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5619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全市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实践创先争优活动中,XXXX市在总结基层经验基础上,在全市县乡村三级普遍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把方便让给人民群众、责任留给党员干部,使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探索了一条实践基层党组织核心任务和基层党员干部基本职责的有效途径,有效联系和服务了基层群众。一、基本起源呼应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新期待。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民生事务的诉求日益增多,对干部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现有乡镇和行政村面积扩大,一些乡镇方圆近百平方公里,群众到村、镇办事路程变远;加之,服务人口增多后,办事等待时间变长,群众抱怨说:“办个小事耗半天,有个烦事累一天。”另

2、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或者主要从事农业种养加工产业,平时生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空闲时间少,有事时往往没有精力去办;或者是老弱病残孕、文化较低者,有事时往往没有能力去办。总之,群众办事难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人民群众有困难、有需要,党员干部应当有响应、有作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为人民群众代理事务。回应基层党组织转变职能的新课题。随着农村改革深入,“三提六统”和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觉得闲下来,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新形势下,作为农村社会管理的核心,乡镇和村组党组织工作职能需要转变,工作

3、模式需要转型,不能简单地坐在“管理者”位置上,更不能有“大红公章手中拿,大小事务我当家”的思想。相对管理来说,群众更需要的是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任务,需要基层党员干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干其所想的,做其所盼的,帮其所难的。如何更自觉、更积极、更有效地服务人民群众,在惠农便民服务中实现基层党组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呼唤新的制度和载体。顺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需要。由于乡镇机构精简、干部数量减少和行政区划调整,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机会变少,心贴心的沟通交流减少,干群关系日渐疏远。群众评价一些干部说:“五六十年代摸得

4、到脚,七八十年代听得到声,九十年代看得到烟,现在只能看得到影少数党员干部有的群众观念淡化,瞧不起群众,自视高群众一等;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有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有的与民争利,搞不正之风,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群众很反感,有的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出现“仇官”的心态和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恢复干群鱼水关系,XX市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群众,积极服务群众,逐步形成群众自愿申请、党员干部无偿代办、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的服务群众新模式。二、主要做法网格化划分代理区域。将全市乡镇机关和村组有代理愿望和能力的党员干部,按照分工就近、地缘邻近、业缘接近、需要相近相结合的原则,以网格

5、化方式划分代理群众事务的责任区域,做到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不留空隙,各个网格区域之间规模适度、人员明确、责任清楚。党员干部制作代理联系卡发放给分工责任区内各户家庭和群众,把联系方式、代理承诺全面详细地告诉群众,让群众有问题有困难时想得到党员干部,联系得上代理人员。层级化建立代理体系。在全市县一级地方建立9个市民服务中心或者行政审批中心,在乡镇建立116个便民服务中心,在村级建立1723个公共服务中心,在村民小组依托村组干部和党员骨干分子设立25856个村民事务代理工作点,形成了全市县乡村组四级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服务体系,做到纵向有序、密切衔接、相互协助。群众有事时,要么电话联系代理党员干部,

6、要么直接到组代理工作点或村公共服务中心,委托党员干部进行事务代理服务,不再需要自己去办。便民化丰富代理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代言。党员干部对责任区内农户每月走访至少两次,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或要求,并向上级部门及时反映,做群众的代言人;二是代办。帮助责任区内有需求的群众代为办理证照、申请、审批等事务或手续,做群众的代办人;三是代理。帮助责任区内群众解决生产发展上的困难,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做群众的经纪代理人。总之,法律允许代理的事务党员干部都可以为群众提供代理服务。程序化规范代理行为。把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过程划分成受理、承办、回复三大基本环节,并对每个环节都

7、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规范代理行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代理行为质量。在受理环节,注意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交办代理事项,做到群众交办有收据。在承办环节,注意最大程度地提高代理效率,尽可能地缩短承办时间。在回复环节,注意最大程度地讲清代理情况,交代注意事项,交还群众材料;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情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再行代理。制度化推进代理工作。建立日常工作规范,实行登记备案、首问负责、岗位责任、服务跟踪、无偿援助等制度,促进代理服务规范运行。完善日常教育机制,印发代理业务常识和实务案例,提高党员干部代理服务的能力。建立疑难问题联动机制,对一些单个代理人或地方、部门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联席

8、会议,形成县乡村多层级联动、多部门会商的工作格局来破解难题。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实行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支部评先、党员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干部的动力。三、积极意义为群众办理事务开通了“直通车”。群众把事务交党员干部代理后,不需象过去那样“县里镇里跑、挨个部门找。避免了因办事程序不明、工作人员不在等原因而来回跑冤枉路、花冤枉钱以至误时、误工甚至误事的现象,克服了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防止了干部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和办事拖拉的现象。群众反映:过去办事难、怕办事、办不成事,找到门找不到人、找到人搭不上话,现在是“六个不出村”:小事代办不出

9、村,小病医治不出村,农资购买不出村,农技服务不出村,一般审批不出村,一般矛盾调解不出村。为发展农村事业提供了“助推器”。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实施以来,党员干部代理范围不断扩大,从民生领域不断向经济领域延伸,努力当好服务群众的“四大员”:一是信息员,收集农民就业、增收致富的信息,向群众推荐;二是技术员,创造条件,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三是联络员,帮助协调帮扶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推销员,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总之,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为促进社会和谐垒筑了“防洪坝”。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变群众往上跑为干部向下走,畅通了社情民

10、意反映渠道,引导了更多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向基层集聚。以责任区域党员干部代理人为网格中心,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推动了党员干部的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由供给向按需、由短期向长期、由随意向规范转变,有利于化解群众怨气、理顺群众情绪,妥善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从而把多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上访群众减少到最小程度。为加强基层组织注入了“润滑油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实行“一站式”受理、全过程服务,有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职能,推进乡镇机关职能转变,约束和规范基层干部从政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在走村入户中增进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在代理事务中锻炼了工作的能力,有效改进了作风、提升

11、了形象,使党的先进性转化成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形象,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从建立之初“门可罗雀”到现在人来人往,每天都有群众来要求服务。群众评价说:“代理点办到了我们心坎上,是我们农村的IlOj为密切干群关系架起了“连心桥:党员干部代理群众事务变“干部坐班、群众跑腿”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使干部和群众“换了位”,促进党员干部以代理事务为纽带,把自己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群众的“烦心事”当作自己的“分内事”,有效缩短了党群距离,拉近了干群关系,初步形成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群众支持党员干部工作的良性循环局面,逐步实现了干群关系由陌生人向熟人、熟人向朋友、朋友向

12、知己的转变。现在,村民家中有事都愿和党员干部商量,大事要党员干部到场,难事请党员干部帮忙。四、有益启示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觉创造。它的生动实践,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具有一定的案例价值和启示意义。应把强化宗旨意识作为前提,自觉实践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J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党员

13、干部的基本职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党员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应把注重基层基础作为导向,努力引导各方面资源服务基层和群众。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是保持稳定的最前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第一线,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密、关系最紧。要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眼光往下看,脚步往下走,资源往下引,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安心基层、奉献人民。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基础阵地,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来源,引导党员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

14、的思想感情,在为群众办事中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应把善做群众工作作为关键,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涉及的对象千差万别,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一些党员干部经常遭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难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增强他们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引导党员干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努力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应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基础,积极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

15、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覆盖全面、设置合理的基层组织体系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作用、实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的基础支撑。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作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要运用好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载体,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应把实现群众满意作为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注重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努力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感到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