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研组工作计划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一、工作目标1.完善各项教研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围绕学校教学教研主题,制定具有学科特点的教研组工作计划。2 .着眼教师专业成长,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促使青年教师成长为教研骨干。3 .教学研究有新举措。实施主题式教研、课例式教研等,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研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4 .教育教学质量有新提升。夯实学生基础,抓实根基教育,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开展多样的思维拓展活动,重点抓好一年级和六年级的课堂教学和衔接教育。5进一步推进双减及作业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
2、生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表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二、工作举措(一)抓学习强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1聚焦课程课标的研究。通过集体学、骨干教师解读、课堂对标重组、达标测试、案例撰写等方式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同时邀请专家、教研员入校,解读新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积极参加区域教研活动,在学习中更新观念。2.各学科组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集体+自学的方式研读教学相关书籍,并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内容撰写学习体会,以加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3持续开展撰写课堂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活动,
3、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力,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每位教师于学期末整理出1一2篇高质量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二)优化教研常规管理,提高教研工作实效1 .结合全区“智慧课堂重点工作的实施,着眼课程标准与教材,落实常态集备、教研活动。各学科严格落实教研集备制度,坚持单周教研,双周集备,坚持做好五定五重(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定发言人“重学习、重过程、重反思、重改进、重实效),将教研与集备相融通。2 .明确教研主题,制定体现学科研究重点的教研组计划。各教研集备组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研主题,从“课堂教学研究“作业设计研究教学评价研究”和衔接教育研究”四个角度中
4、选取重点内容推进,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反思总结,提高教研集备实效。3 .在严格落实市南区教育中心关于集备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以集备组为单位,以组内成员轮流做大单元“集备主持人,以大单元任务群的研究促课标落地。在集备活动的基础上,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教研组长每月组织一节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等教研展示课,教师通过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深度挖掘教材知识、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深度教学活动、有效设计教学评价开展深度教学,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深度学习中不断提升。每位学科分管干部每周要参加教研、集备活动,干部参与的情况要记录在各学科教研组、集备组的记录中。(三)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
5、教学专业水平本学期,各学科组在教研集备的基础上,主要抓好“四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前由教研组长提前对不同的观课角度进行分工,听课教师借助悦动课堂课堂观测量表,从教师行为与学生活动两个维度观测课堂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寻找突破点,改进教学方式与策略。1.党员示范课:为了打造强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本学期,将党员示范课活动与一师一优课活动相结合,集中开放党员教师的课堂,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给全校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2 .精品展示课:以学校一师一优课、新课标展示课”、区公开课和研究课为契机,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各学科团队力量,精心打磨课例,群策群力、精益求
6、精。3 .常态预约课:本学期加强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持续开展“期初预约课、推门课活动,把它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态化活动常抓不懈。同时,学科分管干部对青年教师随机进行常态课教学观测,并由学科师傅积极跟进,规范青年教师的常态教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讨课以及比赛展示,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4 .教学研究课:各学科组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问题进行课例研究,寻求突破点,以组内研究课为平台,形成课前集体研讨一课中众人诊断一课后再次研讨螺旋上升的教研模式,放大同一节研究课的效能,让每位教师都经历从“设计到上课,再修改再上课的过程,切实提高新课标研究力。(四)聚焦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将教科研相结合是培养教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将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分层教学”的研究专题开展,确定明确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过程、有结论。同时充分发挥学科组内骨干教师的作用,分层带动,分科带领,分别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提升专业化水平,指导有研究意愿和一定基础的教师,掌握科研方法,走实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