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监测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EPC项目部编制:审核:审批: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EPC项目部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二节工程概况1第一章监测目的、范围、内容、控制点2第一节施工测监测目的2第三节监测的内容2第四节监测频率3第五节拟投入的设备3第三章监测点平面布置4第一节监测点位统计4第点IU布j_图*.-*-.*-*4第四章监测技术方案6第节基坑丈形观H6第二节边坡观测7第三节沉降观测8第四节倾斜观测10第五章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及报告提交13第一节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13第二节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13第三节原始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13第四节监测成果的提交13第K
2、章质量保证措施14附表一: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报表15附表二:小角法角度观测记录表16附表三:水准观测记录表17附表四:垂直度测试记录表18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EPC变形监测施工方案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编制依据本工程主要编制依据如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第二节工程概况项目位于协同创新区南部,环湖路西侧,五横线北侧,西湖路东侧。规划展示中心作为协同创新区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将多角度地展现协
3、同创新区建设的成果与总体趋向。项目用地面积为9895f,总建筑面积为5102nV,其中综合展厅231611f,会议室140Itf,接待室53m,备展63h1,办公后勤86m,设备用房235m2,画廊28511图书主题咖啡厅475hT,辅助空间1449m二设置停车位42个。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室外工程等。工程名称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EPC(第二次)建设单位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山东省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工期要求总工期10个月(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284天完工交付)安全目标争创建重庆市级安全文明示范
4、工地第三节监测概况本工程需要监测的内容有:消防水池开挖基坑变形监测,建筑物北侧山体边坡监测以及展示中心建筑物的监测。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EPC变形监测施工方案第二章监测目的、范围、内容、控制点第一节施工测监测目的1、通过监控测量,了解房屋沉降及倾斜变化,预测临近监测对象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同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预警和报警,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及时作出反应,防止事故的发生。2,建筑变形监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实施相关安全预案,同时提高观测频率、增加观测内容: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变形允许值3)开挖面或周边出现塌陷、滑坡4)建筑本
5、身或其周边环境出现异常5)由于地震、暴雨、冰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它变形异常情况3、积累资料,为今后类似工程或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二节监测范围本工程需要监测的内容有:消防水池开挖基坑变形监测,建筑物北侧山体边坡监测以及展示中心建筑物的监测。第三节监测的内容本项目监测内容为:消防水池基坑变形监测,北侧山体边坡变形监测,以及主体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表1控制点成果表点号纵坐标X(米)纵坐标X(米)高程H(米)精度备注点185952.532889321.531210.5753一级重庆市独立坐标系,56黄海高程系点286112.556589393.7236224.5708级点386226.729889
6、657.6038213.3869一级点486374.520889492.4901209.1一级点586300.285589560.6127208.2844一级点685930.856989382.0685210+5444一级OWHO54386164.63889301.963231.221一级OWHO57O86356.75689251.236209.052级0WH057486121.91789378.004227.318一级第四节监测频率1、本项目监测频率初步暂定为地下部分1次/周,地上建筑部分1层/次。2、施工过程中若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2月观测1次3、观测过
7、程中,若发现大规模沉降、严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等,或出现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提高观测频率至2-3”次4、建筑沉降达到稳定状态通过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4mmd时,认为己达到稳定状态。第五节拟投入的设备序号设备、仪器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精度1全站仪NTS332R4套1Imm+1.5X106D2水准仪DSZ3蠢10.7mmkm3冲击帖日立DH40SR台14数码相机佳能台15多功能打印机富士台16办公设备电脑、办公桌椅套4第三章监测点平面布置第一节监测点位统计表2测点数量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数量备注1现场巡视随时进
8、行2基坑变形观测点消防水池4个在基坑的角点外各埋设一个观测点3边坡监测点北侧山体边坡5个观测网采用方格形网络,边坡体上的观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级平台不少于5个,观测点间距为1530m,对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监测部位加深加密布点。4建筑物沉降观测点钢柱上设置47个每根钢柱设置1个点,埋设点距地面高1.Imo5倾斜观测测点钢柱上设置47个每根钢柱每处底部和顶部各一个点第二节点位布置图1.基坑变形观测点251.070.16/251.05消防水池基坑变形监测点位布置图2.边坡监测点场地时观.237.84钢柱上沉降及倾斜观测点布置图3.沉降及倾斜观测点第四章监测技术方案第一节基坑变形观测1.位
9、移观测1.1方法原理小角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工作基点上选择一个固定方向作为起始方向,然后现测变形点的角度,并观测变形点与工作基点之间的距离。当变形点发生位移时,角度与距离至少会有一个量发生变化,角度的变化量通过下式(AS=SranAo)转换为位移量。1.2观测过程本工程设置两个架站点JI、J2,-个固定方向以场地外的围墙立柱为零方向,共布设个变形点编号为JOIJ04共四个点。监测点的位置关系如下图:全站仪架在工作基点Jl上,对中整平后瞄准所选的的零方向,依次测定各观测点与零方向各自的夹角。在工作基点J2上依次测定与观测点的夹角。角度采用测回法来进行测定,每个角度一个测回,上下两半个测回较差不得大于
10、18。2.沉降观测基坑沉降观测方向同建筑沉降观测方法。第二节边坡观测1.裂缝监测(1)、测点设置: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人工巡视中在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人工巡视发现裂后及时埋设(广2天内完成),测点间沿裂缝的间距以2030m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的主滑方向或边坡的位移方向(不一定垂直裂缝)。(2),埋设要点: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约50Cnl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建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0Cm长
11、,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3)、测试要点: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缝隙,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缝隙的宽度数据,该数据作为所测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2.坡面观测观测网采用方格形网络,边坡体上的观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级平台不少于5个,观测点间距为1530m,对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监测部位加深加密布点。当同一边坡上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与深层位移观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监测点在挖除表土后开挖一0.5m0.5m的孔约80cm深,用
12、钢筋硅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约0.5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观测点埋设完毕后,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监测基点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测点埋设在边坡开挖前完成。3.监测频率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监测过程持续到边坡加固工程完工后6个月或当年雨季结束后3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度加快时加大监测频率。边坡监测频率表时间坡面变形观测深层水平位移开挖期间、开挖一个月内及旱季和少雨季节1次/15天1次/15
13、天开挖一个月后I次/30天1次/30天雨季1次/1周1次/1周暴雨期和雨后数天内1次天1次/1天第三节沉降观测根据施工图文件要求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钢钢精密水准尺,运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基准点、工作基点、水准测点规格及埋设要求参照相关规范执行。1.沉降监测网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系统。监测基准网点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水准基点标石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深埋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工作基点的标石可以采用浅埋钢
14、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角、墙上水准标志。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且尽量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应经现场踏勘,并结合地质地层实际情况,确定埋设深度。采用现浇与预埋两种方式。同时应至少埋设两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基点应和附近原始水准点多次联测,确定原始高程。根据现场情况,布设水准基点三个,工作基点四个,构成水准网。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不少于15天。埋设基准点时应满足以下几点(详见图1):1、应选埋至少一组基准点,每组三个基点作为沉降观测网。2、基点应埋在避免车辆辗压的地方。2.建筑沉降监测测点埋设建筑的
15、沉降观测采用钻孔埋入统一的成品标志,成品标志如图2示,并在埋设后采用相应保护措施加以保护。沉降观测点焊接在0.00层钢柱上(距地坪约+1.1米左右),如图2所示。建筑沉降测点埋设3.沉降监测允许值的确认就沉降观测而言,应主要依据差异沉降的沉降差允许值来确定沉降监测报警值,因为均匀沉降对建筑质量安全的危害远小于差异沉降的危害,本项目以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对结构地基允许值确定预警值为0.005L。表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变形特征地基土类别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做斜0.0020.003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框架结构0.002/0.003/砌体堵填充
16、的边持柱0.0007/().001/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0.005/().005/单层持架结构(柱更为6m)柱基的沉降量Om)(120)200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虐)纵向0.004横向0.003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2晔40.004241600.003601000.002体型筒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200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EPC变形监测施工方案其中L为相邻观测点间的距离。4.观测方法及精度工作基点与各建筑物、构筑物、地面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并构成沉降监测网。二等水准测量各项限差如下:基辅分划读数差WO.4mm、基本分划所测高差之差WO.6mm。往
17、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WO.7(n为测站数)。视线长度W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W3.0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3mo当观测时,测点之间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为偶数站。同样,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观测成果,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沉降监测网的计算按最小二乘原理,采用间接平差进行网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评定。各沉降监测点的本次高程Hi(t),与首次高程Hi(I)进行比较,差值A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Hi(t)=Hi(t)-Hi(1)每次观测都采用相同的观测仪器,相同的观测人员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观测成果:计算结果出来后,应结合荷载
18、、气象和地质等外界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初步的变形分析。相邻两观测周期、相同观测点有无显著变化,并提交观测成果表,沉降变化曲线图,当出现不均匀沉降或沉降量达到控制值及时报警、及时提供变形分析报告。第四节倾斜观测1.监测方法当建(构)筑物差异沉降变形较大时,需要进行建(构)筑物倾斜观测。对于整体刚性比较好的建(构)筑物,可以通过测得的基础的相对沉降值计算出倾斜值,对于不适合上述方法的,采用全站仪对建(构)筑物各个沉降点附近所在位置的房屋轮廓线进行倾斜观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可采用投点法或坐标法进行。投点法应采用测角精度1”以上的全站仪,使用前需对仪器进行严格检校,监测时按正倒镜法测出上下两个监测点
19、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然后计算倾斜值。坐标法法监测需采用精度为1”以上的高精度全站仪,按国家二级变形监测的精度测出上下两个监测点在同一局部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并比较其在不同监测周期的变化量,以求出倾斜值,特别要注意基准点和工作点的选取。2.测点布设采用差异沉降法观测建(构)筑物倾斜时,观测点利用建(构)筑物沉降测点。采用全站仪观测建(构)筑物倾斜时,每栋建(构)筑物至少布2组,每组不少于2个测点。测点宜采用反射片或小棱镜作为标识。倾斜监测原理示意图3.倾斜监测允许值的确认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表5.3.4中,本项目建筑倾斜监测允许值为0.004H,其中H为建筑物高
20、度。表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变形特征地基土类别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砌体承结构基础的局部01斜0.0020.003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IS架结构0.002/0.003/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Q.OUg0.001/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0.005/0.005/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三)(120)20(1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虐)纵向0.004横向0.003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修斜2240.00424t600.00360tI000.002体型筒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星(01)2004.数据处理及分析4.1变形数据处理观测记录采用全
21、站仪多测回测角观测记录程序进行,观测时可完成各项限差指标控制,观测完成后形成电子原始观测文件,通过数据传输处理软件传输至计算机,使用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个前方交会点坐标。平差计算要求如下:平差前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验,对各期控制点与检核点的夹角、距离进行比较,确保起算数据的可靠;使用软件按严密平差的方法进行计算;平差后数据取位应精确到OJmm。前方交会坐标计算原理:X=XACtgJ+XBCtga-Ya+Yrctg+ctg=YACtgB+YBCtga+Xa-Xbctga+ctg使用各期顶部、底部变形观测点二维平面坐标值,计算建(构)筑物顶部及底部测点投影至垂直于基坑或隧道方向的矢量位
22、移,计算倾斜度及各期阶段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4.2变形数据分析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2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者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EPC变形监测施工方案第五章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及报告提交第一节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包括观测数据的采集、巡视检查的实施和记录、其它相关资料收集等三
23、部分。第二节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1)每次监测数据采集后,应随即检查、检验原始记录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如有漏测、误读(记)或异常,应及时补(复)测、确认或更正。(2)经检查、检验后,若判定监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应立即重测;若判定监测数据含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时,应分析原因,并设法减少或消除其影响。第三节原始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1)陵时进行各监测物理量的计(换)算,填写记录表格,绘制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图,检查和判断测值的变化趋势。(2)每次巡视检查后,应随即对原始记录(含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巡视检查的各种记录、影像和报告等均应按时间先后次序整理编排。(3)随时补充或修正有关监
24、测设施的变动或检验、校测情况,以及各种考证表、图等,确保资料的衔接和连续性。(4)根据所绘制图表和有关资料及时做出初步分析,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判断有无异常值。如有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若发现确有不正常现象或确认的异常值,应立即口头上报,并在24h内提交书面报告(简报、警报等)。第四节监测成果的提交监测成果报告包括周报、月报、警报等。周报是对一周工作的总结,主要阐述各监测对象一周来的发展趋势;月报和年报是对所掌握的全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具有较大深度的报告;警报是出现所监控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时发送的报告。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2、测量员全部
25、取证上岗。3,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4、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5、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经质量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6、监测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测量成果进行记录。7、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附表一: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报表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报表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天气:观测者:计算者:测试日期:点号垂直沉降量(mm)平面位移量(mm)备注本次累计本次累评附表二:小角法角度观测记录表小角法角度观测记录表监测报表观测者:观测日期:天气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dJw)水平角距离附表三:水准观测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表观测日观测员:记录员:期:测站点号水准尺读数高差改正后高差高程后尺前尺附表四:垂直度测试记录表使用单位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测量时间塔身高度测量情况测量人测量仪器安全部门检查意见机管部门检查意见项目部意见:项目技术总工:项目部盖章: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