风景区,已成为旅游业一张亮眼的名片。马甸枢纽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市标志性枢纽
9、建筑物。二是实施了双水润城生态工程,羌溪河、如泰运河双水穿城,建设完成亲水平台、涉水步道和慢行系统,打造出沿湖生态风光带,拓展了城市绿化空间,较好地满足了市民游憩之需。三是做实做细水情宣传教育。建成市水利科普馆,馆内展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关成果及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等,多次以“水生命之源”为主题,组织中小学生在水利科普馆和马甸水利枢纽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节水、惜水意识。二、存在问题1、水安全体系仍不完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还有差距,沿江防洪标准还不高,十多公里长江堤防未达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任重道远,相当部分村级河道多
10、年未整治,河坡坍塌、水土流失严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市河道水质水感观与群众的期盼还存在差距,外排通道单一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用水高峰期部分老小区和偏远乡镇还存在水压不足等问题。2、水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水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河道管理的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基层河长履职不到位,“两违三乱”等问题时有反弹,河道水面漂浮物打捞不及时,随意堆积问题未根本解决;水利行业监管有待加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新时代水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3、水环境治理仍有不足。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水就要从源头抓起。尽管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市位居前歹L但与省政府提出的到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
11、收集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4、水文化保护挖掘不够。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重使用轻节约、重经济轻文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水文化载体的保护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三、意见建议1、聚焦重点工程,力M夬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谋划实施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二期工程,对现状穿堤涵、站进行更新改造,对部分通江闸(站)进行改建,力争到2025年长江堤防全面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快实施城市清水绿岸工程,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结合市通南地区水利规划,积极配合市上争实施通南地区引排工程,将天星闸、焦土闸分别改建成各100个流量的排涝泵站,对部分排涝河道进行整治,重点解决长江持续高潮
12、位顶托的情况下,上游外排通道难以自排、下游外排通道过于单一的问题。全力推动供水厂、站、网配套工程的实施,统筹解决厂、站、网不配套问题,消除城乡老旧管网爆管隐患,打通城区环状供水的大动脉,全面提升供水水压和水质,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2、聚焦高质高效,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持续强化河湖长制,抓实抓细“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深入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五清”常态化规范化,形成河湖管理保护合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体制机制,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推进生态清
13、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格用水控制总量。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开展节水评价;健全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将节水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工业、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转变,工业和城镇生态用水推广使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3、聚焦截污治污,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
14、强化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加快推进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4、聚焦文化提升,积极营造水文化社会氛围。水文化建设一直都是我市水利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大力实施水文化提升工程,充分挖掘水韵文化特色。组织对水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和普查,对涉水的各类名人事迹、遗迹遗址、文化设施等进行挖掘,注重将水文化元素融入项目建设。加快水利科普馆更新改造,积极推进水利风景区和水情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宣传水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水文化、发展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普及水文化”的良好氛围。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
15、等数字化新技术层出不穷,奠定了整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基础,造就了诸如: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宏观大战略的兴起。针对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只有进行有效数字化转型、制定切实可以落地的规划,才能为真正实现高水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基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是组织管理架构、业务流程、供应链、制造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等全方位变革。但是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认知、人才、技术、投入成本等方面的诸多难题,部分中小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落地的主要矛盾。本文描述的场景主要是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出的论述。一、数字化
16、转型的基础知识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谈到数字化,永远也绕不开信息化这个概念,很多人分不清“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和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化概念,先对这两组概念进行简单解释:通俗地讲信息化是将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生成新的信息资源。它可以使企业内各个层次的人员清楚地了解“业务现在是什么情况”、“流程进展到哪里”等一切动态业务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合理配置资源,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提高效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数字化是基于大量的运营数据(信息化系统记录的数据),对企业的运作逻辑(管理经验)进行算法优化,结合人工智能反过来再指导企业日常运营。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
17、只是数字化的初级阶段,这两者的核心区别是对数据的理解和使用,信息化过程中,数据是副产品,而数字化过程完全是通过大数据和Al等技术分析数据、使用数据的过程。总结起来可以这样理解: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升级。信息化的作用是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数字化则是利用信息技术颠覆传统,在虚拟数字空间重构和创造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信息化,根本谈不上数字化,但是没有颠覆传统模式的信息化,就不算真正的数字化。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和通信手段,改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百度百科对数字化转型的解释是:数字化转型(DigitaItranSfOrIiIatiOn)是建立在数字
18、化转换(党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概括起来,下面这段描述“以用户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连接内外部资源。”就简明扼要地解答了数字化的核心含义,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一系列变革措施,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字化转型包含哪些方面。基于对数字化转型的
19、理解不同:在传统行业中,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转型升级,无非就是包含: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三个大方面。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角度看,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包含: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等。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稳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广大中小企业受到自身资源与能力等条件的制约,在数字化转型中会遭遇一些现实难题,必须想方设法予以破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
20、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指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12%的企业处于应用践行阶段,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仅占9%。这说明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有阻力,进展较慢。造成以上结果,是基于以下几种原因:一部分企业存在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偏差,造成不想转;一部分企业已经能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对“是否马上行动”持观望态度,这里面大部分中小企业有数字化的理念、有转型意愿,但对于如何分阶段实施没有充分认识和准备,造成不会转;一部分企业考虑到投入产出的关系,迫于资金压力,造成不敢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的问题。综合分析看,中小企业针对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如下
21、几个问题:资金缺乏,着眼局部,忽略整体。数字化转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设备改造、系统运维、人力资源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这些在前期很多都需要一次性投入,对企业现金流有着不小要求。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加上试错能力弱,因此数字化转型投入的成本是中小企业转型的最大障碍。由于资金有限,一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往往只盯着企业局部问题,依旧用信息化时代的思维去规划数字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忽视了对企业整体数字化的规划与思考,这样也会陷入对数字化认知的误区。人才缺乏,基础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特别是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人才培养难度较大,这是中小企业普遍
22、面临的痛点;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这些都是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对数据安全的担心。数据安全也是大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顾虑较多的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从“人工”到“数据”的转变,其资产必然会数据化,进而形成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包括不限于采购数据、研发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等,对企业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商业秘密等的担心,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认识不足,目标不清晰。中小企业在评价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时,不能只看转型在降本增效方面带来的直接财务收益,而要全面评价数字化转型在增加业务收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交付、改
23、善客户体验与忠诚度、扩大品牌影响等各个方面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与战略收益。如果企业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存在明显的转型动力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不是特别清晰,导致数字化落地较为迷茫,以至于还没弄清楚数字化转型到底要干什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就盲目跟风数字化转型,本来数字化转型是放在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规划和推进的,可是有的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交由信息部门来推动,导致转型成了信息系统改造升级的工作,而背离了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意义,这样的转型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与建议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国家层面已经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在2021年“十四五”规
24、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钢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针对这道必答题,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数字化转型就不得不提上议程,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要构建“产品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的闭环,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力去影响带动业务,数字化转型强调的是人、现实世界、数字世界的互通与联动,在数字世界构建一个三维数字空间,所以它不是单纯的做信息化,而是结合智能化在业务层面,组织层面的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人和数字化工具都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缺一不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坚持如下基本原则:要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未来发
25、展方向与规划,明确自己的需求,正确评估公司发展战略和与之相匹配数字化转型路径,才能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产品、系统等,避免陷入盲目的数字化“泥潭”。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本行业多年的经验,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笔者从参与的甩图板工程(如:CA党,CAPP,PLM)开始到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ERP,0A,MES,WMS),再到现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的实际项目操作经验中,总结了如下经验,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在规划、选型和落地实践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领导重视,决策先行。首先,企业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上的应用,更是战略层面的变革,
26、需要企业高管,特别是企业一把手的亲自参与,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一把手”才能定夺企业的转型战略,也只有“一把手”才能最有效地推进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组织、文化、管理等的变革。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构建与数字化转型适配的组织架构,制定绩效管理、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等配套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参加数字化培训,深化数字化转型认知,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其次,引导各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形成跨部门数字化转型合力,有条件的企业可探索设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部门,在管理、服务层面应用各自业务系统和协同办公平台等,实现财务、办公、人力资源等管
27、理环节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在车间生产层面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生产过程控制系统MES,仓储系统WMS等过程控制系统推动各环节数据综合集成,通过可视化和智能分析,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迭代,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法论。在总体方法论的指导下,具体项目中应遵循“从易到难、由点及面、多方协同、全员参与”的思路。首先,企业一定要让全体员工深刻理解到,数字化转型既是企业发展问题,更是企业生存问题。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老板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信息化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全员所必须面临和参与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路上,没有旁观者,只有掉队者。只有上下一致,统一思想,齐心
28、协力,共同促进数字化转型,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其次,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数字化思维进行数字化转型总体设计,包括商业模式、经营战略、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企业文化、技术手段、实现路径等,然后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再其次,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短期上线的实施项目,而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迭代的系统工程。数字化转型也并非想象中那么难,不是推倒之前的投入从零开始,企业推行的一切有关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的业务实践,只要能够有利于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可以称之为数字化转型。甄选优质供应商,补齐自身
29、数字化人才的短板。中小企业自身很难培养的数字化专业人才,这就需要企业在选择第三方服务机构(企业)时,要慎之又慎,必须做好对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实施水平的考察,如果选择的服务机构仅仅是某一产品的代理商,只是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指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仅能提供局部解决方案,再加上企业自己又没有合适的数字化人才,这样的话,数字化转型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个持续优化,不断迭代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机构指导才能按规划目标一步步实施,企业不能图便宜,上一套所谓的信息系统产品就算是完成了数字化改造,一定要避免让某些水平欠缺的产品服务商把你带进数字化泥潭,得不偿失,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为
30、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地方的工信部门已经在探索和牵头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可信服务商、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评价标准体系,创建方便数字化服务商注册认证、中小企业对服务商进行测试验证、沟通咨询与信用评估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支持服务的安全公共服务体系,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安全风险和安全疑虑。部署轻量化,低代码数字平台是适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从现有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来看,大部分解决方案提供商热衷于面向行业大型企业做数字化升级改造方案,很少有服务商能根据中小微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场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应针对中小
31、企业现状及需求,聚焦中小企业转型痛点难点,研制小型化、轻量化、精准化适合快速部署的数字化产品,围绕“咨询评估、战略规划、项目实施、优化迭代”全流程提供专业化服务,根据中小企业客户的应用反馈不断提升产品服务水平。另外一个方向就是研发推广低代码平台的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自行创建、部署、使用和定制数字化应用,提升中小企业二次开发能力和需求响应能力。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用轻量化数字平台是适合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搭建了部分信息系统,这些数据虽然孤立,但是可以借助已有的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接口,用轻量化的生产执行系统MES结合部分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采集接口的开发,完成对生产
32、环节的数据抓取和可视化展示,打通数字化生产环节,从而通过轻量化智能仓储系统WMS完成对产品、物料的追溯,有条件的可以上一些AGV设备、立库等,结合对产线部分数字化改造,重点是打通数据流转的通路,这样基本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的问题,把以前ERP系统不能涉及的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打通了,有了数据的可追溯,也为后续开展数字化服务和营销打下了基础。从而初步搭建数字化工厂雏形,为实现智能制造奠定了基础。同样的,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战略规划,采用不同的轻量化系统对产品服务创新,业态转变,运营优化等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价值效益,以达到降本增效,价值提升的目的。四、结束语中小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特点,选
33、择与自己企业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才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一些投入大、实际性价比不高的数字化模式,例如:数字李生,人工智能等部分业务应用场景以及一些数据可视化方面的投入,因投入较大,性价比不算高,中小企业根据各自企业考虑的问题和目标不同进行取舍,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宜采用一企一策的模式推进。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能照搬照抄,要明确自己的现阶段需求,把数字化的价值牵引点搞清楚,由需求驱动具体的数字化应用才是最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往往处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中较为低级的一层,在供应链生态体系中,要围绕整个生态合作伙伴的发展,不断壮大自己,提升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以实现与合作伙伴生态化价值效益的共享。链主企业以及龙头企业推动的数字化采购、数字生产协同、数据共享等也推动着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生态,从而逐步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向真正的数字化工厂迈进。中小企业面对数字经济大潮,一定要在技术创新应用、管理模式优化、体系变革中做好准备,把握住历史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从而收获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