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9187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天津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课题组重点围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天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等先进地区相比,天津的招商引资还存在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能够对全市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的重大项目不多、招商引资政策竞争力不强、招商引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这些难题。一、高度重视,大力推动,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把招商引资列为一把手工程。建议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2、。市政府各分管领导和各区、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引资上,带头“挂帅出征”“敲门招商”“挂图作战”,亲自推动招商引资、对接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对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重大项目等,建立“四个一”招商模式,即一位市领导牵头、一套工作班子、一支招商队伍、一个决策咨询机构。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市招商引资牵头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信息联动机制,搭建全市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项目落地推动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形成项目洽谈跟踪、签约落地以及落地后由属地或相

3、应部门管理的全闭环管理机制;深化项目引进联审机制,进一步加强决策科学化;强化履约服务机制,精简审批流程,确保项目签约后能够如期开工,按期竣工、投产运营或开张开业;着力构建市场化、社会化招商机制,探索以中介招商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招商引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评激励体系,提升招商引资在全市考评体系中的权重,发挥导向作用。建立招商引资专项奖励基金,对招商引资工作业绩突出、效果显著的区、部门、企业和个人等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容错机制,激励招商人员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只要为了发展,出于公心、不谋取私利,就支持他们大胆与民企、外商

4、接触,消除其顾虑。着力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央媒、津媒、外媒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对天津的宣传,向世界推介天津,全面展现天津良好形象。要加大对各项招商引资、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和招商引资中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区、部门、单位、企业和个人的宣传,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二、科学统筹,优化结构,构建天津招商引资新格局进一步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把“制造业立市”、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两大发展战略,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着力点,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加大力度。应由市领导牵头,建立两个招商引资专班,负责推动两大战略招商引资工作,为实现“制造业立市”、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5、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提供保障。进一步明确各区发展定位。从全市层面看,要细化各区发展规划,实现错位发展。滨海新区要以五大功能区为核心载体,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等政策优势和存量龙头企业带动,打造优势产业链,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心城区应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贸易中心城市为重点,充分发挥人口集中、商业繁荣、科技教育医疗资源雄厚、交通便利、服务业聚集等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商务、文化创意、智能科技、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并利用现有楼宇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首店经济等。环城四区要充分利用比邻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制造业优势,重点做好中心城区和各功能区的配套服务和产业衔接,加快产城

6、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远郊五区要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一、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市级招商主管部门要加强全市招商引资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全市招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强化市级部门协调联动,推动管行业必须抓招商的责任落实。二是统筹各区招商协作,确保招商引资信息畅通、政策协调、相互配合,重大项目市、区上下联动。三是加强对区与区之间、区与行业之间对接协调,建立跨地区财税合作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跨区合作招商,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三、举全市之力抓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

7、机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争取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对接,承接吸引一批二、三级总部或分公司来津发展;加强与首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合作对接,吸引一批产业和项目转移到天津。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面加强与大型国企、民企、外企及驻地央企总部的对接。重点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补链强链。加大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资本引入,加大对民营企业、区域性民企总部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集群辐射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引入一批跨行业、跨领域整合提升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促进更多优

8、势产业聚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强对重大外资项目和大型外资企业的引进。重点瞄准全球高端产业,紧盯世界500强企业,谋划引进一批标杆性制造业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首店、旗舰店等。高度重视功能性外资项目的引进,如金融机构、研发中心、投资公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在招商引资中,要把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等高质量、新动能项目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引进,发挥引进一人、带动一业,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引擎作用。依托现有大型驻津央企、国企、外企、民企,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大力支持和鼓励央企、外企

9、、民企在津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同时,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和影响力,利用“商人信商,商家互信”的理念,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项目、配套及关联项目落地天津。四、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强化载体,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一是对标京沪深等先进地区政策举措,查找差距和短板,进一步提升天津招商引资政策的针对性和竞争力。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三是充分发挥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优势和天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用好金融活水。突出基金招商,积极探索海河产业基金等市级基金和各区基金的合作模式,拓宽落地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引导作用。建立政府招商

10、引资引导基金,充分调动各行业、企业、中介组织和专业招商机构等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提升服务优化环境。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制三化改革升级版,切实提升办事效率。二是修改完善出台天津招商引资(内、夕卜)服务指南,明确招商引资对接、洽谈、落地等全过程服务标准,指导全市内外资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切实改进作风,务求实效,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全程服务。特别是对已签约项目要抓好落实,承诺的政策要及时兑现,努力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各功能区、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一是充分发挥五大功能区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持续深化功能区法定机构改革,理顺市、滨海新区与各功能区

11、的行政隶属关系,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源分配等方面赋予更大权限。二是激活其他国家级经开区招商引资活力,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提升吸引力,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三是充分发挥各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基础性作用。各区级开发区和产业园要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拓宽园区发展空间,并与特色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五、加强力量,激发活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招商队伍重点加强市和区两级专业招商力量。在市和区两级建立招商局(招商中心)和外商投资服务促进中心,分别专门从事内资和外资招商引资工作。从全市抽调,并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一批懂招商、会谈判、有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局和外商投资服务促进中心,形成全市招商引资的基

12、本骨干力量。支持有条件的区、部门(行业)成立专业招商公司,通过社会化招聘、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薪酬,充实加强招商力量。着力提升招商人员能力素质。要加强对招商干部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培养一批“精于产业研究、精于政策把控、精于项目甄别、精于谈判技巧”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探索招商干部管理和激励新模式,为优秀招商干部搭建发展平台,拓展晋升通道,打造精干、专业、敬业、有战略眼光的招商引资“铁军”。调动用好社会化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制定出台天津促进社会化专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实际促成内外资项目落户天津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按照投资规模和项目体量,由市、区两级给予奖励。用好外智外脑,选聘一批跨国企业高管

13、、行业专家、知名校友等作为天津招商大使,助力招商引资工作。后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教基(2022)5号),也提出大力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然而,对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对于其发展现状、专业成长、职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思政教师是基础,他们

14、的专业化发展更是关键。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专业发展现状,形成对中小学思政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特点及现状的描述,发现问题并形成相关的对策建议,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回应,更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一、开展上海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的基本情况本课题中的中小学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指国家统一教材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初中(思想与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统一教材后,主要是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本次调查共回收6份有效样本,覆盖上海16个区,同时兼顾了公办(94、5%

15、)和民办学校(5、5%)o1、对上海中小学思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大样本调查研究,并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模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有数十年时间,其中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该书在总结叶澜教授等学者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林崇德教授等人提出,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早于我国,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

16、来看待,此后,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教育议题。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本研究认同并采用了美国学者舒尔曼关于教师必备知识的理论框架,即构成教师从教的知识基础,应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和关于教育的目的、价值的知识。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历经近20年的发展。多年来对德育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针对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研究不足。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紧密联系的、意识形态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更取决于教师

17、个体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人格力量和育人能力。同时,思政课教学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广泛领域,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而,教师的个体知识与育人能力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统称专业标准)为调研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框架参考。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十余项具体要求,本研究以舒尔曼必备知识理论为基础,吸收林崇德、叶澜教授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论述,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知识的分类,针对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专业能

18、力、育德素养和育人水平方面的层层递进、渐次拓展、衔接一体的要求,提出并建立了中小学思政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圈层模型。构建了2+3+4立体调研框架一一2种调研方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3个圈层、4个具体领域(背景因素、基本现状、价值成效、发展需求)。其中,“背景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和来源”“教学能力”“培训现状”等多维度的问题设计。本研究以“一体化”思维研究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目的是从思政课教师的整体层面为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受时间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调查和访谈等仅作了一体化设计。未来将对各学段进行递进式针对性调研分析。从上海两纲开始到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对

19、于上海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研究基本聚焦在中圈层和外圈层,本研究将3个圈层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也将在今后的持续研究中用调研结果反证研究模型。2、调查研究覆盖上海16个区,以相对薄弱的小学学段思政教师为主要样本对象课题组从中心城区抽取长宁、徐汇、杨浦3个区,从城郊地区抽取浦东新区、嘉定、青浦3个区,从远郊地区抽取金山1个区作为重点样本区,进行了区域全覆盖调查。将16个区中的其他区作为非重点样本区,同时兼顾了公办和民办学校。从所教学段看,小学学段的教师样本为5806份,数量明显高于中学。从教师背景看,39岁以下教师占比53%,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龄分布较均衡。

20、超过九成的中小学思政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近四成教师的教龄为5年以下,超过三成教师的教龄为21年以上。二、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结果1、在对内圈,即作为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范畴的专业发展(学科问题的本体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的发现(1)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更自信,而对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和生态文明教育自信度较低。在回答“在思政学科知识体系中,您比较有自信的是哪些“时,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62、7%)和“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55、3%)相对比较自信。其次是“科学人文知识”(37、1%)、“社会时政知识”(35、6%)、“马

21、克思主义哲学”(33、4%)和“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32.1%)o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小学教师对“系统法治教育知识”自信度最低。这凸显出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构建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师类型来看,不同学段教师存在较大差异。高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自信,小学教师对“教育专业知识”最为自信,初中教师对“系统的道德教育知识”最为自信。(2)教师认为最有效的专业能力提升途径是专家培训和案例分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决定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在回答“您觉得帮助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做法有哪些”时,教师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

22、专家讲座、培训”(77、0%),其次是“典型案例分析及沙龙”(68、5%)和“与身边优秀的同事研讨“(65、8%),认同“参与课题或课程研究”的比例偏低(44.1%)o从学段看,中学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及沙龙”和“专家讲座、培训”,小学教师更喜欢“专家讲座、培训”。(3)在教师接受过的职后培训方面,思政教师普遍接受过市、区两级职后培训,但针对思政专业的专题培训不多。调研显示,思政教师普遍接受过市、区两级职后培训,尤其是区骨干教师培训,有60.6%的教师接受过;其次是市德育实训基地培训(25、9%)和区学科带头人培训(12、4%)o(4)教师思政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来源于高校学习和教育教学

23、实践。关于“您的思政学科知识的主要来源”问题,大多数教师首选大学期间的学科学习(71、1%)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56、6%)o其次是“职后”(40.9%)、“自学”(24、7%)和研究生学习(8、9%)o从教师类型看,40岁以上的教师思政学科知识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职后”,40岁以下教师的知识更多来源于“大学学习”。普通高中教师的政治知识来源也更多来自“教育教学实践研究”。(5)近九成教师认同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研究。在回答“您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有无必要性”时,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49、4%,有必要的占39、8%o只有0.9%的教师认为没必要,有9、

24、9%的教师认为一般。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高中思政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的比例最高(见表1)。教师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同度高,与2010年以来上海开展“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等重大攻关课题研究,广大教师十余年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密切相关。在回答“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可以开展哪些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时,教师选择较多的是“教学展示“(69、4%)和“课程设计”(66、2%),其次是“教学研讨”(64、9%),而“课题研究”(46、4%)等选择比例相对较低。(6)在对“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回答方面,近六成小学思政课教师选择

25、队伍专业化。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时,教师们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56、7%)、“缺乏激励机制”(40.8%)和“学生不重视”(37、9%)o而“理念方法不能与时俱进”(29、1%)、“教师积极性不高”(24、4%)、“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程度不高”(22、9%)和“课时不足”(13、3%)相对不突出。2、在对中圈,也就是作为学科教师的育德范畴的专业发展(育德问题的延伸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发现(1)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思政课的育人价值、胜任教学工作。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26、班人的坚强保障。八成左右教师认为,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思政课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促进终身发展作用非常大(51、3%),认为比较大的占比38、5%,合计为89、9%o这与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回答您认为思政学科教师队伍总体是否能胜任时,大多数思政教师认为,思政教师队伍大部分能胜任思政教育工作(87、6%),25、K的教师认为都能胜任,62、5%认为大部分可以胜任,只有6、4%的教师认为小部分能胜任。从教师类型来看,全职教师认为教师队伍能胜任的比例更高。(

27、2)近八成教师认为,自己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来源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居第二位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段越高,“思想政治课程”对教师政治知识和观点的影响越大。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看,小学教师更多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初中和高中教师更多受“思想政治课程”影响,而高中教师受“思想政治课程”(68、2%)和“家庭”影响(66、4%)接近。从教师类型来看,兼职教师的政治知识观点来源更多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全职教师更多受“思想政治课程”影响。(3)思政教师认为,最有效的价值观教育途径是主题班会和言传身教。在回答“作为思政教师,您对学生价值引领的有效途径”时,教师认为最有

28、效的途径是“主题班会”(77、4%)和“言传身教”(76、1%);其次是“社会教育”(59、1%)和“案例教学”(52、5%),以及“家庭影响”(48、2%)、“研学实践”(44、1%)、“时政要闻”(43、9%)o数据显示,学生更愿意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教师类型来看,兼职教师、小学教师和年轻教师(30岁以下)更倾向于主题班会,全职教师、高中教师和40岁以上的教师更倾向于言传身教。(4)思政课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9、6%)和行为规范教育(60.5%)内容自信度较高。在回答“您比较有自信的育德内容中是哪些“时,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擅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9、6%),“

29、行为规范教育”(60.5%)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8、5%)o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48、1%)、“心理健康教育”(47、3%)、“生命教育”(47、0%)和“劳动教育”(42、5%)o对“生态文明教育(33、3%)和“法治教育”(31、1%)自信度相对较低。其中,从小初高的各学段数据和教师类型来看,高中思政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自信度较高,初中和小学思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教育”比较自信,而小学阶段思政教师对“法治教育”的自信度最低。(5)思政课教师群体注重师德师范,勇于传承创新,总体体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深度认同。在回答“思政学科教师群体师德品质

30、现状”时,教师同意率较高的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81、5%)和“认真工作,认真备课,对教学负责”(75、0%);其次是“尊重学生,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73、8%)、“热爱教育事业”(65、1%)、“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59、5%)、“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努力追求教学创新”(54、0%).“钻研教学方法,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49、1%)等。3、在对外圈,即作为教师的综合素养范畴的专业发展(育人问题的整体性研究)问题的调研中的发现(1)思政课教师认为拓宽视野更新思维是当前队伍建设关键,学段越高要求越迫切。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思政学科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最应加强的

31、是什么”时,近八成教师认为最需要加强的内容是“视野要广”(74、6%)和“思维要新”(71.1%)o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提及“情怀要深”(63、1%),“人格要正”(62、1%)、“政治要强”(663%)和“自律要严”(53、8%)o(2)思政教师认为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系统的理论知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重要。在回答“您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关键能力是什么”时,超过半数以上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关键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的能力”(68、4%)、“系统的理论知识”(60.5%).“坚定的理想信念”(53、5%)o(3)思政教师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方面体现出较宽广视野,总体体现出对事业发展

32、的持续追求。对于“从宏观角度看,您觉得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哪方面加强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时,教师选择最多的是“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70.6%)和“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59、8%);其次是“现代社会及其发展问题”(59、9%)和“人文、自然与方法”(53、2%),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体验”(50.4%)、“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49、4%)和“对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研究”(47、0%)o从教师类型来看,小学和初中教师认为应优先关注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高中教师则认为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现代社会及其发展问题更重要。(4)大多数思政教师认为,思政课对学生有很大作用。在回答“您认

33、为思政课对学生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实际作用如何”时,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占到了89、8%,其中认为“非常大”占比51、3%,“比较大”的占比38、5%,认为不太明显仅为1、0%o三、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对策建议立足新时代强化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为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发展提供一些实践参考和对策建议。(一)提高中小学思政课学科地位,深化对思政课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1、把思政课放在中小学关键课程位置,体现关键课程地位近六成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对“目前学校的思政学科整体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回

34、答方面选择“队伍专业化”。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圈”作为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范畴的专业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探索。(1)不断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的科学性建设。增强中小学思政课的学术含量,加大对这门学科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2)鼓励中小学思政教师不断加强学术创新、理论创新。既要提高政治的忠诚度,又要加强学科的科学性,培育和遴选中小学思政学科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学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更加重视中小

35、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样离不开机制的激励与推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1)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学校党的建设的考核巡视;推动建立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各中小学校长、书记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文明创建、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2)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建立相关的中小学思政教师认证制度,对兼职教师有更明确的要求,严把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3)构建标准引导、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比如,建立相关的“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标

36、准”,引领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发展,逐步将专业标准转化为中小学思政教师的自我要求。又如,要改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把思政学科当作副科的思想,即使是兼职的思政教师也要明确这门课的主科地位,完善相应的准入考核评价;落地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加强宣传展示的同时,加大职称评聘和评选表彰的倾斜力度。(二)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调查中,大多思政教师认为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系统的理论知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重要。同时,认为思政课对学生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实际作用“非常大”和“比较大”的教师占到了90%o因此,建议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K着

37、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思政教师的第一专业能力。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高度下,肩负着学生成长“拔节孕穗期”关键作用的思政教师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对其政治素养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吸引更多的思政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2)鼓励更多的有志于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情怀使命以及理论功底、知识素养。(3)着力组织中小学思政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

38、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2、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1)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拓展。(2)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让他们在深度的研究比较以及实践分享中坚定“四个自信”。3、着力完善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法治道德教学素养中小学思政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衔接,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调查也显示

39、,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教师对“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和“生态文明教育”自信度较低。因此,可以做以下探索。(1)着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法治道德教学素养,首先要补齐法治教育的短板。结合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相关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开展系统的核心法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法律的专题培训。比如,结合民法典等基本法律的研究学习,形成学段纵向衔接、内容层次递进、方法科学适切的法治教育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有效性。(2)密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法治教育的联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多年来开展法治教育课程的优势,实现高校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中小学法治教育探索和创新阶段,加强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衔接

40、,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三)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回答从宏观角度看,您觉得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哪方面加强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时,教师选择最多的是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71%)和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60%)O调查也显示,上海思政课教师群体注重师德师范,勇于传承创新,总体体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深度认同。因此,建议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整体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思政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在大力提升中小学思政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聚焦“人类文明及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与科

41、学精神”等重点领域,整体构建中小学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视野与思维,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的需求。2、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有影响,更应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标准。通过综合素养的培育,真正培养一批兼具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中小学思政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3、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的研学实践力度要让中小学思政教师在当代中国鲜活的实践中,在世界先进文明的体验中提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眼界与胸怀。可以根据各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需求,适时开展市

42、内和国内的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与促进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实践,如政治实践活动、法治实践活动、综合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四)探索建立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层级联动的一体化培育体系调查显示,近九成教师认同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研究。同时,也显示教师思政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来源于高校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上海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和探索经验。2005年,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发布,明确强调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010年起,上海承担教育部

4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按照教育规律,既“瞻前”又“顾后”,大力推进大中小德育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2014年,上海成为全国较早开展教改综合实验城市,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近年来,上海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作为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基于此,上海有条件积极探索建立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层级联动的一体化培育体系。1、探索建立纵向衔接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1)健全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教师交流衔接机制和培训研究机制,提升对学生德育发展规律与特点的把握。人的发展是持续的、连贯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任务,且各个阶段之间互相联系与影响。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的

44、培训研修机制,主要是通过经验交流、教学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建立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的定期联系机制,尤其是大学教师要到中小学校合作开展道德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同时,因受限于知识来源和专业背景,中小学思政教师对思政课的一些新要求,恰恰是高校思政教师的所长。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一些专题性研修和培训,如“法治教育”,对于中小学思政教师在法治教育教学标准设定、内容衔接、方式方法、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将会有很大帮助。(2)充分发挥上海市师德培训的体制机制优势,优化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的体制机制和平台。一是进一步加强上海中小学德育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思政课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扩

45、大思政课骨干教师队伍规模,通过培育孵化中小学思政名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切实发挥教育教学研究功能。按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需求,从思政、法治、教育教学特点和方法、思政育人基本规律等方面开展具体深入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服务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3)探索中小学思政教师培养的新路径、新方法、新做法。比如,大力挖掘各学科潜在的思政“潜力”教师,鼓励对思政学科有兴趣的各学科教师参与思政的培训I、申报思政的课题,从中挖掘可以兼职甚至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人才。又如,加强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将思政教师培训与党建培训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2、探索建立横向贯通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学科融合体系

46、(1)深化学科德育已有成果,实现思政课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实施。横向上跨学科一体化的中小学思政教师培训,可以丰富思政教师的学科背景,提升思政教师的跨学科素养。学科背景和跨学科素养的丰富正是上好思政课这门特殊的学科所需要的,可以使思政教师主动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同时,通过跨学科一体化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全员德育意识。(2)深化思政课校本特色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学校资源融合构建。结合办学特色、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思政融于每所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中,形成有中小学个性特色、富有实效、最接地气的“各类系列课程”。让中小学思政课堂成为让学生感受中国自信、关注城市发展、践行爱国荣校的育人大课堂。3、探索建立层级联动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管理协同体系(1)建立市、区、集团校、学校联动的培训工作责任制。上下联动、责任到位,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更加重视家校社的协同。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作用,探索家校合作育人的有效路径。家庭教育既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道德知识、道德能力的最初源头,也是最大的来源。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家校互通互联,通过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整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