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调研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县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发展战略部署及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及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根据政协常委会协商安排,2023年24月,XX政协、团县委等单位成立联合调研组,以XX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思路对策建议为主题,组织深入开展调研。本次调研通过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撰写形成调研报告。一、建设现状(一)青年人口比重及分布情况。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XX年XX1435周岁青年常住人口为13、63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50.92万人)比重为26、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4%)o剔除华侨人口,XX14
2、35周岁青年常住人口为8、32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36、29万人)比重为22、9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3、4%),远低于省内义乌、嘉善等发达县(市、区)。(二)青年发展型建设的工作基础。今年1月,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青年XX”的决定,对构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生态提出具体要求,成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4月11日,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XX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2023年重点工作方案,提出“青年人口发展、青年活力激扬、青年成长助力”三项工程,共部署50项重点任务,其中承接市重点工作方案工作任务35条,我县创新工作任务15条,共涉及32个责任单位。(三)当前工
3、作开展成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践行青年重点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良好生态,取得了系列成效:一是高校毕业生引进提速,2022年全县引进高校毕业生超过7181人,同比增长了74、29%o二是华侨要素回流加快,XX侨乡进口商品城吸引近千名华侨(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华侨)回乡创办277家进口商品企业,成为国内著名红酒、哈蒙等进口商品集散地。三是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建成英伟达XX创新赋能中心,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头部型企业,从数商兴农到电商共富工坊,以互联网+产业+品牌战略,赋能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实现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的新业态和青年共成长。二、制约因素虽然近年来XX致力于建设
4、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青年XX”,在促进青年宜居、宜业、宜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青年成长期盼和XX发展需求,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青年人口集聚方面一是引人政策不充分。就现有的政策文本看,部分青年发展政策只关注少数高端人才(主要是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内的人才,或者是有较高文凭和人才头衔的高层次人才),广大普通青年政策红利享受有限,比如人才补助、购房补贴、租房补助等政策。政策力度不仅较杭州、XX、嘉兴等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且对比莲都、遂昌等周边兄弟县(市、区)吸引力也不突出。问卷调查(访问对象2625名)显示,六成以上的青年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普惠性人才政策。同时,
5、缺乏华侨新生代和外国籍青年来青发展专项政策。XX约有海外留学生、华侨新生代11万人,海外人才要素回流不够。二是育人体系不完善。从受教育程度上看,XX每十万人口中的大专以上人数为6359人,和莲都区(19036/十万人)以及全省(16990/十万人)平均水平相比都差距较大。目前,XX县境内没有高等院校,只有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青年技能人才匮乏,青年就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问卷显示,58%的青年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受限于自身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三是留人引力不强烈。据统计,20xx年XX县籍通过高考高校录取1907人,2022年XX籍高校毕业学生社保登记仅691人;2022年
6、XX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当年就业227名,留在XX工作仅130人左右。由此可见,XX陷入了留不住青年的尴尬境地,问卷显示,45%的青年毕业后留青就业或创业的意愿不高。(二)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一是岗位供给不足。XX山多地少,区域优势不明显,用地紧张和用地效率低下问题并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就业岗位匮乏,消化本地劳动力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均存在困难。问卷显示,40%的青年表示在XX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比较难,62%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工作岗位有限。二是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XX本地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以华侨青年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布局,现有的223家规上企业中,高新
7、技术企业仅有67家,与缙云县差距较大(缙云县有292家规上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7家),XX不锈钢、鞋服、水电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8%,仅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动能,据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XX创新指数为95、1,全省第82名,全市第6名。传统产业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为主,可提供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不够。问卷显示,84%的青年表示在找工作时最看重的是薪酬待遇。三是创业扶持力度不大。当前XX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孵化空间等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问卷显示,46%的青年希望政府加快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同时青年创业者在融资、金融扶持
8、方面的需求较大,52%青年希望政府完善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问卷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因缺少创业平台、创业资金等原因而没有创业打算。(三)青年城市生活方面一是缺乏城市青春元素。当前XX城市公共设施缺乏青春元素,青年生活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卷显示,58%.50%.40%的青年分别指出希望XX增设青年公共文化空间、青年运动公园、青年游学研学基地等面向青年开放的文体设施。二是缺乏青春潮玩活动。与北京、上海、温州等发达城市相比,XX可向青年提供的娱乐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问卷显示,30%,20%的青年分别希望XX能够加强潮玩基地、小众体育活动场所等文娱设施建设。三是缺乏青年消费业态。当前XX的消费业态还
9、不具备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尚未融合数字科技和文化创业等新兴消费元素。问卷显示,28%的青年认为城市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商业配套,23%的青年期待谋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等生活空间,希望举办文化艺术展、培育夜间文化、打造网红街区。(四)青年服务保障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缺口较大。XX地域范围大且高山丘陵较多,各乡镇街道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在放开二胎、三胎政策之后,庞大的就读需求与现有教育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主城区入学压力较大,子女“入学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的就业选择。问卷显示,接近七成的青年认为教育问题是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二是青年安
10、居项目建设不足。XX城市规模较小,发展空间狭窄、青年住房压力过大,能否解决住房问题是青年是否留青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问卷显示,63%的青年表示XX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优先解决住房问题,77%的青年认为XX的房价水平难以承受或者太高。三是优质医疗服务供需失衡。XX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医疗服务质量较低,全县只有2家二甲医院,与青年的看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问卷显示,60%的青年在城市生活方面最关注的问题是医疗健康,其中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资源分布、医疗费用是青年最关注的三大问题。三、对策建议(一)青年集聚培养方面一是优化青年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专项政策和华侨
11、新生代、外国籍青年来青就业创业专项政策,提高政策涵盖面和含金量,聚焦石雕、咖啡、元宇宙等先发赛道和特色赛道招引全球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撑。二是培育成长成才生态。优化青年教育资源供给,尽快完成XX技师学院区块政策处理,规划建设云创蔚来双创园,重点设立智能制造、石雕工艺、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特色专业,结合XX本土特色培育青年工匠,解决本地产业技能人才需求。优化青年人才招引和培养机制,以“来了,就是XX人”的开放胸怀广迎四海青年,探索实施高校毕业学子定向招引、对口省份学生接续培养、东西部劳务合作、国际青年交流等招才引智行动,营造最优人才生态。三是增强青年留青意愿。以XX市北仑区金创
12、社区为例,成立“共享银行”,有针对性地整合辖区内单位团体的闲置资源、志愿者技能知识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让闲置资源得到物尽其用,真正实现资源与需求的“自助匹配以XX市北仑区灵峰工业社区为例,在工业聚集区设立工业社区,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员工,聚焦破解工业聚集区流动人口多、公共服务配套短缺等突出问题,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以杭州市拱墅区瓜山社区为例,打造青年聚落,将来自五湖四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让青年走出家门、广交良友,切实增强青年对城市的情感链接。(二)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一是抓好产业升级。大力扶持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拓宽以商招商的渠道,积极引导本土小微企业
13、聚焦主业、苦练内功,着力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培育元宇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产业集聚、高端产业链延伸,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青年人到XX就业。二是打造众创空间。结合石雕、咖啡、元宇宙等特色赛道和先发赛道,加快高标准建设石雕抖音直播基地,鼓励青年投身电商经济。以咖啡文化为主题,建设咖啡文化体验交流中心;以英伟达XX创新赋能中心为样板,建立一批创客园、产业园、小微园等新业态青年众创空间,为创客们搭建一个开放、交流、碰撞、合作的创业平台,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三是整合侨资侨智。充分发挥XX华侨资源的第一优势,根据“Z世代”制定“Z计划”,制定“XXZ世代”与“海外Z
14、世代”国际交流交换计划:让XXZ世代学习国际知识,促进XX青年与世界各地不通文化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学互鉴;让海外Z世代感受家乡文化,加强XX与海外青年人才的联系和凝聚,大力推进海外人才、科技项目回归家乡、落户XX。(三)青年城市生活方面一是实施青年城市元素丰富行动。按照“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系统打造青年阵地,全面布局青年运动公园、青年休闲中心、青年公共文化空间等城市青年场景。围绕田鱼、仙鹤等XX特色元素,打造“青年XX”城市IP,创造城市青春活力形象窗口。实施“XX告白计划”,借助现代科技在华侨总部经济大楼显示屏滚动呈现城市告白恋爱日记,将太鹤湖、网红桥一带打造成为
15、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新地标。二是实施青年生活形态拓展行动。依托XX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元的美食风情开展特色活动,结合XX山地风貌开展露营、山地车、登山等户外活动,围绕咖啡、红酒、西餐等XX特色美食,举办咖啡节、音乐节、演唱会、美食节等活动。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发青年潮玩活动,通过打造青年体育节、举办青年赛事活动、建设“青春之城”潮玩基地、举办青春潮玩节等举措,打造青年“运动四季”“潮玩四季”“赋美四季”。三是是实施青年消费业态培育行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美丽经济、创意经济等,将涌金街商圈、香溢商场、东门社区整体改造提升为青年街区,以此来培育一批融合业态、提升一批消费平台。(四)青年服务保障方面
16、一是补齐教育资源缺口。高标准落实“大干教育学在XX”行动计划,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性和公平性,面向新侨教育需求,全力提升华侨国际学校影响力,将教育资源向华人华侨子女倾斜,解决青年下一代的入学、教育问题,让青年们无后顾之忧地在XX安心扎根、长远发展。二是建设青年安居项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依托青创大厦等房源,改造建设可拎包入住的青年公寓120套以上,为不具备人才公寓安置条件的青年解决住房问题。依托宾馆酒店、城市民宿等打造1家青年人才驿站,为来青求职青年提供短期住宿和一站式求职服务。三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全力推进健康X
17、X建设,深入实施县级强院工程,兴办康复、康养、口腔等专科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拓容,为青年提供优质便捷的就医诊疗服务。在自治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区党委要求,在区党委主题教育办和第七巡回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自治区教育厅念好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真研、真调研,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切实把调查研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举措。一是整体推进系统调研。深入学习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制定自治区教育厅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围绕教育改革发
18、展的重大问题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调研时间地点方式,从“小切口”入手,对高等教育振兴、职业教育改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党的建设等6大类28项工作开展重点调研。二是摸清情况找准症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深究细研发现问题,积极寻求破解之策。调研覆盖7个市(地)、26个县、104家单位,通过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推门听课、实地查看等方式,听真话察实情,直观感受师生所思所想所盼,摸清摸准教师资源配置、教学质量提升、学位配给等方面的现状,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提出改进措施。落实人才“育引用留”四大工程,纵深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支持高校开
19、放办学,持续建强高校师资队伍。挖掘开发教师岗位1多个,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重点解决边境、高海拔、农牧区学校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三是解剖麻雀精准施策。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全景式调研,找短板、解难题,问诊把脉、精准提质。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和“枫桥经验”,攻坚克难、实干担当。通过典型案例、复盘剖析、交换比较,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教科研质量、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等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成果。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专题研究问题清单和对策建议,看情况摸得清不清、问题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彻、对策建议提得实不实。四是务求实效转化成果。坚持“当下改”与“长久
20、立”结合,研究提出43项解决措施,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成果转化清单,其中12项立行立改类问题已全部完成。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稳定发展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关于“两个先行先试”的实施方案,修订完善自治区教育厅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等,形成一系列比较科学规范完整制度体系。举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交流学习认识、工作举措、思路建议。下一步,自治区教育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调查研究工作座谈会精神及本次会议精神,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在“常”和“长”上下功夫,健全完善调查研
21、究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把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含关于某县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人才振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X向来以农业为主,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出许多的特色农业,X作为X当地的特色农业示范区,该示范区的月柿生产栽培技术日趋成熟、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柿业观光旅游发展较好较快,随着大规模的生产以及随之衍生出来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的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人才缺失问题较为严重,乡村各类人才匮乏,农村劳动力出现老龄化妇女化的现象,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支撑面临挑战。因此
22、,对于人才回流的阻碍进行研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乡村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人才短缺现象的措施,增加农村吸引力,发挥农村的内在优势,吸引各类人一、X县的总况(一)X县的发展状况X县隶属于X市,地处X的东北部,X的东南部。X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由于气候与地域适应,盛产水果、谷物等农作物,曾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月柿之乡”等多个荣誉称号。X县面积X平方公里,下辖X个镇、X个乡,X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X亿元,在X市各区县生产总值中排名靠后。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常住人口X万,城镇户籍人口X万人,城镇化率为X%。X-X年X县的生产总值除了
23、X年外,整体上是呈现上升的趋势。X年X县生产总值X亿元,仅占X市生产总值的X%,这可以看出X县的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发展有待提升。X年X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上涨X%,X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两者增长率较快,但X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达到X市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X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达到X市的平均水平,且在各个区县中处于较后的位置,仍需不断地发展经济,鼓励不同类型的人才“回乡打工、回村打工“,推进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二)X县1、全县人口总数。X县自X年来人口不断流失,据X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全县常住人口为X人,与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X人
24、相比,十年共减少X人,下降X%,年平均增长率为一X%,流失人口有所减缓。2、城镇、乡村人口构成分析。城镇居住人口占县常住人口中X%;居住在农村人口占X%,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长X个百分点,乡村人口有所减少。3、受高等教育人口构成分析。据统计,在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X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x%,大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这说明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教育,使其拥有一技之长或高学历,致力于自身发展以及家乡发展。4、年龄构成分析。与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xX岁人口的比重增长X个百分点,x一X岁人口的比重下降X个百分点,X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X个百分点,其中X
2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X个百分点。可见,青壮年回到家乡就业较少,人才明显不足,劳动力老龄化较为严重。面对当前人才的流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召回人才,发展当地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二、乡村振兴背景下X县人才回流存在的困境乡村人才,是指在乡村乡镇中生活,具有优势技能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户籍人口。现阶段乡村人才主要包含拥有某种技能、经验丰富的农民工及返乡就业的农村户籍大学生两大类。乡村人才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一)人才留不住1、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计。自古以来,X县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缓慢。而薪酬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的因素,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存在着规
26、模小、收益低的问题,无法吸引大量青壮年人才的加入,发展前景欠佳;且青壮年身负重担,需要养育的人口较多,仅凭种植业难以维持生活。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具备较好体力和能力的青壮年人才为获得更高的收入,享受更现代的便利生活,也让自己孩子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纷纷选择流入深圳和广州等城市。2、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程度好的地区,相对于经济水平较差的地方,医疗资源、教育水平、住房保障等方面有较好的待遇。因为人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也需要享受生活,良好的物质社会保障能让其愿意并长期待在此地。如今,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较为健全,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较好,吸引着农村人才的流
27、入,在享受到城市发展的便利后,不愿再返回家乡。3、个人发展空间较小。乡村的就业岗位较少,对于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来说,无法将个人所学知识与技能施展开来。对于人才来说,他们需要空间来大展宏图,来展现自身的才华与能力,同时也渴望他人对自身的认可与尊重,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乡村、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有些人才回到家乡时,发现自己无法适应乡村,无法得到他人的重视,个人价值难以实现,因此容易产生落差感和挫败感,最终难以在乡村立足,人才流失严重。(二)人回不来1、人才乡村认同感较低。乡村人才长期在外工作与学习,对于乡村的情感逐渐淡薄,对于乡村的文化、价值观念不一,使其难以返回乡村。随着城市文化的入侵,人才对于乡村文
28、化缺少认同,大多数人才对乡村建设抱有“大材小用”的心理,对乡村未来发展持消极态度,那么就会缺乏动力去建设乡村。城市中的资源、待遇、服务等方面比乡村优厚,对人才较为尊重,且城市中社会氛围适合有进取心的年轻人打拼。即使来自乡村的人才待在漂泊的城市,遭到各种排斥,归属感较低,也不愿回到乡村发展。2、引进政策不完善,吸引力不够。X县在人才引进方面,有着相关举措,如:扩充村“两委”队伍、建立人才信息库等。但仍缺乏具体的引进外来人才的政策,在引进本土人才方面也有所欠缺。首先,从具体的引进政策上来看,X县更多的侧重于高层次人才,但后续的培养管理措施仍未完善。其次,政策的时效性也有所缺乏,虽然当前中央与地方倡
29、导乡村振兴,主张乡村人才振兴,但X县的一些农村并未配套好相关的人才政策,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人才对回乡、回村不抱有希望,也会对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在政策的扶持力度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例如:资金扶持。县城就业岗位较少,因此不少人才返乡选择创业,需要资金支持,但政府能够提供的资金微不足道,缺少社会资本的支持,这也是阻碍着人才返乡创业的一大原因。(三)人才用不好1、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不到位。要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农村对于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若还沉浸于传统的生产模式,经济发展只会固步自封。首先,X县在人才的培
30、育方面,对农村人才的指导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限制着农村人才的能力提升。政府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区分不够清晰,未将人才的技能、作用等研究彻底,使得人才的潜力与实力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其次,在对人才培训的内容方面,未结合人才自身情况来制定。对人才的培训内容大都属于常规化,针对性较差,不能满足农村人才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难以提升技能,也就会出现高技术人才缺失的现象。2、人才管理制度不够完备。农村后备主力军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若想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加强对农村人才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回流人才,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与定位,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也能提高其工作效率。此外,农村的固定编制较少
31、,难以满足人才的需要,当人才无法看到这份工作的前景时,就会向外流失。尽管每年政府都会通过“三支一扶”“选调生”等方式来引进大学生,如果对这些人才的管理不到位,人才也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未能使其拥有成就感与幸福感,那么这些人才终将会离开农村。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人才回流的对策农村地区人才匮乏是影响和阻碍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回村打工、回乡打工,且让人才愿意留、留得安心,这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一)发展农村本土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乡村人才回流,最重要的是要事业留人。乡村应以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为立足点,不断做大做强,打响乡土绿色品牌,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发展,促进脱
32、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以X瑶族自治县为例,柿子是当地的特色农业,在邻县、邻市都有很大的知名度。但是由于当地的鲜果大部分由中间商转销出去,农民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尽管每年的产量可观,但是果农的实际收入并不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建立特色柿子产业区、创立旅游品牌、举办特色柿子节等活动,打响品牌,为当地果农建立更加实惠、公平的销售渠道,促进当地柿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吸引人才返乡。(二)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注入农业创新活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农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必须要运用科技,加强农业中科技要素的投入。而科学技术的研发、实验、应用等环节都需要人
33、才,乡村发展科技农业,不仅能提高产量,延长产业链,助力乡村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能有效促进外出人才回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为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创新活力。目前,大部分农村依旧依靠农业为生,种植、采摘、加工基本是依靠传统方法和手艺,耗时、费力、成本高、收入少,以至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政府组织整合各方面资源,对果农开展农业技术、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电商营销等技能培训,邀请科技公司进村考察,加强与科技公司的联系,共同打造科学种植示范基地,发展更为科学的现代特色农业,从而吸(三)加大政策扶持,为目前,农村在人才回流的政策支
34、持方面,相对于城市来说,较为滞后,因此需要及时学习发达地区的人才政策。首先,政府除了人才引进政策外,可以针对非高知、高技术人才,制定相关的引进措施,如:出台农民工返乡扶持办法、人才返乡就业的工作意见等,以此来吸引人才返乡,让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发挥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政府要给予创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青年人及科技工作者等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并多方面选取人才,可从退役军人、退休党员等渠道,吸收各类优秀人才。其次,做好人才返乡后期的保障工作,及时对人才做好管理、分级,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制定相关的福利待遇等政策,为其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教育优惠、医疗保障等政策,通过完善人才大后方的保
35、障,让人才能更为安心地留在乡村。最后,增加政府工作人员与村民之间的交流,采取工作人员下乡的方式与村民进行座谈,给村民讲解政策、发展机遇、补贴等,通过村民告知在外的人才,增强其对家乡的认同感,吸引其回乡。(四)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人才知识技能教育是实现人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实现平等的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的软件和硬件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这就会导致人们为了后代的教育而流入城市,应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对农村教育环境进行改善。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对校内教学设备、楼堂馆舍进行升级换代,为教学提供良好
36、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并且要平等对待城市与农村教师的各种福利待遇。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需要接受教育的农村孩子,对辍学的学生进行劝诫及帮助,提升其文化水平,尽可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拥有谋生的技能,以此来留住人才。如今,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正在融合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在农村发展,农村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必不可少,而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培育有技术的人才。除了高级知识分子外,职业技术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在学校里设置农业专业课程,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授课或座谈,还可开展农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为农村培养技术人才,推动农村本土人才的发展。(五)完
37、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人才幸福感当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配套硬件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阻碍着人才回流。同时,基础设施的好坏也是吸引人才回流的一大因素,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件设备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从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出发。首先是人文环境,要打破“体制内的工作才算工作”这种传统的观念,提倡自主创业、多元化的工作,将封闭的思维进行打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村民的人文素养,更有利于人才回流。其次是生活环境,需要加强医疗、住房、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公路、铁路和农田水利工程,更新农业种植工具设备等。交通便利才能发展经济,利于货物等运输;在乡村修建文
38、化娱乐场所,增加人才的舒适感与幸福感;清洁乡村,营造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加强乡村的数字化建设,拓宽村民的消息获取渠道。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才的居住环境,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居住环境差距,让人才体会到老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教的幸福感。(六)加强人才管理培育工作,激发政府应当正确看待农村目前存在的选任人才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规范政策,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多种渠道挖掘精英人才回到乡村。给予农村干部晋升奖励,调动其为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做一个合格的“领路人”,让村干部为人才返乡而努力,制定人才扶持的政策,解决农村发展的困境,为人才返乡
39、营造良好的农村环境。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规范的选人任人原则,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以最真诚的态度引进人才。在就职之前,开展岗前培训,引导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建设当中。注重人才的管理制度,有序管理不同类型的人才,使其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不平凡的人生;鼓励回乡人才多劳多得,制定相关的晋升和奖励制度,为乡村建设做出贡献。同时,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农村根据人才缺口情况,向上级申请派遣专业人才和党政人才,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并建立完备的人才市场机制,把控人才流动的动向,对人才资源进行调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提高人才分配的效率。当前,大部分农村本土人才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而农村产业要转型升级,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因此需要对农村人才进行培育。首先,要多元化主体进行培育,这需要事业单位、政府、社会的共同组织,可将多个培训内容融合在一起,培育复合型人才。其次,要注重农科教育,加大对农业专业型人才的培育,把农村人才培育成“新农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来进行培训,使其形成专业的农业知识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