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弘扬工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弘扬工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企弘扬工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培育全社会、全民族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迫切需要。中化山东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山东肥业)作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华东地区投资设立的大型复XX生产基地,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不断探索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方法,努力培养复XX行业的“能工巧匠”,加快推进高
2、素质的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一、充分认识国企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有利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改革。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国有企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工匠及工匠精神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影响企业工人队伍发展、上升、突破等问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技能素养,畅通发展通道,对于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激发职工的创新创
3、造活力。党的二十大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对企业而言,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来源就是创新创造。对标一流、来自一线的创新创造往往最具价值和实效,企业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可以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充分激发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推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大而不强、高消耗低产出、质量提升慢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是国企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对标世界一流,在不同赛道上培育大国工匠,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二、深刻理
4、解国企弘扬工匠精神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国企进一步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工匠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概括为一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其本意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从业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更为丰富,更准确地反映了一种新的“通识”和执着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劳动精神。人民创造历史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
5、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国企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生产经营工作各环节。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重细节、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具体体现,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培育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教育引导职工干一行、爱一行,从细处着眼、精处落脚,苦练本领,把每项工作都干到细致、精致、极致,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凡业绩。工匠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卓越的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每个产品的开发,每项技术的革新,每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一
6、线工匠参与其中,都需要一线工匠用娴熟的技能,将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三、探索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方法拓展思维,营造尊重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氛围。新时代的工人已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培养工匠型产业工人,要转变观念、拓展思维,深刻认识工匠型技能人才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其选树、培养的制度设计,为其成长、成才“架桥铺路”。近年来,中化山东肥业高度重视工匠型人才培养,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落实福利待遇。在收入分配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公司工匠技能人才的薪酬收入水平高出普通员工平均收入的20%30%,年度薪酬收入增幅持续增长,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技术人才切实感受到企业的重视与尊重。积极为工匠人才办
7、实事、解难题,优先改善其生产生活环境,做好后勤保障,使其充分体会和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主动发现一线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迹,通过新媒体大力宣传,让技能人才的价值创造得到充分展现、劳动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把榜样的力量内化为职工的具体行动,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让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让专业人才持证上岗。近年来,中化山东肥业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并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设计差异化职业发展通道,出台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技术、技
8、能三大序列职工发展通道,细化岗位标准、培养措施,按照专业性质、复杂程度相近的组合原则,员工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和个人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职业技能等级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如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人才,可享受与之相对应层级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进一步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独木桥”,使其发展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转换,促进其成长成才。积极推动实施职业技能自主评价。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中化山东肥业获批“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质,每年组织钳工、电工、生产工、化验工、仪表工等五个工种的理论和实操考试,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针对不同等级,分档给予职级和职称补助,每年发
9、放职级补贴近20万元。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发放技术比武津贴,使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更明晰,成才晋升的通道更畅通。建章立制,搭建创新创效平台。弘扬工匠精神,关键在全员参与,核心在创新创效。近年来,中化山东肥业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长效机制等举措,搭平台、激活力,让创新创效成为常态。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百万基金创新管理办法。每年拿出百万专项激励基金,对能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增加效益、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的重大改革和创新项目给予专项奖励,激发全员创新创造活力,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学习、敢于创新,为企业降本增效、创造价值贡献力量。健全长效机制,出台全员创新自主改善管理办法。激发基层员工参与自主改善的热情,发
10、掘全员智慧与潜力,鼓励提出工作改进、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引导全员创新自主改善,切实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探索实践,中化山东肥业在复XX生产工艺、技术创新、设备改造、降本增效和物流机械化改革等方面,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掌握了复XX行业生产制造的前沿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肥增效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后附关于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个地方惠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地方政府的服务效能、彰显的是社会治理的法治水平、弘扬的是一个地方的人文魅力、是经济社会高
11、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既是对标落实中央、省、市改革工作的具体体现,又是解决全市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加快XX区核心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市政协将“破解我市营商环境发展障碍,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重点调研课题,自3月中旬以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武,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春华带领市政协调研组赴长沙经开区及江华、清远、汕头、龙岩、吉安等地学习考察,并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规模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对我市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成绩(一
12、)重商安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在市级层面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二是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招商引资若干规定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二十条”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二十条”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XX市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暂行办法等多个指导性文件,促进了以营商环境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三是工作督导不断强化。建立XX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月调度、季点评、半年测评、年总结”机制,以周例会形式跟踪督办薄弱环节和未达标任务,及时发现并整改突出问题,推动形成“对标先进一推进工作一发现问题一
13、改进工作”的工作闭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二)服务营商环境效能不断提升。一是深化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对全市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清单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实现了市、镇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名称、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的统一,建立了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做到事项清单“应有全有、应容尽容”,市本级实施清单和权责清单发布率100%。全市900项依申请六类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大厅,进驻率100%。二是改进项目审批服务。全市26个窗口单位的361个高频事项累计减少审批环节1250个,减少送审材料560份,减少办理时间50%以上(企业开办由5天压缩到2小时)。实现全领域各类审批服务
14、事项整体提速70%以上,涉企经营和建设工程项目事项审批时限整体提速80%以上。三是优化服务供给。XX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内设全程代办服务窗口,从20XX年6月份开始,企业项目建设的所有事项均可在XX高新区申请“帮代办”服务。3年来,共计全程代办18个项目,涉及行政许可事项30个。包括湖南微克科技年产25吨PCB专用电子材料项目、显峰食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嘉顺利电子年产1、2亿只电子元器件建设工程项目、宏碧园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特别是宏碧园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三)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推行“服务型执法,大力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
15、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开展执法先普法活动。制定XX市柔性行政执法免罚清单,共77条款,积极落实首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尽力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推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全面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三是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备案,实行每月120号为企业宁静日,对各执法单位涉企检查备案及重大处罚决定备案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促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四)整治营商环境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重点从政务服务
16、不优、行政审批工作效能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提篮子”“打牌子”等方面着手,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倒逼各级各部门担负起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主体责任落实。二是构建四位一体信访举报平台。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网络举报,建立涉企问题线索“直通车”,对涉及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优先处置、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在畅通线索渠道的基础上,将营商环境作为日常监督、专项巡察的重要内容,通过随机抽查、电话随访、明察暗访等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着力整治职能部门及相关干部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索拿卡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
17、贿赂、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等“中梗阻”行为。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共摸排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线索4条,办结1条,组织处理3人,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二、当前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与自身过去相比成就很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市的营商环境还有差距。(一)思想观念不解放,工作作风有待改进。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发展已由“政策驱动”转向“环境驱动”,竞争由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的新形势,有的部门站位低,没有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是解放生产
18、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有的认识狭隘片面,把营商环境建设与行政审批划等号;有的流于形式,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等。少数干部思想上认识模糊,缺乏主动作为,没有把自己当成服务企业群众的“公仆”,没有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企业发展解决问题;有的凡事讲惯例、等批示、怕担当,导致审批时间过长、中间环节太多,与企业“清”而不“亲”O(二)简政放权不充分,政务环境有待改善。一是事权下放不到位。“三集中三到位”、“综合窗”、“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运行机制不健全,已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多为受理,业务办理办结仍需到业务部门,存在“名进实不进”、“体外循坏”、“联办事项”无办件等问题,导致窗口承接能力不足,致
19、使下放的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低下。如窗口和首席审批员可审批决定的事项占比不到20%的单位有10个:发改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卫健局;用水用气并联审批环节不通畅,未实现企业用户外线工程“零跑办、零审批、零费用”。二是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部门之间信息不能衔接共享,企业多处报批,项目前期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报建等环节,要向发改、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住建、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多次递交材料。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平台系统未与自来水、电力、天然气开通网上平台业务,未与市财政局非税缴费平台共享,未在住建局实时获得商品房网签备案、竣工验收备案信息,未与
20、税务共享实时税收信息。三是政务服务不完善。政务大厅运行管理抓手不够,派驻窗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学习培训不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升空间大。(三)要素供给难保障,涉企服务有待加力。一是园区配套功能不完善。园区缺少公租房、公交线路、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导致企业员工上下班不方便。金航船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但周边配套服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船舶园无工业垃圾集中处置点。金航船舶、金江水产2个企业所在地没通公交车,员工上下班交通十分不便。金江水产反映企业货物运输车辆为半挂车,进出厂区调头难,希望增开道路口。二是金融服务环境不活跃。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
21、题,银行慎贷、惜贷、拒贷现象时常发生,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融资需求。三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素保障有困难。因各种原因限制,现有企业扩能扩产不能满足,如岳阳一家船舶企业想来XX,但没有合适的地方可提供;金莫特电子因征拆资金不足导致扩产项目停滞;麻地膜项目因项目选址历史遗留问题未能解决而搁浅;恒瑞管桩为高耗能产业,68月是旺季,企业旺季时常被限电,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新马制衣今年订单多,但年轻劳动力不足;科仁医疗也反映人才难招。四是惠企政策难到位。如金江水产等七家企业按照我市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应享受土地出让金返还,总金额超过1
22、万元,但到目前为止,七家企业应享受的优惠政策未能真正兑现。(四)执法监管不严格,法治保障有待强化。一是行政执法不规范。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服务不够,普法不够,善意提醒不够,为处罚而执法,没有处理好发展与执法的关系,分散执法、随意执法、多头执法、以罚代管等现象时有发生。如相关执法部门对恒瑞管桩公司存在深夜执法、突击执法情况。二是涉企检查备案未落实。各职能部门来园区检查有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登记,有企业反映1一20号宁静日遵守不到位。三是涉企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有的部门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推荐中介机构,人为增加企业负担。如环评报告、项目立项可研报告等都存在人为推荐中介机构服务的行为。三、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23、的对策建议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市上下需同心同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毅力,着力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要求,统筹推动政商、政务、要素、法治“四个环境”全面提质,为加快建设XX区核心城市、推动X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坚持解放思想,打造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认真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各级部门及公职人员对优化营商环境再认识、再深化、再提升。一是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XX形象”的理念,邀请省内专家学者、经济发达地区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对优化营商环境前沿理念、先进经验进
24、行辅导解读,开拓视野,找差距、补短板,重点解决部门“一把手”和业务骨干市场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建议建立“政企交流会”制度,每期聚焦一个主导产业所面临问题,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或联系企业市级领导轮流主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二是要在正向激励上下功夫。在服务企业发展、助推营商环境改革工作中,充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解决广大干部在柔性执法、优化审批手续、减少打扰企业等方面的顾虑,全面激发党员干部服务企业、干事创业热情,对企业服务优、服务好的干部,在选拔任用上优先提拔。建议由市优办牵头成立监督评议组,组织对具有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公共服务(行政
25、审批)职能以及与群众和企业联系密切的市直单位职能股室及所属二级机构股长(中心主任等)和市直单位派驻镇(街道、中心)的机构股长(站长、所长、负责人等)开展“百企万众评股长”活动,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并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三是要在加大宣传上下功夫。加大营商环境领域宣传力度,在XX发布、新XX等平台设置营商环境专栏,全方面宣传我市营商环境工作。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宣传展示区,通过宣传视频、宣传展板等形式定期更新,每月1期宣传辖内重点企业和企业家,营造全社会大力支持企业和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线下每季度召开一次政策宣传解读会,线上利用云直播、制作动漫小视频等形式,强化政策宣传
26、。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开展警示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支持力。(二)突出提质增效,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好办”“快办”“智能办“一次办。一是持续提升惠企便民服务改革。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对我市“超市、药店、母婴店、餐饮店”四个行业所需的企业准营证书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企业开业手续一次性办全。推进便民利企服务“进村口”。推动个体工商户注册事项(含设立、变更、注销等)进驻镇(街道、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并实现市域内跨镇(街道、中心)通办,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办照”。依托银
27、行网点资源开发“智慧政务柜员机”,打造“24小时不打洋”政务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梳理惠企政策主动服务。在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开展试点,实现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市场主体可“坐享”政策红利,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策、资金“送上门”。完善招商引资“母亲式”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行“点对点”全方位帮办服务,建立“一个项目、一位挂钩领导、一支服务队伍、一个工作群”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一窗受理、协调督办、优质高效”的目标。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建议在开展招商活动中,招商团队要精明,招商项目要精准,优惠政策宣传要透彻
28、,确保框架协议签订的相关条款能在本市落得地、兑得现、推得动。二是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调、减、并、转、放、精、优、免”,实现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的“四统一”。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依法依规清理前置审批和特殊环节,提速项目审批。充分利用土地报批、征地和土地出让期,推行容缺受理审查、告知承诺,新增用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使供地空档期变为高效审批服务期。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前事项专业团队全程代办服务。落户我市的企业由高新区或企业所在地的镇(街道、中心)指定一对一的专业服务队
29、伍,为落户企业全程代办相关审批事项,让企业家“零跑腿”。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服务会商日”制度。针对辖区内或跨层级审批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会商解决。三是严格督导考核。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重点单位、服务窗口、重点项目及关联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督导检查,力求把要害问题、关键堵点挖出来。特别要对窗口一线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对不适宜的人员进行调整,选派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一线窗口,组织开展常态化业务学习,完善窗口服务人员考核管理机制,增强服务理念和业务素养。(三)破解瓶颈制约,打造保障更有力的要素环境。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要素支撑,
30、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持续为企业赋能,为发展聚力。一是做好基础要素保障。在做好园区基础设施保障的同时,加强对水电气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对新建公租房要合理分配,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住宿问题;对园区公租房、安置区、产业园要科学规划停车场,解决园区停车难的问题。探索政府统筹,企业共建模式,破解公交通行、货车直达、员工安居等配套缺失的突出问题。根据企业用电需求变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打造最优电力营商环境。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归集扶持资金,着力支持重点企业和成长态势好且急需发展资金的企业。每季度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强与税务部门合作,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纳税贡
31、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成本,解决诚信纳税企业缺抵押、少担保、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问题。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管理。常态化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通过招聘信息发布、人员推荐、共享用工对接等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建立重点用人单位定向单列支持机制,支持用人主体“带政策、带指标”靶向引才。加快建设智慧人才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发挥人才服务窗口作用,帮助人才解决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现实问题,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聚焦公平公正,打造执法更优的法治环境。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依法
32、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一是强化监管执法规范机制。加快落实容错机制,对轻微违法并及时改正企业实行免罚,对首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企业实行“首违不罚”,以约谈、责令整改为主,给予企业自我纠错空间,降低轻微违法和初次违法对企业后续发展的影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各执法单位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普法活动。对外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等媒体手段提升普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健全企业投诉反馈机制,针对企业反馈的执法不规范行为及时进行解决与反馈。二是实行“无事不扰监管检查制度。严格落实涉企事项报批管理,未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市优办批准不得擅自组织,坚决杜绝任性无序的检查考评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将监督检查比例频次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特殊领域外,对诚信守法企业落实免检制度,对轻微、一般失信企业,每年进行一次随机性联合检查,对严重失信企业加大检查力度。三是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坚定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集中开展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无理阻工等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