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营商环境优化材料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营商环境优化材料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优选营商环境优化材料推荐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才能安心在此创业兴业。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深化简政放权、提升监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做足文章,主动“放”出活力和动力,依法“管”出公平和质量,全力“服”出效率和便利。这就决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近年来,陕西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抓手,修订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企业开办和注销、办理建筑许可等19个方面提
2、出了具体改革目标,并制定了72项具体改革举措,努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以来,陕西进一步提出,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突出重点、聚焦弱项、系统谋划、改革创新,推动陕西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各类经营主体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为此,要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更加注重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千方百计为群众和企业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在过去拼资源、拼政策的基础上拼服务、拼信用,为群
3、众和企业排忧解难。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补齐短板、协同发力,努力把陕西“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新征程上奋发作为,共同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优化营商环境是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化推进“清廉云南”建设十大行动的重要内容。当前,西双版纳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标先进,自我加压,全力打造全省前列、
4、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制度型开放的核心内容。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制度型开放”,明确提出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是主动对标和对接国际先进的市场规则,在清理国内不合理、不相容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规范透明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就是制度型开放的典型例子。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
5、相比,它是一种软开放,一般称之为“边境内”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促进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流动,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对制度型开放形成了迫切需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则更需要推进从商品要素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全面升级。各级政府是营商环境的建设主体。营商环境是改革,不是一般性单项工作。“放管服”“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都是改革。上海市发改委单独设立营商环境建设处,海南省单独设立营商环境厅,都体现了改革的高站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政府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迫切需要政府重构竞争政策体系,用竞争政策保护竞争;迫切需要政府强
6、化财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与创新活力;迫切需要政府主动对接全球高水平经贸规则,实现更高效率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大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开放。利企便民是衡量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建,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为民、为企、为项目”,逐步实现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从政府端的管理好用向企业端的办事好用转变,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座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城市,必然是能为群众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服务的城市。便民和利企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两者相互促进,
7、缺一不可。因此,衡量营商环境好坏,关键是看是否坚持了“三个第一”这一准绳,即市场评价是第一评价、企业感受是第一感受、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营商环境反映市场主体生存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综合表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西双版纳效率、“服务员”“店小二”的西双版纳服务,“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西双版纳诚信是营商环境的新品牌,都是软实力的具体化。同时,宜商必先宜居,宜居是宜商的重要前提。从这个角度讲,营商环境也包括城市的学校、医院、文化设施、交通、人才公寓、生态保护等硬件设施建设,是城市硬实力的重要表现。优化营商环境永远
8、在路上。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从1.O版做到6.0版、广州营商环境LO版做到5.O版、长沙打造营商环境3.O版本、浙江从“最多跑一次”做到“数字化改革”,都说明营商环境建设一直在路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创新发展,对营商环境建设必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理论上讲,营商环境可以分为基本版、升级版和高级版。基本版是政企关系和谐、政务服务便利、办事效率提升。升级版是“五自由、一便利”,即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往来自由和数据流动安全有序便利。高级版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营商环境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当然,即使一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发达地区,仍然可能存在
9、因过于强调规范或对企业的“有错推定”,而导致的实际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有了高级版、升级版,也不能忘记基本版。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一、聚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针对不同信用风险、信用水平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分类确定随机抽查比例、频次。(二)成立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信用监管科、法规科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组员,定期对本单位涉企信息归集情况开展自查,做到“应归集尽归集,应公示尽公示”。(三)建立部门间信
10、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实现部门和地区间对企业严重失信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强失信企业的信用约束,真正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二、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助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一)优化企业服务环境专设服务企业发展办公室,成立7个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指导帮扶。目前,全局27名干部专员对接服务29家企业,其他干部全员参与专班服务。1.建立专利申请“快速通道:借力国家级中国(潍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平台优势,为辖区企业开通专利申报“绿色通道”。2022年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617件、四区第一,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IL82件、全市第四。
11、2 .实施“真金白银”激励。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发明创造,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2022年,对217余件专利进行奖励补贴、资助53.5万元。(二)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活动,用好专利质押省财政补贴利息60%,市财政补贴40%政策红利,对相关企业进行贴息补贴。2022年,组织潍坊银行等为11家企业质押融资3600多万元。如,山东大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7项发明专利进行质押,获得342万元银行融资贷款,开辟了企业融资新路径。(三)优化企业保护环境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区长为组长,市场监管、公安、住建、农业、文旅、法院等1
12、5个单位为成员的全区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印发全区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打击养老诈骗、食品领域、药械化领域、制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交易领域等6个专项行动方案,各个行动专组全面展开整治行动。(四)优化企业维权环境1.开展知识产权调研座谈会。邀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省知识产权第三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调研座谈活动,我区大洋泊车、智迈德等30家企业负责人参加调研。3 .建立立体保护网络。在区级层面成立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基地,在各市场监管所、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人民商城、高新技术企业等其他层
13、面,设立10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将服务延伸到“家门口”,形成覆盖全域、涵盖全产业的保护网络。4 .开通多元维权渠道。在全市率先成立纠纷快速处理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政务服务网、各站点等线上线下案源搜集平台,实现维权业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探索“1+1+1”快速立案流程,实现快立案、快处理。5 .创新纠纷快处模式。创新调解全贯穿机制,对于简易案件,通过全程引入调解、仲裁适当减少办案环节等方式缩短办案周期、维权周期。如,针对2022年一起原被告相距800公里的侵权案件,潍城法院通过运用互联网庭审系统开展“面对面”云端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该案
14、件从立案、调解到结案仅用5个工作日。优化营商环境住建在行动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推动历史城区加快“焕新”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举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工作标准化、标准程序化、程序公开化,通过“监管+服务”双轮驱动,为安全“加码”、流程“减负”,让巡查“倍乘”、圆桌“除堵”,自2021年以来累计监管服务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45个,涉及楼院479座,面积113.07余万平方米,推动历史城区加快“焕新”,保障2023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成功举行。让安全“加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通过有序组织历史城区全范围质
15、量安全提升专项行动,定期开展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和安全技能培训,重点强化手续公示标准化管理、脚手架安全管理、施工用电安全管理,突出预防建筑施工火灾事故、高处坠落,落实缴纳安全生产责任险等,压实、压牢、压紧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摒弃麻痹心理、增强忧患意识。今年以来,共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41次,派出检查人员135人次,为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夯实了安全基础。为流程“减负”,不断优化项目服务。近年来,受疫情、行业发展等因素影响,施工项目早交付、保交付面临挑战。为使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程房屋尽早投入使用,优化验收环节,将项目“化整为零”,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达到安全使用条件的前提下
16、,依照“功能独立、分割合理、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支持建设单位申报分段验收,为“流程”减负,提升工程项目综合效益。同时,启动容缺受理,在签订容缺部分材料办理验收承诺书后,允许建设单位办理部分专项先行验收,加快验收“速度”,提升服务“温度”。目前,分段验收方式已在历史城区建设项目监管中得到广泛实施,例如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广西路27号修缮工程等均采用分段验收方式,为房屋尽快交付和投入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巡查“倍乘”,推动监管质效提升。实行“日巡查、周总结、月复盘”的常态化监管模式,实时跟进项目进展情况。以日为单位,派出监督检查小组现场巡查,找准建设过程中
17、的质量安全隐患点,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限期整改;以周为节点,召开总结会议,形成巡查简报,落实隐患问题整改情况;以月为周期,组织复盘工作会议,分析各项目建设共性问题,实现协同发展。落实信用考核制度,针对个别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现场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或逾期不整改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全市市建筑市场信用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采取约谈及扣除信用考核分数等手段严肃处理。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历史城区质量安全督导会议5次,约谈企业13家,实施信用考核扣分34分,对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用圆桌“除堵”,汇聚多方力量解难题。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历史
18、城区保护更新项目发展难题,邀请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各参建单位、居民代表等在项目一线召开支部圆桌会议。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议、现场办,问计于专家,问计于各方,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实现了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秉承“唯信任不可辜负,唯实干回报信任”理念,坚持高效服务与审慎监管相统一,持续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加快历史城区“焕新”步伐,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协同打造“精品工程。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人文环境建设水平,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住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