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59846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下载原文可修改文字和底色颜色查看原文(2019新教材)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与教学计划第一部分: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学情分析本届三年级的学生是幸福的,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科学,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为学好科学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兴趣点,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都能热

2、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教材内本教材为2019年新版苏教版教材,一共有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部分,从知识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第一单元认识空气遵循儿童对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基础上,中年段让学生对空气的研究产生兴趣,学习探究方法,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

3、能被压缩、热空气上升”等性质,提容分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四课在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从土壤的成分入手,研究土壤是由不同颗粒构成的,并且按照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种类型;接下来讨论土壤中的腐殖质,了解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最后讨论土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贡献,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是在为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从物质的“状态”、“变化”、“溶解性”和“分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和体验游戏等有效方法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以及对水的知

4、识、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认识谁资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主要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维持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前提,他们密不可分。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有两个部分,一是介绍工程师的分类,二是通过制作手工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教学目标要求1、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2、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3、能够结合模型图,解释风是空气循环流动形成的。4、能够列举空气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5、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6、能描述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5、举例说出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7、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8、能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列举出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9、能够使用仪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体积。10、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归纳固体、液体的共同特征。11、能够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13、能够描述与识别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水体类型。14、能够用实证的方法发现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杂志。知道水是重要资源,能举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15、乐于了解节约用水的原因和做法,提出节约用水建议。16、

6、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作用。17、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呼吸和消化器官。18、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19、能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20、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21、在实践中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22、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全册重难点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

7、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努力发展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工程活动的全过程。关键:学会运用感官观察实验,并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教学措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

8、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6、把

9、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教学进度安排周别日期教学内容一9.2-9.8常规教学(2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二9.9-9.15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空气有质量吗(2课时)三9.16-9.22热空气和冷空气(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1课时)四9.23-9.29土壤的成分(2课时)土壤的类型(1课时)五9.30-10.6国庆).10.7-10.13土壤的类型(1

10、课时)肥沃的土壤(2课时)七10.14-10.20保护土壤(2课时)第二单元复习(1课时)八10.21-10.27认识固体(2课时)认识液体(1课时)九10.28-11.3认识液体(1课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2课时)十11.4-11.10把盐放到水里(2课时)第三单元凭习(1课时)十一11.11-11.17河流与湖泊(2课时)地下水(1课时)十二11.18-11.24地下水(1课时)海洋(2课时)十三11.25-12.1珍惜水资源(2课时)第四单元复习(1课时)十四12.2-12.8人的呼吸(2课时)运动和呼吸(1课时)十五12.9-12.15运动和呼吸(1课时)食物的旅行(2课时)十六12.

11、16-12.22食物与营养(2课时)第五单元复习(1课时)十七12.23-12.29像工程师那样(3课时)十八12.30-1.5复习、期末考试(3课时)第二部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

12、、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 .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1 .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2 .能初步依照“问题一一假设一一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3 .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科学态度: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3、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导入新课1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2 .学生汇报:用水3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将瓶子里的空间一点一点的占满了,小球就出来了”“此时瓶子满了,如果老师继续

14、往里面倒水,可以吗?为什么?”“是的,瓶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所以,我们说:水可以占据空间”4 .(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5 .学生汇报:有,空气6 .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操作与探究(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1 .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由。2 .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试一试!学生活动3 .师: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为什么?生:纸没湿,因为空

15、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4 .师:如果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什么现象?松开手以后呢?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会湿。5 .师: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学生活动6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湿了。7 .师:为什么?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8 .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

16、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速构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操作性定义:引领学生借助可见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目还占据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发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学方法的魅力J(二)漏斗的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1 .出示小视频(在老

17、师小的时候,一些常用的调料,类似油呀,醋呀、酱油等等,都是散装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带着空瓶子去商店里买,这个过程就是打油、打醋。在打油、打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2 .师提问: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3 .实验验证:师出示有橡胶塞的漏斗,提问:向漏斗里倒水,水会流到锥形瓶中吗?为什么?4 .小组讨论、汇报。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5 .教师演示,追问:为什么水流不到锥形瓶中?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

18、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6 .师:有办法使水流进去吗?为什么这样做?生:把橡皮泥拿开,这样就可以使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可以从锥形瓶的口流出来,水就可以流进锥形瓶里了。师:为什么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呢?我们继续研究。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吹气球比赛1 .出示图片:“猜猜谁会赢?”(小个子同学只是一个气球,大个子同学用的是气球口套住矿泉水瓶的气球)2 .提问:为什么大个子的气球吹不大?学生讨论、汇报。3 .小结:空气占据空间。4 .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学生汇报想法,实践、汇报。5 .小结:(1)

19、空气占据空间。(2)空气可以流动,把瓶子里的空间让出来,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设计意图: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重要性质,利用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的气球这一研究材料,通过吹一吹,议一议等活动,在经历了假想,实验,推论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充分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1.师追问(过渡)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会有一点点变大呢?我们来做下一个实验。6 .出示注射器师:将抽满空气注射器口用橡皮堵住,然后用力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如果这是我再松开推活塞的手,活塞会怎样呢?学生活动,汇报。7 .师生共同小结:注射器里的空气长度变短,说明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松开推活塞的手后,活塞被空气推

20、出,说明压缩空气有弹力。8 .师:试着说说“漏斗的秘密”活动中为什么会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会有一点点变大呢?学生讨论、汇报9 .小结:漏斗里装满了水,由于水的重力,将锥形瓶里的空气给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有一点点水会进入到锥形瓶里。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气球只会有一点点变大。设计意图:借助注射器内空气柱长短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速构“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活动概念。五、运用与拓展师: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压缩空气有哪些用途吗?设计意图:把“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看各种充气拱门、

21、车胎打气,体会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空气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空气有质量【教材分析】空气有质量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运用平衡尺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给一侧的气球充气,将充了气的气球挂在原来的位置,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用电子秤称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比较充气前和充气后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

22、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新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中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上学习了“克”,知道了克的概念和1克有多重。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设计的,着眼于学生发展最近区,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 .学生能够感知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2 .能用电子秤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二、科学探究:1 .通过观察、比较简易平衡尺的变化,发现空气有质量。2 .通过测量得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知空气质量很轻。三、科学

23、态度:1 .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空气是否有质量产生探究兴趣。2 .敢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3 .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彼此分享交流、接纳别人的意见。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教学难点】设计多种实验,重复验证知道空气有质量。【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视频,回形针学生材料:透明的塑料袋,石头、1升的矿泉水、气球,绳子,铁架台,木棍,打气筒、皮球、电子秤、记录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分别装有石头、1升的矿泉水和空气的塑料袋,每个

24、塑料袋贴上标签)1 .教师:孩子们,老师准备了3个塑料袋,里面都装了什么?1号石头、2号矿泉水、3号空气(将石头和矿泉水拿出来让学生掂一掂)2 .师: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他们的什么不一样?3 .师:科学上称为质量。4 .师:你们能将3号袋里的空气拿出来掂一掂吗?(不能)5 .师: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想要抓住空气需要借助容器。6 .师:石头和矿泉水有质量,那空气有质量吗?师:猜一猜,说出你的理由。7 .师: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板书课题,在旁边贴一个问号)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质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空气有质量的欲望

25、。二、感知空气有质量1 .师: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介绍材料)学生介绍,师重点介绍简易平衡尺。2 .师:这个装置叫简易平衡尺。主干是铁架台,上面有一根木棍,木棍的两端可以挂物体。和跷跷板的原理一样,重一端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向上翘起。在使用前要使平衡尺保持水平,没有保持平衡,可以使用调节螺帽。3 .师:孩子们,猜一猜这2个气球是用来干嘛的?(装空气)4 .师:你们怎样把空气装进去?(将气球充大)5 .师:我们要用打气筒给气球充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而且不要把气充得太足,以免气球爆炸。我们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6 .师:你们是想

26、2个都装,还是只装一个,为什么?第一种:只装一个,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7 .师:怎样来验证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你们有好方法吗?(学生思考)8 .师:现在我们将这两个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再仔细观察老师带来的2个气球,它们有什么特点?9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10 .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又做什么?(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现象)11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用这些器材探究空气有没

27、有质量。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生复述)12 .师:现在我们就根据大家讨论的方案,动手实验。(演示实验)(师逐步引出完整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复述就行,注意事项要简明扼要)13 .师:为什么挂了充了气的气球一端的平衡尺向下倾斜?14 .师:我们知道这就像座跷跷板一样,重的那一端就向下倾斜。现在说明这端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会增加?(因为加入了空气,增加的质量就是空气的质量。)15.师:也就是说空气有质量。第二种:2个都装。16 .师:有小朋友希望两个气球都装空气,我们也做了这个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右边的气球被刺破,里面的空气慢慢释放出来,它就变轻了。平衡尺由平衡变为倾斜

28、)17 .师:这也说明空气有质量。(将板书中的问号取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让学生直观感知空气有质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有质量。三、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出示皮球1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有质量,那你猜猜,这个皮球中的空气有多重呢?(学生猜)2 .师:到底有多重呢?现在我们将皮球中的空气称出来。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一一电子秤。我们要正确使用这个好朋友,请认真看它的使用方法。播放使用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录制视频插入)在使用电子秤时我们应该注意哪几点?(在录制电子称的使用方法时,称量的物体选择约1克的)3 .师:现在我们要用电子秤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要求:(

29、1)每个小组先称出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录。(2)给皮球加气。称出加气后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录。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汇报4 .师:质量是否增加了?5 .师:质量增加说明了什么?我们还发现质量增加的非常少,说明空气非常轻。6 .师:孩子们你们通过自己探究证明了空气有质量,并能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你们太棒了。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17世纪,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他是怎样证明的呢?请看科学书第6页。7 .师: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出示1升的矿泉水瓶和3枚回形针)空气有质

30、量,但很轻。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知道空气有质量,而且很轻。介绍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很严谨的。四、收获师: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梳理这节课的知识点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板书设计】2 .空气有质量空气有质量很轻3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

31、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通过二年的学习,

32、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下降上升证明.这些方法如果只是前单的由教师告知,会显得比校生及,在课的可以做49、认识网也什么是水平面状,从而着眼思考如何改,此状况J在PPT上做相应的图片展示。提问:那你知道冰川水藏在哪里吗?(学生回答:预设:藏在南北极中,很难被人们所利用。)(师相机板书:冰川水)(2)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6.5mlo提问学生它是什么水?(预

33、设:地下水)师讲解,这就是我们日常能利用到的地下水。展示相应的地下水图片。(师相机板书:地下水)(3)利用注射器从中抽取0.5ml。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水?(预设:河流与湖泊)师讲解,河流与湖泊可以帮助人们灌溉农田,补给地下水。(师相机板书:河流与湖泊)5.师:小结:冰川水是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可供人类使用的水只有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是非常有限的。(板书:有限)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我们身边常见的自来水、饮用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四、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1 .师:地球上的水是极其有限的,当面对七十亿人口,我们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生自由回

34、答)2 .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讲解:比如。大自然最初向人们供应5勺水,人类每次用2勺水,而大自然每次只能补给2勺水。(师边讲解边做)(2)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实验具体如何操作呢?(学生复述,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3)注意事项:不要把水洒出来,保证活动的严谨性。3 .学生活动。4 .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供不应求,地球向人类供给一滴水,人类就将使用两滴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地球上的淡水供不应求。(板书:匮乏)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五、节约用水1 .师:面对水越来越匮乏,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

35、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展示图片)2 .面对以上节水措施,请你想一想,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在家中可以进行哪些节水措施?(生自由回答)(播放节水小能手视频)3 .请大家为你的家制定一份节水方案,在坚持一周后比较用水量的变化。4 .小结:一滴水、一片绿,才是整个地球,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刻不容缓,请大家从现在做起争做节水小卫士。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方法,继而思考在家中可以如何节约用水,鼓励学生制定详细的节水方案,比较发现节水一周用水量的变化。引到学生发现一个节水行动确实是可以节水的,鼓励学生天天节约用水,养成节水好习惯。六、小结教师寄语。【板书设计】15.珍惜水资源节约珍

36、惜重要有限匮乏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1.人的呼吸【教材分析】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初步建立呼吸系统的概念。第二,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发现呼吸的意义。第三,知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认识“氧循环”。【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

37、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科学探究: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科学态度:能够有意

38、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教学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呼吸模型、课件。学生材料:澄清石灰水两半杯、吸管、针筒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2 .谈感受。3 .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

39、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4 .筛选和整理问题。(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人在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技明显的,学生也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1 .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2 .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

40、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3 .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4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5 .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S?rI2a*设计说明: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评价,这样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6 .组长领取材料,学生

41、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7 .汇报交流。8 .师生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设计说明: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更加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思维得以开放,其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1 .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2 .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3 .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教师纠正

42、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设计说明:上面的这段活动,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关于人体呼吸方面的原有认识,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表达与交流,质疑“碰撞O学生自我否定有关人体呼吸器官方面的错误认识,重新建构新的正确的认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4 .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5 .说说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6 .观看呼吸过程的视频。7 .组织学生尝试着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三、拓展延伸1 .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不完呢?2 .学生讨论交流。3 .阅读资料。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

43、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板书设计】1.人的呼吸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支气管19.食物与营养江苏省南京市太阳城小学卞海霞【教材分析】本节课研究食物与营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作用,知道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小活动,阅读探究及实验探究。第二,知道不同种类的食物要讲究合理搭配,才能吃的营养又健康。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数自己搭配的菜单中的食物种类,比较以及思考荤素如何搭配才健康?然后引出营养平衡算盘。并对自己设计的菜单进行完善。【学情分析】学生对食物非常熟悉,知道饮食要荤素搭配,不能偏食、挑食,但对于为什么要这

44、么做,以及这么做背后涉及到的营养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关注重点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食物含有7大营养素2 .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素3 .知道要合理搭配食物,不能偏食、挑食。科学探究:13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有哪些营养素及作用,并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14 .通过滴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科学态度:1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土豆是否含有淀粉。2 .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一份营养又健康的菜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人体所需营养要从食物中获取,不能随便浪费食物。【教学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

45、营养成分。【教学难点】设计一份既营养全面又合理搭配的菜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资料,碘液,滴管,土豆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500多年前,有一个伟大的时代大航海时代。那时候诞生了很多英雄,他们带领着人们驰骋海洋,探索新的大陆。然而在英雄光芒万丈的背后,有着无数令人伤心的悲剧,那就是每一次航行能活着归来的总是极少数人,甚至一支几百人的船队,最后只剩下二三十人。大家都以为遭遇了海上凶神,这样的传说很多很多。但有一个人不相信,他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他就是林特医生,当时他正在一艘已出海船上当医生。于是他开始了探案行动。你们想跟着林特医生一起找寻真相吗?生:想2 .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船员吃饭的地方,发现船员的食物和他以及船长等管理人员的食物很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