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09605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乳痛(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红,苔黄。(二)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三)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3.遵医

2、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二)肿胀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5.遵医嘱中药熏洗。(三)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5.遵医嘱中药泡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3、)。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Bo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一)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指导患者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2.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3.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如出现乳头皱裂,可用蛋黄油、麻油或橄榄油外涂。4.怀孕6个月后,用木梳沿乳腺导管方向梳理,可预防乳痈。(二)饮食指导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忌油腻、刺激性食物。1.气滞热壅证:宜食疏肝理气、通乳消肿的食品,如白萝卜、

4、白菜等。食疗方:萝卜丝汤。2.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食品,如马拦头、鲜藕、绿豆、马齿览等。食疗方:马兰头拌豆腐。3.正虚毒恋证:宜食益气合营托毒的食品,如鸡蛋、鱼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等。(三)情志调理1.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安慰其正确对待疾病。2.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五:护理效果评价附: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疼痛1.观察2.体位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外敷2.耳穴贴压3.其他:应用次数:应用次数:应用次数:一次,一次,_次,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天天天好口一般口较好差肿胀1.观察2.排乳手法3.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熏洗2.耳穴贴压3.中药外敷口4.其他:应用次数:应用次数:应用次数:应用次数:一次,一次,一次,一次,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天天天天好一般口较好差发热1.病情观察口2.皮肤护理3

6、.口腔护理4.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泡洗口2.穴位按摩3.耳穴贴压4.其他:.应用次数:应用次数:应用次数:应用次数:一次,一次,一次,一次,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应用时间:天天天天好一般较好差其他:(请注明)1.2,3.好一般较好差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中药外敷耳穴贴压护中药熏洗理中药泡洗技穴位按摩术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实用性一般不实用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附件:排乳手法1

7、.护理评估(1)哺乳期妇女,乳痈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程7天。(2)发热恶寒,体温39。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3)局部肿块经诊断未成脓者。(4)乳痈成脓期或溃后期禁用。2.患者取坐位,在患乳搽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3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后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4.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Cl5.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服

8、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代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板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IOomI,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9、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服用胶囊不能锂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

10、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

11、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2.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

12、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髓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7.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施灸

13、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IL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能部禁用。3.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14、。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6.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8.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结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9.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四、刮疹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刮疡治疗,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痂用具。2.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疤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止刮

15、疼。(2)评估患者证候表现,遵医嘱辨证选择刮痰油及刮疼方向。(3)评估患者耐受能力,确定手法轻重。(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疼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4.刮疡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痂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疹,禁用暴力。5.刮疡时不可过饥过饱,宜板后12小时后刮宓。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疼时间相对较短。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疡的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8.刮疡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疡,应立即停止,

16、迅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盐水,报告医师配合处理。9.告知(1)操作前:刮瘀时局部可有疼痛、灼热感。(2)操作中: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3)治疗后:刮疹部位可出现疹点或瘀斑为出疹,出疹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属正常现象。刮疹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避风寒,3小时内避免洗浴。10.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按摩。2.护理评估(1)按摩部位皮肤情况。(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操作者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4.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5.

17、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6.操作完毕后,记录按摩穴位、手法、按摩时间及患者感受等。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2.护理评估(1)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止使用,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理。6.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7.操作完毕后,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1.遵

18、医嘱实施穴位注射。2.遵医嘱正确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3.护理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尖应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6.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7.操作完毕后,记录穴位注射的部位、药物、剂量及患者感受。八、药熨法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药熨法。2.按医嘱准备药熨所用药物,并将其装入布袋中,制作成温度为6070。C的中药热奄包。3.护理评估(1)药熨部位的皮肤情况。(2)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3)对热的耐受程度。(4

19、)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4.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5.选择合理体位。6.药熨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一般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过50,以免发生烫伤。7.观察患者反应及皮肤情况,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红疹、瘙痒、水泡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8.操作完毕后,记录药熨的温度、部位、实施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2.护理评估(1)肛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2)有无药物过敏史。(3)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4)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

20、肠、结肠等手术,有无大便失禁。3.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4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5.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匕,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6.抬高臀部Io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滴速6080滴/分钟,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7.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提高疗效。8.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

21、抹油剂或膏剂。9.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处理。10.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全结肠灌洗,正确配制结肠灌洗液。2.护理评估(1)是否有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史等。(2)药物过敏史。3.患者宜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4.灌洗前做好肠道准备。遵医嘱先清洁灌肠,后结肠灌洗。5.灌洗置管深度为50cm,置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腔。6.药液温度以3739为宜。7.治疗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感受;治疗结束后观察排便、肠功能情况。8.

22、指导患者加强肛周卫生,防止出现破溃或湿疹。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时间、置管深度、药量、排便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离子导入。2.护理评估(1)评估离子导入部位皮肤。(2)孕妇、婴儿慎用。(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离子导入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做相应处理。4.操作环境宜温暖,暴露治疗部位,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为患者保暖。5.遵医嘱选择处方并调节电流强度,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电流强度。6.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情况,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置。7.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离

23、子导入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泡洗。2.护理评估(1)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4)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泡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消化。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6.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7.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考虑病种的差异性,以防烫伤。8.

24、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泡浴后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趾甲长者给予修剪。10.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IL操作完毕后,记录泡洗的温度、时间、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塌渍。2.护理评估(1)皮肤感知觉,迟钝者掌握适宜的温度。(2)皮肤对中药过敏者或婴幼儿慎用。(3)治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疤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3.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根据治疗部位选择适宜的药垫,药液均匀浸泡,干湿度适

25、中,以不滴水为宜5.药液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若药液已冷,可再加热后浸泡。热塌、卷敷的温度宜在4560。C之间。6.治疗中注意巡视和观察,如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泛红或水泡时,应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7.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实施中药湿敷。2.护理评估(1)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3.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4.用56层纱布浸透药液,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注意药液温度,-般以3841tC为宜,防止烫伤。5.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

26、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遵医嘱对症处理。6.如有特殊专科用药,遵医嘱给予相应护理。7.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8.操作完毕,记录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等。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外敷。2护理评估(1)评估中药外敷部位皮肤的情况。(2)评估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觉。(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4)婴幼儿患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外敷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师,予以相应处理。4.操作环境宜温暖。5.充分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6.遵医嘱确定敷药部位,敷药面积应大于患处。7.中药涂抹厚薄均匀,

27、保持一定湿度,外固定敷料松紧适宜。8.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外敷部位的皮肤情况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熏洗。2.护理评估(1)熏洗部位皮肤情况。(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坐浴及外阴部熏洗。(4)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熏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5.暴露熏洗部位,注意遮挡,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6.熏蒸药液温度以5070七为宜,当药液温度降至374

28、0时,方可坐浴、冲洗,以防烫伤。7.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8.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节药液温度。9.中药熏洗后要休息30分钟方可外出,防止外感。10操作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若有不适,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处理。IL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熏洗时间、温度及熏洗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熏蒸。2.护理评估(1)观察熏蒸部位的皮肤情况。(2)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老年患者慎用。(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熏蒸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5.暴露熏蒸

29、部位,注意遮挡,保护患者隐私及注意保暖。6.熏蒸药液温度以5070为宜。7.熏蒸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8.熏蒸时在熏蒸部位加熏蒸罩,以免蒸汽流失,影响疗效。9.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节药液温度。10.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若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置。11.熏蒸完毕时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着衣,30分钟后方可外出,防止汗出当风。12.操作完毕后,记录熏蒸时间、温度、熏蒸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药浴。2.护理评估(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肺脑疾患、严重贫血、妇女妊娠及月经期、软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疾患的患者

30、禁用。(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药浴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药浴。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室内要通风。6.注意药浴温度及水位的控制。7.药浴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对汗出较多者,可嘱其饮温盐水,以防虚脱。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8.药浴时间不宜过长,以20:W分钟为宜。9.当药浴结束后,应嘱患者动作宜缓,防止体位性低血压。10.年老体弱者进行药浴时,应专人全程陪伴。IL药浴室内应配有抢救药品、物品。12.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13.操作完

31、毕后,记录药浴的温度、时间、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涂药。2.护理评估(1)既往史及过敏史。(2)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3.涂药前清洁局部皮肤,遵医嘱执行涂药次数。4.水剂、酊剂用后须塞紧瓶盖;悬浮液须先摇匀后涂擦;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摩擦,使之渗入肌肤。5.局部涂药不宜过多、过厚,以免堵塞毛孔。6.面部涂药时防止药物误入口及眼睛。7.局部皮肤如出现丘疹、奇痒或肿胀等,应立即停用,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雾化吸入。2.护理评估:病情、药物过敏史。3.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用口缓慢吸气,用鼻缓慢呼气,以使吸入的雾粒在气道

32、沉降。4.观察患者吸入药液后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5.操作完毕后,记录雾化吸入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腹部按摩。2.护理评估(1)按摩部位皮肤情况。(2)急腹症和腹部肿瘤患者禁用。(3)区分证候:实证顺时针方向按摩;虚证逆时针方向按摩。3.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4.选择合理体位:取仰卧位,双膝屈曲。5.双手叠放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绕脐揉腹,时间为510分钟。6.操作时用力均匀,速度适中,注意为患者保护隐私。7.操作完毕后,记录腹部按摩的手法、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外洗。2.护理

33、评估(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肺脑疾患、严重贫血、妇女妊娠及月经期、软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疾患的患者禁用。(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3.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注意保护患者隐私。4.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外洗的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5.注意药液温度,控制在3740CC为宜,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6.外洗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对汗出较多者,及时擦干汗液。冬季注意保暖。7.年老体弱者进行外洗时,应专人全程陪伴。8.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外洗用品专人专用。9.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外洗液的温度、时间、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1.遵

34、医嘱实施蜡疗技术。2.护理评估(1)体质衰弱和高热患者、急性化脓性炎症、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婴幼儿童禁用。(2)局部皮肤有创面或溃疡及温热感觉障碍者禁用。3.控制蜡的温度,保护治疗部位,切勿用力挤压。4.每次蜡疗时间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5.操作过程中关注患者对热的感受,当感觉灼热或不适,应立即处理。6.操作完毕后告知患者应防寒保暖,休息半小时,记录中药蜡疗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1.证候诊断辨证分型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的证型后划J,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其他一栏。2.主要症状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

35、的本疾病的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划J。3.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划J。4.中医护理技术(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其他一栏补充说明。(2)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应用时间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同一种护理技术,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

36、数,以免重复计算。5.护理效果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相应的项目后划“J。6.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1)“中医护理技术指为患者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根据临床实施情况如实填写。(2)“健康指导”只填写患者对责任护士实施本病中医护理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不填写依从性)。(3)“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由责任护士填写,“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由上级护士或护士长填写,7.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1)由落实中医护理方案的责任护士填写。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划J二(2)改进意见指针对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用文字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