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案——第5章 凸轮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教案——第5章 凸轮机构.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机械原理教案第五章凸轮机构内容提要本章首先介绍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及应用,凸轮从动件常见的运动规律,其次重点介绍了两种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即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5.1概述凸轮机构(Cammechanism)是最基本的高副机构,因为机构中有一特征构件凸轮,而得名。凸轮机构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凸轮轮廓曲线,推动从动件精确地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还易于实现多个运动的相互协调配合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自动控制装置和装配生产线中。本章主要介绍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平面凸轮机构中高副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平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5.1.1凸轮机构的组成及
2、应用1.凸轮机构的组成如图5-1、5-2所示的凸轮机构由凸轮(cam)、从动件(follower)和机架(house)所构成。凸轮通常是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当它运动时,通过力(常用弹簧)封闭或几何封闭使其曲线轮廓与从动件形成高副接触,使从动件获得预期的运动。其最大优点是:只要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就可以使从动件得到预期的运动规律,并且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易于设计。2.凸轮机构的应用由于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为高副接触,接触应力较大,易磨损,因此凸轮机构多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凸轮机构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1)实现运动与动力特性要求如图5-1所示的内燃机气门控制机构,要求能在凸轮1高
3、速转动的工况下,快速推动推杆2(气阀)做有规律的往复运动,完成气门定时的开启、闭合动作,以控制燃气在适当的时间进入气缸或排出废气。只要凸轮机构设计得当,就能够实现气阀的运动学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2)实现预期的运动规律要求如图5-2所示的自动机床的进刀凸轮机构,要求刀具先以较快的速度接近工件,然后等速前进切削工件,完成切削后刀具快速退回并复位停歇。具有曲线凹槽的凸轮1,当它以等速转动时,利用其曲线凹槽侧面推动从动摆杆2绕固定轴O往复摆动,并通过扇形齿轮和固定在刀架上的齿条啮合,控制刀架的运动,从而实现刀具的复杂运动规律。图5-1内燃机气门控制机构图5-2自动机床的进刀凸轮机构I-凸轮
4、2-推杆I-圆柱凸轮2-从动摆杆3-浪子3)实现预期的位置及动作时间要求如图5-3所示为自动送料凸轮机构,当带有凹槽的圆柱凸轮1转动时,推动从动件2作往复移动,将待加工毛坯3推到加工位置。凸轮每转动一周,从动件2就从储料罐4中推出一个待加工毛坯。这种自动送料凸轮机构能够完成输送毛坯到达预期位置并与其他工艺动作的时间协调配合,但对毛坯的运动规律无特殊要求。图5-3自动送料凸轮机构I-圆柱凸轮2-从动件3-毛坯4-储料罐5.1.2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机构的种类很多,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I.按凸轮的形状分类I)盘町凸轮机构(platecammechanism)在这种凸轮机构中,凸轮是一个绕
5、定轴转动且具有变曲率半径的盘形构件,如图5-4a所示。当凸轮绕定轴PI转时,从动件在垂直于凸轮轴线的平面内运动,故又称为平面凸轮机构。它是最基本的凸轮机构,应用最广。2)移动凸轮机构(IranSIatingCammeChaniSm)当盘形凸轮的l三l转中心趋于无穷远时,就演化为移动凸轮,如图5-4b所示。在移动凸轮机构中,凸轮一般作往复直线运动。3)圆柱凸轮机构(CyIindriCaICammeChaniSm)在这种凸轮机构中,圆柱凸轮可以看成是将移动凸轮卷在圆柱体上而得到的凸轮,如图5-4c所示。由于凸轮和从动件的运动平面不平行,因而这是一种空间凸轮机构。(a)(b)(C)图5-4按凸轮形状
6、对凸轮机构分类2.按从动件形状分类1)尖顶从动件(knife-edgefollower)如图5-5a、b、f所示的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与凸轮的接触点为一尖点,称为尖顶。这种从动件结构简单,尖顶能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以实现从动件的任意运动规律。但尖顶易于磨损,故只适用于传力不大的低速凸轮机构,如各种仪表机构等。2)滚子从动件(rollerfollower)如图5-5c,d、g所示的凸轮机构,从动件以较接的滚子与凸轮轮廓接触。较接的滚子与凸轮轮廓间为滚动摩擦,不易磨损,可承受较大的载荷,因而应用最为广泛。3)平底从动件(flat-facedfollower)如图5-5e、h所示的凸轮机构中
7、,从动件以平底与凸轮轮廓接触。它的优点是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力方向始终与平底垂直,传动效率高,工作平稳,旦平底与凸轮接触面间易形成油膜,利于润滑,故常用于高速传动中。其缺点是不能与具有内凹轮廓的凸轮配对使用,也不能与移动凸轮和圆柱凸轮配对使用。3.按从动件运动形式分类1)移动从动件(IranSlatingfoIIOWer)如图5-5a、b、c、d,e所示的凸轮机构,从动件相对机架作往复直线运动,称为移动从动件。若从动件导路通过盘形凸轮l三l转中心,称为对心移动从动件,如图5-5a、c、e所示若从动件导路不通过盘形凸轮l三l转中心,则称为偏置移动从动件,如图5-5b、d所示,从动件导路与凸轮I5I
8、转中心的距离称为偏距(eccentric),用e表示。2)摆动从动件(rockingfollower)从动件相对机架作往复摆动,如图5-5八g、h.图5-5按从动件形状对凸轮机构分类4.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接触的方式分类在凸轮机构的传动过程中,应设法保证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其保持接触方式有:1)力封闭这类凸轮机构主要利用弹簧力、从动件自重等外力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如图5-1所示的配气凸轮机构即采用弹簧力封闭的接触方式。2)再封闭这类凸轮机构利用凸轮和从动件的特殊几何结构使两者始终保持接触,如图5-2所示的自动进刀凸轮机构即采用形封闭的接触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凸轮和从动件组合起来,便可
9、得到各种型式的凸轮机构5.1.3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分析现以5-6所示的对心移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进行工作过程的运动分析,并进行基本名词术语的解释。I.基圆图5-6中凸轮轮廓由非圆弧曲线A8、8以及圆弧曲线8C和OA组成。以凸轮理论轮廓曲线的最小向径4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的基圆(basecircle),%称为基圆半径。基圆是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基准。2.推程和推程运动角从动件尖顶从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近点A向最远点Zr运动的过程,称为推程(actuatingtravel).这时从动件移动的距离力称为行程(stroke)。与从动件推程相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推程运动角(motionanglef
10、oractuatingtravel),如图5-6所示的魂(a)(b)图5-6凸轮机构运动分析图5-6中点4为凸轮轮廓曲线的起始点。当凸轮与从动件在A点接触时从动件处于距凸轮轴心。最近位置。当凸轮以匀角速度例顺时针转动5。时,凸轮轮廓AB段的向径逐渐增加,推动从动件以一定的运动规律达到最高位置U,此时从动件处于距凸轮轴心O最远位置,实现推程。可以看出,推程就是从动件远离凸轮轴心的行程。3.远休止和远休止角图5-6中,当凸轮继续顺时针转动名时,凸轮轮廓BC段向径不变,此时从动件处于最远位置停留不动,称为远休止。相对应的凸轮转角方称为远休止角(farangleofrepose)。4.回程和回程运动角
11、当凸轮继续转动b时,凸轮轮廓CD段的向径逐渐减小,从动件在重力或弹簧力的作用下,从动件从距凸轮回转中心最远点斤向最近点A运动的过程,称为回程(returntravle).与从动件回程相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回程运动角6(motionangleforreturntravle)。可以看出,回程是从动件移向凸轮轴心的行程。5.近休止和近休止角凸轮继续转动用时,凸轮轮廓ZM段的向径不变,此时从动件在最近位置停留不动,称为近休止,相应的凸轮转角员称为近休止角。当凸轮再继续转动时,从动件重:复上述运动循环。因凸轮作匀速转动,其转角6与时间f成正比(b=d),此时若以直角坐标系的纵坐标代表从动件位移s,横坐标
12、代表凸轮的转角6,则可画出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S之间的关系线图,如图5-6b所示,这种曲线则称为从动件位移曲线,也可用它来描述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指其运动参数(位移队速度V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常用运动线图来表示此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也可用从动件的运动参数随凸轮转角的变化规律来表刀,即S-s(6),VV(),a=(5)。由上述分析可知,从动件位移曲线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反之,要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则必须首先知道从动件的运动规律。5.2从动件运动规律5.2.1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根据从动件运动规律所用数学表达式的不同,常用的主要有多项式运动规律和三角函数运动规律两大类
13、,下面分别加以介绍。1.多项式运动规律多项式函数具有高阶导数的连续性,因此在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多项式表示的从动件位移方程的一般形式为s=C0+Ci+C22+Cnn(5-1)式中,N为凸轮转角:S为从动件位移:C0,C1CII分别为待定系数:为多项式的次数。可根据对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具体要求,提出+1个边界条件代入上式,求出待定系数C()、G、C11,进而推导出多项式运动规律。1)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1)设凸轮以等角速度0转动,凸轮的推程运动角为6。,从动件的行程为4,由式(5-1)可知,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表达式为s=c+Gb,yq=G(5-2)假设边界条件为:
14、在始点处,b=0,s=0;在终点处,3=瓦,$=人。代入式(5-2)得Co=OG=/b。,故从动件推程的运动方程为S=a=0同理,根据回程时的边界条件:5=0,5=A:=Sq,$=0(其中)为回程运动角)。代入式(5-2)可得Co=6,Cl=-乐,故从动件回程的运动方程为注意:计算边界条件时,凸轮的转角5总是从该运动过程的起始位置起计量。由于一次多项式函数的-阶导数为常数,所以此时从动件作匀速运动,故又称匀速运动规律(constantvelocitymotioncurve)o图5-7所示为其推程段的等速运动线图。由图可知,从动件在运动开始和终止的瞬间,速度有突变,所以这时从动件在理论上将产生无
15、穷大的加速度和惯性力,因而会使凸轮机构受到极大的冲击。这种由于加速度无穷大而产生的冲击称为刚性冲击(rigidimpulse).当然,由于实际凸轮机构中构件的弹性、阻尼等因素作用,惯性力不可能无穷大。因此,等速运动规律通常只适用于低速轻载的场合,或对从动件有实现等速运动要求的场合,如图5-2所示的自动机床的进刀凸轮机构。2)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2)二次多项式的表达式为s=C0+Ci+C22V=C12C?痴由式(5-5)可知,这时从动件的加速度为常数。为了保证凸轮机构运动的平稳性,工程中通常采用的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一般是:在一个运动行程中(推程或回程),前半段采用匀加速,后半段采用匀减速,所以
16、也称为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ConStantaccelerationanddecelerationmotioncurve)这时,推程加速段的边界条件为:S=0,S=0,V=O;6=闻/2,s=h2将其代入式(5-5),可得CO=O,G=0,C2=2/2式中5的变化范围为04/2。由式(5-6)可知,在此阶段,从动件的位移S与凸轮转角6的平方成正比,故其位移曲线为图5-10所示的一段向上凹的抛物线。推程匀减速段的边界条件为:5=/2,s=2;6=g0,s=h,V=O。将其代入式(5-5)可得C(j=-,G=4z/d),C2=-2AJo故从动件推程匀减速段的运动方程为S=-(-)2v=(-)(5-
17、7)式中的变化范困为为/2瓦。这时,从动件的位移曲线为图5-8所示的位移曲线上一段向下凹的抛物线,两段反向抛物线在中点处光滑相连,故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又称为抛物线运动规律(parabolicmotionCUrVe)O由图5-8可知,加速度曲线上A、B、C三点的加速度为一有限值突变,因而引起的冲击较小或较柔和,故称为柔性冲击(SOftimPUIse)。但在高速情况下仍将导致严重的振动、噪声和磨损,所以这种运动规律只适用于中、低速轻载的工况。同理,根据回程中的边界条件,可得回程时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为回程匀加速段:回程匀减速段:4痴b4痴0W6 +(5-8)2(5-9)3)五次多项式运
18、动规律(=5)五次多项式的表达式为S=C+C/+C2S2+C3i+&尸+C5J5V=Ci+2C2+3C2,2+4Ci+5C564(5-10)a=+2C22+6C3+12C42+2OC53因该方程组中待定系数有6个,故可设定6个边界条件为在始点处:6=0,s=0,v=0,=0在终点处:5=.s=h,v=0.O=Oo代入式(5-10)可得G=O,C1=0,C2=O,Gl=Io用,e4=15/牙,C5=6,由此可推出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为(511)式(5-11)的位移方程中分别含有3、4、5次幕,故这种运动规律又称为3-4-5次多项式。图5-9所示为其运动线图,其中S为位移曲线,V为速度曲线
19、,为加速度曲线。由图可知,加速度曲线光滑连续,故此运动规律既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适于高速、中载的场合。2.三角函数运动规律三角函数运动规律包括简谐运动规律和摆线运动规律这两种基本的运动规律。1)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CoSineaCCelerationmoliOnCUrVe)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为简谐运动规律(Simpleharrnonicmolioncurve),如图5-10所示,当质点沿着以推程为直径的圆周匀速运动时,它在直径上的投影点的运动即为简谐运动。其推程的运动方程为ll程的运动方程为(5-12)(5-13)由图5-10的加速度曲线可知,在行程开始和终止位置,加速度有突变,故产生
20、柔性冲击。只有当推程和l三l程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且远、近休止角为零,即为升-降-升型时,才可以获得连续的加速度曲线(如图5-10中的虚线所示),不产生柔性冲击,因此适用于高速场合。2)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SineaCCeIeralionmotionCUrVe)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又称为摆线运动规律(CyCloidmOliOnCUrVe),如图5-11所示,当滚子沿纵轴匀速纯滚动时,圆周上一点在纵轴上的投膨点的运动即为摆线运动。其推程的运动方程为PI程的运动方程为(5-14)(5-15)由图5-11可知,其加速度曲线光滑连续,理论上既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因此适用于高速场合。5,2.2从
21、动件运动规律的组合为了获得更好的运动和动力特性,还可以把上一节讲述的几种基本运动规律组合起来加以应用(或称运动线图的拼接)。组合时,两条曲线在拼接处必须保持连续,即具有相同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甚至跃度。这种通过几种不同运动规律组合在一起而设计出的运动规律,称为组合型运动规律。常用的有下面几种组合型运动规律。I.改进型匀速运动规律为获得良好的运动特性,改进型运动曲线在两种运动规律曲线的衔接处必须是连续的。低速轻载只要求满足位移和速度曲线连续即可,但高速场合就要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都要连续,在更高速场合除了连续性要求外还要求加速度的最大值和变化率尽量小些。如图5-12所示,为了避免匀速运动规律
22、的刚性冲击,在位移曲线中将开始的一小段(AB段)和结束的一小段(C。段)直线用圆弧来替代,为了使圆弧段和直线段在衔接点有同样大小的速度,图中的斜线BC必须和圆弧两端相切,这样将使匀速运动规律也可以用在速度较高的场合。图5-12匀速运动规律的一种改进2.改进型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由前所述,匀加速匀减速运动规律在其始末两点以及中间正负加速度交接处加速度有突变,存在柔性冲击。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在其始末两点以及中间交接处用适当的正弦加速度曲线光滑过渡,组成改进型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如图5-13所示,它实际上是由三段正弦加速度曲线与两段匀加速度匀减速度曲线共五段曲线组合而成,B段(0-坛/8)和F段(
23、76。/86。)为周期等于50/2的第一和第四象限正弦曲线,C。段(3为/85木/8)为周期等于/2的第二和第三象限正弦曲线,BC段(玲/83/8)为匀加速曲线,Z)E段(5瓦/87%/8)为匀减速曲线。该组合运动规律具有较好的综合动力特性指标。3.改进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由前所述,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在始末两点的加速度均为零,在其附近运动非常缓慢,必然提高从动件在行程中间的最大速度。为了改进这一点,可以在其行程始末两段及中间部分各用不同周期的正弦加速度曲线以光滑连接,成为改进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如图5-14所示,它实际上是由三段正弦加速度曲线组合而成,通常取4=d/8,=4,AB段(0/8)
24、和8段(75。/8)为周期等于为/2的第一和第四象限正弦曲线,8C段(8-78)为周期等于3为/2的第二和第三象限正弦曲线,该组合规律也具有较好的综合动力特性指标。因此,上述改进型运动规律广泛应用于中、高速凸轮机构的廓线设计。5.2.3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选择或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需要满足机械的具体工作要求,其次还应使凸轮具有较好的动力特性,同肘还要使设计的凸轮便于加工等。而这些要求又往往是相互制约.因此,在选择或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时,必须综合考虑使用场合、工作条件、工作要求、运动和动力特性要求以及加工工艺等因素。在满足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其他因素。除考虑避免
25、刚性和柔性冲击外,还应对各种运动规律所具有的最大速度%il、最大加速度amax甚至最大跃度Jmax及其影响加以比较。因为这些值也会从不同角度影响凸轮机构的动力性能。跃度/是加速度的一阶导数,它反映了惯性力的变化率。(1)最大速度%ax与从动件的最大动量,%ax有关,%“越大,动量越大。若从动件被突然阻止,过大的动量会导致极大的冲击力,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因此,当从动件质量较大时,为了减小动量,应选择VinaX值较小的运动规律。(2)最大加速度/ax与从动件的最大惯性力,max有关.而惯性力是影响机构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惯性力越大,作用在从动件与凸轮之间的接触应力越大,对构件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
26、也越高。对于高速凸轮,为了减小惯性力的危害,应选择4lax较小的运动规律。(3)最大跃度na、与惯性力的变化率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到从动件系统的振动稳定性和工作平稳性,特别是对于高速凸轮机构,最大跃度JInaX越小越好。表5-1给出了前述几种运动规律的%.、amax、ZniIX冲击情况及适用场合,供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时参考。表5-1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特性比较及适用场合运动规律冲击特性max(y)max(h(t/6)JmaX(d/局)适用场合等速刚性LOoQC-低速、轻载等加速等减速柔性2.004.00OC中速、轻载五次多项式无1.885.7760.0高速、中载余弦加速度柔性1.574.93OC
27、中低速、重载正弦加速度无2.006.2839.5中高速、轻载改进型等速(正弦)-1,288.0120L4低速、重载改进型梯形加速度-2.004.8961.4高速、轻载改进型正弦加速度-L765.5369.5中高速、重载最后必须指出,上述各种运动规律方程式都是以宜动从动件为对象来推导的,如为摆动从动件,则应将式中的力、S、V、a分别更换为行程角9max、角位移0、角速度3和角加速度a2。5.3作图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5.3.1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凸轮机构工作时,凸轮和从动件都在运动,为了在图纸上绘制出凸轮轮廓曲线,应该使凸轮相对图纸平面保持静止不动,为此,可采用反转法。下面以图5-15所示凸
28、轮机构为例来说明此种方法的原理。如图5/5所示为一对心移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当凸轮以等角速度用绕轴心O逆时针转动时,将推动从动件沿其导路作往复移动。为便于绘制凸轮轮廓曲线,设想给整个凸轮机构(含机架、凸轮及从动件)加上一个绕凸轮轴心的公共角速度-例,根据相对运动原理,这时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不发生改变,但此时凸轮将静止不动,而从动件则一方面和机架一起以角速度-例绕凸轮轴心。转动,同时又以原有运动规律相对于机架,沿导路作预期的往复运动。由于从动件尖顶在这种复合运动中始终与凸轮轮廓保持接触,所以其尖顶的轨迹就是凸轮轮廓曲线。这种利用相对运动原理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称为反转法。反
29、转法的原理适用于各种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532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1.对心移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如图5-16所示的凸轮机构中,己知凸轮以等角速度顺时针转动,凸轮基圆半径为G,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凸轮转过推程运动角瓦时,从动件等速上升一个行程G到达最高位置;凸轮转过远休止角2,从动件在最高位置停留不动:凸轮继续转过回程运动角瓦,从动件以匀加速匀减速运动l三l到最低位置;最后凸轮转过近休止角&,从动件在最低位置停留不动(此时凸轮正好转动一周)。图5-15凸轮与从动件的相对运动(反转原理)根据上述反转法,则该凸轮轮廓曲线可按如下步骤作出:(1)选取长度比例尺S(实际线性尺寸/
30、图样线性尺寸)和角度比例尺5(实际角度/图样线性尺寸),作从动件位移曲线s=s(b),如图5-16b,(2)将位移曲线的推程运动角瓦和Pl程运动角屏分段等分,并通过各等分点作垂线,与位移曲线相交,即得相应凸轮各转角时从动件的位移1122。等分运动角的原则是陡密缓疏”,即位移曲线中斜率大的线段等分数量多一些,斜率小的线段等分数量相对少一些,以提高作图精度。(3)用同样比例尺4S以O为圆心,以0殳=“/s为半径画基圆,如图5-16a所示。此基圆与从动件导路线的交点B。即为从动件尖顶的起始位置。(4)自OBo沿S的相反方向取角度两、头、/,并将它们各分成与图5-16b对应的若干等份,得员、瓦、瓦、。
31、连接0a、。瓦、。瓦、,并延长各径向线,它们便是反转后从动件导路线的各个位置。(5)在位移曲线中量取各个位移量,并取用Bl=I1、瓦82=22、-.=33、,得反转后从动件尖顶的一系列位置用、B纷当。(6)将叫、四、%、连成光滑的曲线,即是所要求的凸轮轮廓曲线。2.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设计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时,应在前述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即滚子半径6。在这种类型的凸轮机构中,由于凸轮转动时滚子与凸轮的相切点不一定在从动件的导路线上,但滚子中心位置始终处在该线上,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滚子中心的运动规律一致,所以其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需要分两步进行
32、。鸟(a)(b)图5-16对心移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1)将滚子中心看作尖顶从动件的尖顶,按前述方法设计出轮廓曲线自),这一曲线称为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2)以理论轮廓曲线上的各点为圆心、以滚子半径分为半径作一系列的圆,这些圆的内包络线尸即为凸轮上与从动件直接接触的轮廓,称为凸轮的工作轮廓曲线,如图5-17所示。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以凸轮轴心为圆心,凸轮理论轮廓最小向径值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理论轮廓基圆,后面提到的基圆除非特别说明,均指理论轮廓基圆;而以凸轮轴心为圆心,凸轮工作轮廓最小向径值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工作轮廓基圆。3.对心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33、平底从动件凸轮工作轮廓曲线(如图5-18所示)的绘制与滚子从动件相仿,也要按两步进行:(1)把平底与从动件的导路中心线的交点叫看作尖顶从动件的尖顶,按照尖顶从动件凸轮轮廓曲线的画法,求出导路中心线与平底的各交点片、B/、;(2)过以上各交点用、%、之、作系列表示平底的直线,然后作此直线族的包络线,即得到该凸轮的工作轮廓曲线。JE图5-17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图5-18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4.偏置移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偏置移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如图5-19所示)从动件导路的轴线不通过凸轮的Pl转轴心O,而是有一偏距e。从动件在反转运动过程中依次占据的位置不再是
34、由凸轮三1转轴心0作出的径向线,而是始终与0保持一偏距e的直线。此时,若以凸轮同转中心。为圆心,以偏距e为半径作圆(称为偏距圆),则从动件在反转运动过程中其导路的轴线始终与偏距圆相切,因此,从动件的位移应沿这些切线量取。现将作图方法叙述如下:(1)选取适当长度比例尺4S和角度比例尺6,作从动件位移曲线,并将横坐标分段等分,如图5-16b,(2)以同样的长度比例尺4s,并以。为圆心作偏距圆和基圆。基圆与从动件导路中心线的交点Bo即为从动件升程的起始位置。(3)过风点作偏距圆的切线,该切线即为从动件导路线的起始位置。(4)自综点开始,沿S的相反方向将基圆分成与位移线图相同的等份,得各分点瓦、%、3
35、,.过瓦、瓦、瓦、各点作偏距圆的切线并延长,则这些切线即为从动件在反转过程中所依次占据的位置.(5)在各切线上自瓦、S2,瓦、截取8禹=1、22=22瓦自=33得.、区、8,、各点。将坛、8仄连成光滑的曲线,即是所要求的凸轮轮廓曲线。5.3.3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尖底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如图5-20所示,当凸轮等速转动时,从动件绕轴A作往复摆动。因此,在反转过程中,从动件一方面随其轴A以角速度-3绕凸轮轴心O转动,同时还绕其轴A按预定的运动规律作往复摆动。此时,从动件尖顶在复合运动中的轨迹,即为该凸轮的轮廓曲线。图519偏置移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若己知基圆半径为,凸轮l
36、5l转中心与从动件摆动轴心之间的距离为/oa,摆动从动件的长度为B,凸轮以等角速度吗顺时针转动,从动件角位移线图如图5-2Ob所示,则该凸轮轮廓曲线的画法如下:(I)选取适当长度比例尺外,并以0为圆心,分别以为/S和/oa/s为半径作基圆和轴心距圆(如图5-20a所示):(2)在轴心距圆上任取一点AO作为摆动从动件的转轴位置。沿例的相反方向将该圆分成与角位移图中转角5相同的等份,得A、A2、各点:(3)分别以4、&、各点为圆心,/ab/s为半径作圆弧交基圆于/、耳、各点,连接Ao瓦、AB、A2B2,.;(4)根据角位移线图,分别取NBlAlE=Ir%=例,ZB2A2B2=22,=2.N4A3E
37、=33%0=93,(/%为0轴的比例尺,例、外、外、分别为摆动从动件M相对其初始位置A)瓦的相对摆角),由此得瓦、瓦、瓦、各点,将这些点连成光滑曲线,即为该凸轮轮廓曲线。若采用滚子或平底从动件,与移动从动件作法相似。先作理论轮廓曲线,再在理论轮廓曲线的基础上作一系列的滚子圆或平底直线族,最后作此滚子圆族或平底直线族的包络线,即得凸轮的工作轮廓曲线。图5-20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5.4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用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概念清晰,简单易行,但设计繁琐,精度较低。对于高速、精密、自动化机械上的凸轮机构,必须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所谓解析法,就是根据已知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和凸轮机构参
38、数,求出凸轮轮廓曲线的方程式,使用计算机精确计算出凸轮轮廊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值。解析法不仅计算精度高、速度快、易实现可视化,更适合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有利于实现CAD/CAM一体化。下面介绍几种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解析设计方法。5.4.1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如图5-23所示为用解析法设计偏置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己知凸轮以等角0逆时针方向转动,凸轮基圆半径为小,滚子半径为rr,己知从动件导路相对凸轮的位置及偏距e,及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等。1.理论轮廓曲线方程以凸轮ISI转轴心O为坐标原点,从动件推程运动方向为y轴,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XOy,如图5-21a所示。为了获得统一的计算公式
39、,引入凸轮转向系数力和从动件偏置方向系数7,并规定:当凸轮转向为逆时针时?=1,顺时针时=-1;经过滚子中心的导路线偏于X轴正侧时,y=l,偏于X轴负侧时y=T,与y轴重合时y=0。图中点BO为从动件处于起始位置时滚子中心的位置,当凸轮自起始位置转过S角后,从动件的位移为s,根据反转原理作图。由图5-2Ia可以看出,此时滚子中心将处于点8,点8即为理论轮廓曲线上的点,该点的坐标为(5-16)X=KN+HK=(SO+S)Sin(西)+eycos()y=BN-OH=(s0+s)cos(芥)-eSin(A6)图5-21用解析法设计偏置浪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式(5-16)即为凸轮理论廓线的直角
40、坐标参数方程。其中,SO=Jrj2。若令e=o,则式(5-16)可变为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方程,此时SO=。2.实际轮廓曲线方程由作图法可知,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与实际轮廓曲线互为法向等距曲线,这两条曲线的法向距离等于滚子半径rr。设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上点B处的法线为-,如图5-2Ib所示,它与X轴正向之间的夹角为6。法线-与滚子圆的两个交点方(M,y),A(x,y)即为凸轮实际轮廓曲线上与理论轮廓曲线上的点8相对应的点,则凸轮实际廓线上用、8两点的坐标为(5-17),=xrrCOSey=y+%Sine式中“一,号用于滚子的内等距曲线点用(*,y),+号用于滚子的外等
41、距曲线点8(炉,由高等数学知识可知,曲线上任一点的法线斜率与该点的切线斜率互为负导数,故凸轮理论廓线上点B处的法线为-,-的斜率为dlrdtdd,*otan。=5-8)dydy/d6式中dx/d+rJ(dxd5)2 + (dyd5)2dd洒(5-19)J(ddS)2 +(dydb)d将Siri、8S0的表达式代入式(5.17)可得式(5-19)即为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方程式。式中,上面一组加减号表示一条滚子的内包络曲线炉,下面一组减加号表示一条滚子的外包络曲线丁。应用式(5-18)、式(5-19)计算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时,须注意角6的取值范围可能在0。36(r之间变化。当式(5-18)中的分子与
42、分母均大于0时,0角的取值在0。90之间:当分子与分母均小于OBt,6角的取值在180。270之间;如果dr/d60,-dy/d50时,8角取值在90180之间;如果dx/dSO时,0角取值在270360之间。3.刀具中心轨迹方程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凸轮时,通常需给出刀具中心的直角坐标。若刀具半径与滚子半径完全相等,那么理论轮廓曲线的坐标值即为刀具中心的坐标值.但当用数控钱床加工凸轮或用砂轮磨削凸轮时,刀具半径忆往往大于滚子半径rr。由图5-22a可以看出,这时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大为理论廓线的法向等距曲线,相当于以上各点为圆心和以(分-行)为半径所作一系列滚子圆的外包络线:反之,当用铝丝在线切割机
43、床上加工凸轮时,qrr时,取下面一组减加号:当心行时,取上面一组加减号。5.4.2对心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1.实际轮廓曲线方程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是反转后一系列平底所构成的直线的包络线图5-23所示为一对心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轮廓曲线,基圆半径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均为己知。以凸轮回转轴心O为坐标原点,从动件推程运动方向为y轴正向,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XOy,并取从动件导路中心线与),轴重合,引入凸轮转向系数/,并规定:当凸轮转向为逆时针时夕=1,顺时针时6=-1。推程开始时从动件的平底与凸轮基圆在点8。相切处于起始位置,当凸轮自起始位置转过方角时,根据反转原理,从动件与导路一
44、方面沿-0反转S角,同时导路中心线与平底的交点自点AI外移S到达点A,平底与凸轮型在点8相切。由速度瞬心法可知,图中点分为凸轮1与平底从动件2的相对速度瞬心,故文的表达式为孤J二班-业dJ/dfdj由图5-23可得点8的坐标(Y,y)分别为M=C+历=(%+s)sin(即+CoS(网(5-22)y=BC-DC=(rh+s)cos()sin(夕5)式(5-22)即为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方程式。2.刀具中心轨迹方程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可以用砂轮的端面磨削,也可以用砂轮、快刀或钥丝的外圆加工。当用砂轮的端面磨削凸轮轮廓曲线时,图5-23中平底上的点A即为刀具的中心,由图可知,
45、其轨迹方程为(5-23)耍=伉+s)sin6)JA=(“+S)COS阳)当用砂轮、钱刀或锦丝的外圆加工时,刀具中心的轨迹人是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法向等距曲线,这时刀具中心的轨迹%就是以式(5-22)表示的曲线上各点为圆心、以刀具半径%为半径所作一系列圆的外包络线。其参数方程根据式(5-19)求得为,dy/dSXC=X+(,/.(5-24)J(Wd歹+(dyd5F,d,r7dy汽=)/;,-f一,J(ddy+Wd5)2式中dx/d3和dy/dS可根据式(5-22)求导得出。5.4.3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图5-24所示为用解析法设计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0逆时针方向转动、凸轮基圆半径为4、从动件长度、中心距0、滚子半径6和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凸轮回转轴心。为坐标原点,使点。至从动件摆轴中心AU的连线为y轴正向,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XO),。为了获得统一的计算公式,引入凸轮转向系数万和从动件推程摆动方向系数7,并规定:当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