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力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湖州市全力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国办发(20231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浙政办发(2023)53号)等精神,现结合湖州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和湖州
2、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激发创业活力,加大就业帮扶,提升就业能力,健全公共服务,强化权益保障,全力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切实让劳动者就业创业有机会、职业发展有平台、就业权益有保障,积极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有效助推“六个新湖州建设。二、主要目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举措,形成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实现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就业保障稳步提升,劳动者对就业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到2025年,每年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招引青年人才5万人以上,新增青创项目
3、100O个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保持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全力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三、重点任务(一)大力实施就业扩容工程坚持就业优先、产业兴市、项目为王、企业第一理念,强化产业项目带动作用,实施“10万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质量提升互促共进、良性循环。1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动产业、投资、外贸、消费、金融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夯实稳就业基础。建立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重要政策、应对重大事件时,科学评估对就业
4、吸纳能力、就业创业环境、就业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引进与解决就业能力相匹配的机制,将提供岗位数量、质量、结构、层级等就业贡献度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评价指标,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带动就业扩容提质,每年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区县政府。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均需各区县政府落实,不再列出)2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就业质量。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生命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绿色家居、现代纺织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打造新型电子元器件、北斗及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车及
5、关键零部件、智能物流装备、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美妆、绿色木业、健康椅业、时尚童装等十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聚焦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更多制造业领域绿色就业岗位。到2025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保持在40%左右。(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3 .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激发就业活力。充分发挥我市自然生态、区位交通、历史文化、特色发展等优势,聚力打造休闲旅游、绿色金融、现代物流三大优势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商贸、健康服务、居民服务三大品质服务业,融合发展数字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商务
6、服务四大新兴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培育更多就业增长点。到202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稳定在45%左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人力社保局)4 .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大未来工厂、数字工厂、智慧商圈建设力度,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机会。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左右。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推动零售、餐饮、汽车、家电等消费品更新升级,促进内需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深入推进两进
7、两回”,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宽现代农业就业空间。(责任单住: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人力社保局)(二)全力推进创业赋能工程以青创新城建设为总抓手,通过构建空间体系、优化政策环境、浓厚创业氛围等手段,全力扶持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投身创业。1加快构建2618青创空间体系。科学构筑两大青创走廊、六大青创城、十八个青创圈的“2618青创空间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以及个性化商铺”的青创空间链,引导青创项目入驻青创空间成长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青创空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工位。对
8、于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青创空间,按规定给予150万元、100万元、70万元补贴。(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2 .积极引导青年投身创业。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实施南太湖系列人才引育工程,加大带技术、带团队青年人才项目特别是海外留学人才项目遴选力度,每年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项目200个左右。持续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大学生招引活动,鼓励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创业,做强系列创赛品牌,推动以赛促创、活动引才,每年新增青创项目2000个以上。深入推进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以创业组织者、返乡农民工、入乡大学生和在乡创业大户为重点,
9、每年开展1+3+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培训12班次以上。对符合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持证残疾人、自主就业退役军人(以下简称“重点人群)创业的,可按规定享受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租金补贴等,首次申领补贴应在登记注册5年以内。(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3 .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力度,大力支持重点人群、毕业10年内大学生及青创项目法定代表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具体办法由市人力社保局、人行湖州支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持续擦亮“5.28”青创贷品牌,深化青年创业伙伴计划,通过优化伙伴
10、团队、建设青创阵地、迭代产品服务等措施,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与协作机制,为创业青年提供覆盖创业准备、企业初创、企业发展的全周期金融支持帮扶。(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市财政局、团市委)4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落实个体工商户和个转企”企业部分所得税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征等各项政策。脱贫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持就业创业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内按每户每年24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
11、加和个人所得税。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7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5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鼓励支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科研人员携带科研项目、成果或技术到市内企业从事科技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或在市内创办企业,离岗创业创新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若确有需要,离岗人员与所在事业单位可续签离岗创业创新协议1次,离岗创业创新2次期限累计不超过6年。离岗创业创新期限内,双方保留人事关系。离岗人员与所在事业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的权利,不占所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责任单住: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组织部)(三)合力推进就业帮扶工程
12、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就业相结合,多渠道帮助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1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青年大学生引进计划,不断深化东进南拓西联北扩中优大学生招引工作机制,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大学生招引直通车品牌,每年联动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500场以上,每年招引青年人才5万人以上。盘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科学做好招录、招聘的组织工作,合理确定招录、招聘时间。充分挖掘城乡基层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就业社保、社会工作等就业机会,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13、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2 .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主体作用。国有企业要带头吸纳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人数招聘规模。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统筹考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自然减员情况和现有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对招用应届毕业生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企业,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或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财政
14、局、市人力社保局、其他企业主管部门)新引进到我市企业工作,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毕业5年以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及以上毕业生,3年内每年可享受2500-15000元就业补贴,到青创空间内的市场主体就业的,补贴标准提高至3500元20000元;湖州籍大学生及“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企业引进的大学生,补贴标准上浮10%。(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3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根据省统一部署,及时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脱贫户和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范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全日制公益性岗位
15、的工资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供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可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中岗位补贴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确定,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对初次核定享受补贴政策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对公益性岗位补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残联)4 .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建立部门联席、军地联动、区域合作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行动,支持退役军人
16、就业创业。落实优先招录、招聘退役军人优惠政策,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资源,探索重点行业领域直招专招退役军人直通车就业模式。(责任单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力社保局)5 .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健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合作长效机制,引导脱贫人口有序来湖就业并按规定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区域合作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6 .统筹做好其他群体就业工作。完善妇女在就业创业、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劳动报酬、职业健康与安全、职业退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妇女平等就业。落实按比例就业、
17、超比例奖励和集中就业税收优惠等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妇联、市残联、市委组织部)(四)着力深化就业技能提升工程以全面实施新时代蓝领行动为载体,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推进技工教育提质增量、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优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等举措,全力提升技能人才就业能力,实现技能人才“增技增收。1加快推进技工教育提质增量。健全技工教育财政保障机制。鼓励技师学院聘请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精建强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市级品牌专业和一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入选市级品牌专业的给予1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加大招生力度,对
18、就读我市技师学院高级工班、技师班的,给予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的培养补助。对毕业后留湖就业的,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就业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对通过合作输送到我市技师学院就读高级工班、技师班的省外职业院校给予IOoo元/人的奖励。到2025年,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市级品牌专业20个。(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2 .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市、区(县)产教融合基地群。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区(县)支柱产业,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制定并动态调整优质培训项目。支持民营企业与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
19、养、联合培养。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围绕民营企业发展重点领域,落实技工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3 .优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包含学徒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实行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数字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持续推动企业职业技
20、能等级认定工作,有序推动企业高级技师认定权限下放。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融通发展,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到2025年,累计自主认定备案企业800家,培育特级技师、首席技师10人,新增全国技术能手5人。稳步推进企业职工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科学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力争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达60%。(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五)奋力实施就业服务优化工程以“就业服务360为标志,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着力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1 .建立健全常态化企业用工服务机制。结
21、合工业领域助企服务工作,联动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深入实施“双五”用工保障行动,对投资额50亿元以上,用工500人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以及涉及国计民生和生产保供的企业等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范围,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就业服务,建立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2 .强化就业形势监测预警。持续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监测,密切关注城镇调查失业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重点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动态研判就业形势,定期发布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强化风险防控,及时捕捉苗头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底线。(责任单住:市人力社保局)3 .提升就业公
22、共服务水平。以积极申报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重点,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将就业管理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围。开好“乐业湖州共富班车,探索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就业服务方式,推动家庭劳动性收入增长。深入推进零工市场和“家门口的人社驿站建设,加快推进人社数字化应用在乡镇(街道)各工作片的贯通速度,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精准摸清服务群体底数,分类提供就业服务。科学布局人社自助服务终端机,大力推进就业岗位进基层工作,实现岗位全市共享,求职一键触达。(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4 .推进工伤业务职权下放工作。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5部门关于加强基层
2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浙人社发(2023)33号)精神,厘清市、区两级工伤保险职能,理顺市、区职责关系,落实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对基层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压实属地责任。(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5 .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量质提升行动,加大全球、全国双100强和优质项目招引,加速投入大、业务线长、青年人集聚的大项目落地湖州。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大市场,构建1+5+N”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平台体系,科学统筹综合园、专业园建设。到2025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达600家,新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以人
24、力资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就业服务的迭代升级。(责任单住:市人力社保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6 .着力完善就业创业环境。不断完善教育、卫生、交通、文化、金融、购物、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有效缓解劳动者子女入学、就医、出行、娱乐等问题。常态化开展“亲清恳谈会”人才会客厅等活动,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引导企业发挥工会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文关怀。深化落实来湖人才免费行、免费游、免费开办、住宿优惠等系列政策,到2025年,统筹安排100万平方米以上人才安居房,建设人才驿站60家。(责任单住: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金融办、
25、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六)强力促进劳动权益保障工程深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浦江经验”枫桥经验,全面落实基层劳动纠纷综合治理,劳动纠纷排查预警更加精准、处置化解更加高效、社会保障更加充分,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全面发展。1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居民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受户籍限制的政策。扩大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用人单位招用符合条件的大龄劳动者、实习学生、就业见习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政服务人员、在职村干部和专职社区工作者、群众演员等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可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责任单住: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
26、局、市税务局、市医保局)2 .加快基层劳动纠纷智治建设。按照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要求,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涉薪纠纷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要求,将涉薪纠纷处置化解工作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即“一中心四板块一套网格,其中,一中心”指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四板块指构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大基层治理板块,一套网格”指村(社区)网格体系)。建立乡镇(街道)安薪指数晾晒和根治欠薪工作责任落实约谈机制,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形成涉薪纠纷“监管一排查一预警一处置一化解闭环,确保一般劳动纠纷不出乡镇(街道)、重大劳动纠纷不出区县。(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相关市级部门)3 .加大涉薪纠纷处置化
27、解力度。科学发布工资薪酬指导价位,为企业招工及劳动者求职就业提供参考,引导人力资源工资价位合理增长。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体工资有增长。推动涉薪纠纷从看见处置向“预见防范转变,深入推进涉薪纠纷排查见底专项行动,紧盯重点个案、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涉薪隐患排摸,建立涉薪隐患清单管控和重大涉薪问题领导包案机制。畅通涉薪问题投诉举报渠道,工程建设项目因量,“价,纠纷引发欠薪问题的,先由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督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厘清欠薪数额。采取调解协商、欠薪查处、劳动仲裁、联合惩戒等手段,加大涉薪等劳动纠纷处置力度,教育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依法严
28、厉打击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和非理性讨薪行为,形成“工资不拖欠、维权要理性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把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市、区(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总揽、协调各方作用,进一步健全各部门、单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凝聚就业工作合力,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2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就业创业政策所需资金,按规定从就业补助等资金中列支。符合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有关规定的,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各级财政、人力社保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拨付监管,常态化开展资金绩效管理。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3 .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全面梳理前期出台的就业创业政策(市级政策见附件),编制发布办事指南和政策解读,组织开展就业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村)等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覆盖面和可及性,推动政策直达快享,确保落地见效、惠企利民。要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积极挖掘好的经验做法,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稳定各方预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