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37478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4章弧齿锥齿轮的轮坯设计图14-1弧齿锥齿轮副14.1弧齿锥齿轮的基本概念14.1.1锥齿轮的节锥图14-2锥齿轮的节锥及节面对于相交轴之间的齿轮传动,一般采用锥齿轮。锥齿轮有直齿锥齿轮和弧齿锥齿轮。弧齿锥齿轮副的形式如图14-1所示,及直齿锥齿轮相比,轮齿倾斜呈弧线形。但弧齿锥齿轮的节锥同直齿锥齿轮的节锥一样,相当于一对相切圆锥面作纯滚动,它是齿轮副相对运动的瞬时轴线绕齿轮轴线旋转形成的(图14-2)o两个相切圆锥的公切面成为齿轮副的节平面。齿轮轴线及节平面的夹角,即节锥的半锥角称为锥齿轮的节锥角I或2O两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锥齿轮副的轴交角。节锥任意一点到节锥顶点0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锥

2、距K,节点P的锥距为R。因锥齿轮副两个节锥的顶点重合,则E=4+&大小轮的齿数之比称为锥齿轮的传动比(14-1)小轮和大轮的节点半径n、n分别为r=RSind弓=Rsin&它们及锥齿轮的齿数成正比,即(14-3)传动比及轴交角已知,则节锥可惟一的确定,大、小轮节锥角计算公式为4=-%(14-4)当=90。时,即正交锥齿轮副,J?=%(a)左旋(b)右旋图14-3弧齿锥齿轮的旋向14.1.2弧齿锥齿轮的旋向及螺旋角1.旋向由小端到大端顺时针倾斜者为右弧齿锥齿轮的轮齿对母线的倾斜方向称为旋向,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图14-3)0面对轮齿观察,旋齿轮(图14-3b),逆时针倾斜者则为左旋齿(图14-3a

3、)。大小轮的旋向相反时,才能啮合。一般情况下,工作面为顺时针旋转的(从主动轮背后看,或正对被动轮观察),主动锥齿轮的螺旋方向为左旋,被动轮为右旋(图14-1);工作面为逆时针旋转的,情况相反。这样可保证大小轮在传动时具有相互推开的轴向力,从而使主被动轮互相推开以避免齿轮承载过热而咬合。图14-4弧齿锥齿轮的齿线及螺旋角弧齿锥齿轮轮齿的倾斜程度由螺旋角i来衡量。弧齿锥齿轮纵向齿形为节平面及轮齿面相交的弧线,该弧线称为节线,平面齿轮的节线称为齿线。节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及节锥母线的夹角称为该点的螺旋角io通常把节线中点的螺旋角定义为弧齿锥齿轮的名义螺旋角。弧齿锥齿轮副在正确啮合时,大小轮在节线上除了

4、有相同的压力角之外,还要具有相同的螺旋角。由图14-4中的/OOoP,利用余弦定理可知S2=.2+._2R.cos(900-)(14-5a)同理,在NOOp中S2=f+-2?cos(900-耳)(14-5b)两式相减,则得节线上任意一点的螺旋角的计算公式为sinA=鸟+(2%Sin尸一衣)2%L鸟(14-5c)式中,R为刀盘半径。弧齿锥齿轮副在节点啮合时,齿面上节点的法矢及节平面的夹角称为齿轮的压力角。弧齿锥齿轮的压力角通常指的是法面压力角n,其中20。压力角最为常见。它及端面压力角,的关系为tana=tgatcos(14-6)14.1.4弧齿锥齿轮的当量齿轮直齿锥齿轮的当量齿轮为节圆半径为R

5、tg、Rtg2,齿数为、的圆柱齿轮副。则弧齿锥齿轮的当量齿轮为节圆半径为Rtg-Rtg2,齿数为、,螺旋角为的斜齿圆柱齿轮副。因此,弧齿锥齿轮在法截面内的啮合,也可以用当量圆柱齿轮副来近似,即它们为一对节圆半径(14-7)齿数为(14-8)的圆柱齿轮副。14.2弧齿锥齿轮的重合度(Contactratio)重合度又称重迭系数,反映了同时啮合齿数的多寡(图14-5),其值愈大则传动愈平稳,每一齿所受的力亦愈小,因此它是衡量齿轮传动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简单地来讲,个齿啮合转过的弧长及其周节的比值即为该齿轮副的重合度。或者更通俗地讲,一个齿从进入啮合到退出啮合的时间及其啮合周期的比值为齿轮副的重合

6、度。只有重合度e1.0才能保证齿轮副连续传动。弧齿锥齿轮的重合度包括两部分,端面重合度及轴面重合。14.2.1端面重合度(TranSVerSecontactratio)端面重合度又称横向重合度,弧齿锥齿轮的端面重合度可利用当量齿轮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中点锥距,mmRm=R-G.5b(14-9)小齿轮齿顶角,度4|=%一百(14-10)大齿轮齿顶角,度a2=sa22(14-11)小齿轮中点齿顶高,mm儿=2-0-5从5%(14-12)大轮中点齿顶高,mm%2=%-*tan%(14-13)中点端面模数,mm14-14)大端端面周节,mmP,-乃冶(14-15)中点法向基节,mmDPmim=ULP

7、QS0,“SSan14-16)中点法向周节,mm(14-17)COS%(cos4+tan-.)(14-18)(14-19)(14-20)小齿轮中点端面节圆半径,mm大齿轮中点端面节圆半径,mm小齿轮中点法向节圆半径,mm大齿轮中点法向节圆半径,mm(14-21)(14-22)小齿轮中点法向基圆半径,mm=%ZllCoS,(14-23)大齿轮中点法向基圆半径,mm2=7即28S%(14-24)小齿轮中点法向顶圆半径,mm11rl%p“LwjI(14-25)大齿轮中点法向顶圆半径,mm%陋=r,pnl+*2(14-26)小齿轮中点法向齿顶部分啮合线长,三g“=*L-r-wlsinan(14-27)

8、大齿轮中点法向齿顶部分啮合线长,三%2H力工一点2-rnSinaa(14-28)中点法向截面内啮合线长,mm(14-29)端面重合度。对直齿锥齿轮和零度锥齿轮,该数值必须大于1.0。(14-30)14.2.3轴面重合度(Facecontactratio)轴面重合度又称纵向重合度。轴面重合度为齿面扭转弧及周节的比值,即(14-31)1父为=-(KtanAw-tan3m)R,(14-32)对于弧齿锥齿轮及准双曲面齿轮轴面重合度F应不小于1.25,最佳范围在L251.75之间。总重合度.=J/+磁(14-33)14.3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计算弧齿锥齿轮各参数的名称如图14-6所示。弧齿锥齿轮的轮坯

9、设图)4-6弧齿锥齿轮齿坯参数计,就是要确定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和处理方法。14.3.1弧齿锥齿轮基本参数的确定在进行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设计计算之前,首先要确定弧齿锥齿轮副的轴交角、齿数、模数、旋向、螺旋角,压力角等基本参数:1)弧齿锥齿轮副的轴交角和传动比九,根据齿轮副的传动要求确定。2)根据齿轮副所要传动的功率或扭矩确定小轮外端的节圆直径d和小轮齿数Z严里森二文集IZi般不得小于5。弧齿锥齿轮的外端模数加可直接按公式(14-34)确定,不一定要圆整。弧齿轮齿轮没有标准模数的概念。3)大轮齿数可按公式N=I2%(14-35)计算后圆整,大轮齿数及小轮齿数之和不得少于40,本章后面介绍的非零变位

10、设计可突破这一限制。4)根据大轮和小轮的工作时的旋转方向确定齿轮的旋向。齿轮的旋向根据传动要求确定,它的选择应保证齿轮副在啮合中具有相互推开的轴向力。这样可以增大齿侧间隙,避免因无间隙而使齿轮楔合在一起,造成齿轮损坏。齿轮旋向通常选择的原则是小轮的凹面和大轮的凸面为工作面。5)为了保证齿轮副传动时有足够的重合度,设计弧齿锥齿轮副应选择合适的螺旋角。螺旋角越大,重合度越大,齿轮副的运转将越平稳,但螺旋角太大会增大齿轮的轴向推力,加剧轴向振动,同时会使箱体壁厚增加,反倒引起一些不利因素。因此,通常将螺旋角选择在30。40。之间,保证轴面重合度不小于1.25。6)弧齿锥齿轮的标准压力角有16、20、

11、22.5,通常选20。压力角太小会降低轮齿强度,并容易发生根切;压力角太大容易使齿轮的齿顶变尖,降低重合度。7)锥齿轮的齿面宽8般选择大于或等于IOm或0.3R。将齿面设计得过宽并不能增加齿轮的强度和重合度。当负荷集中于齿轮内端时,反而会增加齿轮磨损和折断的危险。14.3.2弧齿锥齿轮几何参数的计算基本参数确定之后可进行轮坯几何参数的计算,其过程和步骤如下:小轮、大轮的节圆直径、d=mZ&=mZ2(14-36)外锥距&=(14-37)为了避免弧齿锥齿轮副在传动时发生轮齿干涉,弧齿锥齿轮一般都采用短齿。格里森公司推荐当小轮齿数久212时,其工作齿高系数为1.70,全齿高系数为1.888o这时,弧

12、齿锥齿轮的工作齿高hk和全齿高力的计算公式为As=I.70m(14-38)瓦=1.888m(14-39)当z112时齿轮的齿高必须有特殊的比例,否则将会发生根切。工作齿高系数、全齿高系数的选取按表14-1进行。表14-1z112的轮坯参数(压力角20,螺旋角35)小轮齿数6789W11大轮最少齿数343332313029工作齿高系数1.5001,5601,6101.6501.6801.695全齿高系数工1.6661.7731.7881.8321.8651.882大轮齿顶高系数0.2150.2700.3250.380.04350.490在弧齿锥齿轮的背锥上,外端齿顶圆到节圆之间的距离称为齿顶高,

13、节圆到根圆之间的距离称为齿根高,由图14-6可以看到,全齿高是齿顶高和齿根高之和。为了保证弧齿锥齿轮副在工作时小轮和大轮具有相同的强度,除传动比2=1的弧齿锥齿轮副之外,所有弧齿锥齿轮副都采用高度变位和切向变位。根据美国格里森的标准,高度变位系数取为X=-2=0.39(1)(14-40)大轮的变位系数也为负,小轮的变位系数用为正,它们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小轮的齿顶高瓦I和大轮的齿顶高儿?为=(14-42)用全齿高减去齿顶高,就得到弧齿锥齿轮的齿根高hfel=hthael力j?=力r九)0?(14-43)当,di+2haelCOS8/de2=+2hae2COS62(14-49)轮冠沿齿轮轴

14、线到齿轮节锥顶点的距离称为冠顶距,由图14-6可知小轮冠顶距X1和大轮冠顶距的计算公式为X7=Rl.cos31-haelsin;Xe2=R1-cos2九sin%(14-50)弧齿锥齿轮理论弧齿厚的确定。如果齿厚不修正,小轮和大轮在轮齿中部应该有相同的弧齿厚,都等于LA)但除传动比3/1的弧齿锥齿轮副之外,所有弧齿锥齿轮副都采用高度变位和切向变位。使小轮的齿厚增加A=Xun1,大轮的齿厚减少,这样修正以后,可使大小轮的轮齿强度接近相等。XU是切向变位系数,对于Q=20。,B=35。的弧齿锥齿轮,切向变位系数选取如图14-7所示。ZlV12切向变位系数按表14-2选取,格里森公司称切向变位系数为齿

15、厚修正系数。表14-2ZlV6300.91400,8(5060选定径大小齿轮的0.240=20.2200.2000.180o.eo向变位系数0.140和切向变位0.120系数后,可0.100按下式计算理论弧齿厚0.040(14-51)图14-7弧齿锥齿轮的齿厚修正系数S2=-2;0.2600;MoS1=z-S2=-o020(14-52)式中,S2、Sl分别大齿轮及小齿轮的大端端面理论弧齿厚。Be为大端螺旋角,按公式(14-5)计算。弧齿锥齿轮副的法向侧隙及齿轮直径、精度等有关。格里森公司推荐的法向侧隙如表14-3所示。表14-3法向侧隙推荐值模数侧隙模数侧隙0.641.2700.057.268

16、.470.200.281.272.540.050.108.4710.160.250.332.543.180.080.1310.1612.700.310.413.184.230.10*0.1512.7014.510.360.464.235.080.130.1814.5116.900.410.565.086.350.15*0.2016.9020.320.460.666.357.260.180.2320.3225.400.510.7614.4双重收缩和齿根倾斜上节讨论的弧齿锥齿轮,节锥顶点及根锥顶点重合,齿根高及锥距成正比,齿根的这种收缩情况称为标准收缩。标准收缩的齿厚及锥距成正比,齿线相互倾斜。但

17、在实际加工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弧齿锥齿轮的大轮都用双面法加工。即用安装有内切刀片和外切刀片的双面刀盘在一次安装中同时节出齿槽和两侧齿面。因为刀盘轴线在加工时是及齿轮的根锥垂直的,外端要比内端切得深一些,这样就引起轮齿不正常的收缩。因为齿轮的周节总是及锥距成正比的,齿厚及锥距不成比例地收缩不仅会给加工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影响轮齿的强度和刀具的寿命。因此必须通过双重收缩或齿根倾斜加以修正。14.4.1双重收缩和齿根倾斜的计算当大轮采用双面法加工时,理想的大轮齿根角为 I2 陪6心=5,1RSinp2Rtgcosro(14-53)当小轮也用双面法加工时,以上公式对小轮也是适合的。将上式中的Sl改为大

18、轮中点弧齿厚Sz就可以得到理想的小轮齿根角%一一(1空鸣2Rtgcosro(14-54)大轮和小轮的齿根角之和 % =%+ 3i-2Rt gacos (14-55)其中S/+S?是齿轮中点的周节,应满足公式4(s+S?)=2rR,代入之后就得到公式%=(ZJgaCoSP几(14-56)式中,n为冠轮齿数z。=zz/sin2。由式(14-57)算得的角度单位是弧度,欲得角度单位是度,上式应改为180Rsin匕(1)ztgacosr弧齿锥齿轮大轮和小轮都用双面刀盘同时加工两侧齿面的方法称为双重双面法,两齿轮齿根角之和满足(14-57)式的齿高收缩方式称为双重收缩。令标准收缩的齿根角之和/=8+8理

19、(14-58)取拆=?得至I埋想刀盘半径八为n(14-59)式(14-60)可以作为齿轮刀盘半径乃选择的理论基础。实际的轮坯修正可以这样来进行:先按(14-58)、(14-60)算出刀盘的理论半径4,如果实际选用的刀盘半径乙及乙,相差不大,则轮坯可以按标准收缩设计;如果实际选用的刀盘半径4及心相差太大,使得小轮两端的槽宽相差太悬殊,那么轮坯就必须修正。修正时可将选定的刀盘r。代入(14-58)式求得双重收缩的齿根角之和6g弧齿锥齿轮除小模数齿轮用双重双面法加工之外,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大轮用双面法加工,小轮用单面法加工,有时用0来作为齿根角之和就显得过大。为此,格里森公司提出了最大齿根角之和的概念

20、,规定弧齿锥齿轮副的齿根角之和不得大于o=p3叫(z112)(1.06+0.02zl).(z1M.根锥顶点落在节锥顶点之外如图14-9(a)所示;当3V9.、时,根锥顶点落在节锥顶点之内(图14-96)。这时,面锥顶点、根锥顶点三者都不重合,通常把这种设计方式称为三点式。图1.9齿根倾斜后的情况14.4.2轮坯修正后的参数计算实际选用的齿根角之和o,确定之后,关键是如何分配大轮和小轮的齿根角并确定齿根绕哪一点倾斜。格里森公司提出两种分配齿根角的方法,最早提出的方法是将差值九一九平均分配。即令2(14-62)然后将齿根角和(2修正为0门=0+e,,r=f2+f14-63)齿根绕大端倾斜时,齿轮的

21、齿顶高、齿根高、工作齿高、全齿高都不改变。但齿轮绕中点倾斜时,齿轮的齿顶高和齿根高都要改变=tgf2(14-64)这时齿轮的齿顶高和齿根高都要修正为hael=Ll+人hae2=k+力(14-65)h(felh+力hfez=h2+力(14-66)同时,齿轮的工作齿高和全齿高也要修正为hJt=hti+2力(14-67a)h=h1+2力(14-67b)上面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但有时大轮和小轮的齿根角修正后悬殊太大,不够理想,因此,格里森公司于1971年又提出一种新的分配方法,按倾斜点的齿高比例进行分配。齿根绕大端倾斜时齿根角的计算公式是hkh14-70)这时齿轮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不变,常用于理论刀盘

22、半径小于实际刀盘半径的情形。齿根绕中点倾斜时先要算出中点齿顶高和齿根高的值:hulhlwltgaltt2hll2tga2(14-71)hflhfeltg0Chf2hfe2tg/2(14-72)然后按下列公式确定齿根角,H=,=f(14-73)这样修正后弧齿锥齿轮的齿顶高、齿根高都要跟着改变、常用于理论刀盘半径比实际刀盘半径大的情形。修正后的齿高参数为ha.K,!+3tgfalhae2=ha2+P2tg8(14-74)hfB1=hfl+tgfflhfe2=hf2+P2tg8f214-75)=ha”+hae2(14-76)+h 出1h:hasl(14-77)t=1ti14-78)这几种修正方法都能

23、起到修正轮坯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根锥绕大端倾斜时,齿轮的外径和冠顶距都不改变,但齿根绕中点倾斜时,由于齿顶高变了,所以外径和冠顶距也会跟着改变。在式(14-49)和(14-50)中将h和鼠?的值应改为X期、hK。2重新计算就得到了修正后的值。齿根绕大端倾斜,外端的几何参数不变,内端的几何参数变化较大。齿根绕中点倾斜,外端和内端的参数都有变化,比绕大端倾斜的变化要均匀一些。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及标准收缩相比,齿根倾斜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国外应用得很普遍,在设计中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最后,把上述轮坯计算公式加以总结,列于表14-4和14-5中。表14-4弧齿锥齿轮标准参数计算表格序号齿轮参数

24、和计算公式举例备注1轴夹角2J12传动比3d1节圆直径4Z小轮齿数5Z2=I12Z1大轮齿数(圆整后)6=dz模数7d2=mz2大轮节圆直径8螺旋角(左旋/右旋)9压力角LOd-2t节锥角11Xl=-X2=0.39(1-)径向变位系数12%尸-m2切向变位系数按表1-2和图1-7选取13Rc=O.5d2sin2外锥距14b齿宽15o刀盘半径16hk-.70?-ZKl2z12工作齿高系数按表IT选取17Af=L888无=J削/K12ZKl2全齿高系数按表IT选取18九el,2=0.5/+X/团fol,2=/%Zl(z,0采用延长节锥距R的方法,使当量中心矩a*增大,设移出齿形前的用下标0”表示,

25、移出后的节锥距用加表示,变位前的锥距为OPo,变位后锥距为0P。过P。做POP00i,P0P20Oz交新齿形截面于P,P2,PoP为前后锥距之差AR。合理地选择R能变位后的分圆模数恰好等于零传动时的分度圆模数,所以如图14-7的情况时,分度圆模数不变。由图14-6可知有以下关系存在储=JC=JX(14-81)GfRavCOS%Az=rvi-rvi=(左“一1)%i=1,2(14-82)(14-83)(14-84)R=R-R。=(K“-I)Ro=(%-rjgb;(14-85)(2)Ar式:改变分度圆式此时采用在节锥距不变条件下,增大(负变位)或缩小(正变位)分锥角,也即增大或缩小分圆半径,以保持

26、变位时节圆大于分圆(正变位)节圆小于分圆(负变位)的特性,这种变位形式变位后,节圆模数m,不变,而分圆模数m改变。=kilm。变位形式如图14-7所tlirvi-r:=(1-fl)rvti=l,2(14-86)这两种变位形式,在具体应用中,若是在原设计基础上加以改进,以增强强度,箱体内空间合适,则采用AR式,一般应用于正变位,节锥距略有增加。若对于原设计参数有较大改动,设计对于箱体尺寸要求严格,或进行不同参数的全新设计,则采用Ar式,一般用于负变位。14.5.3切向变位的特点圆锥齿轮可采用切向变位来调节齿厚。传统的零变位设计,切向变位系数之和为Xt=Xt+Xt2=0o对于非零传动设计,XtE可

27、以为任意值。通过改变齿厚,可以实现:配对齿轮副的弯曲强度相等。同=OF2。保持齿全高不变,即齿顶高变动量。=0。缓解齿顶变尖Sal0o缓解齿根部变瘦,增厚齿根。非零变位可以满足上述四种特性中的两项,而零变位则只可以满足其中一顶。例如,在先、X2比较大时,易出现齿顶变尖,则可以用切向变位来修正,弥补径向变位之不足。即使在齿顶无变尖的情况下,也可使小轮齿厚增加,以实现等弯强、等寿命。有时在选择径向变位系数时,若其它条件均满足而出现齿顶变尖时,则可以用切向变位来调节。将切向变位沿径向的增量及径向变位结合起来,构成分锥综合变位,综合变位系数Xh为(14-87)切向变位引起的当量齿轮分度圆周节t方向的变

28、量t为Af=V+52=(X+X2=xrm(14-88)故分圆上的周节不等于定值,将径向变位沿切向的增量及切向变位结合起来,则当量齿轮分圆弧齿厚为si=y+xitSal+Jwi=l,2(14-89)分圆周节为t=s+S2=(+2XEtgQt+X)m11m(14-90)式中,是端面分圆压力角。m是端面分圆模数。端面节圆啮合角aJ及分圆压力角a,的渐开线函数关系为.2内tana,+-兑tana,.nval=!+nval=l+mvat(14-91 )(14-92)(14-93)ZVl+Zg/+%2而节圆上的周节t为一定值I=H=n几m小轮节圆弧齿厚Sl=丸卜-,|(inval-inva,大轮节圆弧齿厚

29、s2=ran-Sl=AJS?-/山丫-ivaj(14-94)弧齿锥齿轮的切向变位可以使径向也发生变化,使当量中心距改变,从而啮合角也发生改变。当量中心距分离系数按下式计算尸兔1土&但4一(14-95)2ICosar,/齿顶高变动量。=X1一y,。不但可以大于零,也可以小于零。还可以通过公式(14-91)来改变Xc使啮合角发生改变。因此总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Xt可以使。=0。14.6非零变位径向及切向变位系数的选择14.6.1径向变位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和许多因素诸如齿数、齿顶高系数、螺旋角等有关。前苏联学者B.A.加夫里连科提出利用封闭图的方法选择变位齿轮的变位系数:即将各

30、质量指标曲线(关于XX2等的函数)及变位系数X1,X2的曲面图及X。X2平面的交线投影在xQxz平面上,制成了适用于圆柱齿轮的变位系数的综合线解图一一封闭图。对于直齿锥齿轮,可大致参照圆柱齿轮的封闭图进行选择,而对于曲齿锥齿轮则不太合适。本文在梁桂明教授提出的分锥综合变位原理的基础上,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用弦位法原理进行求解,绘制出适用于曲齿锥齿轮选择变位系数的封闭图,以配合其变位系数的选取。封闭图实际上是优化设计的图形化,具有简明和直观的优点。封闭图的边界曲线即为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质量指标曲线即为所确定的目标函数。及圆柱齿轮的封闭图不同,锥齿轮的封闭图用当量齿数Zvi、ZV2、取代圆柱齿轮

31、中的齿数Zi、z2;端面压力角t以取代压力角a。做为基本参数。如图14-8所示是一张典型的曲齿锥齿轮的封闭图Z=16,Z2=23,ha*=O.9,B=35。,ao=2O条件下画出的。当量齿数Zu=19,Zv2=40,a1=23.9568。图中绘出了边界限制曲线如根切限制曲线XlIim,x21im;齿顶厚限制曲线Sa*=O.4、0.25、0:干涉曲线;重合度曲线=1.2、1.1、1.0:质量指标曲线如等滑动比曲线ni=n2;等滑动系数曲线UI=IJ2;双齿对啮合区曲线62*=0.3、0.15、0;变位系数的选择范围应在图中阴影区域中。该封闭图比圆柱齿轮的封闭图多了一条等滑动系数曲线。图14-8锥

32、齿轮的封闭图14.6.2切向变位切向变位封闭图如图14-9所示。但由于每一幅径向变位封闭图都有无数幅切向变位封闭图及之对应,每一对径向变位系数都有对应的一幅切向变位封闭图,所以不可能全部绘出。在实际应用中,刚好符合条件的切向变位封闭图很少,往往没有现成的可利用,所以可用近似算法来确定切向变位系数。图14-9切向变位封闭图按等弯强寿命计算x,=(ZM+zl,2)nval-inval)-2xs-xtana,(14-96a)%=arcc03!、2xG+ZM+2吟j(14-96b)按正常齿高计算(14-97a)(14-97b)1-41-%(X2)($)+0(/)其中等弯强寿命系数_分一(MMXMF(1

33、4-97c)。32为小大轮弯曲疲劳极限应力,Noi,2为对应于0M.2的试验寿命。In为寿命指数。当材料为调质钢时,m=6.25,当材料为渗碳表面淬硬钢时,m=8.7。N为小大轮的设计寿命,若大于无限寿命则用N01.2取代,此时(14-98)Yfc、Y厘为齿顶综合系数(14-99)(xJ=+(*+c*)xSi再X_!=(A-Bxjv.)4cos;cos(CoS,JCOSa,cos尸(14-100)A、B值如下表14-611=2()aha*=0.9C*=0.2=15B=20B=25B=30。=35。B=40A1.2264891.2388031.2555041.2773711.3055221.2415810.0241830.0248580.0257740.0269720.0285160.030493对于变位系数的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齿轮研究所编制有优化计算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