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ppt.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41990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5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出血热.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流行性出血热.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流行性出血热.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流行性出血热.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流行性出血热.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出血热.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出血热.ppt.ppt(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目的要求】1.了解本病流行情况,我国目前采取的预防措施。2.熟悉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 鉴别诊断3.掌握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原则,流行性出血热概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以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发热、休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流行于要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

2、s,HV),现统称汉坦病毒(HV)。本病毒为有膜RNA病毒,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病毒核心为基因组RNA和核壳,外层为脂质双层包膜,表面是糖蛋白,直径70210nm。,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汉坦病毒的基因组由L、M和S三个片段组成。S片段编码病毒核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核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M基因编码膜蛋白,分为G1和G2。G1区有抗原决定簇的主要部位,毒力基因可能也在G1区 膜蛋白可能是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细胞融合和细胞免疫等的主要功能部位。L片段编码病毒多聚酶(或转录酶)蛋白,

3、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汉坦病毒的血清分型: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病毒分离来自韩国的黑线姬鼠,又称野鼠型。病情属重型。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病毒分离来自韩国汉城褐家鼠和日本实验室大鼠,又称家鼠型,病情属中型.我国以、型为主,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型是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病毒分离来自芬兰棕背鼠,主要宿主动物是欧洲棕背,流行于北欧地区。病情属轻型。型是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PHV),病毒分离来自美国草原田鼠,主要宿主动物是美国田鼠,又称田鼠型,但迄今未见致病

4、。以上4个血清型已被WHO认定。,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近年来又发现汉坦病毒新的血清型,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Belgrade-Dobrava Virus);泰国病毒(Thai virus Thaiv);索托帕拉雅病毒(Thottapatayam virus TPMV);莫尔托-卡尼翁病毒(Muerto-Canyon virus)等;未被WHO认定。,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理化特性本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苯、氟化碳,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pH5.0以下,温度601小时,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使之灭活。,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国内外发现

5、66种动物,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病毒.以鼠类为主,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狗、家兔等。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欧洲棕背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东北林区的主要传染源是大林姬鼠。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实验动物室的主要传染源是大白鼠。此外,黄胸鼠、小家鼠、巢鼠、普通田鼠等亦可为本病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虫媒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流行分布 本病流行较广,主要分布于欧亚两大洲,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原苏联、苏兰、丹

6、麦、瑞典、挪威、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瑞士、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我国于30年代初开始流行于黑龙江下游两岸,以后逐渐向南、向西蔓延,近年来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地区 本病流行有一定的地区性,但可扩展而产生新疫区。病例多呈散发性,也有局部地区爆发。季节 我国流行季节有双峰和单峰两种类型。双峰型系指春夏季(56月)有一小峰,秋冬季(1012月)有一流行高峰,见于黑线姬鼠传播。单峰型见于家鼠(35月)或林区姬鼠(夏季)传播。除季节性流行外,一年四季均可散发。,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周期野鼠型(农村)和家鼠型(城市)流行性

7、出血热均有流行周期性,即数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流行高峰与主要宿主动物带毒率指数增高有关。易感性 人类对本病毒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状态,约为2.5%4.3%。发病与否与感染病毒的型别、活动范围、职业等有关。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的农民、工人,儿童发病者极少见。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本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毒人体脏器组织细胞(特别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增殖入血病毒血症(发热、中毒症状)当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受到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低血压休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在血管损害、血小板损害、聚集、破坏和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失调,DIC形成等全身广泛性出血。肾血管损

8、害血管通透性 肾间质水肿。肾小球基底膜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和肾小管阻塞等蛋白尿、少尿和肾功能衰竭等。,发病过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内皮血管 骨髓 肝脾 肾 淋巴结,增殖,病毒血症,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EHF,入血,入血,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与 病毒直接作用 免疫 有关 细胞因子和介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病毒作用的依据 病毒血症、中毒症状 血清型与临床的差异 脏器中检出EHF抗原 体外培养有细胞器、膜损害的证据 病毒还作为启动因子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免疫反应 I型变态反应:早期血清IgE和组织胺明显增高 肥大细胞有脱颗粒现

9、象 血液中存在IgE-IC 型变态反应:血小板中存在免疫复合物 肾小管基底膜有线状IgG沉着,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型变态反应: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有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补体下降,血循环中存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淋巴细胞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 外周血CD4/CD8比例下降或倒置。,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细胞因子和介质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明显增加。,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休克的发生机理 发病,37d,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原发性休克,少尿期,血粘稠度增加,DIC的形成,微循环 障碍,

10、出血、感染,水、电解质不足,继发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出血 血管损伤 血小板减少、功能障碍 肝素类物质增加 DIC等,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肾功能衰竭 肾血流量,肾小球和肾基底膜损伤,肾间质水肿、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缺血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肾小管管腔被阻塞,流行性出血热病理,血管病变 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血管壁内皮细胞肿胀、变性,重者管壁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和破裂等,内脏毛细血管高度扩张,瘀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引起各组织、器官的充血、出血、变性,甚至坏死。血浆外渗使周围组织水肿、出血。,流行性出血热病理,肾脏病变 肾脏肿

11、大,脂肪囊有水肿及出血,尤以皮髓交界处最为严重,二者分界明显乃病理特征之一。由于小血管的广泛损害,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入球动脉发生痉挛,促使皮髓质间动静脉短路开放,以致髓质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尤以皮髓交界处的直小动脉较为严重。镜下见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管明显肿胀,变性和坏死,管腔变窄和闭塞。,流行性出血热病理,心脏 右心房有特征性的内膜下大片状出血,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出血则远较右心房为轻,可能与右心房压力较低,心房壁小血管易于出血有关。镜下见心脏细胞有灶性肌溶和脂肪变性,间质有水肿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流行性出血热病理,其他脏器 脑垂体:特点是前叶出血坏死。肝、胰、脑实质有充血、出血和坏死。

12、腹膜后胶冻样水肿是本病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查 血管内皮及多脏器组织中发现EHF抗原。,EHF病毒感染细胞的概观,低倍镜下的EHF病毒感染细胞的概观示EHF 病毒(R22株)感染的Vero-E细胞的低倍放大的电镜图像。胞质内大小不等的颗粒丝状包涵体(IB),细胞器的超微病变:粗面内质网(RER)扩大,核糖核蛋白体(Pr)大量增加,高氏器空泡变性以及细胞间隙中积聚的EHF病毒颗粒(v)。,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尸解后见大脑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一般为2周。约10%20%的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胃肠道功能失调。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

13、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但也有互相重叠。,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期临床表现,发热、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肾损害 发热初 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视力模糊、口渴、恶心、呕吐、腰痛、腹泻等。发病后体温急骤上升,一般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型为多,少数呈稽留型或不规则型。热程与疾病程度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 腰痛 眼眶痛 毛细血管损害“三红”:面红醉酒貌 颈红 前胸红 渗出水肿症: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腹水 肾损害:蛋白尿、管型等,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临床表现,出血: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多于软腭、腋下可见散在针头大小的出血点,有时呈条索

14、状或抓痕样。眼结膜呈片状出血。少数有鼻出血、咯血、黑便、血尿。重者可出现大片状出血或体腔出血。,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一般约15000/mm3,少数病人有类白血病反应;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本期一般持续56天。,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临床表现,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于病程第46天出现,也可出现于发热末期。轻者血压略有波动,持续时间短。重者血压骤然下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时(除晚期者外)患者的皮肤一般潮红,温暖,出汗多,口渴,呕吐加重,尿量减少。可有紫

15、绀、烦躁不安、谵语、摸空等,重者有狂躁、精神错乱等。脉搏细速,可出现奔马律、心力衰竭。,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量上升,血小板明显减少。尿变化显著。血中尿素氮轻度滞留。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本期一般持续13天。,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临床表现,尿毒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 多出现于病程第58天。患者有口渴、呃逆、顽固性呕吐、腹痛、谵语、幻觉、抽搐、鼻衄、呕血、便血、咯血、尿血等,皮肤、粘膜出血点增多。血压大多升高,脉压增大。

16、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少于400ml,或甚至发生尿闭(24小时尿量少于50ml),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由于尿少或尿闭,加上血浆等液体的大量回吸收,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并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症等。,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实验室检查,尿中深褐色或红色,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可排出膜样组织。血中尿素氮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钾升高,钙和钠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本期一般持续14天。,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临床表现,多出现于病程第1012天。由于循环血量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修复,但再吸收

17、功能仍差;加上少尿期在体内储留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的排泄,构成渗透性利尿的物质基础,故出现多尿和夜尿症。每日可排出30006000ml低比重的尿液,甚至可达10000ml以上。全身症状明显好转。,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临床表现,移行期 尿量500ml2000ml/d,但BUN,Cr,死亡率高。多尿早期 尿量大于2000ml/d 多尿后期 尿量大于3000ml/d,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临床表现,由于尿液大量排出,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在多尿初期,代谢紊乱和氮质血症可十分显著。实验室检查 各项化验逐步恢复正常,但尿比重仍低,血钾偏低。本期一般持续数天至数周。,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临床表现,一

18、般在病程的第四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回复正常,夜尿症消失,尿浓缩功能恢复。一般情况好转,除软弱外,无明显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都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2个月。,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型,分型,临床表现,轻型,重型,中型,危重型,非典型,39C,发热,39C,39C40C,39C,39C,中毒渗出,+,+,+,+,血压,12KPa压差3.46KPa,休克,难治性休克,尿量,少尿,少尿/无尿,少尿/无尿,出血,皮肤,重,加重,腔道,散在,肾脏损害,BUN/Cr,BUN/Cr,BUN42.84mmol/L,并发症,NS,出血/脑疝/肺水肿,流行性出血热其它实验室检查,血生化 K+、Na+、Cl/ALT、AS

19、T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免疫抗体IgM1:20或 IgG1:40为阳性。双份血清滴度4倍 以上 有诊断价值。ECGX线 肺淤血 肺水肿B超 腹水,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腔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 脑炎 脑膜炎 脑水肿肺水肿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衰性肺水肿,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依据 发热中毒 3种主要表现 充血/出血/渗出 肾损害临床特征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5期经过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流行性出血热诊断,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流行性出血热鉴别诊断与预后,鉴别诊断 发热期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性胃肠炎、菌痢等 休克期其他感染系休克 少尿期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 竭 出血多者消化道出血、

20、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预后 病死率由10%降为3%5%。,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 早发现 早治疗 早休息 就近治疗方法 早期抗病毒 中晚期对症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治疗,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减少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就地治疗。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每日10002000ml静脉滴注。疗程34日。记出入量,监测生命体征。抗感染 利巴韦林(ribavirin)4d内用1g/d,35d。干扰素,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 激素具有抗炎和保护血管壁的作用,并能稳定溶酶体膜、降低体温中枢对内源性致热原的敏感性等。早期应用

21、,对降热、减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均有一定效果。用法: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用地塞米松等。疗程34日。退热 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强烈退热药。预防DIC 低右、丹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治疗,治疗原则 补充血容量,纠酸,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 常用溶液为10%低分子右旋糖酐。用法:首次可用200300ml快速滴注,维持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左右,然后根据血压、脉压大小,血红蛋白值、末梢循环和组织灌注的动态变化,决定滴注速度和用量。一般以每日输注5001000ml为宜。超过此数量时,可配用平衡盐液或5%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液等,每日补液总量一般不

22、超过25003000ml。,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治疗,纠正酸中毒 休克时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纠正酸中毒是治疗休克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首选5%碳酸氢钠,用量不宜过大(24小时内用量不超过800ml),以防钠储留而加重组织水肿和心脏负担。,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治疗,改善微循环,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多巴胺1020mg/100ml(25ug/Kg/min)静滴,地塞米松1020mg静注。其他:去甲基肾上腺素0.51mg/100ml iv drip 间羟胺(阿拉明)10mg/100ml iv drip 血管活性药物的联合应用 强心药物的应用 适用于心功能不全而休克持续者。强心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

23、量,改善微循环,促进利尿等。常用者为毛花强心丙0.20.4mg加于葡萄糖液4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治疗原则:稳、促、导、透稳定内环境 通常给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限制入液量,可根据病人排出量决定摄入量:即前一日尿量、大便与呕吐量加400500ml。当发生少尿或无尿时,液体要严格控制,24小时进液量不宜超过1000ml,并以口服为主。,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区别肾前性抑或肾性少尿,确定肾性少尿后,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肾前性少尿:尿比重1.20,尿钠10:1补液,观察尿量;3h尿量100ml 肾性损害限制补液。,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促进利尿 解除肾血管

24、痉挛的利尿药物:利尿合剂(咖啡因0.250.5g,氨茶碱0.25g,维生素C12g,普鲁卡因0.250.5g,氢化可的松25mg置于25%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作用于肾小管的利尿药物:速尿和利尿酸钠作用于肾曲管抑制钠和水的再吸收,而发挥较强的利尿作用。用法:速尿为20200mg/次静脉推注。利尿酸钠剂量为25mg/次,肌注或静脉推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导泻疗法 本法可使体内液体、电解质和尿素氮等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对缓解尿毒症、高血容量综合征等有较好的效果,且使用方法简便,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少尿的常用方法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1)

25、20%甘露醇250350ml一次口服。效果不显时,可加用50%硫酸镁40ml同服。(2)大黄30g,芒硝15g。将前者泡水后冲服,后者也可与甘露醇合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透析疗法 应用指征:无尿1天,经静脉注射速尿或用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无利尿反应者;高钾血症;高血容量综合征;严重出血倾向者。方法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治疗,治疗原则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同少尿期.补充足量的液体和钾盐,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过多静脉补液易使多尿期延长。利尿药物的应用防止继发感染 忌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治疗,补充营养 注意休息 出院后休息12月。复查,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治疗

26、,消化道出血CNS并发症心衰肺水肿ARDS 肾脏破裂,流行性出血预防,疫情监测防鼠灭鼠作好食品和个人卫生疫苗注射 鼠肾细胞疫苗1ml/次,3次 保护率8894%,要点回顾,病原学 EHFV 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黑线姬鼠,又称野鼠型。病情属重型。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家鼠型,病情属中型,要点回顾,流行病学 传染源鼠 传染途径5条 流行季节 人群易感,要点回顾,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作用 免疫 有关 细胞因子和介质,要点回顾,病理 血管 肾脏 心脏 垂体,要点回顾,临床表现 发热 低血压休克 少尿 多尿 恢复,要点回顾,并发症 腔道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 肺水肿 等,要点回顾,治疗原则 早发现 早治疗 早休息 就近治疗方法 早期抗病毒 中晚期对症治疗,要点回顾,发热期治疗原则:控制感染 减少外渗 改善中毒症状 预防DIC。,要点回顾,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治疗原则 补充血容量 纠酸 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强心药物的应用,要点回顾,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稳定内环境 促进利尿 导泻疗法 透析疗法,要点回顾,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治疗原则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同少尿期 利尿药物的应用 防止继发感染 忌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