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9376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2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讲义(全).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篇客观题冲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做出说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广义的教育:三结合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考点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二、教育的SH属性1 .教育的永恒性:与人类SH共始终,是人类SH的永恒范畴。2 教育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教育不平等。3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着历史的年轮发展变化。练习题1“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

2、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oA.培养人的SH实践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传递SH经验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2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人类SH教育的()oA永恒性B.目的性C.生产性D.阶级性【答案】1.A2.B考点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二、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否认了教育的SH性。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代表人物:孟禄。四、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SH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练习题1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是()o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需要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2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o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需要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答案】1

4、.B2.A考点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可以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ZY教育学诞生、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1.代表作品:论语。2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3)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5)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6)教师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学记1.地位:ZG、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主要教育观点(1)教育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教育制度:“古之教者,家有塾、D有庠、术有序、国有学。”(3)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预时孙(Xim)摩原则“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此四者,教之所由也”。这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6、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漏、畏难。教师只要了解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就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O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教师观:“师严而后道尊”。(三)苏格拉底(I)启发式教学一产婆术。(2)美德是否可教。(四)柏拉图(1)代表作品理想国。(2)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五)亚里士多德1.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O2著作:政治学。3主要教育观点(1)教育目的:不仅为GJ培养人才,还要使年轻一代和谐发展。(2)主张实施体、德、智三育。(3)首次提

7、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六)昆体良1 .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o2 地位: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一)培根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二)夸美纽斯捷克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地位: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2主要教育观点(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

8、)他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和庞大的课程体系。(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三)洛克1.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2绅士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四)卢梭主张自然ZY教育,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五)赫尔巴特1 .地位:“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2 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3主要教育观点(1)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2)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

9、础。(3)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4)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六)杜威1 .地位:被誉为“现代教育代言人”O2 著作民主ZY与教育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之一。3教育观点(1)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2)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本身就是目的,除自身之外没有什么目的。(4)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5)活动课程:做中学。三、马克思ZY教育学诞生代表人物著作观点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教育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专著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关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核

10、心教育思想:集体主义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ZG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四、近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物著作观点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倡发现法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掌握学习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范例教学赞可夫教育与发展发展性教学原则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五、ZG近现代的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著作观点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一毛泽东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独立教育思想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先驱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陶行知生活

11、教育理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办晓庄学校,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练习题1 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A美德是否可教B.教学具有教育性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D.教育即生活2 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3 ZG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俳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o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4实用ZY教育家杜威的“新三中心”指的是()。A教师、书本、课堂B儿童、活动、课堂C儿童、经验、活动D儿童、书本、活动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12、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0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6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SH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B.洛克C.卢梭D.杜威7 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思想家是()oA康德B.卢梭C.洛克D.柏拉图8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9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oA.加里宁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10 .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13、)0A杨贤江B.徐特立C.蔡元培D.陶行知【答案】1.C2.C3.D4.C5.D6.C7.C8.B9.B10.C第二章教育与SH发展考点一教育的文化功能1 传承功能(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2 改造功能(教育可以选择和提升文化3 融合功能(教育可以传播和交流文化4 创新功能(教育可以更新和创造文化练习题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GJ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ZG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应了教育具有()oA.文化传承功能B.文化创造功能C文化更新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2.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A.继承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

14、.创造功能【答案】LD2.C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一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3学校教育主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考点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 顺序性教育应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由低级到高级、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关键词:由到2 阶段性教育应有针对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征表现:小学形象思维,中学抽象思维不能“一刀切”、“一锅煮”,不应“小学教育成人化”。3 不平衡性教育应抓关键期同一方面不同阶段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同一时间不同方面成熟有早有晚。4 互补性教育应长善救失5 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因材施教有的人有的人练习题1 同一个体,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

15、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2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求同存异3 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1.D2.B3.B第四章教育目的考点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SH本位论1 .观点:从SH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SH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SH成员。2 代表人物:ZG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16、赫钦斯、孔德等。二、个人本位论1 .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体自我实现。2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三、教育无目的论1 .观点:认为教育就是SH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2 代表人物:杜威。练习题1 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中,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之间的矛盾或平衡问题。A人的发展与SH需要B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要求C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D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2 “

1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答案】1 .A2.B考点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木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SH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 .SHZY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SH制度条件。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途径。练习题1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SH分工B.资本ZY制度C.过低的生产力水平D.SH活动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

18、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1.A2.D第五章教师专业发展考点一教师的常规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教师职业角色1.“传道者”角色。2 “授业解惑者”角色。3 管理者角色。4 示范者角色。5 朋友角色。6 研究者角色。二、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考点二教师劳动的特点2 创造性(1)表现在因材施教上;(2)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3

19、)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4)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3 复杂性(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2)教师的职责是复杂的;(3)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4)教师劳动的能力需要是复杂的。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5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的劳动效果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而学生成材需要很长的周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所以,教师的劳动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练习题1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A创造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2

20、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特点。A连续性B.示范性C长期性1).创造性【答案】1.B2.D第六章课程考点一课程的概念1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2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考点二古德莱德课程类型1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一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3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练习题1 按照美国学者古

21、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o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I).运作的课程【答案】A考点三课程类型1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GJ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4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5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6从性质上看,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种类型。练习题1 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师座位安排,图书角布置等属于()。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显

22、性课程D.隐性课程2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oA学科课程B.活动课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3目前我国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o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1.D2.D3.D考点四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1 .纵向组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组织课程内容。侧重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学科课程)2 横向组织:打破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以学生需要探索和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综合课程

23、)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1.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2心理顺序: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三、直线式与螺旋式1.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2螺旋式: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免出现,内容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练习题1 课程内容组织逻辑上前后联系,但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这种课程组织方式是()oA单一式B.直线式C.螺旋式D.活动式2 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oA横

24、向组织B.水平组织C纵向组织D.综合组织【答案】3 .B2.A考点五课程文本的一般表现形式(课程内容)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计的整体规划,是GJ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等。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C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1)地位: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

25、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C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声像制品。练习题1 编写小学教科书的主要依据是()0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方案2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o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3 课程计划是课程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应解决的中心问题是()。A教学科目的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答案】4 .B2.A3.A考点六课程理论评价模式代表人物观点目标评价模式泰勒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

26、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至厂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Cl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评价不应局限于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应该为课程的改革服务练习题1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oA内容评价B.目标评价C模式评价D.成果评价2强调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教学,并为修订课程计划提供依据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实践反思模式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D.ClPP评价模式【答案】1.D2.A考点七课程结构改革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

27、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SH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新课程结构的特点:(1)均衡性各科比重比例恰当。(2)综合性开设综合课程。(3)选择性一选修课(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减少GJ课程)。练习题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统一性2 根据基磔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

28、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oA综合性B.均衡性C.选择性D.时代性3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A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C.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D,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答案】1.A2.A3.B补充学校教育制度考点一学校教育制度在类型上的发展1 双轨制: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学校,两轨互不相通。代表GJ有英国、法国。2 单轨制:所有学生都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个学校系统中学习。代表GJ有美国。3 分支型学制(Y型学制或中间型学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基础教育之后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

29、教育,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代表GJ有ZG和苏联,考点二旧ZG的学制1 壬寅学制:首颁布未实行。2 癸卯学制:ZG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现代学制。(1)人物:洋务派张之洞、张百熙。(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特点:修业年限最长(21年),不许男女同校。3壬子癸丑学制(1)人物:蔡元培。(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3)特点:男女可同校,充实自然科学内容。4.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特点:仿美。是对ZG影响最大的学制。练习题1 1819世纪的西欧,在SH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B职业

30、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C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2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oA-壬黄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壬戌学制3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o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O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4 .B2.B3.B第七章学习的心理基础考点一感觉特性5 感觉适应(1)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2)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6 感觉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

31、变化的现象。(2)比如:先吃苦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7 联觉(1)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2)比如:红色让人觉得温暖。4感觉的补偿(1)某种感觉机能的丧失可以由其他的感觉机能来弥补。(2)比如:盲人灵敏的听觉弥补视觉。练习题I吃了苦味的东西以后再吃甜味的东西就会感到特别甜,这是(B感觉对比C感觉补偿D 联觉2 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感觉的融合D 联觉【答案】1.B2,D考点二过度学习1 .过度学习:在学习目的达到后的附加学习。般来说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的50%,记忆效果最好。练习题1 .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

32、完整背诵一首诗,那么要想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oC. 6遍 D. 8遍A.2遍B.4【答案】A考点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 认知发展的机制(1)图式:人们在认识周围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认知结构。(2)同化: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去。(3)顺应:调整认知结构适应环境的过程。(4)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平衡。2认知发展的阶段四阶段年龄段阶段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获得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没有获得守恒不具备可逆性自我为中心泛灵论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获得守恒具备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练习

33、题1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A尝试与顿悟B同化与顺应C平衡与守恒D刺激与反应2 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最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X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处于(A前运算阶段B直观动作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4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o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答案】1 .B2

34、.C3.D4.A考点四意志的动机冲突2 双驱冲突:既想又想比如:既想清闲又想赚钱。3 双避冲突:既不想又不想比如:既不想学习又不想挨骂。4 趋避冲突:既想又不想比如:既想吃巧克力又不想变胖。5 多重趋避冲突:各种想和不想比如:毕业面临多种选择。练习题1 某些学生愿意选修一些新的、难度较大的课程,但又担心考试的失败,他们所面临的动机冲突是()。A多重趋避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双趋冲突2 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反映了()o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1.B2.C第八章学习动机考点一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1认知内驱力一“我想学”。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

35、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我想要地位”。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我想要表扬”。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赞许的需要。练习题1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交往内驱力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2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欲望内驱力【答案】l.D2.B考点二学习动机的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ZY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36、、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二、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维度归因类别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能力V努力任务难度VV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V练习题1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o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如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在韦纳的归因模式中,能力高低属于()因素。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B.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C.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3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是一种积极归因。A.

37、运气不好B.自己努力不够C.自己能力不行D.题目太难【答案】1.C2.A3.B第九章学习与学习理论考点一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1 泛化:分不清。2 分化:分得清。练习题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A内化B.泛化C.焦虑D.移情【答案】B考点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一、理论1 .正强化:给予他想要的刺激,增加他的行为。学生好好学习,教师给予表扬,学生好好学习的行为增加。2 负强化:撤销他不想要的刺激,增加他的行为。学生好好学习,妈妈不让他做家务,学生好好学习的行为增加。3正惩罚:给予他不想要的刺激,减少他的行为。学生

38、学习开小差,教师批评了他,学生开小差的行为减少。4负惩罚:撤销他想要的刺激,减少他的行为。学生学习开小差,教师撤销了他的班干部职务,学生开小差的行为减少。二、结论1 .强化=增加行为(增加了行为为了增加行为)。2 惩罚=减少行为(减少了行为为了减少行为)。3 正=给予刺激(刺激从无到有);负=撤销刺激(刺激从有到无)。4 .特别注意:正表扬、奖励;负,批评、惩罚。练习题1 当学生上学不迟到时,教师取消了前期对他的惩罚,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2在课堂上提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以点头或当面表扬的方式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这种行为属于()oA正惩罚B.负惩罚C.正强化D.

39、负强化【答案】1B2C考点三班杜拉SH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2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自己直接参与某一活动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自己设置标准对自己进行强化。练习题1 班杜拉证明,SH学习是通过()而完成的。A阅读和练习B.观察和模仿C听讲和实验D.奖励和惩罚2 “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解释是()oA期待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I).替代强化【答案】1B2D第十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考点一知识的学习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1 下位学习(又称类

40、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2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指在已经形成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考点二技能的学习1操作技能培养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的练习: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但是练习到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果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称为高原期。(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稔定清晰的动觉练习题1在技能训

41、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oA挫折现象B回退现象C抑制现象D高原现象【答案】D第十一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1 道德认知:基础。2 道德情感:催化剂、内部动力。3 道德意志:精神力量。4道德行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练习题1 .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o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2 .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枇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

42、:“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o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3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A.道德信念的形成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D.价值内化【答案】1.C2.C3.C考点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阶段年龄特征自我中心阶段无律阶段2-5岁规则不具有约束力权威阶段他律阶段5-8岁对权威绝对顺从认为规则不可变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8-10岁认识到规则可变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公平、平等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o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2.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o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答案】1.B2.B考点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水平阶段道德推理的特点特征前习俗水平1以惩罚服从为定向避免惩罚2以行为的功用为准则互惠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避免他人不喜欢,追求人际关系和谐4falv和社会规范为准则遵从社会规范和falv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为取向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6普遍的伦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