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123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题临安邸【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加深情感体验。3 .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查阅资料,并合理利用查阅资料帮助体会古诗深层含义。【教学过程】板块一整体感知,理解诗意1.解题导入,认识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题临安

2、邸,请结合注释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预设:题临安邸题目点明了诗歌是在南宋都城的旅店写的。出示诗人简介,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4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听音频明确诗歌节奏,划好停顿符号。(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古诗,同时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交流重点字词的意思:几时休一一什么时候停止。和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整首古诗的意思。板块二品读诗句体会情感1.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圈画景物,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青山、楼、歌舞想象画面,这句诗展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样的场面,你觉得

3、可以是?预设:繁荣、歌舞升平这样繁荣的景象为何诗人却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预设:虚假的繁荣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心焦、悲愤2 .品“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是什么意思?游人是指谁?“熏”“醉”有何含义?这里的“醉”是怎样的醉态,读着这个“醉”字,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触(板书:醉)“醉”字联想:酩酊大醉、烂醉如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什么让权贵们日日笙歌,夜夜买醉(预设:暖风)这“风”指的是奢靡之风、腐败之风,这“风”消磨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忘记了耻辱,忘记了失地,忘记了使命。(引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4、州。3 .借助资料,理解为什么“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二出示视频资料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介绍汴州: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图上再现的就是北宋的兴盛和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金兵肆虐,移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群酒囊饭袋的手中。(引读)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的杭州,那些权贵们始终无所作为,朝朝寻欢、夜夜作乐,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的汴州,难道

5、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从这句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1:对这些达官贵人的厌恶、讽刺预设2:愤怒担忧4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心焦与愤懑。权贵们日日饮酒、朝朝作乐。浑浑噩噩的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同样会再断送一个杭州。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着急,难怪他会问(生齐读”西湖歌舞几时休”)百姓们流离失所,日日翘首盼着“王师”早日收复中原,可权贵们寻欢作乐,醉生梦死。诗人怎能不愤怒,难怪他会问一(生齐读“西湖歌舞几时休”)高官们苟且偷生,纸醉金迷,他们还记得国难吗还想着收复失地吗让我们指着权贵们的鼻子怒斥一(生齐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板块三拓展提升,对

6、比感悟1 .反复对照,感悟精神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痛恨愤怒与对国家的担忧。同样是爱国诗,陆游和林升所写的有何异同之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屏幕上的表格。不同点:人物不同一一对儿子;对统治阶级表达方式不同一一示儿以“悲”写情,表达对祖国统一的盼望;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讽刺表达对祖国统一的期盼。相同点:这两首诗的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不同,但现在,我们却再次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忧国忧民之心的写照。(板书:忧国忧民)2 .交流练笔,深化主题面对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统治阶级,面对中原失地上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我想说:3 .回归诗歌,再次诵读诗人正是悲愤有这样腐败的统治阶级,痛惜可怜的百姓,担忧国家的命运,才写下了这首讽刺诗,发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反问,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